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

来源 :中国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feiyang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及时地反思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从而大大增强课堂的实效性。那数学课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提问呢?
  1在知识关键处发问
  问就要问在点子上,问在关键处。在知识关键处精心设计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的障碍。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是为了提醒学生注意并引起思考,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接受问题后有时间来酝酿、发展和组织想法。例如,我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2+1/3后,提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的分数能不能直接相加?为什么?”这样设计的提问问在了知识的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为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也有助于学生反思。这比“1/2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的提问要问的明确具体。
  2在认知偏差处追问
  认知偏差处是指学生似懂非懂、似明非明的地方。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由于教师固有的思维或理解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认识与教师认识之间的差异,教师往往以自己的话来代替学生的话,教师自己理解了,就认为学生也理解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追问“你是怎么想的”“这是什么意思”“是这样的意思吗”等.
  例如,教学“倒数”时,有学生会自然认为“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学生凭借自己的认知经验,用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对“倒数”这一概念的初步认知。可以说这是模糊的,也是不全面的,更是不准确的,但对于学生来说,这又是实在的,是他们认识的起点。教学过程其实就是要激活、重组、积累、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师可在学生认知的偏差处追问,让学生将模糊的经验变得清晰、紊乱的经验变得有序、错误的经验变得有价值起来。面对学生“倒数就是倒过来的数”的回答,教师不应简单地予以否定与纠正,可以在追问中让学生自己反思,如逐步抛出两个问题“0.7、0.35这样的小数有倒数吗”“5、19这样的整数有倒数吗”。学生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到原先认识的不准确和不全面,产生寻找正确定义的渴望。
  3在思维受阻处引问
  教师要善于洞悉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学生思维临界状态下适时点拨,促使学生产生“顿悟”。 引问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进行思维的点拨。如在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很多“形似质异”的知识,就很容易习惯地利用以往形成的思维经验来进行理解。这时,教师可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们怎么想的”来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教学“3的倍数特征”时,之前学生刚刚学习了2、5的倍数特征,知道判断2、5的倍数特征都是看个位上的数,学生自然而然地把看“个位”迁移到3的倍数特征的学习中,当发现这种方法无效时,学生表现出束手无策。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点拨,从观察个位上的数到观察各个数位上的数值之和,这个很大的思维跨度学生是很难逾越的。教师可以先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任意报一个数,教师能很快猜出它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报数,教师把是3的倍数的数和不是3的倍数的数分类写在黑板上,同时又有意识地把这些数按个位分成是3的倍数与不是3的倍数两类,然后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教师第一次引问:“2、5的倍数特征只看这个数个位上的数,3的倍数是不是也只看这个数的个位呢?”之后找一组简单的数让学生观察,可以从简单的12与21这一组数出发进行第二次引问:“个位和十位合起来看看怎么样?”学生相加后发现和是3的倍数。教师第三次引问:“是这样吗?看看这些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整个教学过程是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顿悟逐步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
其他文献
挫折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是人的心理需求不能满足和行为目标难以实现时而产生的痛苦沮丧、郁闷甚至绝望的一种体验。凡是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烦恼,都可以理解为遭受了挫折,所以说挫折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人生感悟。于是,我整理了近年来几十名学生的案例,对初一的孩子产生挫折心理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及时对他们进行疏导,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产生挫折心理的原因分析  1.1家庭环境因素。随着社会的不
期刊
我带的学生都爱上信息技术课,但是,他们仅仅是爱玩游戏,喜欢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而对课本上理论知识、技能却很少能静下心来认真地学习。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学生爱玩游戏,我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在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金山
期刊
【摘要】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倘若能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比较法,就能使一些表似实异的概念或研究对象条分缕析,思维和认识必然清晰有序。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从表面的“同”中悟出实质的“异”来,从而加深了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优化比较 创设机会 延迟评价 放大错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帮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问题,正确判断、推理出准确结论,这种
期刊
【摘要】当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独立学院提升办学竞争力,走内涵式发展之路的理性选择,为此,独立学院办学应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基于“技术技能导向”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和以“三模块、四环节”为框架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了“双证”融合的教学改革,探索了一条基于“技术技能导向”的独立学院人才培养之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 技术技能型 人才培养  1坚持技术技能培养导向:社会对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期盼 
期刊
【活动目的与意义】  1制作模型的过程是一个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亲手制作,可以促进学生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和“反向平行”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2通过讨论、交流与撰写活动报告,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通过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使他们在具体的制作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分析DNA分子结构模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的精疲力竭,学生却收效甚微。多数教师沉袭“教师性,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思维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这就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新的教学模式,去营造新的课堂氛围。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让学生在学文的同时,体验、感受人生的情感,审美的情趣和生活的哲理。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感受与做法。  1重兴趣,引导探究学
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关于用字母表示数,即就是用未知的字母(或符号)来代替某一个数字。在课堂教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比较抽象,学生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从具体的量过渡到抽象的数时,每一个数总是确定的,而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时,每一个字母代表的是某一个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数,是不固定的数,学生难于理解。那么,在小学的数学教育教学中,怎样应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呢?自己在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下列
期刊
【摘要】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品德课程就承担了这一功能。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带领学生关注生活,走进生活,拓宽视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运用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激活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成为教学的主体,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关键字】激活 尊重 生活 语言  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思想品德课程就承担了这一功能
期刊
【摘要】所谓简约课堂,是指一种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高度概括的课堂。这里的概括不是简单、空洞,而是简明外表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即形式言简意赅,内容文约义丰,思维深入浅出,道理通俗易懂。本文从课前准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等几方面对简约有效的课堂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简单充分 简明扼要 简约有度 简洁流畅 简便实用  简约,不是教学的简单化,而是在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东西,扔
期刊
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关于用字母表示数,即就是用未知的字母(或符号)来代替某一个数字。在课堂教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比较抽象,学生开始学习时有一定的困难,由于从具体的量过渡到抽象的数时,每一个数总是确定的,而从确定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时,每一个字母代表的是某一个范围内的任意一个数,是不固定的数,学生难于理解。那么,在小学的数学教育教学中,怎样应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呢?自己在多年以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下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