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文化,一直被外界视为“杂交文化”,它的“杂交性”即混合性,毫无疑问是西洋文化和东洋文化的互相冲击、吸收、融合的结果。无论是从文学,语言方面还是到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日本文化的混合性都无时无刻蕴藏在日本人生活之中,随着西洋文化和东洋文化的影响力延伸到日本,日本本土文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这多种文化的影响下,日本能把它消化吸收并化为己有,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日本文化的特征到底归结为什么呢?这种特征对它自己国家的文化形成又起到怎样的作用呢?首先,笔者尝试解析一下其文化特征为求同存异性、暧昧性、这两个特点。
一、 日本文化的特征
求同存异性是一种折衷主义的手法,把不同的部分折衷然后求其之间的共存。这一点可以从现在依然留存于日本社会的日本的天皇制和民主主义这两个矛盾体可以窥视一二。本来天皇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本身是不能和现在的民主主义共存的,但是在日本却出人意料地把它们共存了起来。
暧昧性从古至今在日本人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总有一定的暧昧性。细追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国民性是以“和”为文化背景的,万事追求“以和为贵”,要求待人处事都尽量不能伤害对方。所谓的暧昧性是有一定的融合性的。把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或者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暧昧性的接近或者是让其并存。例如,在日语当中“どうもすみません”这句会根据说活人的当时的情景产生不同的意思。它不但有“不好意思”道歉的意思,还有“谢谢”的意思;“いいです”这句话一方面有允许,好的,同意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拒绝,不好,不同意的意思,其中的暧昧性要根据当时的说话情景才能明确说话人的意图。
其次,日本文化的混合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其混合性具体的成因又是什么?以下,笔者尝试进一步详细论述。
二、 从生活习惯看日本文化的混合性
1、 饮食:中华料理、日本料理、外国美食的混合
日本人把主食和小菜区分得非常清楚,通常把大米、小麦和杂谷类作为主食,根据地方习俗的不同,有些地方会把荞麦、乌冬面和芋头等薯类作为主食。日本原本的料理有寿司、油炸海味食品、日本火锅、乌冬、猪排盖浇饭、烤鱼串等。在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的引进,西方美食也逐渐崭露头角:面包、烤猪排、意大利粉、芝士焗饭等等。另外中华料理的煎饺子、炸混沌、麻婆豆腐、酸辣汤等在日本非常具有人气的料理也出现在各大餐馆。
2、“和室”和公寓、日本风格的庭院的混合
现在日本生活中以三大种类的住宅模式为主,分别是“和室”、公寓、日本风格的庭院。现今社会日本人大多住在公寓里,但是公寓大多都会付有一间“和室”, “和室”中的凹间,称之为壁龛,在壁龛里供奉神像、佛像、成列供品,这是日本独有的建筑特点,在现在依然被日本人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在现当代到处充斥着西方文化的日本社会中,在西方高端住宅建筑中,也会附有日本传统的“和风”庭院,也正因为这种奇妙的融合,使附有这种日本传统庭院的西方结构的住宅建筑在销售市场中更具有人气。
3、语言的混合
日本的语言是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外来语组成的。古时候日本自己的语言,只有停驻于口头交流的表达形式,并没有任何的标记法则,但在公元3、4世纪左右,从中国、朝鲜半岛传来了汉字这种文字。1956年出版的《例解国语辞典》中,汉字的词汇占了整体的53%;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现代杂志90中的用语调查》中,统计记载了汉字词汇占了整体的47.5%。现今社会有的词汇有些只借用了汉字的形并没有借用它本身的意思,而创造出新的单词,例如,情报产业、放送、让渡、外勤等词汇。另外,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借用当时汉字的某一部分边旁部首而得来的。之后,随着明治维新的运动改革,日本开始主张“脱亚入欧”,大量引进西方的外来语。换言之,可以说日本文化大多数是从各种各样的文化选择支中,选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产生的极具宽容度的文化产物,就连语言也是这样。
三、日本文化混合性的原因
1、本土人种的复合性
约1万年前左右,因为冰河时期后海的水平面上升,日本岛和亚洲大陆开始分离,日本岛作为独一的传统文化开始发展起来,便产生了当时的“绳纹文化”,当时的绳文人是以打猎、捞鱼为主的原始氏族生活。到了公元前5世纪末,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渡至日本本土定居的归化人带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当时的归化人包括中国东北部的部族和蒙古地区的部族以及西伯利亚东部的部族。他们到了日本后和日本当地的本土居民放生血缘关系,逐渐形成近代的日本人血统。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人中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亚洲大陆东南部来的归化人,这些人在通过漫长的细微的进化后,慢慢成为现在的阿伊族人和琉球人;另一种是亚种大陆东北部来的归化人,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文化带有较强的混合性的根本原因,其人种的复合性可以看出一二。
2、地域的影响
由于日本是岛国,没有和国界直接相连的国家,并且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动活跃,土地非常不稳定,根据日本环境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日本国土面积仅站地球上陆地面积的1/400,但在这狭小的国土上却聚集了火山数为世界火山数的1/10。日本在这种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不得不积极的与岛国外部的国家取得友好的来往联系,引进外来的先进文化,日本人早已经习惯向邻国学习优秀的文化制度,慢慢的丰厚自己的本国的文化,完善本国的法制,并把这种模仿、学习作为日本自身文化发展的“荷尔蒙”。
四、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
东方文化的起源中国,拥有汉字、中医、天文、易经、律令、美术、建筑等被称之为“汉才”。然而在1543年,欧洲人把天文学、医学、兵学、地理学等西方文明带到日本时,教育开始普及,出版刊物开始流通,政党政治开始活跃,法律、政治、经济等作为一门学问被世人所研究。这被称之为“洋才”。
日本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能把中国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巧妙地吸收并纳为己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为什么呢?这也许是因为在这表面现象下日本人有着一直不变的深刻精神——和魂。所谓和魂,是日本民族固有的“以和为贵”的精神。和魂,产于日本自身原始的神道教中的精神,也就是说是日本民族的“通感”,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相处的态度。“以和为贵”的理念是日本在引进中国、朝鲜大陆文化前,日本文化自身就持有的社会关系的理念,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注重“和”的日本人自己固有文化的根本要素。
“和魂汉才”和“和魂洋才”的宗旨是鼓励日本国民学习东西方的文化,同时要保留传承自身日本传统文化,坚持“和魂”为最根本的文化要素,不能一味地盲目跟从任何一方,而迷失自己。当时的日本吸收了东西方各种各样的政治、法制、文学,但是并没有完全丢掉本身自己传统的东西,而是根据自身国家的国情,把日本天皇国家主义和传统的儒家道德相结合,日本是以“和魂”为中心,有选择性地吸收提取东西方的优良文化的精华,并有效地加以利用。日本人善于模仿当更善于创造,日本文化是综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要素,并使之并存、融合一体的多重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他们不单单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且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并加以改造,使其披上日本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别的国家所无法模仿的文化特色。日本文化的混合性表现在日本社会的层层面面,渗透了日本人的思想精神当中,融入到了日本当地的风土之中,最后形成了现在如此多重结构的具有东西方色彩的日本文化。
一、 日本文化的特征
求同存异性是一种折衷主义的手法,把不同的部分折衷然后求其之间的共存。这一点可以从现在依然留存于日本社会的日本的天皇制和民主主义这两个矛盾体可以窥视一二。本来天皇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其本身是不能和现在的民主主义共存的,但是在日本却出人意料地把它们共存了起来。
暧昧性从古至今在日本人的语言表达形式上总有一定的暧昧性。细追究其原因是因为日本人国民性是以“和”为文化背景的,万事追求“以和为贵”,要求待人处事都尽量不能伤害对方。所谓的暧昧性是有一定的融合性的。把两个截然相反的事物或者说话人所要表达的意思,暧昧性的接近或者是让其并存。例如,在日语当中“どうもすみません”这句会根据说活人的当时的情景产生不同的意思。它不但有“不好意思”道歉的意思,还有“谢谢”的意思;“いいです”这句话一方面有允许,好的,同意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拒绝,不好,不同意的意思,其中的暧昧性要根据当时的说话情景才能明确说话人的意图。
其次,日本文化的混合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其混合性具体的成因又是什么?以下,笔者尝试进一步详细论述。
二、 从生活习惯看日本文化的混合性
1、 饮食:中华料理、日本料理、外国美食的混合
日本人把主食和小菜区分得非常清楚,通常把大米、小麦和杂谷类作为主食,根据地方习俗的不同,有些地方会把荞麦、乌冬面和芋头等薯类作为主食。日本原本的料理有寿司、油炸海味食品、日本火锅、乌冬、猪排盖浇饭、烤鱼串等。在明治维新后,西方文化的引进,西方美食也逐渐崭露头角:面包、烤猪排、意大利粉、芝士焗饭等等。另外中华料理的煎饺子、炸混沌、麻婆豆腐、酸辣汤等在日本非常具有人气的料理也出现在各大餐馆。
2、“和室”和公寓、日本风格的庭院的混合
现在日本生活中以三大种类的住宅模式为主,分别是“和室”、公寓、日本风格的庭院。现今社会日本人大多住在公寓里,但是公寓大多都会付有一间“和室”, “和室”中的凹间,称之为壁龛,在壁龛里供奉神像、佛像、成列供品,这是日本独有的建筑特点,在现在依然被日本人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在现当代到处充斥着西方文化的日本社会中,在西方高端住宅建筑中,也会附有日本传统的“和风”庭院,也正因为这种奇妙的融合,使附有这种日本传统庭院的西方结构的住宅建筑在销售市场中更具有人气。
3、语言的混合
日本的语言是由汉字、平假名、片假名、外来语组成的。古时候日本自己的语言,只有停驻于口头交流的表达形式,并没有任何的标记法则,但在公元3、4世纪左右,从中国、朝鲜半岛传来了汉字这种文字。1956年出版的《例解国语辞典》中,汉字的词汇占了整体的53%;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现代杂志90中的用语调查》中,统计记载了汉字词汇占了整体的47.5%。现今社会有的词汇有些只借用了汉字的形并没有借用它本身的意思,而创造出新的单词,例如,情报产业、放送、让渡、外勤等词汇。另外,平假名和片假名也是借用当时汉字的某一部分边旁部首而得来的。之后,随着明治维新的运动改革,日本开始主张“脱亚入欧”,大量引进西方的外来语。换言之,可以说日本文化大多数是从各种各样的文化选择支中,选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产生的极具宽容度的文化产物,就连语言也是这样。
三、日本文化混合性的原因
1、本土人种的复合性
约1万年前左右,因为冰河时期后海的水平面上升,日本岛和亚洲大陆开始分离,日本岛作为独一的传统文化开始发展起来,便产生了当时的“绳纹文化”,当时的绳文人是以打猎、捞鱼为主的原始氏族生活。到了公元前5世纪末,从亚洲大陆的东北部渡至日本本土定居的归化人带来了当时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当时的归化人包括中国东北部的部族和蒙古地区的部族以及西伯利亚东部的部族。他们到了日本后和日本当地的本土居民放生血缘关系,逐渐形成近代的日本人血统。
也就是说,日本人的人中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亚洲大陆东南部来的归化人,这些人在通过漫长的细微的进化后,慢慢成为现在的阿伊族人和琉球人;另一种是亚种大陆东北部来的归化人,这也是为什么日本文化带有较强的混合性的根本原因,其人种的复合性可以看出一二。
2、地域的影响
由于日本是岛国,没有和国界直接相连的国家,并且日本列岛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活动活跃,土地非常不稳定,根据日本环境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日本国土面积仅站地球上陆地面积的1/400,但在这狭小的国土上却聚集了火山数为世界火山数的1/10。日本在这种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下,不得不积极的与岛国外部的国家取得友好的来往联系,引进外来的先进文化,日本人早已经习惯向邻国学习优秀的文化制度,慢慢的丰厚自己的本国的文化,完善本国的法制,并把这种模仿、学习作为日本自身文化发展的“荷尔蒙”。
四、和魂汉才与和魂洋才
东方文化的起源中国,拥有汉字、中医、天文、易经、律令、美术、建筑等被称之为“汉才”。然而在1543年,欧洲人把天文学、医学、兵学、地理学等西方文明带到日本时,教育开始普及,出版刊物开始流通,政党政治开始活跃,法律、政治、经济等作为一门学问被世人所研究。这被称之为“洋才”。
日本在这漫长的历史中,能把中国的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巧妙地吸收并纳为己用,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为什么呢?这也许是因为在这表面现象下日本人有着一直不变的深刻精神——和魂。所谓和魂,是日本民族固有的“以和为贵”的精神。和魂,产于日本自身原始的神道教中的精神,也就是说是日本民族的“通感”,重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相处的态度。“以和为贵”的理念是日本在引进中国、朝鲜大陆文化前,日本文化自身就持有的社会关系的理念,自然和人的和谐发展,人和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是注重“和”的日本人自己固有文化的根本要素。
“和魂汉才”和“和魂洋才”的宗旨是鼓励日本国民学习东西方的文化,同时要保留传承自身日本传统文化,坚持“和魂”为最根本的文化要素,不能一味地盲目跟从任何一方,而迷失自己。当时的日本吸收了东西方各种各样的政治、法制、文学,但是并没有完全丢掉本身自己传统的东西,而是根据自身国家的国情,把日本天皇国家主义和传统的儒家道德相结合,日本是以“和魂”为中心,有选择性地吸收提取东西方的优良文化的精华,并有效地加以利用。日本人善于模仿当更善于创造,日本文化是综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要素,并使之并存、融合一体的多重文化,面对外来文化他们不单单是简单的“拿来主义”,而且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并加以改造,使其披上日本自己独有的文化特色,成为别的国家所无法模仿的文化特色。日本文化的混合性表现在日本社会的层层面面,渗透了日本人的思想精神当中,融入到了日本当地的风土之中,最后形成了现在如此多重结构的具有东西方色彩的日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