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哥华冬奥会会徽上的人形标志和开幕式上出现的五颜六色、刻有斑斓图案的图腾柱都给人以神秘感。这些与加拿大原住民息息相关的事物与它们背后蕴藏的故事一直都像谜团一样,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北京时间2月13日,第二十一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加拿大城市温哥华揭开神秘面纱:由16岁小女孩唱响加拿大国歌之后,开幕仪式正式举行。场面出现象征加拿大四个古老部落的脸谱图形,分别代表温哥华的原住民,走出四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原住民代表:其后四个脸谱间出现四个巨大雕像,它们抬起并张开双手,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不少人都好奇,冬奥会上这些文化符号在原住民生活中曾经的作用是什么,而今天在原住民生活中又有怎样的意义?
石头搭成人形指路记路
冬奥会会徽上的人形标志叫“伊拉纳克”,它的原型是加拿大原住民因纽特人独特的标记“因纽夏克”。因纽特人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专门从事冰原渔猎的民族。雪野、海冰茫茫,不但没有路,很多地方连个可以当做参照物的标记都没有,最初,打猎的人们会在埋藏无法携带猎物的地方,用5块石头堆一个标记,以便回来寻找。后来,许多人开始用石头搭成人形,作为荒野中给过路人指路、记路的标记。正因为这种角色的演变,原本较为低矮的“因纽夏克”,也就逐步变成较为高大的“伊拉纳克”了,“伊拉纳克”是因纽特语,意思是“朋友”,而“因纽夏克”的意思则是“希望”。伊拉纳克用多少石块垒成并无一定之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由5块、而是由更多块小的岩石垒成。
伊拉纳克上没有雕刻,文字或图画,它是凭借什么给人指路的呢?原来伊拉纳克伸出两臂的高低、朝向,都是留给路人的信号,沿着较低或较长的手臂寻找,就能找到另一座伊拉纳克,顺着找下去,就可以找到建造者的部落。有时为了让信号更明显、更容易识别,避免不必要的歧义,人们会在同一个地方,建造多座形状各异的伊拉纳克,将几座伊拉纳克的含义合并理解,就更一目了然了。
近代文明进入北美之后,许多原住民文化都开始没落,但伊拉纳克却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因为因纽特人活动地区靠近北磁极,指南针几乎毫无效用,伊拉纳克作为路标,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如今科技更加进步,即使仍然从事渔猎的因纽特人,也不再依靠伊拉纳克为自己指路了,但许多部落、村庄的人仍会垒起新的伊拉纳克,作为村庄、部落的标记,以表示没有忘记本民族文化传统。
解读图腾柱是特权
开幕式上出现的图腾柱是温哥华附近印第安部落所拥有的标记。这些图腾柱一般会竖立在村庄前或当地人认为是圣地、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原住民诺玛的老家,在紧邻太平洋的温哥华外岛托菲诺地区。临近海滩的岸上我们见到一些色彩斑驳的甚至接近灰白的术柱,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这就是图腾柱。传统上,原住民会采伐当地的最挺拔最茁壮的红杉树或者黄杉树制做图腾柱。
原住民认为,自然界存在一种神秘的魔法生物,它们介乎人类和动物之间,能在二者间进行角色转化。这些魔法生物神通广大,只有与它们交流,才能趋利避害,为自己和族人带来平安幸福,而图腾柱正是与它们交流的媒介。这些图腾柱上都刻有本部落特有的魔法生物崇拜、禁忌对象,以及世代相传的各种神话、历史故事。由于各部落并没有文字,图腾柱及其传说,就成为记录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最好载体。在很多部落,解读图腾柱是一门神秘的学问,只有酋长、祭司等特殊的“通天人物”才拥有解读的能力和特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图腾柱并没有今天看到的那样高大、漂亮,而是简陋寒酸,大多比拐杖大不了多少。这是因为古代印第安人没有铜铁器,无法对巨大木材进行精细加工。近代文明固然毁灭了不少原住民传统,却也让他们得以建造更高大、更漂亮的图腾柱。
如今在北美很多风景名胜区,都矗立着五颜六色的图腾柱,最著名的是加拿大斯坦利公园的图腾柱群。在加拿大机场和许多工艺品店,都能买到五花八门、由原住民艺术家制作的图腾柱纪念品,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则可以挂在钥匙圈上。更多的图腾雕刻者学成了手艺之后就去了城市,而真正留在部落里,为了部落的传统传承而从事图腾雕刻的人却越来越少。
年轻一代努力走出保留区
加拿大是一个标榜“多元文化”,号称“多民族调色板”的国家,一向以兼容各国文化自诩,其国歌Ⅸ哦,加拿大》的第一句就是“哦,加拿大,我们的家园,原住民的土地”。的确,在这片国土上生活着近70万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米提斯人,他们是这里最早的居民、最初的主人。为显示国家对这些民族的尊重,加拿大官方曾郑重表示,不宜称这些人为“土著”,而应尊称为“第一民族”。
然而在“第一民族”动听的名词下,却隐藏着这些加拿大土地最初主人长达1D0多年的血泪史。直到17世纪初,才有成批的欧洲白人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冰雪覆盖的土地上,不久,加拿大形成英法争霸的局面。1760年,英国战胜法国,独霸加拿大,开始逐步蚕食原住民的领地。英国人把天花等疾病带到北美,缺乏抵抗力的原住民因此遭到惨重伤亡,通过巧取豪夺,英国人更攫取了大片原属原住民的土地,并残杀了许多原住民。据文献记载,由于殖民活动、种族冲突和疾病流行,加拿大西部98%的印第安人口消亡,许多部落不复存在。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羽翼丰满的英国殖民者和加拿大当局开始通过一系列法律,试图对剩余的原住民进行同化,根据1876年出台的《印第安人法》,印第安人必须居住在贫瘠、狭小的2250个“保留地”上,凡不居住在这些“保留地”的原住民被一律称为“不合作者”,被剥夺了理应享有的公民权。即使对于居住在保留地的原住民,加拿大当局也并未放过。在白人优越论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公然通过了“土著同化”原则,主张通过文化隔绝和毁灭,在数代人之内,将原住民“彻底融入主流社会”。此次冬奥会的场地、道路兴建占用了4个第一民族部落的保留地,令原住民十分恼火。目前,约72%的原住民居住在2250个保留区里。保留区享受一些政府优惠,如各种税收减免和多项免费福利等,但大部分保留区设施和条件简陋,卫生情况恶劣(不久前H1N1流感肆虐,保留区是重灾区),失业率极高,许多居住在保留区的原住民对前途悲观,自杀、酗酒、吸毒问题较为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原住民,主动地努力走出原住民居住地,融人加拿大主流社会。
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原住民以主人的身份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这是有史以来原住民首次作为官方承认的合作伙伴出现在奥运会上。当各国运动员入驻奥运村时,村长会送上一个有原住民图案的圆盘,以及由原住民表演的一段舞蹈,表达了四个最早到达加拿大的原住民族共当冬奥会东道主的热情。而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四个原住民族的主人身份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来自加拿大各地的原住民都希望这历史性的一幕会成为永久的记忆。
“开幕式的夜晚我们创造了历史。”希邦·利特尔·贝尔·埃瓦兹说道。他与另外22名来自魁北克省莫霍克原住民一起,参加了开幕式的舞蹈表演。埃瓦兹说:“我作为三百个原住民代表之一,历史上第一次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到我们的家,来到我们的土地。我会把这件事情铭记在心,并把它带回家。”参与冬奥会的演出也大大增进了加拿大原住民与其它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埃瓦兹说,在最近的几周里,原住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共同分享歌曲、舞蹈和故事。另一位也参加开幕式表演的原住民曼迪·麦卡勒则表示,参与冬奥会有助于消除历史上的一些痛苦的伤痕。这位27岁、来自北部萨斯喀彻温省梅蒂斯的舞蹈家说:“你代表你的家人和你的人民。这不仅建立了你的信心,还建立了你家庭的信心。这就是全部意义所在。”
(据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
北京时间2月13日,第二十一届冬奥会开幕式在加拿大城市温哥华揭开神秘面纱:由16岁小女孩唱响加拿大国歌之后,开幕仪式正式举行。场面出现象征加拿大四个古老部落的脸谱图形,分别代表温哥华的原住民,走出四位身穿民族服饰的原住民代表:其后四个脸谱间出现四个巨大雕像,它们抬起并张开双手,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热烈欢迎。不少人都好奇,冬奥会上这些文化符号在原住民生活中曾经的作用是什么,而今天在原住民生活中又有怎样的意义?
石头搭成人形指路记路
冬奥会会徽上的人形标志叫“伊拉纳克”,它的原型是加拿大原住民因纽特人独特的标记“因纽夏克”。因纽特人是居住在北极圈附近、专门从事冰原渔猎的民族。雪野、海冰茫茫,不但没有路,很多地方连个可以当做参照物的标记都没有,最初,打猎的人们会在埋藏无法携带猎物的地方,用5块石头堆一个标记,以便回来寻找。后来,许多人开始用石头搭成人形,作为荒野中给过路人指路、记路的标记。正因为这种角色的演变,原本较为低矮的“因纽夏克”,也就逐步变成较为高大的“伊拉纳克”了,“伊拉纳克”是因纽特语,意思是“朋友”,而“因纽夏克”的意思则是“希望”。伊拉纳克用多少石块垒成并无一定之规,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由5块、而是由更多块小的岩石垒成。
伊拉纳克上没有雕刻,文字或图画,它是凭借什么给人指路的呢?原来伊拉纳克伸出两臂的高低、朝向,都是留给路人的信号,沿着较低或较长的手臂寻找,就能找到另一座伊拉纳克,顺着找下去,就可以找到建造者的部落。有时为了让信号更明显、更容易识别,避免不必要的歧义,人们会在同一个地方,建造多座形状各异的伊拉纳克,将几座伊拉纳克的含义合并理解,就更一目了然了。
近代文明进入北美之后,许多原住民文化都开始没落,但伊拉纳克却存在了很长的时间,因为因纽特人活动地区靠近北磁极,指南针几乎毫无效用,伊拉纳克作为路标,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如今科技更加进步,即使仍然从事渔猎的因纽特人,也不再依靠伊拉纳克为自己指路了,但许多部落、村庄的人仍会垒起新的伊拉纳克,作为村庄、部落的标记,以表示没有忘记本民族文化传统。
解读图腾柱是特权
开幕式上出现的图腾柱是温哥华附近印第安部落所拥有的标记。这些图腾柱一般会竖立在村庄前或当地人认为是圣地、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原住民诺玛的老家,在紧邻太平洋的温哥华外岛托菲诺地区。临近海滩的岸上我们见到一些色彩斑驳的甚至接近灰白的术柱,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这就是图腾柱。传统上,原住民会采伐当地的最挺拔最茁壮的红杉树或者黄杉树制做图腾柱。
原住民认为,自然界存在一种神秘的魔法生物,它们介乎人类和动物之间,能在二者间进行角色转化。这些魔法生物神通广大,只有与它们交流,才能趋利避害,为自己和族人带来平安幸福,而图腾柱正是与它们交流的媒介。这些图腾柱上都刻有本部落特有的魔法生物崇拜、禁忌对象,以及世代相传的各种神话、历史故事。由于各部落并没有文字,图腾柱及其传说,就成为记录本民族历史、传统的最好载体。在很多部落,解读图腾柱是一门神秘的学问,只有酋长、祭司等特殊的“通天人物”才拥有解读的能力和特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欧洲人到来之前,图腾柱并没有今天看到的那样高大、漂亮,而是简陋寒酸,大多比拐杖大不了多少。这是因为古代印第安人没有铜铁器,无法对巨大木材进行精细加工。近代文明固然毁灭了不少原住民传统,却也让他们得以建造更高大、更漂亮的图腾柱。
如今在北美很多风景名胜区,都矗立着五颜六色的图腾柱,最著名的是加拿大斯坦利公园的图腾柱群。在加拿大机场和许多工艺品店,都能买到五花八门、由原住民艺术家制作的图腾柱纪念品,大的有一人多高,小的则可以挂在钥匙圈上。更多的图腾雕刻者学成了手艺之后就去了城市,而真正留在部落里,为了部落的传统传承而从事图腾雕刻的人却越来越少。
年轻一代努力走出保留区
加拿大是一个标榜“多元文化”,号称“多民族调色板”的国家,一向以兼容各国文化自诩,其国歌Ⅸ哦,加拿大》的第一句就是“哦,加拿大,我们的家园,原住民的土地”。的确,在这片国土上生活着近70万印第安人、因纽特人和米提斯人,他们是这里最早的居民、最初的主人。为显示国家对这些民族的尊重,加拿大官方曾郑重表示,不宜称这些人为“土著”,而应尊称为“第一民族”。
然而在“第一民族”动听的名词下,却隐藏着这些加拿大土地最初主人长达1D0多年的血泪史。直到17世纪初,才有成批的欧洲白人远渡重洋。来到加拿大冰雪覆盖的土地上,不久,加拿大形成英法争霸的局面。1760年,英国战胜法国,独霸加拿大,开始逐步蚕食原住民的领地。英国人把天花等疾病带到北美,缺乏抵抗力的原住民因此遭到惨重伤亡,通过巧取豪夺,英国人更攫取了大片原属原住民的土地,并残杀了许多原住民。据文献记载,由于殖民活动、种族冲突和疾病流行,加拿大西部98%的印第安人口消亡,许多部落不复存在。
到了19世纪下半叶,羽翼丰满的英国殖民者和加拿大当局开始通过一系列法律,试图对剩余的原住民进行同化,根据1876年出台的《印第安人法》,印第安人必须居住在贫瘠、狭小的2250个“保留地”上,凡不居住在这些“保留地”的原住民被一律称为“不合作者”,被剥夺了理应享有的公民权。即使对于居住在保留地的原住民,加拿大当局也并未放过。在白人优越论思想的指导下,政府公然通过了“土著同化”原则,主张通过文化隔绝和毁灭,在数代人之内,将原住民“彻底融入主流社会”。此次冬奥会的场地、道路兴建占用了4个第一民族部落的保留地,令原住民十分恼火。目前,约72%的原住民居住在2250个保留区里。保留区享受一些政府优惠,如各种税收减免和多项免费福利等,但大部分保留区设施和条件简陋,卫生情况恶劣(不久前H1N1流感肆虐,保留区是重灾区),失业率极高,许多居住在保留区的原住民对前途悲观,自杀、酗酒、吸毒问题较为严重。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原住民,主动地努力走出原住民居住地,融人加拿大主流社会。
温哥华冬奥会,加拿大原住民以主人的身份迎接来自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这是有史以来原住民首次作为官方承认的合作伙伴出现在奥运会上。当各国运动员入驻奥运村时,村长会送上一个有原住民图案的圆盘,以及由原住民表演的一段舞蹈,表达了四个最早到达加拿大的原住民族共当冬奥会东道主的热情。而在冬奥会开幕式上,四个原住民族的主人身份更是得到前所未有的强化。来自加拿大各地的原住民都希望这历史性的一幕会成为永久的记忆。
“开幕式的夜晚我们创造了历史。”希邦·利特尔·贝尔·埃瓦兹说道。他与另外22名来自魁北克省莫霍克原住民一起,参加了开幕式的舞蹈表演。埃瓦兹说:“我作为三百个原住民代表之一,历史上第一次欢迎世界各国运动员来到我们的家,来到我们的土地。我会把这件事情铭记在心,并把它带回家。”参与冬奥会的演出也大大增进了加拿大原住民与其它各民族的相互了解。埃瓦兹说,在最近的几周里,原住民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共同分享歌曲、舞蹈和故事。另一位也参加开幕式表演的原住民曼迪·麦卡勒则表示,参与冬奥会有助于消除历史上的一些痛苦的伤痕。这位27岁、来自北部萨斯喀彻温省梅蒂斯的舞蹈家说:“你代表你的家人和你的人民。这不仅建立了你的信心,还建立了你家庭的信心。这就是全部意义所在。”
(据中国新闻网《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