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是最近几年在我国开始快速推广的短期心理咨询模式,它因其正向思维、省时省力等优点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并被广泛应用在不同的咨询情境中。本文介绍了作者在学校心理咨询中,通过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的应用,帮助来访者改变对自己的负性情绪体验,提升学习生活质量。关键词: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中学生;适应性问题一、理论概述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史蒂夫·笛·夏德)Steve·de·Shazer和妻子(茵素·金·伯格)Insoo·Kim·Berg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r)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共同发展起来的。
短期解决短期咨询并不像以往的咨询方法,依赖完善和全面的理论基础,咨询的过程比较简单。其方法的精要在于:利用来访者的个人正向经验,建立其行为目标,并加以改善,最终获得咨询效果。它是一种正向策略性、系统性、逻辑性、团队工作联盟性、创意性、多元时间向度相结合的一种咨询方法。人生活在一个多元时间向度的空间,当前时刻就是“现在”;同时“现在”这个因素中又同时会包含有这个人的“过去”和“未来”,没有孤立的“现在”这个时刻,这个时刻发生的行为都会和“过去”或“未来”发生一定的联系。人过去的正向经验可以作为现在问题解决的依据和对未来假设的基础和参考。这个观点是焦点解决具体实施的一个基本假设:在找寻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时间轴观念去引导来访者建构解决之道。
在多年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对焦点解决咨询这种咨询模式有一定的体会,现结合个案将其基本理念和操作技术论述如下:
二、基本理念
1.事出并非定有因
“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是传统心理咨询理论(特别是精神分析派)在接待来访者的时候,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只要找出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就可以解决来访者遇到的困境。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则认为,探讨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主张用开放式的提问“怎么做才能不让问题继续下去”来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的封闭式提问。
A,电子专业高二年级学生,住校生,父母经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上游,学生会部长,在4月学校的运动会上,因为意外失误,造成自己擅长的项目没有名次,并造成左腿受伤。后来在学生会工作中,与其他成员发生小矛盾,还被其他同学嘲笑“除了吹牛,啥都不会”,被本班同学知道后,更是觉得很没有面子。后期问题泛化,一想到要跟别人沟通讲话就紧张焦虑,上课时也禁不住会想到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习,故而前来求助。
前期通过学生咨询预约单和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部分情况,并做了相关心理测试,确认无其他疑问后开始咨询。解释心理测试量表的结果,结合学生自述,初步评估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协商确定咨询的目标,缓解目前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满意程度。
进一步了解后发现,A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合理信念,“自己是学生会部长,必须被所有同学所接受和喜欢”“在别人面前,只能展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等等,支持这些信念的背后,是他自尊自强、追求完美的一面。对第一次咨询做出一个正向反馈,希望在下一次咨询之前,每天能坚持和两个以上同学主动打招呼,并记录自己当时的感受。
第二次咨詢中,询问A对主动和同学打招呼的感受,运用鼓励性技术,激发A解决问题的决心并询问改变如何发生(咨询师的鼓励和要求、时间的关系为主)。咨询后与冲突同学,因工作关系有过简单交流,发现虽有困难,还不至于不能沟通,运用EARS技术赞美A的行为,并展开讨论,理清冲突时,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痛苦是源自于双方对友情的珍惜。咨询结束时,我要求A每天记录自己高兴的事情,并将这些事情按照时间轴整理起来,写出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慢慢体会其中的变化。
2.从正向意义出发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强调现有问题的正向力量,而不是着眼于问题的缺陷;强调个体的成功经验,而不是个体的失败体验;强调个体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5岁女生B,数字媒体高一学生,外地户口住校生。来访者自述开学两周,因为一点小事被室友“骂了一句”,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在班主任及其他室友的疏导下,觉得好了点。后来生活中,又因为熄灯迟早的问题,发生激烈冲突,B心里越想越生气,失眠了很久才睡着,导致接下来连续几天上课都没有精神。B一方面觉得室友处处针对自己,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么大了,还是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因为前面吵架的事情,一直都不好意思再跟班主任和父母亲说起这事,在同学提醒下,特地来学校心理辅导室试着寻求帮助。
第一次咨询的时候,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初步判定为一般性适应问题,运用例外技术询问来访者什么时候会好一点,小学、初中和日常生活中,遇到与人发生冲突,怎么解决问题?来访者自述在初中跟同学冲突可以很好的解决,但现在人在外地,且寝室成员关系处于刚建立阶段。第二次咨询的时候,咨询师根据上次咨询作业,突出小陈做出的努力和改变是导致寝室成员关系变好的主要原因,运用一般化技术,引导小陈接纳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改变自我设定的“我不是好学生”的不合理评价。
3.寻找例外的解决之道
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在问题的困扰中,在某些环境中,这些问题不会再发生,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都是人生中的“例外”。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来访者发现自己过去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体会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想象当中的这么困难。
C,是我校物流专业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因为高三,母亲放弃在外经商,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天下午离放学还有两节课的时候,C突然来找我,要求跟老师谈谈心,自述假装身体不适去医务室看病来我这里,而原因是在教室待不下去了。直接引用C自己的话题,询问她希望谈谈哪方面的问题,运用一般化技术引导C讲述自己的情况。因为高三复习压力大,加上前期学习不是很扎实,所以导致考試成绩不稳定,被母亲体罚,对C的遭遇表示共情,被妈妈体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受伤,更是心理上的伤害。C哭泣,引导宣泄情绪,提供纸巾、茶水等。等情绪稳定后,说早上被妈妈体罚,现在要放学了,但是自己不敢回家。 运用例外技术,引导C讲述自己和妈妈关系好的时候,会跟妈妈很亲密,妈妈还会拥抱自己,但是接受不了妈妈对她的体罚行为,自己成绩的波动也只是在前十名之间徘徊,认为自己没有问题,问题全在妈妈身上,是妈妈把自己的不痛快变相转移到自己这里。
不直接反驳C的观点,引导学生看到妈妈放弃生意来这里陪读的目的,紧张她成绩波动的心情,妈妈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孩子教育上也有不恰当的地方,体罚确实对她的心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提议让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协商解决此事。
与班主任简单沟通后,征求C的意见,建议有班主任和C及其母亲三方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
4.通过小变带动大变
一个人身上持续不断发生的一些小的、正向意义的改变,经过日积月累,可以给个体带来解决行动的信心和动机。作为咨询师来说,引导来访者发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些细小的变化,重视小改变的价值,并促进小改变的持续的发生和改变,逐渐让来访者感到自己对问题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
D,网络技术高一女生,住校生,父母离异一年多,每周末都会自己回母亲家或者外婆家,成绩中等并出现明显下滑。父母因为离异的事情,在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她的要求,对其学业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开学2个月以后,D不想住校,并不断地要求母亲来学校签署通校协议。而母亲因为家跟学校相距较远,没办法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公交车又不方便,不同意孩子通校的要求。D内心痛苦不堪,感觉自己在学校一天也待不下去,学习成绩下滑明显。
因D提前预约,前期通过班主任初步了解了情况,并要求D做了一个心理测试。在此基础上,先将心理测试结果做了解释,并根据结果评估他的问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降低D的焦虑情绪,“很多高一新生在住校的前一个学期,都会有搬回家住宿的要求,这个也跟你的测试结果比较符合。”要求D按照10分标准给自己目前的回家住宿要求打分,10分为最高,D初步估算在7~8分之间,希望解决问题的分数是3分。
运用具体化技术,了解D在寝室和班集体中的一些表现情况,得知目前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生疏(外地学生比较多),学习生活习惯不同,交流的比较少,基本上是独进独出为主。班级中有一个初中同学,关系比较不错,后期要求该同学共同参与咨询,了解到其他同学主要是因为D因为家庭关系和不善交流,使同学不太愿意跟她靠近。同时咨询师也向D反馈其他同学对她的赞美和肯定,鼓励D更多地跟同寝室的同学同进同出,一起适应环境。D反应每次跟妈妈通电话之后心情会好很多,鼓励D每周与妈妈至少通两次电话。一周后评估分数,D自认为可以到达5分左右。
继续鼓励D每周与妈妈通电话3次左右,每天至少和一个不同的同学一起吃饭、逛操场等,两周后随访,自觉达到咨询的期望值。
5.来访者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始终强调来访者本身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咨询师的作用,无非是通过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能力,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达到改变的目标。
E,高二服装专业学生,高一的时候父亲因车祸意外过世,对其打击很大,目前跟母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校住宿,每周五回家,周日返校,成绩中等偏下,预约咨询时没有说明任何信息,只想面谈。面谈中,E提到自己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具体化技术,引导E具体描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初步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师生关系和异性同学关系紧张,在高中阶段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他们的情况。利用例外技術,询问在类似的情况下,有什么会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到的回答是班级三项竞赛没有扣分,全年级第一、考试成绩好、上课的时候,同学积极认真的回答他的问题等等。根据E的反馈,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让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在接下去的几次咨询中,通过面质技术,让E看到自己的困惑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自我和成长,认识到自己与异性同学关系紧张主要是因为对方学习成绩优秀,在圈子里很有面子,而自己也因为缺失父爱而与男同学走的很近。
三、优势缺陷
(1)过程简单、见效较快。SFBT的一个咨询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构解决对话阶段40分钟、休息阶段10分钟、正向回馈阶段10分钟。SFBT把原来复杂冗长的原因分析抛弃,直接进入问题解决阶段,相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般性问题的中学生来说,一到两次的心理咨询基本都能解决问题。具体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备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来访者的喜爱,在学校心理咨询室中的优越性更加明显。
(2)化繁为简、直奔主题。以往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听取来访者自述,在因果关系交替循环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清原因所在。焦点解决将这个过程省略,用“可以做什么不让问题重新发生”代替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有可能在不探究原因的情况下,成功解决问题,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3)积少成多、富于鼓励。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与来访者表现出正向的力量或资源的时候,及时给与鼓励,随时为来访者的微小进步鼓励、加油。通过“真好”“真棒”“你是怎么做到的”等等鼓励性的语句,肯定来访者的成功以及成功隐含的意义,对于来访者以后解决问题大有裨益。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了问题的解决上,通过引导来访者对问题解决的方向思考,真正做到了“助人自助”的精神。但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并没有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心理咨询进行的并不彻底,更无法深入了解和解决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短期咨询最终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来访者未必能够将这次解决问题的经验,成功的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去,来访者深层次的人格形成和完善,需要更长期的过程及更适合的方法来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韩丽丽、杨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的基本理念与比较优势[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乐燕霞.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运用[J].班主任之友,2009(1).
[3]项传军.焦點解决短期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一种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钟剑涛.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学生适应性问题辅导中的应用[J].心理教育,2012(8).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 Focused Brief Therapy,SFBT)是指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核心的短程心理治疗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史蒂夫·笛·夏德)Steve·de·Shazer和妻子(茵素·金·伯格)Insoo·Kim·Berg以及一群有多元训练背景(包括心理、社工、教育、哲学、医学等)的工作小组成员,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米华基(milwauker)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Brief Family Therapy Center)共同发展起来的。
短期解决短期咨询并不像以往的咨询方法,依赖完善和全面的理论基础,咨询的过程比较简单。其方法的精要在于:利用来访者的个人正向经验,建立其行为目标,并加以改善,最终获得咨询效果。它是一种正向策略性、系统性、逻辑性、团队工作联盟性、创意性、多元时间向度相结合的一种咨询方法。人生活在一个多元时间向度的空间,当前时刻就是“现在”;同时“现在”这个因素中又同时会包含有这个人的“过去”和“未来”,没有孤立的“现在”这个时刻,这个时刻发生的行为都会和“过去”或“未来”发生一定的联系。人过去的正向经验可以作为现在问题解决的依据和对未来假设的基础和参考。这个观点是焦点解决具体实施的一个基本假设:在找寻解决方法的过程中,就是基于这样的一个时间轴观念去引导来访者建构解决之道。
在多年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我对焦点解决咨询这种咨询模式有一定的体会,现结合个案将其基本理念和操作技术论述如下:
二、基本理念
1.事出并非定有因
“这件事为什么会发生?”是传统心理咨询理论(特别是精神分析派)在接待来访者的时候,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只要找出为什么发生的原因,就可以解决来访者遇到的困境。而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则认为,探讨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假设是难以成立的,主张用开放式的提问“怎么做才能不让问题继续下去”来取代“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的封闭式提问。
A,电子专业高二年级学生,住校生,父母经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处于上游,学生会部长,在4月学校的运动会上,因为意外失误,造成自己擅长的项目没有名次,并造成左腿受伤。后来在学生会工作中,与其他成员发生小矛盾,还被其他同学嘲笑“除了吹牛,啥都不会”,被本班同学知道后,更是觉得很没有面子。后期问题泛化,一想到要跟别人沟通讲话就紧张焦虑,上课时也禁不住会想到这个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学习,故而前来求助。
前期通过学生咨询预约单和班主任,了解了学生的部分情况,并做了相关心理测试,确认无其他疑问后开始咨询。解释心理测试量表的结果,结合学生自述,初步评估为一般性心理问题,协商确定咨询的目标,缓解目前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在人际交往中的满意程度。
进一步了解后发现,A存在比较明显的不合理信念,“自己是学生会部长,必须被所有同学所接受和喜欢”“在别人面前,只能展现自己的优点和能力”等等,支持这些信念的背后,是他自尊自强、追求完美的一面。对第一次咨询做出一个正向反馈,希望在下一次咨询之前,每天能坚持和两个以上同学主动打招呼,并记录自己当时的感受。
第二次咨詢中,询问A对主动和同学打招呼的感受,运用鼓励性技术,激发A解决问题的决心并询问改变如何发生(咨询师的鼓励和要求、时间的关系为主)。咨询后与冲突同学,因工作关系有过简单交流,发现虽有困难,还不至于不能沟通,运用EARS技术赞美A的行为,并展开讨论,理清冲突时,双方都有一定的责任,痛苦是源自于双方对友情的珍惜。咨询结束时,我要求A每天记录自己高兴的事情,并将这些事情按照时间轴整理起来,写出自己当时的心理感受,慢慢体会其中的变化。
2.从正向意义出发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强调现有问题的正向力量,而不是着眼于问题的缺陷;强调个体的成功经验,而不是个体的失败体验;强调个体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15岁女生B,数字媒体高一学生,外地户口住校生。来访者自述开学两周,因为一点小事被室友“骂了一句”,心里觉得很不舒服,在班主任及其他室友的疏导下,觉得好了点。后来生活中,又因为熄灯迟早的问题,发生激烈冲突,B心里越想越生气,失眠了很久才睡着,导致接下来连续几天上课都没有精神。B一方面觉得室友处处针对自己,一方面觉得自己这么大了,还是不能处理好这些问题,因为前面吵架的事情,一直都不好意思再跟班主任和父母亲说起这事,在同学提醒下,特地来学校心理辅导室试着寻求帮助。
第一次咨询的时候,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初步判定为一般性适应问题,运用例外技术询问来访者什么时候会好一点,小学、初中和日常生活中,遇到与人发生冲突,怎么解决问题?来访者自述在初中跟同学冲突可以很好的解决,但现在人在外地,且寝室成员关系处于刚建立阶段。第二次咨询的时候,咨询师根据上次咨询作业,突出小陈做出的努力和改变是导致寝室成员关系变好的主要原因,运用一般化技术,引导小陈接纳人际交往中的冲突,改变自我设定的“我不是好学生”的不合理评价。
3.寻找例外的解决之道
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总是处在问题的困扰中,在某些环境中,这些问题不会再发生,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都是人生中的“例外”。我们的任务就是让来访者发现自己过去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体会到问题的解决并没有想象当中的这么困难。
C,是我校物流专业高三学生,学习成绩相对较好,因为高三,母亲放弃在外经商,在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天下午离放学还有两节课的时候,C突然来找我,要求跟老师谈谈心,自述假装身体不适去医务室看病来我这里,而原因是在教室待不下去了。直接引用C自己的话题,询问她希望谈谈哪方面的问题,运用一般化技术引导C讲述自己的情况。因为高三复习压力大,加上前期学习不是很扎实,所以导致考試成绩不稳定,被母亲体罚,对C的遭遇表示共情,被妈妈体罚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受伤,更是心理上的伤害。C哭泣,引导宣泄情绪,提供纸巾、茶水等。等情绪稳定后,说早上被妈妈体罚,现在要放学了,但是自己不敢回家。 运用例外技术,引导C讲述自己和妈妈关系好的时候,会跟妈妈很亲密,妈妈还会拥抱自己,但是接受不了妈妈对她的体罚行为,自己成绩的波动也只是在前十名之间徘徊,认为自己没有问题,问题全在妈妈身上,是妈妈把自己的不痛快变相转移到自己这里。
不直接反驳C的观点,引导学生看到妈妈放弃生意来这里陪读的目的,紧张她成绩波动的心情,妈妈不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孩子教育上也有不恰当的地方,体罚确实对她的心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提议让班主任和家长共同协商解决此事。
与班主任简单沟通后,征求C的意见,建议有班主任和C及其母亲三方共同探讨学生的学习情况。
4.通过小变带动大变
一个人身上持续不断发生的一些小的、正向意义的改变,经过日积月累,可以给个体带来解决行动的信心和动机。作为咨询师来说,引导来访者发现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些细小的变化,重视小改变的价值,并促进小改变的持续的发生和改变,逐渐让来访者感到自己对问题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
D,网络技术高一女生,住校生,父母离异一年多,每周末都会自己回母亲家或者外婆家,成绩中等并出现明显下滑。父母因为离异的事情,在物质上尽可能的满足她的要求,对其学业的要求相对比较宽松。开学2个月以后,D不想住校,并不断地要求母亲来学校签署通校协议。而母亲因为家跟学校相距较远,没办法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公交车又不方便,不同意孩子通校的要求。D内心痛苦不堪,感觉自己在学校一天也待不下去,学习成绩下滑明显。
因D提前预约,前期通过班主任初步了解了情况,并要求D做了一个心理测试。在此基础上,先将心理测试结果做了解释,并根据结果评估他的问题是人际交往中的一般性问题,降低D的焦虑情绪,“很多高一新生在住校的前一个学期,都会有搬回家住宿的要求,这个也跟你的测试结果比较符合。”要求D按照10分标准给自己目前的回家住宿要求打分,10分为最高,D初步估算在7~8分之间,希望解决问题的分数是3分。
运用具体化技术,了解D在寝室和班集体中的一些表现情况,得知目前寝室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生疏(外地学生比较多),学习生活习惯不同,交流的比较少,基本上是独进独出为主。班级中有一个初中同学,关系比较不错,后期要求该同学共同参与咨询,了解到其他同学主要是因为D因为家庭关系和不善交流,使同学不太愿意跟她靠近。同时咨询师也向D反馈其他同学对她的赞美和肯定,鼓励D更多地跟同寝室的同学同进同出,一起适应环境。D反应每次跟妈妈通电话之后心情会好很多,鼓励D每周与妈妈至少通两次电话。一周后评估分数,D自认为可以到达5分左右。
继续鼓励D每周与妈妈通电话3次左右,每天至少和一个不同的同学一起吃饭、逛操场等,两周后随访,自觉达到咨询的期望值。
5.来访者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技术,始终强调来访者本身是自己问题的解决专家,咨询师的作用,无非是通过倾听来访者的叙述,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尚未发现的能力,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达到改变的目标。
E,高二服装专业学生,高一的时候父亲因车祸意外过世,对其打击很大,目前跟母亲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学校住宿,每周五回家,周日返校,成绩中等偏下,预约咨询时没有说明任何信息,只想面谈。面谈中,E提到自己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问题,通过具体化技术,引导E具体描述自己遇到的问题,并初步评估为一般心理问题,师生关系和异性同学关系紧张,在高中阶段比较常见,主要原因是学生认为老师不理解他们的情况。利用例外技術,询问在类似的情况下,有什么会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到的回答是班级三项竞赛没有扣分,全年级第一、考试成绩好、上课的时候,同学积极认真的回答他的问题等等。根据E的反馈,探讨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让这样的情况经常发生。
在接下去的几次咨询中,通过面质技术,让E看到自己的困惑的同时,不断地探索自我和成长,认识到自己与异性同学关系紧张主要是因为对方学习成绩优秀,在圈子里很有面子,而自己也因为缺失父爱而与男同学走的很近。
三、优势缺陷
(1)过程简单、见效较快。SFBT的一个咨询基本流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建构解决对话阶段40分钟、休息阶段10分钟、正向回馈阶段10分钟。SFBT把原来复杂冗长的原因分析抛弃,直接进入问题解决阶段,相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一般性问题的中学生来说,一到两次的心理咨询基本都能解决问题。具体技术操作简便易行,备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和来访者的喜爱,在学校心理咨询室中的优越性更加明显。
(2)化繁为简、直奔主题。以往主流的心理咨询技术,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听取来访者自述,在因果关系交替循环的情况下,很难在短时间内搞清原因所在。焦点解决将这个过程省略,用“可以做什么不让问题重新发生”代替了“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所以有可能在不探究原因的情况下,成功解决问题,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3)积少成多、富于鼓励。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与来访者表现出正向的力量或资源的时候,及时给与鼓励,随时为来访者的微小进步鼓励、加油。通过“真好”“真棒”“你是怎么做到的”等等鼓励性的语句,肯定来访者的成功以及成功隐含的意义,对于来访者以后解决问题大有裨益。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重点放在了问题的解决上,通过引导来访者对问题解决的方向思考,真正做到了“助人自助”的精神。但是,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并没有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心理咨询进行的并不彻底,更无法深入了解和解决一些复杂的心理问题。人的成长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短期咨询最终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来访者未必能够将这次解决问题的经验,成功的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去,来访者深层次的人格形成和完善,需要更长期的过程及更适合的方法来帮助解决。
参考文献:
[1]韩丽丽、杨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的基本理念与比较优势[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2]乐燕霞.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运用[J].班主任之友,2009(1).
[3]项传军.焦點解决短期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一种新模式[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3).
[4]钟剑涛.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在学生适应性问题辅导中的应用[J].心理教育,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