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新课改中对教师的要求,以及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新世纪中国的教育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提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通过对新课程教师培训效果的调查研究来说明在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中所存在的教学方式陈旧,仍然以专家讲授为主的现状。并通过分析说明通过这种培训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出新课程所要求的教师。所以,新课程培训很大一部分还只是一些表面形式,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能力。据此提出在教师培训中应采用“参与式”培训模式,以及应从根本上改变高师教学方式的建议。希望通过培训方式的改变能很好地改进教师对新课改的教学方式的理解和运用。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培训 教学方式
一、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已不是什么新的话题,在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改革和规定。它要求教师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一直是难以适应的,更何况我国教师的学历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据第一批国家课改试验区抽样调查显示,经过培训,进入新课程的教师,80.4%能“胜任”或“基本胜任”新课程教学。可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式下,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这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使得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学者把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习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些意味着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3.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4.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是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新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教材的个性化趋势。教材的个性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课程既要体现共同性,也要体现差异性。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社会转型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中国教师教育正在悄然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的主旋律。在这种变革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以新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
二、对教师培训方式情况的介绍
以西南大学的一篇关于对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的硕士论文中的数据为例进行说明本文主要以这篇硕士论文中的部分研究数据为例来说明,。
(一)针对不同培训内容各种培训方式的运用情况
通过对培训方案进行研究,发现过半数的方案中采用过的培训方式有专家讲授式、交流讨论式、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四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上述四种培训方式的应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更详尽的资料,有关具体的统计结果表面,无论是什么内容,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专家教授都是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而且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可以说明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培训方式主要是教授式,通过专家教授使教师领会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
(二)各种培训方式受欢迎情况
通过问卷分析,作者对各种培训方式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是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欢迎案例教学培训方式的受训教师占总样本的57.1%;其次是现场观摩,占42.9%;再接着是交流讨论,占32.1%;然后是专家讲授式,占20.2%;最后是自主学习,占8.3%。
三、对我国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培训方式的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培训中已经采用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在很多方面的培训中还是以专家讲授为主,可见在高中新课程培训中,专家讲授还是主要的培训方式,没能很好的解决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虽然现阶段我国对教师的培训事在必行,而且我国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师培训,但这些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有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向老师传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不能很好的按新课程的要求来进行授课。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应该对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改革,我主要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一)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
应尽量参与“参与式培训”方式,使教师获得参与式学习的经验,从而才能很好的组织、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新课程是对现行课程的完善和超越,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新课程的“新”,不是靠灌输,而是靠体验、参与、行动。对教师来说,不是我们说“新”就新,需要教师自己在亲历中感受“新”。
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时得出结论,认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所以新课程提倡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感悟主动学习的真谛。所以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让教师在参与中体验各种教学方式,让教师在教学生之前,自己先亲自体验各种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真谛,从而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真正体现出“新”。
(二)通过改善高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师整体质量
在提倡新课改的今天,不应该只通过教师的短期培训来提高师资力量,而应该同时改善大学,特别是师范大学的教学方式,使这些学生本身具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品质。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从而不仅能增强教师对新课改内容的理解,而且使教师在使用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使学生通过这些好的教学方式的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让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只有真正领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好处时,才能最有效使用这些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并很好地引领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只有在培训过程中真正经历过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领会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真谛。所以,要想让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让教师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这样才能使培训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靳健.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宋静.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5.
[6]梁正,刘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实践与展望[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
[关键词] 课程改革 教师培训 教学方式
一、教师培训的必要性
(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
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我国已不是什么新的话题,在2001年由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具体的改革和规定。它要求教师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建构者,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合作者,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这种角色的转变,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教师一直是难以适应的,更何况我国教师的学历水平还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据第一批国家课改试验区抽样调查显示,经过培训,进入新课程的教师,80.4%能“胜任”或“基本胜任”新课程教学。可见,在新的课程改革形式下,对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
这次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等都要发生很大的转变。使得教师角色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很多学者把教师角色的转变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知识的传授者,“传道、授业、解惑”被认为是教师的天职。然而,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观察、实验或讨论时,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除了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指导。作为学生学习指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习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气氛。
2.由“教书匠”转向科研型、创新型教师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教书匠”,这使得教师过分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创造力的发挥。新课程鼓励教师搞科研、搞创新,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新课程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三级管理。三级课程的实施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课程开发的权利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仅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教师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这些意味着课堂不仅是课程的实施场所,而且也是进行教育教学实验的实验室。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又是课程的研究者。
3.由单一型教师转向综合型教师
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变化。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是分科进行的,教师的角色一旦确定,不少教师便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堡垒中,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这种单一的知识结构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此次课程改革,在改革现行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设置了分科为主、包含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于课程内容和课题研究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成为综合型教师。
4.由面向全体学生转为面向全体与面向个体相结合
在班级授课的情况下,教师面对是既有共同的身心特点,又有不同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智力水平、人格特性,而且身心发展又处在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中的学生。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向他们提出统一的要求,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新教材改革的趋势之一就是教材的个性化趋势。教材的个性问题实际上也是因材施教的问题。新的教育观念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课程既要体现共同性,也要体现差异性。新课程从课程目标到教材内容都体现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多样化,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三)教师专业化的要求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21世纪的中国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社会转型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中国教师教育正在悄然发生着历史性的变革。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成为新世纪教师队伍的主旋律。在这种变革过程中,无论是职前培养还是职后培训,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以新的姿态迎接这一变革。
二、对教师培训方式情况的介绍
以西南大学的一篇关于对高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培训情况进行调查的硕士论文中的数据为例进行说明本文主要以这篇硕士论文中的部分研究数据为例来说明,。
(一)针对不同培训内容各种培训方式的运用情况
通过对培训方案进行研究,发现过半数的方案中采用过的培训方式有专家讲授式、交流讨论式、案例教学和自主学习四种方式。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上述四种培训方式的应用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得出了更详尽的资料,有关具体的统计结果表面,无论是什么内容,在教师培训过程中,专家教授都是作为主要的培训方式,而且都占有很高的比例。可以说明教师对新课程的接受培训方式主要是教授式,通过专家教授使教师领会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
(二)各种培训方式受欢迎情况
通过问卷分析,作者对各种培训方式的受欢迎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培训中,案例教学是最受欢迎的培训方式,欢迎案例教学培训方式的受训教师占总样本的57.1%;其次是现场观摩,占42.9%;再接着是交流讨论,占32.1%;然后是专家讲授式,占20.2%;最后是自主学习,占8.3%。
三、对我国新课改形式下教师培训方式的思考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在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培训中已经采用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在很多方面的培训中还是以专家讲授为主,可见在高中新课程培训中,专家讲授还是主要的培训方式,没能很好的解决义务教育新课程培训中存在的培训方式单一的问题。虽然现阶段我国对教师的培训事在必行,而且我国为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实行了不同程度的教师培训,但这些不能从根本上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而且有很多还只是停留在向老师传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不能从本质上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并不能很好的按新课程的要求来进行授课。针对这些情况,我认为应该对教师培训方式进行改革,我主要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一)采用“参与式培训”方式
应尽量参与“参与式培训”方式,使教师获得参与式学习的经验,从而才能很好的组织、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新课程是对现行课程的完善和超越,是改善课程的一次尝试,新课程的“新”,不是靠灌输,而是靠体验、参与、行动。对教师来说,不是我们说“新”就新,需要教师自己在亲历中感受“新”。
许多学者在研究我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时得出结论,认为用什么样的方式培训教师,教师就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学生。所以新课程提倡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让学生主动学习,必须让教师主动学习、自我提高,感悟主动学习的真谛。所以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让教师在参与中体验各种教学方式,让教师在教学生之前,自己先亲自体验各种学习方式,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些新的教学方式的真谛,从而才能在自己的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教学方式。是新课改真正体现出“新”。
(二)通过改善高师的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师整体质量
在提倡新课改的今天,不应该只通过教师的短期培训来提高师资力量,而应该同时改善大学,特别是师范大学的教学方式,使这些学生本身具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品质。从而在未来的教学中能很好的引导学生运用这些学习方式。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素质。从而不仅能增强教师对新课改内容的理解,而且使教师在使用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能够融会贯通,使学生通过这些好的教学方式的运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让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只有真正领会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给自己的学习带来的好处时,才能最有效使用这些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教学,并很好地引领学生掌握、运用这些方式来进行学习。教师只有在培训过程中真正经历过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领会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真谛。所以,要想让教师在课堂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首先应该让教师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师培训过程中应尽量采用“参与式”的培训方式,这样才能使培训达到最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祖春,王祖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修订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陈时见.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黄甫全.新课程中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培训[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靳健.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师培训教程[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宋静.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师培训现状的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5.
[6]梁正,刘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的实践与展望[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