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次大危机都会孕育出一批新兴潜力产业,本次危机也不会例外。
当经济开始复苏后,将会有七大产业显示出非凡的潜力,即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新一代IT产业、绿色制造业、文化传媒业、医药保健业、现代农业。
这七大产业大都属于短缺型产业、内需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实体型产业、政策鼓励型产业或危机获益型产业。
新能源是指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以及大中型水电)之外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以及核能、氢能等。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后,新能源产业成为许多国家走出危机的突破口和未来的经济增长点。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具有广阔前景。截至2007年底,全国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286万平方米、太阳房1468万平方米、太阳灶112万台。截至2008年底,我国光伏电池产量达到2500多兆瓦,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大型风电设备制造业也已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阶段。
环保产业是指为防治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保护自然资源而进行的技术产品开发、商业流通、资源利用、综合服务等。中国从2007年开始将环保支出科目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在4万亿元投资中,资源环境投资占5.25%。中国环保产业2010年的年收入总值将达8800亿~10000亿元左右,其中资源综合利用产值6600亿元,环保装备产值1200亿元,环境服务产值1000亿元。
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已基本成熟,将可能达到每秒100M以上。“互联网”正在与“物联网”(物与物之间的网络)形成创新融合,这将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思科已推出“智能互联建筑”,电网智能化改造已开始在美国实施,上海所在的华东电网也正进行试验。同时,我们正在进入“云计算”时代,许多IT企业都在进军“云计算”市场。美国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到2012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约420亿美元,未来5年企业在“云计算”技术上花费的预算将是现在的3倍。
绿色制造业是低消耗、低排放的制造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所有的制造业都有可能成为绿色制造业。在危机影响下,发达国家会进一步把制造业向中国等新兴市场转移,这是中国强化制造业全球地位的好机会。危机也是我国制造业投资收购,引进技术和人才,进而参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文化传媒业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传媒产业、教育培训业、体育娱乐产业等。据预测,到2015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以上。随着电信重组、卫星直播、数字电视以及通信网、广播电视网、计算机网“三网”融合的快速发展,文化传媒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文化传媒产业是提供精神粮食的产业,具有反经济周期的特点。
医药保健业包括医药业、医疗业、保健业及其相关行业,如医疗器械制造业等。新医改以预防为重心,将给疫苗产业、普药、中成药、医疗器械等产业带来新机会。医药保健产业也被普遍认为是抗周期或抗危机的行业,越是在危机时期,人们对医药保健的需求越是迫切。政府在4万亿元拉动内需投资中,明确投入医药行业的已有48亿元,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拉动估计在0.8%左右,对药品消费的拉动估计为0.77%。而2009年全年预计卫生总投入将达700亿元左右。
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包括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旅游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创汇农业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最近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说,今后10年,迅猛增加的粮食需求将支撑农业发展势头,抵御经济危机带来的冲击。由于国外农业受到国际经济危机较大打击,为我们农村吸引国外的现代农业人才和技术、承接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带来了机遇。危机还会使那些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受益,促进特色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