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因为孩子小,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需要逐步培养,所以每天都得不厌其烦的做很多繁琐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打心眼里喜欢这些小可爱,我每天都会跟孩子们分享教学中的趣事,把我想进行的教育内容用故事的形式传达给他们,我很乐意看着他们好奇的、欣喜的眼睛,和他们一起感受每一天的精彩。
经常会有走读的学生带着“好东西”入园来,“老师,这是我给你带的”,每当这时,我心里特别的感动,哪怕是几颗花生或者一个橘子,我能体会到孩子一路来没有舍得吃,愿意与我分享的那种心情,是多么纯真质朴的心意啊,总会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学习孩子们的真、善、美,我始终扮演者“妈妈”的角色,温柔的、可亲的面对他们。
随着时间的轮转,孩子们熟悉了校园,熟悉了老师和伙伴,在这样愉悦而又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把我当成了朋友,大家相处的很融洽。但是也有这么一个让我头疼的小主儿,我真不知该拿他如何是好。
课间操时间,“老师,老师,哇……”“陈宇!”我大喝一声,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被他压在下面的张柱哭个不停,我走过去拉起张柱,“陈宇过来,给张柱道歉。”而他飞快的跑开了,我帮张柱擦了眼泪,安慰了一下,继续往操场走去。
“老师,陈宇把我的鞋扔了”,一个孩子喊叫着,只见陈宇把一只鞋朝门口扔去,“陈宇,去给捡回来”,“不”他朝我吐吐舌头,晃晃脑袋跑开了,我有些生气了。前天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昨天咬了别人的手,今天睡午觉时掐别人的脚,我忍无可忍了。“陈宇!一会儿体育课你不要和我们一起玩了!放学的时候你留在这儿,我要让你妈妈来教训你。”“你不让我上体育课,我让我爸来打你。”“呵,不得了!谁打我我就报警,让警察把他抓走!”体育课时间到了,发体育器材时,我故意不给他发,让他反省反省。“我讨厌你,讨厌你!”他咬牙切齿的大声哭喊起来,我决定先不理他,让他自己好好想想,他在旁边抽泣了十多分钟。
放学时,我决定跟他兑现一次我的许诺。当他妈妈来接他时,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她沟通了,他妈妈表示“在家也是这样,太淘气了”,在我和他妈妈交流的这段时间里,陈宇在校园里不停的哭喊“我讨厌你!”,我想我该好好治治他的坏毛病,我对陈宇很严肃的说:“今天下午我要等到你承认错误了才能回家,如果你不承认错误我是不会让你妈妈接你回家的。”他顿时哭喊声更大了,“我讨厌你,讨厌你!”这一声声的嘶喊回荡在整个校园里,我感觉到肺都要气炸了,这孩子真是没救了。僵持了两分钟后,他还在大声的哭着,我见他没有承认错误的意思,只好对他说:“你回家吧”。他飞奔着朝妈妈跑去,紧紧的搂着他妈妈的脖子。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感觉自己仿佛是打了败仗一样,最后还是我妥协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脾气这么大的孩子,可能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坏毛病。
一整夜,下午的一幕像电影一样不停的在我脑海重复回放,耳边回荡着陈宇的哭喊声“我讨厌你”,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如果这是我的儿子,我应该怎么影响他?我开始思考这类孩子的性格,发现像以前一样跟他较真来解决这种行为,是不切实际的。了解这类孩子的问题后,我首先要转变态度,以往是他淘气,我生气,最后往往是他累我也累,而且急性处理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应该改变以往的急急躁、焦虑,而以平静、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他、解决这些“大问题”。于是我再思考该如何正确的引导陈宇这一类型的孩子:从陈宇平常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爱恶作剧,个性过于强势,情感表现的反应强度比较强烈,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但一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吵大闹,常引得别人着急生气。这样的孩子也有优点,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迅速、利落,都要争第一,我决心尝试利用他的好胜心来逐步感化他,放大他的优点,缩小他的缺点,孩子的本性就是希望被肯定、被赞赏,那我就应该结合陈宇的个性特点,来对症下药。
第一,避免直接批评。在孩子情绪激烈的情况下,我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解决事情,以免事情的进一步激化,然后寻找时机,主动地与他交流,分析原因,引导他寻求解决事情的办法,使孩子这种强烈的情绪得以缓解。
第二,避免过度关注。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和家长联系,与其交流,传授正确的指导方法,步伐一致来对待孩子的情绪反应,慢慢缓解孩子情绪反应的强度,让他知道他很棒,大家都很需要他,让他有责任意识。
第三,培养责任意识。夸大他的优点,当他帮助了别人或老师时,我们尽量声势浩大的赞美他,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引导,等到他对待事情情绪有所改观时,我们就及时给予认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很“了不起”,激励他成为榜样。
于是,我开始实施我的计划,我提议让陈宇来做“值日生”,他好动,就让他帮忙打扫卫生,为同学们服务,然后大势宣扬他的表现:他主动整理讲桌,看看他多细心啊!午餐后,他主动收拾餐具,看看他多勤劳!希望他能一直做好榜样,下周就能当上小班长!听了我的这番话,他的脸上乐开了花,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想天天当班长啊!”,“那你要好好表现,和大家友好相处才行。”“嗯嗯”他用力的点点头。
几个星期下来,很少再有人来告他的状了,而且他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地上掉了纸屑他去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吃完饭他主动拿来扫把扫地,有时还督促课代表收发作业......看来计划奏效了!那个总是爱恶作剧、被老师批评的陈宇,似乎不见了,现在的他特别懂礼貌、像个懂事的大哥哥帮助伙伴们排忧解难!看到陈宇的转变,我内心有了成就感。我突然为自己曾经的粗心感觉很惭愧,我应该一步步靠近孩子,而不是把他们推向一边,亏自己会想到用“留学”来改变一个孩子,内心里深深的自责。
放大了孩子的优点,那么缺点就会越来越小,每个孩子就像一个“原石”,只有悉心的雕琢,才能成为光彩夺目的“宝石”。而雕铸的工具竟然如此精巧——赞美。赞美,能拉近我们的距离,能让我们成为朋友,赞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愿意赞美身边的每一个人,当我们被赞美,我们会感觉这一天温暖如春,坚持赞美每一个孩子,如同我們渴望被他人赞美一样。
经常会有走读的学生带着“好东西”入园来,“老师,这是我给你带的”,每当这时,我心里特别的感动,哪怕是几颗花生或者一个橘子,我能体会到孩子一路来没有舍得吃,愿意与我分享的那种心情,是多么纯真质朴的心意啊,总会触动着我内心深处,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学习孩子们的真、善、美,我始终扮演者“妈妈”的角色,温柔的、可亲的面对他们。
随着时间的轮转,孩子们熟悉了校园,熟悉了老师和伙伴,在这样愉悦而又宽松的氛围中,孩子们把我当成了朋友,大家相处的很融洽。但是也有这么一个让我头疼的小主儿,我真不知该拿他如何是好。
课间操时间,“老师,老师,哇……”“陈宇!”我大喝一声,他赶紧从地上爬起来,被他压在下面的张柱哭个不停,我走过去拉起张柱,“陈宇过来,给张柱道歉。”而他飞快的跑开了,我帮张柱擦了眼泪,安慰了一下,继续往操场走去。
“老师,陈宇把我的鞋扔了”,一个孩子喊叫着,只见陈宇把一只鞋朝门口扔去,“陈宇,去给捡回来”,“不”他朝我吐吐舌头,晃晃脑袋跑开了,我有些生气了。前天抓破了小朋友的脸,昨天咬了别人的手,今天睡午觉时掐别人的脚,我忍无可忍了。“陈宇!一会儿体育课你不要和我们一起玩了!放学的时候你留在这儿,我要让你妈妈来教训你。”“你不让我上体育课,我让我爸来打你。”“呵,不得了!谁打我我就报警,让警察把他抓走!”体育课时间到了,发体育器材时,我故意不给他发,让他反省反省。“我讨厌你,讨厌你!”他咬牙切齿的大声哭喊起来,我决定先不理他,让他自己好好想想,他在旁边抽泣了十多分钟。
放学时,我决定跟他兑现一次我的许诺。当他妈妈来接他时,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她沟通了,他妈妈表示“在家也是这样,太淘气了”,在我和他妈妈交流的这段时间里,陈宇在校园里不停的哭喊“我讨厌你!”,我想我该好好治治他的坏毛病,我对陈宇很严肃的说:“今天下午我要等到你承认错误了才能回家,如果你不承认错误我是不会让你妈妈接你回家的。”他顿时哭喊声更大了,“我讨厌你,讨厌你!”这一声声的嘶喊回荡在整个校园里,我感觉到肺都要气炸了,这孩子真是没救了。僵持了两分钟后,他还在大声的哭着,我见他没有承认错误的意思,只好对他说:“你回家吧”。他飞奔着朝妈妈跑去,紧紧的搂着他妈妈的脖子。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我感觉自己仿佛是打了败仗一样,最后还是我妥协了,我还从来没见过脾气这么大的孩子,可能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坏毛病。
一整夜,下午的一幕像电影一样不停的在我脑海重复回放,耳边回荡着陈宇的哭喊声“我讨厌你”,心里总是觉得不踏实,如果这是我的儿子,我应该怎么影响他?我开始思考这类孩子的性格,发现像以前一样跟他较真来解决这种行为,是不切实际的。了解这类孩子的问题后,我首先要转变态度,以往是他淘气,我生气,最后往往是他累我也累,而且急性处理效果也不是很好。我应该改变以往的急急躁、焦虑,而以平静、平和的态度来对待他、解决这些“大问题”。于是我再思考该如何正确的引导陈宇这一类型的孩子:从陈宇平常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爱恶作剧,个性过于强势,情感表现的反应强度比较强烈,喜欢吸引别人的注意,但一遇到稍不顺心的事就会大吵大闹,常引得别人着急生气。这样的孩子也有优点,他做什么事情都很迅速、利落,都要争第一,我决心尝试利用他的好胜心来逐步感化他,放大他的优点,缩小他的缺点,孩子的本性就是希望被肯定、被赞赏,那我就应该结合陈宇的个性特点,来对症下药。
第一,避免直接批评。在孩子情绪激烈的情况下,我先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平静的心态解决事情,以免事情的进一步激化,然后寻找时机,主动地与他交流,分析原因,引导他寻求解决事情的办法,使孩子这种强烈的情绪得以缓解。
第二,避免过度关注。针对孩子的情况及时和家长联系,与其交流,传授正确的指导方法,步伐一致来对待孩子的情绪反应,慢慢缓解孩子情绪反应的强度,让他知道他很棒,大家都很需要他,让他有责任意识。
第三,培养责任意识。夸大他的优点,当他帮助了别人或老师时,我们尽量声势浩大的赞美他,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需要循序渐进引导,等到他对待事情情绪有所改观时,我们就及时给予认同,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意识到这样很“了不起”,激励他成为榜样。
于是,我开始实施我的计划,我提议让陈宇来做“值日生”,他好动,就让他帮忙打扫卫生,为同学们服务,然后大势宣扬他的表现:他主动整理讲桌,看看他多细心啊!午餐后,他主动收拾餐具,看看他多勤劳!希望他能一直做好榜样,下周就能当上小班长!听了我的这番话,他的脸上乐开了花,跑到我身边说:“老师,我想天天当班长啊!”,“那你要好好表现,和大家友好相处才行。”“嗯嗯”他用力的点点头。
几个星期下来,很少再有人来告他的状了,而且他总是忙得不亦乐乎,地上掉了纸屑他去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吃完饭他主动拿来扫把扫地,有时还督促课代表收发作业......看来计划奏效了!那个总是爱恶作剧、被老师批评的陈宇,似乎不见了,现在的他特别懂礼貌、像个懂事的大哥哥帮助伙伴们排忧解难!看到陈宇的转变,我内心有了成就感。我突然为自己曾经的粗心感觉很惭愧,我应该一步步靠近孩子,而不是把他们推向一边,亏自己会想到用“留学”来改变一个孩子,内心里深深的自责。
放大了孩子的优点,那么缺点就会越来越小,每个孩子就像一个“原石”,只有悉心的雕琢,才能成为光彩夺目的“宝石”。而雕铸的工具竟然如此精巧——赞美。赞美,能拉近我们的距离,能让我们成为朋友,赞美,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愿意赞美身边的每一个人,当我们被赞美,我们会感觉这一天温暖如春,坚持赞美每一个孩子,如同我們渴望被他人赞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