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装配式建筑以其绿色节能、低耗能等优点被广受欢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建筑工人的发展带来了较大影响,建筑工人亟需转型,本文通过对我国建筑工人的现状以及国外建筑工人的相关政策分析研究,在政策制定、体系培养等方面对装配式建筑下建筑工人的转型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人;转型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以其绿色节能、建造快速、低耗能、低成本的诸多优势[1],广泛受到各国欢迎,然而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16年陈政高部長在全国装配式建筑现场会议上明确指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2016年1月1日起,《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实施,表明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10月30日,住建部批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自2018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首个面向全国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类的指导文件,将会引领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二、国内外建筑工人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
(一)国内建筑工人发展现状
当前,在建筑行业青年一代已成为主力,他们中大部分是80后,相较于老一辈的建筑工人,他们在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等方面显著提高,因此这些“新建筑工人”更倾向于技术性工作,从事重体力工作建筑工人的流失率正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政府对建筑工人现有政策还不够完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吃、住条件较差,没有相应的福利保障[2];建筑工人的就业存在就业歧视,施工单位用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早些年前,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处于“边缘化”,也因此,社会对这部分建筑工人存在偏见,尽管现如今新一代建筑工人综合素质升高,可也没有消除社会的偏见。
(二)国外对建筑工人相关的对策
日本给予建筑工人较多的权利保障,例如城市里有面对工人的保障性住房,让进城务工的工人加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子女教育也能得到充分的保证。美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1935年就已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对一些农民、工人及子女提供相应的医疗、教育服务。英国的福利性养老保险惠及包括各类工人在内的全体国民的保健服务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韩国不存在户籍的问题,可自由居住,并且韩国的产业工人工资较高,能负担起生活的各类开支;德国出台关于失业的相关法律政策,绝大程度保障工人失业后的生活质量
三、装配式建筑对建筑工人转型与发展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工厂化生产[3],产品的规格预先设定、产品质量有保证,一线生产的机械化需要高技术、高水平的建筑工人。新型的建筑模式会淘汰一部分无法适应改变的工人,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人有力气[4],更需要能顺应时代变革、不断跟随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型工人”,行业发生重大变革情况下,工人转型发展是必然的。建筑工人转型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是思想上的问题,面对新的技术,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适应这样的改变,甚至是能否适应,这也是一种考验。
二是技术上的改变,通过什么渠道去学习新技术,是否能够系统的学习,有没有专业的机构进行组织培训,培训的费用等等,对于经济困难,没有途径的工人,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三是权利的保障,建筑工人的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民,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利是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工人的生存状态趋于边缘化。
四、装配式建筑下建筑工人转型与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并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从建筑工人实际需求出发,首先,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施工过程受伤的索赔及拖欠工人工资的问题及其他后续保障,对于那些想长期居住城市的工人,应解决其户籍及住房问题,使其居有定所;其次,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建筑工人小病不出门,大病放心医。
(二)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而由初级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更需要人才素质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它能保证工人的更新替换,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建筑工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形成建筑工人技能转型的教育培养体系
在此项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应该集政府、社会、建筑行业、教育组织和工人的全部力量,做到多方联动,明确分工,责任细致划分,由于建筑工人的收入问题,是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教育培训费用,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谁来培训,谁来拿钱”等等事项,应做到有据可查,这才能保证建筑工人接受更为完整的学习。
(四)妥善安置无法转型的工人就业问题
在转型过程中,有一部分人是无法适应的,而对于这些跟随不上行业脚步的小数群体,他们就需要面临转行,去到一些个人感兴趣或人员需求较大以及一些非传统行业,例如: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农村电商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阿里集团预计在2020年占领三分之一的便利店市场,遍布全国各大省市,乡镇;而在今年4月10日,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也正式出炉,并且其中一半在农村。并且,近几年,国家号召大众创业,颁布了较多的创业相关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充足保障。
(五)建筑工人的心理疏导以及明确的自我认知
面对行业的变革,最开始会产生不适应和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因此,需要专业人士及时与工人们进行沟通,讲解关于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使其对装配式建筑有清晰的认识,方便日后工作的展开,也能够让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选择有清晰的规划。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装配式建筑对建筑工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建筑工人能否顺利转型,还是取决于政府、社会、行业以及建筑工人自身的相互配合,综合多方因素,选出最佳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2):123+131.
[2]黄远黎.创新体制机制 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J].建筑,2017,(19):36-39.
[3]苏志勇.冯晓科:我对装配式建筑前景充满信心[N].中国房地产报,2017-11-06(005).
[4]刘策.建筑工人[J].建筑工人,2017,38(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徐猛(1995-),吉林松原人;陈志伦(1970-),吉林长春人。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人;转型
一、我国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以其绿色节能、建造快速、低耗能、低成本的诸多优势[1],广泛受到各国欢迎,然而我国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2016年陈政高部長在全国装配式建筑现场会议上明确指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从2016年1月1日起,《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开始实施,表明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发展的必经之路。10月30日,住建部批准《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标准》为行业标准,自2018年6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首个面向全国装配式住宅建筑设计类的指导文件,将会引领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
二、国内外建筑工人发展现状与相关政策
(一)国内建筑工人发展现状
当前,在建筑行业青年一代已成为主力,他们中大部分是80后,相较于老一辈的建筑工人,他们在教育程度、综合素质等方面显著提高,因此这些“新建筑工人”更倾向于技术性工作,从事重体力工作建筑工人的流失率正大幅增长。
目前,我国政府对建筑工人现有政策还不够完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环境较为复杂,吃、住条件较差,没有相应的福利保障[2];建筑工人的就业存在就业歧视,施工单位用人不规范,管理不到位;早些年前,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处于“边缘化”,也因此,社会对这部分建筑工人存在偏见,尽管现如今新一代建筑工人综合素质升高,可也没有消除社会的偏见。
(二)国外对建筑工人相关的对策
日本给予建筑工人较多的权利保障,例如城市里有面对工人的保障性住房,让进城务工的工人加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子女教育也能得到充分的保证。美国有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在1935年就已经颁布了《社会保障法》,对一些农民、工人及子女提供相应的医疗、教育服务。英国的福利性养老保险惠及包括各类工人在内的全体国民的保健服务制度,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韩国不存在户籍的问题,可自由居住,并且韩国的产业工人工资较高,能负担起生活的各类开支;德国出台关于失业的相关法律政策,绝大程度保障工人失业后的生活质量
三、装配式建筑对建筑工人转型与发展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特点工厂化生产[3],产品的规格预先设定、产品质量有保证,一线生产的机械化需要高技术、高水平的建筑工人。新型的建筑模式会淘汰一部分无法适应改变的工人,建筑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工人有力气[4],更需要能顺应时代变革、不断跟随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型工人”,行业发生重大变革情况下,工人转型发展是必然的。建筑工人转型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一是思想上的问题,面对新的技术,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适应这样的改变,甚至是能否适应,这也是一种考验。
二是技术上的改变,通过什么渠道去学习新技术,是否能够系统的学习,有没有专业的机构进行组织培训,培训的费用等等,对于经济困难,没有途径的工人,这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三是权利的保障,建筑工人的绝大多数是来自农民,社会地位与社会权利是得不到充分的保证,工人的生存状态趋于边缘化。
四、装配式建筑下建筑工人转型与发展的对策
(一)完善并健全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医疗保障制度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从建筑工人实际需求出发,首先,完善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规范施工过程受伤的索赔及拖欠工人工资的问题及其他后续保障,对于那些想长期居住城市的工人,应解决其户籍及住房问题,使其居有定所;其次,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让建筑工人小病不出门,大病放心医。
(二)制定中长期人才培养计划
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而由初级阶段发展到成熟阶段,不仅需要技术上的创新,更需要人才素质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一个系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它能保证工人的更新替换,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建筑工人的可持续发展。
(三)形成建筑工人技能转型的教育培养体系
在此项工作的落实过程中,应该集政府、社会、建筑行业、教育组织和工人的全部力量,做到多方联动,明确分工,责任细致划分,由于建筑工人的收入问题,是没有能力承担相应的教育培训费用,因此,在培训的过程中“谁来培训,谁来拿钱”等等事项,应做到有据可查,这才能保证建筑工人接受更为完整的学习。
(四)妥善安置无法转型的工人就业问题
在转型过程中,有一部分人是无法适应的,而对于这些跟随不上行业脚步的小数群体,他们就需要面临转行,去到一些个人感兴趣或人员需求较大以及一些非传统行业,例如:在互联网发展迅猛的今天,农村电商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阿里集团预计在2020年占领三分之一的便利店市场,遍布全国各大省市,乡镇;而在今年4月10日,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也正式出炉,并且其中一半在农村。并且,近几年,国家号召大众创业,颁布了较多的创业相关政策,为创业者提供充足保障。
(五)建筑工人的心理疏导以及明确的自我认知
面对行业的变革,最开始会产生不适应和自我怀疑甚至自我否定,因此,需要专业人士及时与工人们进行沟通,讲解关于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使其对装配式建筑有清晰的认识,方便日后工作的展开,也能够让他们对自己未来职业选择有清晰的规划。
通过以上内容的分析,装配式建筑对建筑工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建筑工人能否顺利转型,还是取决于政府、社会、行业以及建筑工人自身的相互配合,综合多方因素,选出最佳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肖伟.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2):123+131.
[2]黄远黎.创新体制机制 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J].建筑,2017,(19):36-39.
[3]苏志勇.冯晓科:我对装配式建筑前景充满信心[N].中国房地产报,2017-11-06(005).
[4]刘策.建筑工人[J].建筑工人,2017,38(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7年吉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成果
作者简介:徐猛(1995-),吉林松原人;陈志伦(1970-),吉林长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