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焦热点】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使得每年都会有上亿吨的垃圾产生。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及其带来的无法忍受的恶臭,已日渐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最棘手的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受“垃圾围城”之痛。
“垃圾围村”是指农民越来越富,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毒垃圾渗入土地、河流。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缺乏的同时,收运处理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监测体系仍处于空白。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垃圾埋村”恐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损害农村人的健康,也将污染城市人喝的水、吃的菜,最终将无人能够逃脱厄运。
多维解读
1.無论是“垃圾围城”还是“垃圾围村”,从制造垃圾的主体——人来说,都违背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而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倾倒到别处,又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2.“垃圾围城”和“垃圾围村”是当前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破解“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困局,需要个体、企业、社会、政府的积极参与,不仅观念、行为、措施全部都要跟上,在垃圾的产生、分类、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也要下工夫。
3.“垃圾围村”,让“乡愁”失掉了“根”与“魂”,无所寄托,让寻求发展、追求美好但能力相对有限的农民们也更加迷茫;也让精准扶贫工程变得云里雾里,“美丽乡村”建设发渐行渐远。
【前沿观点】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认为:“中小城市目前普遍采用卫生填埋或垃圾焚烧发电的单一处理技术,暴露出了很多技术缺陷,而且当前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表示:“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最终引导公众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环保健康的生活习惯。”
3.来自河南基层的一位环卫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环卫工作基本上是地方环卫部门‘大包干’的模式,地方环卫部门管理机构庞大、资金来源单一、管理效率低下、环卫保洁及垃圾收运处理缺乏市场竞争,这些是传统环卫管理运行机制中始终无法有效破解的难题。”
4.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陈朱蕾表示:国家确实应该改变中小城市目前地方环卫部门大包干的环卫模式,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扶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实现“管干分离”,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主体有效向规模化转变。
5.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设备成套研发中心主任王丽莉建议:“各地政府通过在城市近郊区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园区,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处理;由旧电器形成的电子垃圾,可以合理回收其中有价值的原材料,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园,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6.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认为:“资源和环境过分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在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时,要明确生产厂家和销售者的责任,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在保障商品的前提下,以立法形式,要求生产者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同时自行或委托其他企业回收包装废弃物再次利用;销售和流通环节的企业,有义务协助生产厂家回收包装物,商场、超市等场所应设置商品包装物回收区,快递企业应对运输环节产生的包装物负责回收;对过度包装或不回收利用的企业,应加收污染税或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建议推广净菜上市,菜帮、菜根还田,减少厨余垃圾。”
【时评频道】
“垃圾围城”
亟须发力破局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垃圾围城”已经大敌当前,垃圾处理压力前所未有地严峻,要不断研发新的处理技术,适当运用市场化来参与处理。然而“垃圾围城”不仅跟消化有关,与排放也有关系,在这一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培育环保观念,确实势在必行。
(摘编自《南方日报》)
习近平破解
“垃圾围城”之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浙江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汇报后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多亿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民情时说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青年视角】
莫让发展成为他人的负担
◎曾 婷
2016年7月初,江苏警方发布通告称,有人欲把约四千吨来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在苏州太湖西山违规倾倒,被当场抓获。测算显示,事发区域相关垃圾总重量超过两万吨,至此揭开了一场关于垃圾异地倾倒事件的大幕。同年7月中旬,又发生了一起上海垃圾在江苏倾倒的事件。而通过近几年的新闻也可以发现,上海垃圾在苏南地区倾倒现象并不鲜见。这种跨区域倾倒、堆放垃圾的行为,是典型的“己所不欲施于人”的不仁行为。
跨省倾倒垃圾,实质上是将自己不愿承担的垃圾处理成本转嫁给外省。在大力提倡区域融合的今天,本不该出现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要知道地区可以有边界,时间也可以有分界,但治理环境污染却不该限区域。上海与苏州地理上离得如此之近,当苏州有污染发生时,上海恐怕也难逃厄运,正所谓“唇亡齿寒”。所以,上海应做到“己欲净而净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作者系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高二20班学生】
“垃圾围城(村)”的感想
◎廖欣悦
目光短浅是垃圾围城(村)的一个重要原因。短浅的目光使人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环境污染背后的损失,当然也无法为人类未来的生活环境着想。上亿吨的垃圾,地表上处理不了,就埋到土里;陆地上处理不了,便往江河湖海里一倒了之……这样就一了百了了?我们吃的是地下长出来的菜,喝的是地表水、地下水,我们生产的垃圾,最后祸害的是我们自己!
人们自觉意识的薄弱也是垃圾围城(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垃圾,很多人都是随地一扔,只要不被太多人注意就行了。起初,这块地只有一个垃圾,后来,经过这儿的人就都把垃圾扔这里,久而久之,不断有人往这里扔垃圾,这里便成了一个垃圾场了。这足以看出,人们对待垃圾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大力宣传,甚至制定相关规定,开导与约束民众,从而阻止人们乱扔垃圾,进而防止出现垃圾围城(村)现象。
【作者系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高二20班学生】
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和人的运转,使得每年都会有上亿吨的垃圾产生。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及其带来的无法忍受的恶臭,已日渐成为城市垃圾处理中最棘手的问题。高速发展中的中国城市,正在遭受“垃圾围城”之痛。
“垃圾围村”是指农民越来越富,污染却越来越严重,毒垃圾渗入土地、河流。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缺乏的同时,收运处理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农村环境卫生管理与监测体系仍处于空白。照这样继续发展下去,“垃圾埋村”恐怕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损害农村人的健康,也将污染城市人喝的水、吃的菜,最终将无人能够逃脱厄运。
多维解读
1.無论是“垃圾围城”还是“垃圾围村”,从制造垃圾的主体——人来说,都违背了“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而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倾倒到别处,又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背道而驰的。
2.“垃圾围城”和“垃圾围村”是当前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下的产物,破解“垃圾围城”“垃圾围村”困局,需要个体、企业、社会、政府的积极参与,不仅观念、行为、措施全部都要跟上,在垃圾的产生、分类、运输、处理等各个环节也要下工夫。
3.“垃圾围村”,让“乡愁”失掉了“根”与“魂”,无所寄托,让寻求发展、追求美好但能力相对有限的农民们也更加迷茫;也让精准扶贫工程变得云里雾里,“美丽乡村”建设发渐行渐远。
【前沿观点】
1.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聂永丰认为:“中小城市目前普遍采用卫生填埋或垃圾焚烧发电的单一处理技术,暴露出了很多技术缺陷,而且当前生活垃圾处理的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狭窄、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导致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2.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秘书长蔡义鸿表示:“我国应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对垃圾进行严格分类,最终引导公众树立垃圾分类的意识,培养环保健康的生活习惯。”
3.来自河南基层的一位环卫局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中小城市的环卫工作基本上是地方环卫部门‘大包干’的模式,地方环卫部门管理机构庞大、资金来源单一、管理效率低下、环卫保洁及垃圾收运处理缺乏市场竞争,这些是传统环卫管理运行机制中始终无法有效破解的难题。”
4.华中科技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陈朱蕾表示:国家确实应该改变中小城市目前地方环卫部门大包干的环卫模式,引入市场机制,通过政策引导、经济扶持、价格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持,实现“管干分离”,做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中小城市的垃圾处理主体有效向规模化转变。
5.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设备成套研发中心主任王丽莉建议:“各地政府通过在城市近郊区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处理园区,对污染物进行集中控制处理;由旧电器形成的电子垃圾,可以合理回收其中有价值的原材料,形成循环经济产业园,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资源循环型社会的有效途径。”
6.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认为:“资源和环境过分利用后果不堪设想,在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局时,要明确生产厂家和销售者的责任,从源头上减少包装废弃物产生,在保障商品的前提下,以立法形式,要求生产者减少包装废弃物的产生,同时自行或委托其他企业回收包装废弃物再次利用;销售和流通环节的企业,有义务协助生产厂家回收包装物,商场、超市等场所应设置商品包装物回收区,快递企业应对运输环节产生的包装物负责回收;对过度包装或不回收利用的企业,应加收污染税或进行行政处罚。同时,建议推广净菜上市,菜帮、菜根还田,减少厨余垃圾。”
【时评频道】
“垃圾围城”
亟须发力破局
未来学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如此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世纪之交要出现的垃圾革命。”“垃圾围城”已经大敌当前,垃圾处理压力前所未有地严峻,要不断研发新的处理技术,适当运用市场化来参与处理。然而“垃圾围城”不仅跟消化有关,与排放也有关系,在这一方面,推行垃圾分类、培育环保观念,确实势在必行。
(摘编自《南方日报》)
习近平破解
“垃圾围城”之困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听取浙江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汇报后指出,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关系13多亿人生活环境改善,关系垃圾能不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2013年7月,习近平在湖北考察民情时说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把垃圾资源化,化腐朽为神奇,是一门艺术。”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
【青年视角】
莫让发展成为他人的负担
◎曾 婷
2016年7月初,江苏警方发布通告称,有人欲把约四千吨来自上海的生活及建筑垃圾在苏州太湖西山违规倾倒,被当场抓获。测算显示,事发区域相关垃圾总重量超过两万吨,至此揭开了一场关于垃圾异地倾倒事件的大幕。同年7月中旬,又发生了一起上海垃圾在江苏倾倒的事件。而通过近几年的新闻也可以发现,上海垃圾在苏南地区倾倒现象并不鲜见。这种跨区域倾倒、堆放垃圾的行为,是典型的“己所不欲施于人”的不仁行为。
跨省倾倒垃圾,实质上是将自己不愿承担的垃圾处理成本转嫁给外省。在大力提倡区域融合的今天,本不该出现这种以邻为壑的做法,要知道地区可以有边界,时间也可以有分界,但治理环境污染却不该限区域。上海与苏州地理上离得如此之近,当苏州有污染发生时,上海恐怕也难逃厄运,正所谓“唇亡齿寒”。所以,上海应做到“己欲净而净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作者系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高二20班学生】
“垃圾围城(村)”的感想
◎廖欣悦
目光短浅是垃圾围城(村)的一个重要原因。短浅的目光使人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看不到环境污染背后的损失,当然也无法为人类未来的生活环境着想。上亿吨的垃圾,地表上处理不了,就埋到土里;陆地上处理不了,便往江河湖海里一倒了之……这样就一了百了了?我们吃的是地下长出来的菜,喝的是地表水、地下水,我们生产的垃圾,最后祸害的是我们自己!
人们自觉意识的薄弱也是垃圾围城(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于垃圾,很多人都是随地一扔,只要不被太多人注意就行了。起初,这块地只有一个垃圾,后来,经过这儿的人就都把垃圾扔这里,久而久之,不断有人往这里扔垃圾,这里便成了一个垃圾场了。这足以看出,人们对待垃圾的态度,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大力宣传,甚至制定相关规定,开导与约束民众,从而阻止人们乱扔垃圾,进而防止出现垃圾围城(村)现象。
【作者系江西省崇仁县第一中学高二20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