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拜全国劳模为师苦练“绝技”
“妈,我觉得天天扫垃圾,这样的生活太苦了。”
“任何工作,只要做好,都能找到其中的乐趣,没准这垃圾堆中也有钻石呢,我们要学会在垃圾堆中找钻石!”
这是洪家光七岁时,跟母亲一起清整垃圾时的对话。当时因年龄小,妈妈话中的含义洪家光并不完全懂,但心里却踏实了不少。
因为家里穷,洪家的孩子从小都自食其力,帮家里做农活。夏天,小朋友吃着雪糕满街跑时,洪家光却在帮母亲推垃圾,每天闻着那令人作呕的腐臭味;冬天,当别人家的孩子围坐在暖炉旁写作业时,他却只能陪着妈妈推着冰冷的垃圾车。
初中毕业后,为了尽早挣钱养家,洪家光就选择了读技术学校。1998年,19岁的洪家光以全校第一名的毕业成绩,顺利考入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工作。走进有些神秘的厂房,穿越一道道安全防护门,原以为在这里能见到梦想中的飞机和发动机,可当第一天上班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工作就是重复着加工发动机上的零件。洪家光的心凉了半截,但回想起妈妈的话,他的心中又充满了力量,暗暗告诉自己,要学会在垃圾堆中找钻石,要学会将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
车床加工时常常是铁屑横飞,而飞下来的铁屑是热的,飞到身上就是一个小点儿。另外,车床加工零件时需切削液冷却,切削液也容易溅到身上。可在车间,老师傅张凤义平时干活时都穿着白汗衫,一天下来,白汗衫上一个污点没有。老前辈告诉洪家光,造飞机发动机零部件,比头发丝还细得多的东西掉进去,就是大灾难。自那以后,洪家光跟张凤义学习,每天擦拭车床三遍,时时清理切削下来的碎屑,衣服也洗得干干净净的,养成了工作一丝不苟的习惯。
在中国航发界,有个大名鼎鼎的“大国工匠”级人物,他就是全国劳模孟宪新,也在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工作,洪家光对其很崇拜。尤其“高速切削内螺纹”技术,是孟宪新的拿手绝活,每分钟1200转,且无须反转退刀。而洪家光加工这个零件时只敢开到300转。否则,生产出的零件就是废品。
于是,为了能够掌握更精深的技术,他决定拜孟宪新为师学到这门绝活。可当时孟宪新既不认识洪家光,也不和他在同一个车间,如何拜师成了难题。洪家光就用了个最笨的方法—“死磨硬泡”。孟师傅很喜欢这个乐于钻研技术的“有心人”,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多年研究出的技术要领传授给洪家光。
之后,洪家光撰写了10万余字的心得体会,总结出了“看、问、练、悟”四字诀,双手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3个月后,他的车刀磨削技术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小技工创奇迹,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作为一名普通车工,洪家光还非常善于总结经验、举一反三,普通车床、数控车床等各型车床他都能熟练操作。一年下来,在别人能完成4000个工时就不易的情况下,洪家光竟完成了7000多个工时,差不多是别人的两倍。
车工的一项关键技术是磨车刀。许多高精度的零部件没有现成的刀具,只要知道哪位师傅磨刀磨得好,洪家光就主动去请教,然后根据师傅们传授的技术自己再练习打磨。洪家光就这样白天工作之余练磨刀,晚上回家看相关专业书籍琢磨技术原理。这些年下来,他磨出的各种刀具有上千把,无论加工什么样的零部件,他都能找到合适的刀具。由他磨出的刀具粗糙度好、精度高,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光亮平整,而且刀具的使用寿命比一般刀具提高了1倍以上。
不仅是学习研究磨刀技术有股“疯劲儿”,就是学习研究车工加工技术时,洪家光也是到了痴迷的程度。实践中,洪家光发现,加工超窄、超深螺纹每次车削线长达33米,刀具很快就会磨损,大大降低了精度。洪家光综合以往的直进法、阶梯法和扩槽法三种进刀方法,反复试验,自创了全新的“左右阶梯进刀法”,降低了磨损,填补了公司该类零件加工技术上的空白。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叶片是影响发动机安全性能的关键承载部件,制造的工作量在航空发动机制造工作量中占30%。长期以来,外国用于加工叶片的“滚轮金刚石成型技术”对我国进行严密的技术封锁,一直是中国航空发动机水平提升的瓶颈。
突破被欧美公司封锁的金刚石滚轮制造技术,迫在眉睫。作为一名车工,洪家光2009年申请了科技立项,立志加工出高精度的滚轮。现有的车床无法满足加工要求,洪家光开始一项项改进,减小托盘与操作台的间隙,改造传动机构中齿轮间咬合的紧密程度;原有的刀台抗震性不强,洪家光就重做了刀台,小托盘与下面的托盘有间隙,洪家光就将小托盘固定住……
这些都减少了车床加工中产生的震动,提高了精度。4年后的2013年,他终于攻克了国家新一代重点型号发动机叶片磨削工具—金刚石滚轮的加工课题,将滚轮精度从0.008毫米提高到0.003毫米,仅有头发丝(0.08毫米)的1/27。
经检测,洪家光做的金刚石滚轮,已经达到了3.5万次的磨削寿命,最精的尺寸可以做到两微米。在别人眼里不可能的事情,洪家光努力将它变为可能,创造了让同行惊叹的佳绩。如今,该技术已成功授权为国家发明专利。
成为“大国工匠”月薪90万都“挖”不走
研制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项目刚成立时,可周围人并不看好。项目刚成立时,有人说,“你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搞什么发明创造、技术研发,失败了咋收场?”其实人们的的担心不无道理,对一个普通工人来说,搞研发需要空气动力学、力学、化学等方面系统丰富的理论知识,这不是光靠苦练就可以迅速掌握的,但是洪家光不服气,他一本本书地啃,向一个个专家请教。
几年间,经过1500多次尝试,洪家光团隊最终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研发出一套成熟的“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为以后的数控化制造和批量生产打下基础。
在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洪家光凭借研发《航空发动机叶片滚轮精密磨削技术》项目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要知道,这可是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长期以来,西方国家在此项技术上对我国进行严密封锁。
洪家光利用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大胆开展一系列的技术创新,通过潜心探索,使超厚滚轮精度超过西方国家、滚轮使用寿命提升两倍。成果应用后,使我国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加工合格率大幅度提升,为我国新型战机、大飞机上天提供了技术支撑。杨凤田院士、闻邦椿院士对他的成绩予以高度评价,被媒体誉为“中国第一打磨匠”!
2018年4月28日,洪家光还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站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除此外,他还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车工冠军、全国最美职工等几十项荣誉称号,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年来,洪家光完成100多项技术革新,解决了300多个技术难题,经他之手打造的数千件产品无一瑕疵,成为打磨飞机“心脏”的大国工匠,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他说:“每一个航空发动机零件都像一件需要认真雕琢的艺术品。
2019年,曾有欧洲企业向洪家光抛出橄榄枝,开出月薪90万的诱人待遇,但他依旧选择为祖国效力。
在一次电视节目中,面对年轻人对职业选择方面的提问,洪家光微笑着说:“不要看低每一个职业,任何职业只要用心去做,做到极致,都能让你找到心中的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