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中焦如衡”理论植根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恢复中焦稳态为基本原则,契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胃失和降导
【机 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脾胃病科,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573806),功能性胃肠病中医诊治北京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BZ037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9-JYB-XS-16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中焦如衡”理论植根于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以恢复中焦稳态为基本原则,契合于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胃失和降导致的中焦平衡失调的基本病机。据此,主张着眼于整体,以辨证论治为基础,从调理情志、和调寒热、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调整虚实五个方面来恢复中焦稳态,疗效显著。笔者将用药及调摄经验进行整理,举验案一则。
其他文献
汉代设计造物在中国古代设计史中处在一个转折阶段,是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的一个标志性阶段。受当时社会思想、工艺技术等影响,汉代设计造物呈现出了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审美趣味。
目的探讨补肾益气活血方对胚胎着床障碍大鼠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信号传导与活化转录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ion of transcriptio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黄连素对阿尔兹海默症大鼠学习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以及黄连素对丝氨酸蛋白激酶3β(serine protein kinase 3β,GSK3β)、p-Tau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
系统论述《医学启源》与《中藏经》关于脏腑辨证理论体系的内涵差异,明晰二者在论述上的细微差别,完善金元以前脏腑辨证理论体系,从而提高对临床诊治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