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在“大苹果”的世界
7月4日是美国国庆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位于纽约曼哈顿的Macy’s商店总部,都会在附近河面燃放烟花,进行庆祝。虽然看过的烟花已不计其数,但那个带有粉红色圆形图案,并标有“Big Apple(大苹果)”字样的焰火群,是迄今为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
“大苹果”是纽约的标志和别名,凡是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不难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文化上的影响。Big Apple Circus(大苹果马戏团),Big Apple Academy(大苹果学校),Big Apple College(大苹果学院),Big Apple Helicopter Tour(大苹果旅游直升飞机),Big Apple Greeter(大苹果导游团),Big Apple Hotel(大苹果饭店),Big Apple Bank(大苹果银行),Big Apple Visiting Center(大苹果接待站)等等,以大苹果命名的机构不一而足,只要留意观察,“大苹果”在纽约几乎无处不在,就连时代广场每年岁末代表美国乃至世界迎接新的公元来临的倒计数,也被人们冠以了“掉大苹果”的美称,用以表达对来年美好的期待。难怪现实中每当提到纽约时,人们都会抬高声调自豪地蹦出一句“Big Apple”!
对于“大苹果”的来历,有着不同的解释:一是纽约州盛产苹果,但不及加州驰名和世界外销。有年加州苹果欠收,外销告急,纽约苹果解救了燃眉之急。纽约人引以为豪,故自称Big Apple;二是经济大衰退时,许多银行家失业潦倒,从市郊住家载着苹果到纽约市内街上叫卖。因其在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市府力推该词代表纽约;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爵士乐流行,有个乐手大唱:“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success tree,but when you pick New York City,you pick the Big Apple(成功树上苹果何其多,如果你挑中纽约市,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苹果)”;四是50多年前,一群爵士乐师们到各地巡回演出,他们把所有要去的城镇,都描述成树上的苹果。出去演出赚钱,就像去摘苹果,纽约演出赚钱最多,自然是Big Apple了。说法众多,难以考证,不过有两位专家的研究,倒是让人们对“大苹果”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有了共识。
根据纽约法官兼业余辞源学家Barry Popik和密苏里大学理工学院语言学教授Gerald Cohen的调查,真正将Big Apple用来昵称纽约市、并让它开始为大众接受采纳的,是一位任职于《New York Morning Telegraph》(纽约晨递报)的专栏作家John J. Fitz Gerald。他最早使用Big Apple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21年5月3日的一篇赛马新闻。John从一名新奥尔良赌马老手那里听到Big Apple这一名称后,非常喜欢,于是将其用来命名赛马专栏,暗示赚大钱的赛马道,继而引申为资源丰富、成功机会大、投资报酬率高的纽约市。就这样Big Apple由开始可能只是因为纽约有着奖金最高的赛马锦标赛、提供最多让来自各地的表演艺术者功成名就的舞台,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成为了“美国梦”的象征,在美国大城市中更显得一枝独秀的纽约市成了美国乃至世界许多人心中“最大的苹果”。
纽约观光局长Charles Gillett在1970年代初开始推出一系列以Big Apple为主题的城市宣传行销战,将“Big Apple”代表纽约市的概念推销给全美甚至全球的潜在观光客。Barry Popik的研究让人们知道了将“Big Apple”用于主流媒体、并让其被广泛接受的幕后功臣John Gerald,他甚至架设了一个网站用来提供所有关于“Big Apple”被使用的证据、苹果和赛马的关连、苹果在早期美国社会中的特殊意义等。后来为了纪念那位最早在媒体把Big Apple联系上纽约的专栏作家,1997年,纽约市长Rudolph W. Giuliani决定把John Gerald生前居住的54街和百老汇大道交叉口西南角,命名为了“Big Apple Corner (大苹果街角)”。
虽然纽约市外号“大苹果”,但它并不出产苹果,可谓有点名不符实,然而全美最早记录的苹果树却是种在纽约市的。1647年,纽约州州长Peter Stuyvesant在曼哈顿第三大道和13街街口种了一棵从荷兰运来的苹果树。如果不是在1866年遭货车撞倒,它就是美国最长寿的苹果树了。当然这与纽约州盛产苹果并无矛盾。在远离摩天大楼和摩肩接踵人潮的纽约市郊,有着和市内全然不同的农村风貌,苹果园是那里最为迷人的一道景观。每到秋收时节,郊外的苹果园便成了纽约客最为钟爱的户外活动场所之一。纽约上州农庄的苹果园非常著名,长岛也是不错的地方,我就曾和家人一道拜访过那里。
那天我们全家人驱车入乡道,一大片果园看上去漫无边际,彷佛与无尽的天边连成一线。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阳光灿烂,将整片果园辉映得无限绚丽。我们下车后提着果农发放的胶桶,来到果园里,结实累累的苹果树随即映入眼帘。绿草地上躺满了从枝头上跌落下来的苹果,因腐烂散发出的苹果清香,与泥土芳香掺和在一起,飘进心肺,十分诱人。
开始摘苹果时没有经验,握著又大又红的苹果,左旋右旋就是拔不下来,经农家指点方知,这类苹果未完全长熟,必须顺着苹果生长方向,反向轻抬,才容易采下,否则无论怎么用劲,也很难摘下来,还会损伤树枝,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包含著奥妙。对于成熟的苹果则真的具有“瓜熟蒂落”之感,好像是从树上“拿”,而不是“摘”下来的了。就这样在果园中穿梭、忙碌,伴随着快乐、兴奋和惊奇,边摘边吃,不断总结摘取方法以及好吃苹果具有的“长相”,直到胶桶装得冒了尖。
这里按苹果品种分成不同区,有富士、五爪、黄金裘纳、绿苹果、红甜果、金黄甜果等。红的大而肉香,黄的小而脆甜。其实在美国,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大量的苹果,但秋季成熟的时令苹果最为好吃,加上是在周末时间来到纽约果园品尝美味、有名的当地鲜苹果,当然更是别有风味,也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舒畅。
最后果农开著敞篷车前来满载著苹果和欢笑将大家送回果园入口处付费,一桶苹果(约20磅)12美元,比超市便宜许多。如果数量太大难以携带,园方还会代为包装寄送。这时我们又看见20多名游客来到果园。粗略估计,一天摘苹果的人数达到几百号。但农场很大,游客采摘苹果只是一种消遣,真正商业上运作还要靠那些大客户,即不时前来用货车运走一箱箱鲜苹果的苹果商人。联想到纽约州在全美的苹果产量仅次于华盛顿州位列第二时,让人不得不发出感慨:纽约的确是不愧为名符其实的“Big Apple”的!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记起一件事来,侄儿从中国去了德国留学,那年我去欧洲开会顺便想探望一下他,但不知送什么礼物为好,直到看到一款镶有宝石的大苹果胸针时,我的渴望得到了满足。这枚大苹果代表着机会、创意、希望和梦想,是许多留学生们只身来到海外的原动力,而其中的豁达、开放、包容、多元,以及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力争第一的精神内涵,不正是我这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New Yorker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吗?“大苹果”如同最昂贵的钻石一样向世界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吸引着人们向着美好的未来聚集、进发。
李 强
1960年出生,现定居美国。职业医生,在国内从事医学临床和科研十年,为中国中医学会、康复医学会、人才研究会会员,入录《当代中国骨伤人才》一书。发表专业文章十多篇,多篇论文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国儿童发展研究会获奖,合作编写的《中医急诊医生手册》在国内出版。1993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奖学金,以访问学者赴美留学,从事“骨质疏松症”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美国学术会议交流发表,美国骨矿研究学会获奖。
1997年获美国政府“特殊人才”绿卡,从事过中医教学及理疗、针灸临床工作。现为美国公民、美国国家针灸医师资格特考文凭、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担任美国精益针灸医疗服务公司总裁。李强新近出版的书《经历》真实地记录了其坎坷经历和不懈追求,是一部具有个人思想,表现人性、人格与智慧的自传作品。我们摘录了书中作者跨出国门以及在美国奋斗的一部分内容,分期连载,以飧读者。
7月4日是美国国庆节,每年的这天晚上,位于纽约曼哈顿的Macy’s商店总部,都会在附近河面燃放烟花,进行庆祝。虽然看过的烟花已不计其数,但那个带有粉红色圆形图案,并标有“Big Apple(大苹果)”字样的焰火群,是迄今为止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也许永远都不会忘记。
“大苹果”是纽约的标志和别名,凡是在这里生活过的人,都不难感受到它的存在以及文化上的影响。Big Apple Circus(大苹果马戏团),Big Apple Academy(大苹果学校),Big Apple College(大苹果学院),Big Apple Helicopter Tour(大苹果旅游直升飞机),Big Apple Greeter(大苹果导游团),Big Apple Hotel(大苹果饭店),Big Apple Bank(大苹果银行),Big Apple Visiting Center(大苹果接待站)等等,以大苹果命名的机构不一而足,只要留意观察,“大苹果”在纽约几乎无处不在,就连时代广场每年岁末代表美国乃至世界迎接新的公元来临的倒计数,也被人们冠以了“掉大苹果”的美称,用以表达对来年美好的期待。难怪现实中每当提到纽约时,人们都会抬高声调自豪地蹦出一句“Big Apple”!
对于“大苹果”的来历,有着不同的解释:一是纽约州盛产苹果,但不及加州驰名和世界外销。有年加州苹果欠收,外销告急,纽约苹果解救了燃眉之急。纽约人引以为豪,故自称Big Apple;二是经济大衰退时,许多银行家失业潦倒,从市郊住家载着苹果到纽约市内街上叫卖。因其在经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市府力推该词代表纽约;三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爵士乐流行,有个乐手大唱:“There are many apples on the success tree,but when you pick New York City,you pick the Big Apple(成功树上苹果何其多,如果你挑中纽约市,你就挑到了最大的苹果)”;四是50多年前,一群爵士乐师们到各地巡回演出,他们把所有要去的城镇,都描述成树上的苹果。出去演出赚钱,就像去摘苹果,纽约演出赚钱最多,自然是Big Apple了。说法众多,难以考证,不过有两位专家的研究,倒是让人们对“大苹果”出现在媒体上的时间有了共识。
根据纽约法官兼业余辞源学家Barry Popik和密苏里大学理工学院语言学教授Gerald Cohen的调查,真正将Big Apple用来昵称纽约市、并让它开始为大众接受采纳的,是一位任职于《New York Morning Telegraph》(纽约晨递报)的专栏作家John J. Fitz Gerald。他最早使用Big Apple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21年5月3日的一篇赛马新闻。John从一名新奥尔良赌马老手那里听到Big Apple这一名称后,非常喜欢,于是将其用来命名赛马专栏,暗示赚大钱的赛马道,继而引申为资源丰富、成功机会大、投资报酬率高的纽约市。就这样Big Apple由开始可能只是因为纽约有着奖金最高的赛马锦标赛、提供最多让来自各地的表演艺术者功成名就的舞台,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成为了“美国梦”的象征,在美国大城市中更显得一枝独秀的纽约市成了美国乃至世界许多人心中“最大的苹果”。
纽约观光局长Charles Gillett在1970年代初开始推出一系列以Big Apple为主题的城市宣传行销战,将“Big Apple”代表纽约市的概念推销给全美甚至全球的潜在观光客。Barry Popik的研究让人们知道了将“Big Apple”用于主流媒体、并让其被广泛接受的幕后功臣John Gerald,他甚至架设了一个网站用来提供所有关于“Big Apple”被使用的证据、苹果和赛马的关连、苹果在早期美国社会中的特殊意义等。后来为了纪念那位最早在媒体把Big Apple联系上纽约的专栏作家,1997年,纽约市长Rudolph W. Giuliani决定把John Gerald生前居住的54街和百老汇大道交叉口西南角,命名为了“Big Apple Corner (大苹果街角)”。
虽然纽约市外号“大苹果”,但它并不出产苹果,可谓有点名不符实,然而全美最早记录的苹果树却是种在纽约市的。1647年,纽约州州长Peter Stuyvesant在曼哈顿第三大道和13街街口种了一棵从荷兰运来的苹果树。如果不是在1866年遭货车撞倒,它就是美国最长寿的苹果树了。当然这与纽约州盛产苹果并无矛盾。在远离摩天大楼和摩肩接踵人潮的纽约市郊,有着和市内全然不同的农村风貌,苹果园是那里最为迷人的一道景观。每到秋收时节,郊外的苹果园便成了纽约客最为钟爱的户外活动场所之一。纽约上州农庄的苹果园非常著名,长岛也是不错的地方,我就曾和家人一道拜访过那里。
那天我们全家人驱车入乡道,一大片果园看上去漫无边际,彷佛与无尽的天边连成一线。湛蓝的天空漂浮着几朵白云,阳光灿烂,将整片果园辉映得无限绚丽。我们下车后提着果农发放的胶桶,来到果园里,结实累累的苹果树随即映入眼帘。绿草地上躺满了从枝头上跌落下来的苹果,因腐烂散发出的苹果清香,与泥土芳香掺和在一起,飘进心肺,十分诱人。
开始摘苹果时没有经验,握著又大又红的苹果,左旋右旋就是拔不下来,经农家指点方知,这类苹果未完全长熟,必须顺着苹果生长方向,反向轻抬,才容易采下,否则无论怎么用劲,也很难摘下来,还会损伤树枝,看似一个简单的动作,也包含著奥妙。对于成熟的苹果则真的具有“瓜熟蒂落”之感,好像是从树上“拿”,而不是“摘”下来的了。就这样在果园中穿梭、忙碌,伴随着快乐、兴奋和惊奇,边摘边吃,不断总结摘取方法以及好吃苹果具有的“长相”,直到胶桶装得冒了尖。
这里按苹果品种分成不同区,有富士、五爪、黄金裘纳、绿苹果、红甜果、金黄甜果等。红的大而肉香,黄的小而脆甜。其实在美国,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大量的苹果,但秋季成熟的时令苹果最为好吃,加上是在周末时间来到纽约果园品尝美味、有名的当地鲜苹果,当然更是别有风味,也让人充分感受到了“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舒畅。
最后果农开著敞篷车前来满载著苹果和欢笑将大家送回果园入口处付费,一桶苹果(约20磅)12美元,比超市便宜许多。如果数量太大难以携带,园方还会代为包装寄送。这时我们又看见20多名游客来到果园。粗略估计,一天摘苹果的人数达到几百号。但农场很大,游客采摘苹果只是一种消遣,真正商业上运作还要靠那些大客户,即不时前来用货车运走一箱箱鲜苹果的苹果商人。联想到纽约州在全美的苹果产量仅次于华盛顿州位列第二时,让人不得不发出感慨:纽约的确是不愧为名符其实的“Big Apple”的!
写到这里不禁让我记起一件事来,侄儿从中国去了德国留学,那年我去欧洲开会顺便想探望一下他,但不知送什么礼物为好,直到看到一款镶有宝石的大苹果胸针时,我的渴望得到了满足。这枚大苹果代表着机会、创意、希望和梦想,是许多留学生们只身来到海外的原动力,而其中的豁达、开放、包容、多元,以及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力争第一的精神内涵,不正是我这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New Yorker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吗?“大苹果”如同最昂贵的钻石一样向世界散发着夺目的光芒,吸引着人们向着美好的未来聚集、进发。
李 强
1960年出生,现定居美国。职业医生,在国内从事医学临床和科研十年,为中国中医学会、康复医学会、人才研究会会员,入录《当代中国骨伤人才》一书。发表专业文章十多篇,多篇论文在国内和国际学术会议交流,中国儿童发展研究会获奖,合作编写的《中医急诊医生手册》在国内出版。1993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奖学金,以访问学者赴美留学,从事“骨质疏松症”课题研究,多篇论文在美国学术会议交流发表,美国骨矿研究学会获奖。
1997年获美国政府“特殊人才”绿卡,从事过中医教学及理疗、针灸临床工作。现为美国公民、美国国家针灸医师资格特考文凭、纽约州执照针灸医师,担任美国精益针灸医疗服务公司总裁。李强新近出版的书《经历》真实地记录了其坎坷经历和不懈追求,是一部具有个人思想,表现人性、人格与智慧的自传作品。我们摘录了书中作者跨出国门以及在美国奋斗的一部分内容,分期连载,以飧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