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侯小强:我原来在新浪分管过读书和博客,文化圈的朋友比较多,所以我来到“盛大文学”以后,就一直在想我能利用原来的资源为“起点”做些什么?有一次,我跟辽宁省作协副主席刘元举,还有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哲夫一起聊天,我问他们愿意来我们这儿写吗(指在起点网上发表作品)?他们说好啊。我想,两个人来写,可能还不成气候,如果能把全国30个省的作协主席或副主席都请过来,那该多好啊。实施起来,真的比我想象的要顺利得多,大概不到3周的时间,30个人就都谈妥了。传统作家对网络这块其实了解得挺多的,并不排斥,另一方面7月4日盛大文学有限公司的成立,让这些作家对“起点中文网”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
30省作协主席集体亮相起点中文网,将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网络文学的繁荣。使传统文学与网络融通,强化传统作家与网络读者的交流。
《新民周刊》:这次“巡展”最后会根据点击率和投票来评奖,这和“新概念作文竞赛”参加的都是无名后辈不同,他们都是已经成名的作家,对输赢会有顾虑吗?
侯小强:我觉得这不用担心。首先,他们都是一个系统内的,一个等量级的,所以输了也不是那么丢人。就像跨栏,刘翔和罗伯斯比,水平差不多,输赢都很正常。第二,我觉得这个活动的意义并不在比赛上,这不是严肃的竞赛,它的意义在于这些传统作家去体验了网络写作的方式,网络文学引进了新的元素。对“盛大文学”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传播。
《新民周刊》:“巡展”结束以后,你们会不会与一些作家签约?
侯小强:有可能,不过我们一般签的是线上的版权,电子出版。
《新民周刊》:这次你们与80后作家郭敬明签约,获得了他的最新作品《小时代》的线上版权,这是否预示着“起点中文网”将全面与传统作家(包括畅销书作家)合作?
侯小强:我们会打造一个网络的版权创作和交易基地。“盛大文学”将专注于线上版权,“起点中文网”的第一次革命是它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和用户规模的形成,现在应该是它的第二次革命——把平台的作用发展起来,让各种各样的读者和作者都来这儿,让每一个会写作的人都来这儿发表作品,让每一个喜欢阅读的人都能在这儿找到感兴趣的文字。
说到与传统作家的合作,我们目前正在与这次茅盾文学奖的24部入围作品洽谈线上版权,现在已经谈了20多位作家,基本都愿意把入围作品的线上版权签给“起点中文网”。我觉得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应该说都是传统意义上的优秀作品,但它们在网络上缺乏被认知,而这些作品的作者收入原来也是单一的。我们把这些作品放到线上,一方面更有利于好作品的传播,一方面也使传统作家的收入多元化。
另外,畅销作家方面,除了郭敬明,我们还签了《马文的战争》的作者陈彤、《士兵突击》的编剧兰小龙、《暗算》的小说作者麦家,还有海岩、兰晓龙、沧月、慕容雪村、当年明月、严歌苓等21位一线号召力作家,他们的作品都会在“起点中文网”上全文连载。
《新民周刊》:现在的新浪、搜狐的读书频道也已经有图书的线上连载,“起点中文网”上的连载有什么不同?传统出版机构会同意作品同时在线上出版吗?
侯小强:新浪读书等原来的线上连载都是部分的,不是整本书的连载。而我们获得的是全本版权,而且“起点中文网”是收费阅读,所以可以说基本是独家。从出版社来说,应该也可以达成共识,第一,线上和线下针对的人群还是有很大不同,喜欢买书的人还是继续会买的;第二,网上连载,会扩大书的影响力,反而可能增加销量。当初我在做新浪读书时,一开始与出版社谈连载,他们也有些顾虑,后来上线了之后,发现有不错的传播效果,应该是双赢的。
《新民周刊》:那么对于这些传统作家的作品,你们将采取怎样的定价策略?跟原来网上小说一样每千字几分这样收费吗?
侯小强:会有些不同,比如包月,或者其他方式,现在我们正在研究,盛大成立了文学研究所,这也是研究所的研究项目之一。因为网络小说一般每天更新,一部小说字数都在百万以上,这是传统作家和作品做不到的,所以在定价上肯定要做调整。
把文学作为产业
《新民周刊》:“起点中文网”目前是国内运作得最成功的网络文学网站,而另一家曾经很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现在反而转向了线下出版,对此你怎么看?
侯小强:“起点”与“榕树下”不同,“榕树下”在它最红火的时候也没有形成盈利模式,所以它后来回到了传统出版这一块。但“起点”不同,“起点”很早就解决了收费问题和盈利模式,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用户规模。我们每天有200多万付费用户,超过800万独立用户访问“起点中文网”——这个数量是新浪的4倍,每天的PV(点击)超过3亿。这是我们打造线上版权平台的基础。
我们做过调查,“起点中文网”的用户60%-70%都是男性,69%是大专以上学历,这在中国互联网中是首屈一指的,远远高于CNNIC调查的互联网平均水平。由于“起点网”的用户年轻白领比较多,习惯网上阅读,而且参与性强(我们曾设计了一个30个问题的调查,3天内就收到了15000人完整回答的问卷,一般网上的调查问题都是个位数的,因为网络用户没有耐心回答),有商业意识(他们中有不少是付费用户),所以广告投放效果特别好,这在喜欢“免费午餐”的中国互联网当中也是很罕见的。
《新民周刊》:请你解释一下“起点中文网”的盈利模式,它目前的盈利状况怎样?
侯小强:我们每年能产生10个收入上百萬的作者,100个收入上十万的作者,1000多个收入上万元的作者。这是靠2分钱/千字的规模积累起来的。当然整个商业模式还要复杂一点,但基本可以理解为前半本不收费,后半本收费,最低2分钱/千字,作者一半、“起点”一半。整个商业模式上将来或许还会有微调,现在包括“起点中文网”在内的“盛大文学”年收入数千万,其中付费阅读就占了60%-70%,剩下的是广告和线下版权的收入。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主流化、商业化、社区化。
《新民周刊》:你们与作者签约,包括以后比如电影的改编权吗?以后会尝试手机收费阅读等新模式吗?
侯小强:一些优秀的作者我们会与他们签全约(包括线下出版和改编权),一些作者则只代理他们作品的网络版权,我们总共有4000个全约作者,全部作者大概有15万。是否签约,签怎样的约,都是由我们人数众多的编辑通过阅读和点击等标准衡量的。如果掌握了作品的全部版权,那么再创作改编为电影、游戏等等延伸作品,也是完全可能的。比如在“起点中文网”运作得比较成功的《鬼吹灯》系列,就已经形成了产业链。《鬼吹灯》不但实现了线下出版,而且还出版了漫画版,它也被我们自己旗下的游戏公司改编成游戏,它的电影版权卖给了杜琪峰。再比如像现在影响力比较大的《回到明朝当王爷》、《庆余年》等作品,将来都可以走产业链的运作。
网络文学有着超强的群众基础,庞大的作品库则为其他文艺形式提供了支持。响应国家倡导的网游本土化战略,“起点”已经成为网游上游素材资源最重要提供者之一,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热门网络游戏。另一方面,只要我们搭建了电子版权中心,那么实现手机、阅读器等等的出版阅读,只是渠道问题。手机、阅读器的模式,是文学产业化的一环。
《新民周刊》:像“起点中文网”这样的产业运作方式,在国外的网站中有借鉴吗?
侯小强:国外没有。“起点”是民族产业,“起点”的模式是原创的。其实中国互联网很发达的,国外没有阿里巴巴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也没有新浪这样的门户,这和国情差异也有关系。
《新民周刊》:2004年,盛大网络全资收购了“起点中文网”,今年为什么又战略投资了“红袖添香”和“晋江原创网”?
侯小强:刚才我提到了,“起点”的读者偏男性化一点,而“晋江”和“红袖”恰好是两个偏女性化的网站,用户有重叠,但更可以达到互补。原本“起点”的市场占有率排第一,现在我们收购了排第二、第三的两个网站,这样我们在网上收费阅读这块已经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文学的命运会被改变吗?
《新民周刊》:传统出版门槛比较高,编辑做了筛选,出版的书具有一定质量。我们都知道网络写作门槛比较低,面对这么多良莠不齐的文章,读者怎么来选择呢?
侯小强: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WEB1.0的办法,一个是WEB2.0的措施。前者是指按照传统互联网一样用分类、搜索、排行来提供选择,未来我们还会采取2.0的举措——我们会培养中国最大的独立书评人的队伍,他们就来自于读者之中,他们的点评推荐也比较公正可信。
《新民周刊》:从《第一次亲密接触》发表算起,网络文学已经10年。“盛大文学”现在的一系列运作把传统文学引入网络,会对文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侯小强:我一直认为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都是文学,不该有太大的差距。早期是因为有技术鸿沟,传统作家有一些不能熟练运用网络,所以最早的网络写手好多都是学理工的。还有就是传统文学有其审核标准,网络文学相对宽泛。但是随着上网变得越来越普及随意,网络写作也越来越被认可,我觉得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并消失。没有什么传统文学、网络文学,文学就是文学,所谓的“网络文学”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将来文学将完成在网络平台上的统一,这就是“盛大文学”正在做的。我们已经与中国作协取得合作,进一步获得主流认可。
《新民周刊》:这是否意味着文学全面商业化?
侯小强:不同的人对文学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它本来就是同时拥有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我认为文学要“有病呻吟”,文学形成一个作品,它发表出来,就有了商品属性,它会引起共鸣,为作者带来价值。当它出版成图书(或者像我们这样线上出版),它就是一个商品。商业化不是耻辱,我们要面对现实,就算评诺贝尔文学奖,得奖作品也会带来销量上升。不能过于纯精神化,如果完全否认文学商业的一面,才是对文学的伤害。曹雪芹确实在落魄中写下了不朽名著《红楼梦》,但是让作家过上体面的生活,不是更好吗?这是社会应该承担的,而且也没有损害它的艺术品质。
《新民周刊》:最近“起点中文网”在举办重建中国神话谱系的活动,wiki写作是你们下一步发展的创作形式吗?
侯小强: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数量庞大的神话人物,和《山海经》、《搜神记》、《封神演义》等优秀神话传说,却自古都没有能形成一个系统的神话体系,至今也没有像好莱坞那样为影视作品所借鉴形成一个产业,这是一个巨大遗憾。而中国神话谱系的编撰,则是对这个遗憾的弥补。邀请网民编撰中国神话谱系,是起点中文网作为中国网络文学重要阵地当仁不让的责任,wiki则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
之后,我们将推出中国第一个家族史(家谱)写作系统,也是使用wiki的方式。我奶奶是九十几岁去世的,在她八十几岁的时候,她曾经对我说很想写传记;我父亲今年66岁,退休了,也想写自传。所以,我想一个人到老都会产生回顾一生的想法,那我就来为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写作个人历史。大家不但可以在线编辑家谱,而且还会为家族成员写作故事;不但可以自己写,而且还可以邀请家族成员一起来写;不但可以写自己家族的故事,还可以写一个单位,甚至一个地方的地方史。对于中国人来讲,这么大规模的有主题的记录行为是第一次,所以无论怎么评估它的价值都不为过。
这是Web2.0时代的写作,很多人参与,可能还会发展出新的文体。
《新民周刊》:这些都是很有创意的大型活动,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侯小强:我们正在搞一个“买梦”活动,来丰富小说素材库。潘石屹梦见家里的乡亲们给他娶了一个媳妇,一定要他回老家去生活;海岩梦见自己与人合伙抢劫飞机,“同案三人,面皆陌生,手中各执大号短枪一柄,酷态凛凛”;陆毅梦见他在北京潘家园开了个“洛阳铲”收藏铺,他设计的“洛阳铲”被航天部作为登陆火星、挖掘异星球原始文明、古墓文化专用产品……
当然我们的活动不仅针对名人,也面对千千万万的网民。梦是文学的起点,而中国一直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国家,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能激发大家的想象力和写作热情。无论是神话谱系、家族史还是“买梦”,我们的目的都是要建立一个故事素材库,既然现在无论影视还是游戏都缺乏好的故事,那我们就来做这个收集积累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