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永远是我们今天行动的一面镜子,历史的经验不能忘却。我觉得朱晖他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跟他父辈以及父辈给他带来的很多的经验教训,以及父辈对他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和他今天创业的成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我个人觉得他做得这个连锁店,大家看上去比较简单,实际上他自己在他心目中一直想的一件事情就是与众不同,因为连锁这个概念是外国概念,一定要在中国实现一个在国外实现已久的概念和商业模式。今天中国的竞争同质化现象相当普遍,如何做到与别人有很大差异,如何把国外东西拿进来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生根开花,这是今天以及面对未来的竞争,我们要经常想到的一个问题。
杨斌是一个文化创业人,跟我们的教育理念很相关。他的演讲,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基本是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把创新,特别是互联网创新时代所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评估,理性的迈出一步接一步。
二海讲的第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在各个行业里面,创新不仅是在高科技。商学院学生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不是高科技出身,我不是工程师出身,我不能去硅谷,我能不能新?他讲了这五个领域里面都可以有创新,也举了很多案例。他讲得跟商学院最紧密关联的一点就是关于学习战略。学习战略也好,学习一个企业里面的战略定位也好,如果你对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对行业的特质,对行业的每一个阶段的可能产生的价值,不了解、不熟悉的话,这么多人都在这个行业里面竞争,你很难找到你的这个点,很难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佼佼者。第三点讲了企业家的品质和品德。在中国的经营环境下,特别是在不是很确定的经营环境之下进行创新的话,没有完全的意志力,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判断,你很难持续下去,十个人当中九个人可能会放弃。
我跟刘二海比较熟,过去十几年几乎每年都在一起吃饭。我看到他的成长过程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他做这个行业现在看来是如鱼得水,如鱼得水跟他以前的铺垫有很大关联。他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的人,也就是说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他今天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比起十年前的刘二海来讲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说学校学习有什么用?大家都说这个学位只适合常规MBA,不适合EMBA的学员,我觉得是不对的。他对金融和金融相关的都有关系,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也学到了一点东西。我想起乔布斯所讲的话,你学习的东西很难知道这个东西将来对你有没有多大的影响,学习的一项课程也很难清楚在你结束的时候是不是对你未来事业有很大影响,只有当你经历过之后你会举一反三把你所有学习的东西连在一起,因为没有这种学习精神,我们很难在这个知识环境下进行创新。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可以随意就创业,现在不行。
我认为他们四个人的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这四个人,我觉得除了是创业者外,他们都是思想家。为什么这么讲?跟他们的接触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愿意提出问题,愿意提出疑问,对很多问题不太去从众,对很多现象不太会说YES。刘二海在过去几年中经常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这使我想起我们在参观以色列的时候,在以色列家庭中,当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庭之后,父亲从来不会问你今天考试考多少,每次问的问题都是你今天在学校又问了一个什么好问题。这是中国文化当中没有的,但是他们四人身上却具备。
第二,他们四个人性格方面有一点特质,他们基本上属于偏内向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性格使得他们不是会跟很多人去接触,而且,不深的话,他不会跟你交朋友;一大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会感觉多么痛快,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多么孤独。这一点从杨斌身上就可以看到。杨斌两次上课都一直在思考,但是当他真正思考成熟了,跟你说的时候,他有些东西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了。我问周彤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黄宏生在的期间这个企业一般,走了以后这个企业经营得越来越好,黄宏生回来以后,这些人都走了?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就是每一个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做一个有效的创业者,你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你没有一个真正的想一件事情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你基本上很难成功。
第三,我觉得他们这四个人中,两个人是真正的创业者。第一是朱晖,第二是杨斌。一直在准备,机会一来马上就出去了。但是另外两位,他们是两个职业型、文化型的创新职业经理人。二海,还有周彤,他们两人很像。我为什么说这一条?杨斌提出的观点,创业并不适应每一个人,我十分同意。创业关键在于个人的定位,你自己的长项是什么,你的短板是什么,今后未来需要干的是什么,你要做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说别人创业你就去创业,别人职业经理人你也去职业经理人。你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长项,这样不管做什么,你都会把你自己的潜质发挥到极至。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创业这件事情,四个人有不同角度。刚才朱晖讲得比较多一点,对人的关注。我跟他们接触过程当中,他们跟我谈的都是人的问题,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刘二海经常问,模式重要?还是人重要?最后还是说人最重要。如何去认识人?如何判断人?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在每个人的思维、文化、道德、准则、个性不一致情况下,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再次想起德鲁克说的话,事和人都很重要,但是人和事,人比事还重要,你找对了人,你把人做对了,做事先学会做人,把人做对了,同时这个过程当中找对了人,你可以创造出奇迹,实现你的梦想。但这件事错了以后,你不管做了多少项目,你都不可能得到最终成功。
我们要找到真正的自燃人。什么是自燃人?就是他创业、做事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机会主义,哪儿有钱往哪儿跑。这是北大国际人文精神的一个最终表现,只有达到这一点,你最后才可能真正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否则你功利地去追求很多东西,到最后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经验。
杨斌是一个文化创业人,跟我们的教育理念很相关。他的演讲,从理论到实际,从实际到理论,基本是从一个文化人的角度把创新,特别是互联网创新时代所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这些问题都进行了评估,理性的迈出一步接一步。
二海讲的第一点给我印象很深,就是在各个行业里面,创新不仅是在高科技。商学院学生经常问一个问题,我不是高科技出身,我不是工程师出身,我不能去硅谷,我能不能新?他讲了这五个领域里面都可以有创新,也举了很多案例。他讲得跟商学院最紧密关联的一点就是关于学习战略。学习战略也好,学习一个企业里面的战略定位也好,如果你对这个行业的上下游,对行业的特质,对行业的每一个阶段的可能产生的价值,不了解、不熟悉的话,这么多人都在这个行业里面竞争,你很难找到你的这个点,很难在这个行业里面成为佼佼者。第三点讲了企业家的品质和品德。在中国的经营环境下,特别是在不是很确定的经营环境之下进行创新的话,没有完全的意志力,没有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判断,你很难持续下去,十个人当中九个人可能会放弃。
我跟刘二海比较熟,过去十几年几乎每年都在一起吃饭。我看到他的成长过程有其偶然性,但也有其必然性。他做这个行业现在看来是如鱼得水,如鱼得水跟他以前的铺垫有很大关联。他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性的人,也就是说在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取。他今天对一些问题的判断,比起十年前的刘二海来讲有天壤之别。有些人说学校学习有什么用?大家都说这个学位只适合常规MBA,不适合EMBA的学员,我觉得是不对的。他对金融和金融相关的都有关系,没有多大用处,但是也学到了一点东西。我想起乔布斯所讲的话,你学习的东西很难知道这个东西将来对你有没有多大的影响,学习的一项课程也很难清楚在你结束的时候是不是对你未来事业有很大影响,只有当你经历过之后你会举一反三把你所有学习的东西连在一起,因为没有这种学习精神,我们很难在这个知识环境下进行创新。十年前、二十年前我们可以随意就创业,现在不行。
我认为他们四个人的几个共同点。首先,他们这四个人,我觉得除了是创业者外,他们都是思想家。为什么这么讲?跟他们的接触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是愿意提出问题,愿意提出疑问,对很多问题不太去从众,对很多现象不太会说YES。刘二海在过去几年中经常问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这使我想起我们在参观以色列的时候,在以色列家庭中,当自己的孩子回到家庭之后,父亲从来不会问你今天考试考多少,每次问的问题都是你今天在学校又问了一个什么好问题。这是中国文化当中没有的,但是他们四人身上却具备。
第二,他们四个人性格方面有一点特质,他们基本上属于偏内向的人。也就是说他们的性格使得他们不是会跟很多人去接触,而且,不深的话,他不会跟你交朋友;一大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不会感觉多么痛快,一个人在一起的时候也不会感觉多么孤独。这一点从杨斌身上就可以看到。杨斌两次上课都一直在思考,但是当他真正思考成熟了,跟你说的时候,他有些东西已经走在别人的前面了。我问周彤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黄宏生在的期间这个企业一般,走了以后这个企业经营得越来越好,黄宏生回来以后,这些人都走了?这里面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就是每一个事情都要问一个为什么。做一个有效的创业者,你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你没有一个真正的想一件事情跟其他人不一样的东西,你基本上很难成功。
第三,我觉得他们这四个人中,两个人是真正的创业者。第一是朱晖,第二是杨斌。一直在准备,机会一来马上就出去了。但是另外两位,他们是两个职业型、文化型的创新职业经理人。二海,还有周彤,他们两人很像。我为什么说这一条?杨斌提出的观点,创业并不适应每一个人,我十分同意。创业关键在于个人的定位,你自己的长项是什么,你的短板是什么,今后未来需要干的是什么,你要做的最好的东西是什么;不是说别人创业你就去创业,别人职业经理人你也去职业经理人。你应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到自己的长项,这样不管做什么,你都会把你自己的潜质发挥到极至。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创业这件事情,四个人有不同角度。刚才朱晖讲得比较多一点,对人的关注。我跟他们接触过程当中,他们跟我谈的都是人的问题,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刘二海经常问,模式重要?还是人重要?最后还是说人最重要。如何去认识人?如何判断人?如何跟人打交道?如何在每个人的思维、文化、道德、准则、个性不一致情况下,把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再次想起德鲁克说的话,事和人都很重要,但是人和事,人比事还重要,你找对了人,你把人做对了,做事先学会做人,把人做对了,同时这个过程当中找对了人,你可以创造出奇迹,实现你的梦想。但这件事错了以后,你不管做了多少项目,你都不可能得到最终成功。
我们要找到真正的自燃人。什么是自燃人?就是他创业、做事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情,绝对不是我们所说的机会主义,哪儿有钱往哪儿跑。这是北大国际人文精神的一个最终表现,只有达到这一点,你最后才可能真正做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否则你功利地去追求很多东西,到最后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是我们今天学习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