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细算起来,书院制在我国古代就有雏形。在古代,书院是教育教学的场所,也是进行学书研究的地方。书院在教育上注重讲明义理,采用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的方式,进行教学。进入现代社会,书院制的实行,是一种新的学生管理机制,有利于学生素质教育的提升。随着高校向职业化教育的发展,探索相应的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 键 词] 高校;书院制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87-01
在高校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期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当前,仅仅通过教师的思想灌输,很难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凸显出自由、和谐和平等的博爱理念,对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起到有力作用。
一、书院制教育将第一、二课堂密切相连
书院制将素质教育与专才教育充分结合,从而尽力实现均衡教育这一教育学生的管理目标,按照相应的“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的理念,在学院的第一课堂,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专业的以及通识的课程,并按照教学的大纲要求,去参加各科文化课程的测试,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取得应得的毕业证书。而在书院的第二课堂,将在书院入住的学生,按照交叉的年级、交叉的专业方式,安排住宿,使得专业不同、学习背景不同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种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不同学科相互渗透、文理知识相互融合的教育环境,通过书院的建立,与第一课堂的学院有效衔接起来,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书院和学院各司其职,不但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发挥起德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书院制能发挥出公共文化平台的功能
教育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教育人、培养人,将书院文化平台的功能发挥出来,才能最终满足人才发展的要求,书院通过建立一些社团以及个性化的小组,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的拓展,不仅使得书院的文化内涵大大丰富,还能通过团队的合作,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书院的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促进自己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对第一课堂的知识也是一种补充。这种活动的特色就在于,学生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在这种自我教育的模式中,将教学和学习充分地融合起来,努力让自己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由于在社团内,各个学生来自不同班级、年级,甚至是不同专业,通过相互的交流,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拓宽自身的视野。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项的培训、专题活动以及学书讲座、职业规划指导类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享受到文化的乐趣,受到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洗礼,能够学习到合作精神,还能从中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在团队活动中,还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让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生在担任团队负责人的经验中,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决断的领导能力也得以培养起来,各个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个性都会有所发展。
三、书院制体现出服务理念
促进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是高校进行书院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能集中体现出高校的服务意识。书院制度下,采取“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责任制”,师生代表可以共同参与与书院相关的各种委员会,包括院务、安全、学业导师等文员会,对书院进行共同治理,在职能部门上还设置院长、事务科、发展科以及辅导员工作室等,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就业等各个方面提供贴心的咨询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书院中,学生还拥有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宿舍,与生活相配的浴室、洗衣房等配套设施,同时还有阅读、健身、自修等生活娱乐场所,拓宽学生的生活社区与师生的共享空间。书院还通过将学校的师资与社会资源加以整合,让学科老师、辅导员、通识导师入驻书院,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让老师切实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让老师的服务意识提升,还能讓学生在书院找到归属感。
四、结束语
为了将导师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书院会拟定一些工作守则和相关条例,调动起导师们的积极性,为导师在指导形式、指导方法以及指导需求指明明确的方向,将书院的育人功能凸显出来。比如,让规定导师和学生每月要定期会面,定期开展讲座,对个别学生做好访谈,并借助书院的论坛,开展自己的专栏,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并将其作为与学生交流的有效平台,更及时便利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刘鹏,燕源.高校住宿式书院制改革对推动学生素质提高之初探[J].青春岁月,2016(1):86-87.
[2]查紫阳.教育管理角度下高等院校的书院制创新改革思考[J].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10):17-18.
[关 键 词] 高校;书院制改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16-0087-01
在高校教育不断进行改革期间,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当前,仅仅通过教师的思想灌输,很难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让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凸显出自由、和谐和平等的博爱理念,对于大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起到有力作用。
一、书院制教育将第一、二课堂密切相连
书院制将素质教育与专才教育充分结合,从而尽力实现均衡教育这一教育学生的管理目标,按照相应的“学院管学习,书院管生活”的理念,在学院的第一课堂,学生接受课堂知识的学习,掌握专业的以及通识的课程,并按照教学的大纲要求,去参加各科文化课程的测试,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取得应得的毕业证书。而在书院的第二课堂,将在书院入住的学生,按照交叉的年级、交叉的专业方式,安排住宿,使得专业不同、学习背景不同的学生结合在一起,进行交流和互动,在这种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不同学科相互渗透、文理知识相互融合的教育环境,通过书院的建立,与第一课堂的学院有效衔接起来,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相互补充、相互融合,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书院和学院各司其职,不但向学生传授知识,同时还发挥起德育的功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书院制能发挥出公共文化平台的功能
教育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教育人、培养人,将书院文化平台的功能发挥出来,才能最终满足人才发展的要求,书院通过建立一些社团以及个性化的小组,开展相应的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素质的拓展,不仅使得书院的文化内涵大大丰富,还能通过团队的合作,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书院的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能够促进自己知识结构更加完善,更加合理,对第一课堂的知识也是一种补充。这种活动的特色就在于,学生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和特点,结合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由选择活动的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一些社团活动,在这种自我教育的模式中,将教学和学习充分地融合起来,努力让自己达到一专多能的目标。由于在社团内,各个学生来自不同班级、年级,甚至是不同专业,通过相互的交流,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拓宽自身的视野。还可以通过一些专项的培训、专题活动以及学书讲座、职业规划指导类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享受到文化的乐趣,受到多种文化相互交融的洗礼,能够学习到合作精神,还能从中感受到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在团队活动中,还能锻炼自己的胆量,让自己的表达能力得到提升,一些学生在担任团队负责人的经验中,培养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善于决断的领导能力也得以培养起来,各个学生在社团活动中,个性都会有所发展。
三、书院制体现出服务理念
促进学生的人格全面发展,是高校进行书院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能集中体现出高校的服务意识。书院制度下,采取“院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责任制”,师生代表可以共同参与与书院相关的各种委员会,包括院务、安全、学业导师等文员会,对书院进行共同治理,在职能部门上还设置院长、事务科、发展科以及辅导员工作室等,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就业等各个方面提供贴心的咨询和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在书院中,学生还拥有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宿舍,与生活相配的浴室、洗衣房等配套设施,同时还有阅读、健身、自修等生活娱乐场所,拓宽学生的生活社区与师生的共享空间。书院还通过将学校的师资与社会资源加以整合,让学科老师、辅导员、通识导师入驻书院,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让老师切实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让老师的服务意识提升,还能讓学生在书院找到归属感。
四、结束语
为了将导师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书院会拟定一些工作守则和相关条例,调动起导师们的积极性,为导师在指导形式、指导方法以及指导需求指明明确的方向,将书院的育人功能凸显出来。比如,让规定导师和学生每月要定期会面,定期开展讲座,对个别学生做好访谈,并借助书院的论坛,开展自己的专栏,发表自己的学术成果,并将其作为与学生交流的有效平台,更及时便利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刘鹏,燕源.高校住宿式书院制改革对推动学生素质提高之初探[J].青春岁月,2016(1):86-87.
[2]查紫阳.教育管理角度下高等院校的书院制创新改革思考[J].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2016(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