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赵:
您好!
大作拜读了,对您的笔下生花之力和纸上侃功十分钦佩,读后仿佛重游一遍美国,且有温故知新之感,如出书,有一点拙见供参考:第十章末尾“……这次组团出访一定会在中美关系史上记下浓浓的一笔……”此评价太高了,建议末尾整句删除。
此外,写我这个烟鬼的丑态可否少些笔墨?我看着有点不大舒服,多谢关照!
供参考,希拜读续篇。
祝
秋祺!
韦东
2001年9月7日
韦东团长:
您好!您看我,又称您为团长了,说明对那次出访美国、对您这位代表团团长的印象之深、之好,尽管那次出国回来已一年有余了。
《飞离美国》这篇游记,在《文史月刊》2001年第4期开始连载,看来要到2002年第1期才能载完。为征求您和马海荣同志的意见,给你们分别寄了几期,没想到接到马海荣同志鼓励性的电话,收到了您的来信。收到来信来电真高兴。
我本来是要及时复信的,因为那段时间紧,事情多,加之想再寄新出版的几期刊物,便拖延下来了。
感谢您对拙文作出的好的评价,感谢您对拙文提出的意见,第十章末尾那段话,出书时将会删除或作恰当的修改。至于写到“烟鬼的丑态”,使您“看着有点儿不大舒服”,我真的一点也没有想到,因为我的行文是想让代表团成员每个人都会感到舒适的。基于此,在这篇游记里,我不仅写美国的风物,写美国的历史,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同时用一定的笔墨写代表团的活动,写代表团各位同志的性格、特点和表现。于是写到我们几位“烟鬼的丑态”,写“丑态”也是为写个性,写特点,用心绝对是好的。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写您写多了,写我可能也写得不少。您既然已经提出,将来出书时我在分寸上会把握得严一些,分量减轻一点。但我感到吸烟是一种习惯,一种嗜好,只能说对身体有害没有害,对环境有影响没有影响,却不能说丑与不丑。在文学与艺术作品里,毛泽东主席的烟卷,贺龙元帅的烟斗,是常常要出现的,但对表现他们的个性,表现他们的辛勤、幽默,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甚至有画龙点睛的奇用。当然这是往大里说的,我们,尤其是我,何等人也,敢与伟人类比,野心不是太大了点?只是为说明点道理而已,才这么说的。
至于“纸上侃功”,我是有意为之。如今一些书报中常常会有一些游记,但写得多数较为肤浅和呆板,有的甚至写成了活动日程表,某某天到了哪里,某某地看了哪种东西,人物不见,联想没有,思想性更难谈到,使人读不下去。我呢,想改变一下,把我们的活动写得细些,把代表团成员的性格略加描摩,特别是把感受和思想写得更深刻一些。我是偏爱文史工作的,文章又在《文史月刊》上发表,故又加重了文史方面的分量,有意将美国与中国交往的历史加入进来,有时纪实,有时抒情,小说的、散文的、资料的各种写法都混用起来,以增加可读性。看来这种写法已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不少人来信来电表示赞赏和鼓励,并建议出版单行本。此篇游记确实长了些,出访14天,竟拉拉杂杂写了十八九万字,不过我告诉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不要把它单独看作是观光游览的游记,而应该看作是带有文学色彩的一部文史资料著作。那里边,关于美国和中国交往的历史资料不仅多,而且还较为全面和详细呢。
因为开篇写到了咱们这些烟民的吸烟,故结尾时还应该写到,特请海涵了。
谨颂
秋安
赵政民
2001年10月7日晨
您好!
大作拜读了,对您的笔下生花之力和纸上侃功十分钦佩,读后仿佛重游一遍美国,且有温故知新之感,如出书,有一点拙见供参考:第十章末尾“……这次组团出访一定会在中美关系史上记下浓浓的一笔……”此评价太高了,建议末尾整句删除。
此外,写我这个烟鬼的丑态可否少些笔墨?我看着有点不大舒服,多谢关照!
供参考,希拜读续篇。
祝
秋祺!
韦东
2001年9月7日
韦东团长:
您好!您看我,又称您为团长了,说明对那次出访美国、对您这位代表团团长的印象之深、之好,尽管那次出国回来已一年有余了。
《飞离美国》这篇游记,在《文史月刊》2001年第4期开始连载,看来要到2002年第1期才能载完。为征求您和马海荣同志的意见,给你们分别寄了几期,没想到接到马海荣同志鼓励性的电话,收到了您的来信。收到来信来电真高兴。
我本来是要及时复信的,因为那段时间紧,事情多,加之想再寄新出版的几期刊物,便拖延下来了。
感谢您对拙文作出的好的评价,感谢您对拙文提出的意见,第十章末尾那段话,出书时将会删除或作恰当的修改。至于写到“烟鬼的丑态”,使您“看着有点儿不大舒服”,我真的一点也没有想到,因为我的行文是想让代表团成员每个人都会感到舒适的。基于此,在这篇游记里,我不仅写美国的风物,写美国的历史,写自己的感受和联想,同时用一定的笔墨写代表团的活动,写代表团各位同志的性格、特点和表现。于是写到我们几位“烟鬼的丑态”,写“丑态”也是为写个性,写特点,用心绝对是好的。在这一点上,我可能写您写多了,写我可能也写得不少。您既然已经提出,将来出书时我在分寸上会把握得严一些,分量减轻一点。但我感到吸烟是一种习惯,一种嗜好,只能说对身体有害没有害,对环境有影响没有影响,却不能说丑与不丑。在文学与艺术作品里,毛泽东主席的烟卷,贺龙元帅的烟斗,是常常要出现的,但对表现他们的个性,表现他们的辛勤、幽默,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甚至有画龙点睛的奇用。当然这是往大里说的,我们,尤其是我,何等人也,敢与伟人类比,野心不是太大了点?只是为说明点道理而已,才这么说的。
至于“纸上侃功”,我是有意为之。如今一些书报中常常会有一些游记,但写得多数较为肤浅和呆板,有的甚至写成了活动日程表,某某天到了哪里,某某地看了哪种东西,人物不见,联想没有,思想性更难谈到,使人读不下去。我呢,想改变一下,把我们的活动写得细些,把代表团成员的性格略加描摩,特别是把感受和思想写得更深刻一些。我是偏爱文史工作的,文章又在《文史月刊》上发表,故又加重了文史方面的分量,有意将美国与中国交往的历史加入进来,有时纪实,有时抒情,小说的、散文的、资料的各种写法都混用起来,以增加可读性。看来这种写法已得到了读者的认可,不少人来信来电表示赞赏和鼓励,并建议出版单行本。此篇游记确实长了些,出访14天,竟拉拉杂杂写了十八九万字,不过我告诉我身边的一些朋友,不要把它单独看作是观光游览的游记,而应该看作是带有文学色彩的一部文史资料著作。那里边,关于美国和中国交往的历史资料不仅多,而且还较为全面和详细呢。
因为开篇写到了咱们这些烟民的吸烟,故结尾时还应该写到,特请海涵了。
谨颂
秋安
赵政民
2001年10月7日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