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的共同特质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永远是我们今天行动的一面镜子,历史的经验不能忘却。我觉得朱晖他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跟他父辈以及父辈给他带来的很多的经验教训,以及父辈对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和他今天创业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我个人觉得他做得这个连锁店,大家看上去比较简单,实际上他自己在他心目中一直想的一件事情就是与众不同,因为连锁这个概念是外国概念,一定要在中国实现一个在国外实现已久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今天中国的竞争同质化现象相当普遍,如何做到与别人有很大差异,如何把国外东西拿进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这是今天以及面对未来的竞争,我们要经常想到的一个问题。
  杨斌是一个文化创业人,跟我们的教育理念很相关。他的演讲,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基本是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把创新,特别是互联网创新时代所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评估,理性的迈出一步接一步。
  二海讲的第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在各个行业里面,创新不仅是在高科技。商学院学生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不是高科技出身,我不是工程师出身,我不能去硅谷,我能不能新?他讲了这五个领域里面都可以有创新,也举了很多案例。他讲得跟商学院最紧密关联的一点就是关于学习战略。学习战略也好,学习一个企业里面的战略定位也好,如果你对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对行业的特质,对行业的每一个阶段的可能产生的价值,不了解、不熟悉的话,这么多人都在这个行业里面竞争,你很难找到你的这个点,很难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佼佼者。第三点讲了企业家的品质和品德。在中国的经营环境下,特别是在不是很确定的经营环境之下进行创新的话,没有完全的意志力,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判断,你很难持续下去,十个人当中九个人可能会放弃。
  我跟刘二海比较熟,过去十几年几乎每年都在一起吃饭。我看到他的成长过程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他做这个行业现在看来是如鱼得水,如鱼得水跟他以前的铺垫有很大关联。他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的人,也就是说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他今天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比起十年前的刘二海来讲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说学校学习有什么用?大家都说这个学位只适合常规MBA,不适合EMBA的学员,我觉得是不对的。他对金融和金融相关的都有关系,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也学到了一点东西。我想起乔布斯所讲的话,你学习的东西很难知道这个东西将来对你有没有多大的影响,学习的一项课程也很难清楚在你结束的时候是不是对你未来事业有很大影响,只有当你经历过之后你会举一反三把你所有学习的东西连在一起,因为没有这种学习精神,我们很难在这个知识环境下进行创新。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可以随意就创业,现在不行。
  我认为他们四个人的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这四个人,我觉得除了是创业者外,他们都是思想家。为什么这么讲?跟他们的接触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愿意提出问题,愿意提出疑问,对很多问题不太去从众,对很多现象不太会说YES。刘二海在过去几年中经常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这使我想起我们在参观以色列的时候,在以色列家庭中,当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庭之后,父亲从来不会问你今天考试考多少,每次问的问题都是你今天在学校又问了一个什么好问题。这是中国文化当中没有的,但是他们四人身上却具备。
  第二,他们四个人性格方面有一点特质,他们基本上属于偏内向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性格使得他们不是会跟很多人去接触,而且,不深的话,他不会跟你交朋友;一大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会感觉多么痛快,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多么孤独。这一点从杨斌身上就可以看到。杨斌两次上课都一直在思考,但是当他真正思考成熟了,跟你说的时候,他有些东西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了。我问周彤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黄宏生在的期间这个企业一般,走了以后这个企业经营得越来越好,黄宏生回来以后,这些人都走了?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就是每一个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做一个有效的创业者,你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你没有一个真正的想一件事情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你基本上很难成功。
  第三,我觉得他们这四个人中,两个人是真正的创业者。第一是朱晖,第二是杨斌。一直在准备,机会一来马上就出去了。但是另外两位,他们是两个职业型、文化型的创新职业经理人。二海,还有周彤,他们两人很像。我为什么说这一条?杨斌提出的观点,创业并不适应每一个人,我十分同意。创业关键在于个人的定位,你自己的长项是什么,你的短板是什么,今后未来需要干的是什么,你要做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说别人创业你就去创业,别人职业经理人你也去职业经理人。你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长项,这样不管做什么,你都会把你自己的潜质发挥到极至。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创业这件事情,四个人有不同角度。刚才朱晖讲得比较多一点,对人的关注。我跟他们接触过程当中,他们跟我谈的都是人的问题,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刘二海经常问,模式重要?还是人重要?最后还是说人最重要。如何去认识人?如何判断人?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在每个人的思维、文化、道德、准则、个性不一致情况下,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再次想起德鲁克说的话,事和人都很重要,但是人和事,人比事还重要,你找对了人,你把人做对了,做事先学会做人,把人做对了,同时这个过程当中找对了人,你可以创造出奇迹,实现你的梦想。但这件事错了以后,你不管做了多少项目,你都不可能得到最终成功。
  我们要找到真正的自燃人。什么是自燃人?就是他创业、做事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机会主义,哪儿有钱往哪儿跑。这是北大国际人文精神的一个最终表现,只有达到这一点,你最后才可能真正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否则你功利地去追求很多东西,到最后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经验。
其他文献
ISO/IEC 15288:2008认为系统:  是人造的,被创建并用于在定义明确的环境中提供产品和/或服务,使用户和其他利益攸关者受益。这些系统可配置有一个或多个下列系统元素:硬件、软件、数据、人员、流程(如向其他人提供服务的流程)、程序(如操作员指令)、设施、材料和自然界存在的实体。实际上,它们被当做产品或服务。  一个特指的系统及其架构和系统元素的理解和定义取决于观察者的兴趣和职责。一个人所
期刊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繁华,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交通拥堵、污染等。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的计算环境的成熟,我们有了很多大数据,如果使用得当的话我们可以利用大数据解决大城市的问题。  城市里面有哪些大数据?有了高速公路与房子连续多年的数据累计,我们就会知道这个城市是朝哪个方向发展;有了北京市酒吧和电影院的数据(兴趣点数据),我们就能知道城市里有哪些商业在衰亡,有哪些商业在发展,有哪些商业模式在变化
期刊
主持人:我们对大数据的误解在哪里?  张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iMBA院长):我觉得,第一,从现在来看,大数据的处理技术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还是很多传统技术。第二,我们不可能包罗万象,比如做零售,就把几个变量收集好,分析起来用就行了。当然大数据的未来是非常远大的方向,但是我们企业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己,还是要把自己的业务做好。第三,以后我们对自己业务的界定将会发生很
期刊
2013年6月中旬之后,中国互联网金融一片火热,到去年年底,用北大校友一句话,饭桌上不讨论互联网金融你就落伍了。我们组团去美国东海岸、西海岸跑了一圈,发现一个有意思的问题,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么火,在美国连个泡沫都没有。这是什么原因?几乎所有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  我发现有三个层面的因素起作用。第一,网络在飞速发展。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每个个体的数据、信息、时间,不断被虚拟化,人们变成
期刊
如果公司墨守成规,可能出现停滞,所以须不断创新,需要改善的是战略组织,不能改变的是价值观念。  ——大前研一  行业的颠覆,往往在一夜之间就会发生;而秩序的重构,却常常需要更为漫长的时间。  互联网技术无疑是21世纪经济重构的“技术力量”,它不断掀起新经济热潮的同时,也在打破沟通和交流的壁垒,促进管理思想和商业理论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从而带来深刻变革的可能。  由此,公司之间的竞争得以超越微观的技术
期刊
非常荣幸被邀请在学校庆典这么一个大日子里跟大家一起分享我的创业经历。我在公开场合从来没有分享过我的创业经历,为什么?因为我一直向前看,我不会向后看。今天,由于学校的邀请,我就把这第一次献给学校。  我回顾的会比较远,因为我开始想起我创业经历的时候,我就想起我的家庭。我是浙江人,我的家庭三代人都在创业,从我的爷爷开始到我的父亲,到我。  我们可以看一下,在20世纪40年代,我的爷爷开始创业。我的爷爷
期刊
弗雷德蒙德 · 马利克  Fredmund Malik  全方位优化管理(OEC)博士,德语区最著名的综合管理领域企业治理和社会及组织运转专家,瑞士圣加仑大学企业管理、公司治理和领导力教授,瑞士圣加仑马利克管理中心主席。  马利克教授出版了十多本最畅销书籍及众多其他出版物,包括但不限于:《复杂系统管理战略》,《管理成就生活》(2008年第17次再版),《整洁的管理思想》, 管理技艺之精髓》,《公司
期刊
中国的创新  中国的创新和美国的不一样。美国的高科技和传统产业的发展是顺序发展,有了传统产业,在此基础上有高科技,高科技变成了传统产业,然后是新的高科技……。中国不是,中国的传统产业肯定不发达,可是高科技不会等着传统发达了才从头开始,它是同步发展的。你来了,我也在,咱俩就形成了新的东西。所以,在中国我们要从几个维度看待中国的创新。从技术上来看,大家都看得到手机的发展,安卓系统占了80%的市场份额。
期刊
昨天杨老师在微信群里面说了,创业一定要有新的想法,这才是最激动人心的。但实际上,我觉得我不敢有特别新的想法,因为第一我觉得我创业时间非常短,才两年的时间。第二我认为创业作为一门学问,其实有新的想法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了,已经被那些特别有思想的人把一些最核心的要点点透了,剩下的只是理解的问题。所以,待会儿我会谈这两个我认为最经典的理论。  我经常会被人问到一个问题,杨斌你以前做的是媒体,现在做的是一个
期刊
陈剑锋(和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每个人有自己心目中的互联网金融,在社会热议中定义是很关键的,各位嘉宾是如何解释互联网金融的?  易欢欢:这个概念非常重要,我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个阶段词。到底是互联网为主体金融的模式,还是金融为主体互联网为模式,着重点还是在于金融本身。我认为在第一个阶段来讲,看到的是互联网和金融两种融合,接下来只有贯穿到一个一个行业当中,这个结合才真正有意义。  唐宁:我对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