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胀满的分型治疗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laris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胃脘胀满;临床分型;中医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6-098-1
  
  胃脘胀满属中医的“胃痞”、“痞满”范畴。以胃脘痞闷、胀满不舒为主症,可伴有胃脘部疼痛、嗳气、厌食、恶心、呕吐等表现。可出现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慢性胃炎、胃下垂等器质性病变中,也可出现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非器质性病变中。中医认为长期饮食不节、起居不慎、外邪侵袭、情志内伤、劳倦过度等因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气机升降失常而致。临证当分清寒、热、虚、实。实者脘腹胀满多伴疼痛,拒按,多为食积、气滞、湿热阻滞中焦;虚者喜温喜按,多为脾胃气虚或胃阴不足。脾胃气虚多伴寒象,如喜热饮、遇寒加重等;胃阴不足多伴胃热内生,如烧心、泛酸、咽干唇燥、舌红少苔等。本病治疗以“和降胃气”为总则。实者予以疏肝理气、消食导滞、清热化湿等;虚者健脾益气、温中和胃、滋阴养胃等;虚实夹杂,则应标本兼顾,补消结合,常用以下治法。
  1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者。证见胃脘胀满、攻窜走痛、嗳气、口苦、苔薄白、脉弦,可伴有烦躁易怒等。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药用柴胡、白芍、枳实、香附、川芎、木香、苏梗、仙人头等。
  2清热化湿法适用于湿热壅阻脾胃,运化失职,胃失和降者。证见胃脘饱胀、烧灼疼痛、口苦粘腻、泛酸、恶心、呕吐、排便粘腻不爽、脉滑数或弦滑。方用清中汤加减。药用黄连、栀子、厚朴、半夏、陈皮、茯苓、白蔻、苍术、制大黃、乌贼骨等。
  3消食导滞法适用于饮食失节,食滞中焦,胃失和降者。证见胃脘饱胀、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大便不畅,苔厚腻、脉滑。方用保和丸加减。药用半夏、陈皮、茯苓、连翘、焦三仙、莱菔子、鸡内金、枳实等。
  4温中化湿法适用于脾胃虚弱,寒湿内生,或感外寒,胃失和降者。证见胃脘胀满、食少便溏、口粘、肢体重着倦怠、喜温热、舌淡苔白腻、脉濡。方用平胃散加味。药用苍术、厚朴、陈皮、白术、桂枝、甘草、枳壳、干姜等。
  5健脾益气法适用于脾胃虚弱,纳运失司,胃失和降者。证见胃脘饱胀反复发作,餐后尤甚、喜温喜按,纳少、面色不华、乏力、舌胖大或有齿印、脉沉细等。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木香、砂仁、苏叶、炙甘草等。
  6滋阴养胃法适用于胃阴不足,运化失职,升降失常者。证见胃胀不饥、时有隐痛、烧灼不适、咽干唇燥、便秘、心烦少寐、舌体瘦小色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方用麦门冬汤加减。药用沙参、麦冬、半夏、生地、石斛、川楝子、佛手、炒白芍、山楂等。
  胃脘胀满各型常夹杂并见,并有血瘀、痰饮等兼证。应抓住脾胃气机升降失调这一主要矛盾,顺应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权衡正邪强弱的程度,辨证用药。
  值得注意的是:(1)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只有气血调和,才能运化正常。脾胃病以调和为主,顾护胃气贯彻始终,用药量宜轻、性宜平,防止苦寒伤胃、滋腻碍胃、辛散耗气之弊。(2)古人云“久病入络”,脾胃病久,则易入络,而致血脉瘀滞,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之品,促进气血运行,可提高疗效。(3)此类病证多迁延日久、反复发作,与情志因素、饮食起居关系密切,应与患者沟通,加强心理疏导,令其消除顾虑,心态平和,合理饮食,方能取得较好疗效。
  例1:女,48岁,2004年6月7日初诊。胃脘饱胀,时有嗳气半年。自觉胃脘部有气撑胀走窜,嗳气则舒,伴有心烦、多梦、食少、恶心、泛酸,二便尚调,舌淡苔薄白,脉弦细。初由家庭矛盾诱发,现每因情志刺激而加剧。曾经胃镜、上消化道钡餐、腹部B超等多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西医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服用吗丁啉、西沙比利、佳乐定等药,服时有效,停药则又不适,
  转而求助中医。辨证肝气不舒,横逆犯胃,胃失和降。治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方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柴胡12g、炒白芍15g、枳实9g、香附9g、苏梗9g、炒枣仁15g、远志12g、茯苓12g、陈皮12g、黄连6g、乌贼骨15g、炒麦芽15g、甘草3g,7剂,水煎服,日一剂。服药后,胃脘胀满明显减轻,食欲好转,已不泛酸,仍有嗳气,上方去乌贼骨,加旋覆花12g,继服。此方加减服用20余剂,诸证消失,停药。嘱其情志不畅时,服用逍遥丸调理。随访半年,未复发。本例因情志内伤,肝气郁结,疏泄失职,气机逆乱,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胃气壅滞而致胀满不舒。方中柴胡、香附、枳实疏肝理气,黄连、苏梗辛开苦降除胀,陈皮、炒麦芽和胃理气,乌贼骨和胃制酸,旋覆花降逆下气,黄连、炒枣仁、远志、茯苓宁心安神除烦,炒白芍、甘草养肝柔肝,共行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之功。
  例2:男,72岁,2005年3月10日初诊。胃脘胀满反复发作2年余。自述胃脘胀满,嗳气或矢气后稍缓,大便头干,便时费力不畅,感腹部有包快,时聚时散,胀满晨起较轻,午后加重,至晚尤甚。伴有倦怠乏力、食少、口干不欲饮,舌暗苔薄白、脉细涩。腹部外观正常,无明显压痛,未触及实性包块。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B超及肝功均正常。患者年高,脾虚气滞表现明显,但先前服用疏肝健脾理气之剂,效果不明显。病情时轻时重,迁延不愈。反复斟酌,结合舌质暗、脉涩、口干不欲饮,符合“久病入络”之理。辨证脾胃气虚,瘀血阻滞。治以补益中气,化瘀除胀。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合丹参饮子加减。党参15g、白术12g、茯苓12g、半夏9g、陈皮12g、木香9g、砂仁6g、丹参15g、檀香6g、香附9g、赤芍12g、炙甘草3g,6剂,水煎服,日一剂。服药后,腹胀减轻,大便通畅。仍有乏力、食少,前方加黄芪30g、炒山药15g,继服。加减服用40余剂,腹胀消失,体力改善,停药。复查胃镜未见明显异常。嘱其服用香砂六君子丸调理。随访半年,未复发。本例患者年高体弱,病久则致血瘀,气虚血瘀,阻滞脾之升清,胃之降浊,而致长期胃脘饱胀,食少,大便不畅等,正如张仲景所言:“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方中党参、白术、黄芪、茯苓、炒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半夏、陈皮、木香、砂仁和胃理气除胀,丹参、檀香、香附、赤芍活血化瘀理气,全方共收益气化瘀除胀之效。
其他文献
1.前言衡水湖位于衡水市南郊.总面积130km^2.分为东湖和西湖。旅游观光码头建在东湖东岸.是一座单堤自身掩护式重力码头.圆弧形护堤内面是码头内湾.外面是衡水湖.浆砌石驳岸建在护堤
邯郸市西部岩溶水区,按岩溶水文地质区划即为以往所称的“邯邢水文地质南单元”或“黑龙洞泉域”。上世纪80年代,单元东部的黑龙洞泉群作为单元岩溶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区,泉群平均
目的:分析和探讨基层医院医疗纠纷的原因,找出医疗护理缺陷产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医疗护理过程中发生的纠纷42起及医疗质量检查进行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水利队伍中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保障.水利职工队伍的稳定就会受到影响。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治疗神经外科昏迷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神经外科昏迷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采用头孢曲松、痰热清注射液、痰热清
接触精神病人是精神科护理的基本技能之一。只有科学地運用一定的技巧去接触病人,才能充分地掌握病情和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措施。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取得了一定实效。
1 肝肾失调是发病基础    《内经》中有“阴虚而阳盛”、“肝气上从”的记载,《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在正常情况下调节着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肾主藏精,内蕴人体之真阴真阳,为阴阳之根本。生理条件下,肝之与肾,母子相生,乙癸同源。肝肾交融,阴阳升降有序,气血冲和,血压得以维持正常。病理条件下.咸食、饮酒、肥胖、情志不遂、年老等因素引起肝肾受损,如肝阴不
新生儿低血糖分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低血糖,该病具有一定的隐匿性,若未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可不同程度损伤脑细胞,时间持续越长越严重,可严重影响智力发育等后遗症,甚者发生死亡。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7月~2007年7月76例新生儿低血糖的病历资料,以探讨高危儿与低血糖的关系及低血糖的诊疗方法。分析如下。
近几年随着药物流产在临床中的大量使用,存在着不全流产或出血量多的机率还是相对较高,为此,笔者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常规流产药物,经观察4—6时后,未见胎囊排出且孕妇无腹痛或出血过
在我国北方.夏季温度较高.雨季持续时间短.雨量集中、强度大,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为保证混凝土箱梁的施工质量,按照《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中“‘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