【摘 要】
:
目的 探讨三维1H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5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直肠内线圈前列腺三维1H MRS检查前列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PCa 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5例,9例无泌尿系症状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前列腺波谱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前列腺代谢产物胆碱(Cho)、肌酸(Cr)和柠檬酸盐(Cit)的波峰谱线,以及Cho/
【机 构】
:
250021,济南,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250021,济南,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250021,济南,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三维1H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5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直肠内线圈前列腺三维1H MRS检查前列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PCa 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5例,9例无泌尿系症状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前列腺波谱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前列腺代谢产物胆碱(Cho)、肌酸(Cr)和柠檬酸盐(Cit)的波峰谱线,以及Cho/Cit比值、(Cho+Cr)/Cit比值.结果 17例PCa患者病灶波谱分析显示Cit波峰明显降低或消失,Cho峰明显升高,Cr峰无明显变化,平均Cho/Cit比值为2.24±1.43,平均(Cho+Cr)/Cit比值为2.80±1.69.35例BPH患者病灶表现为较高的Cit峰,增生病灶区平均Cho/Cit比值为0.46±0.27,平均(Cho+Cr)/Cit比值为0.58±0.31.PCa与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中央腺区和BPH病灶分别比较,平均Cho/Cit比值和平均(Cho+Cr)/Ci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a病灶内Cit和Cho含量出现明显变化,在波谱分析中呈现特征性波峰变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Ca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肾上腺肿瘤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对于直径≥6 cm的肾上腺肿瘤,腹腔镜下手术难度较大[1].2004年2月至2006年8月我科共完成腹腔镜下大体积肾上腺肿瘤切除1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35岁.会阴部持续性剧痛向下腹部放射2个月余入院.疼痛每次持续约30 min,体质量减轻3 kg。
2005年我们对北京首都机场4379名职工进行了B超筛查,了解机场地区尿石症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2岁.因右腰部胀痛5 d于2007年7月20日入院.查体: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腹软,未扪及包块;右肾区有叩击痛.B超示右肾积水、右输尿管上端扩张,盆腔内多发实性结节。
目的 提高对肾素瘤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3例肾素瘤患者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肾素瘤的临床特点、诊断程序及方法、外科处理原则.例1,女,15岁,因间断头痛、头晕1年、视物模糊3周入院.入院时血压245/135 mm Hg(1 mm Hg=0.133 kPa),血钾2.5~3.0 mmol/L.卧位及立位血浆肾素(PRA)2.2μg·L-1·h-1[正常值(0.42±0.37)μg·L
双侧输尿管移行上皮细胞癌临床少见,1999年12月至2006年5月我们收治原发性肾盂输尿管癌62例,其中双侧输尿管癌7例,占11.3%.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4岁.因会阴肿痛伴发热1个月于2006年8月24日入院.查体:会阴部隆起,皮肤呈暗红色,可及6 cm×4 cm包块,质硬触痛明显,包块中央可触及波动感.尿道外口可见脓性分泌物。
患者,78岁.右侧阴囊内无痛性肿物进行性增大1年,影响行走及排便,于2006年11月5日入院.患者无发热、盗汗、消瘦、乏力,无尿频、尿痛及肉眼血尿.查体:双肾区无隆起,无叩压痛,双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膀胱区无隆起,无压痛。
患者,女,69岁.因尿道肉阜术后6个月复发于2005年5月16日入院.患者2年前因尿道外口肿物于当地医院2次行尿道肉阜切除术.查体:截石位3~7点处可见5 cm×4 cm肿物,色紫黑,表面少许血痂,质软,易出血.硬膜外麻醉下以电刀沿肿物基底部完整切除肿物.病理报告:肿瘤细胞多形性、异型性明显,核呈空泡状,显著红核仁,黑色素易见.免疫组织化学:HMB-45及S-100阳性.诊断为(尿道)恶性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