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西安市地处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古代十三朝古都所在地,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代表区域之一。通过软实力理论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存在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总结出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西安市;文化软实力;SWOT分析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081-03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文化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软实力在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中也将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
“软实力”这一概念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策咨询专家约瑟夫·奈(JosephS. Ney)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他将“软实力”界定为一种“同化式实力”,它主要表现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即通过吸引而不是强迫,使他人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
“文化软实力则是指一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2]可见,文化软实力在行为层面体现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体现为国家或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外部体现为渗透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国民素质与形象、外交政策等。就一座城市而言,其文化软实力则体现在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风貌及文化影响力上。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已成为发展趋势,伴随的文化冲突也日益尖锐,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对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机遇、优势、劣势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二、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H. 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通过对评估对象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识别和综合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为项目开发、企业营销等重大投资决策服务。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SWOT分析就是通过对西安市文化软实力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为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提供决策服务。
(一)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根据约瑟夫·奈的观点,文化吸引力是软实力一个构成要素,西安市凭借自身浓郁文化吸引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同、尊重和喜爱。
1.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颇多。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首,“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3],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文化遗产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完整、级别高的特点,“在我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09个类型中,西安有80种”,“西安周围有帝王陵墓72座”,如著名的秦始皇陵等;“有秦阿房宫、唐大明宫等宫殿遗址20余处;大小雁塔、钟鼓楼、唐皇城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居全国古建筑之最”[4]。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增强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及影响力奠定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2.独特的城市品格和魅力。古时有“西方罗马,东方长安”之说,这体现了古城西安以其独特的城市品格和魅力赢得世界的美誉。西安市政府对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的定位“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华夏儿女精神故乡”就突出了西安的城市品格和独特魅力。经过上千年发展,西安市精神品质既有历史形成特色,扬弃负面因素(历史上一直评价三秦民风为豪放、刚毅、淳朴、重节、务实,但比较因循保守),又符合建设现代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就是诚信、刚毅、开放、自律的精神,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下发的公民道德规范是完全一致的。
3.中华本土宗教文化的发源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时期(约公元125~144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西安市现有道教宫观27所,其中号称“天下第一福地”的周至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道教发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宫、户县重阳宫都曾是道教文化的传播地,它们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对中国道教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发展。
4.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特色资源。西安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戏剧、民间皮影戏、木偶剧都映射出浓郁的西安历史文化特色。除此之外民间社火、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以及特色饮食文化等都是西安市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自然文化景观更是不胜枚举,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中有五大景观(骊山晚照、灞柳风雪、雁塔晨钟、曲江流饮、草堂烟雾)出现在西安市。众多民俗文化和特色资源为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内涵要素。
(二)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劣势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设施不足,截至2011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5个,文化站181个,博物馆20个”[5],全市虽然在政策上开放了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等市政文化设施,但这主要集中在市区,县、乡(镇)很少有图书馆,即使个别地区有文化馆,但其文化承载量是很少的,偏远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政府对广大市民朋友开展文化教育方面的宣传活动较少,农民朋友对文化、科技等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很少,偶尔会有秦腔戏剧下乡送戏活动,但其覆盖乡村面是有限的。 2.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当今在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一座城市的文化产业整体水平及其市场竞争力对该城市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虽然西安市文化产业较之前有了快速发展,但依然没有形成文化产业规模集群、文化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的附加值偏低,文化产业为西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效益较低,缺乏明显的市场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是缺少强大的产业经济载体。
(三)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机遇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提高文化软实力”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应紧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汉唐文化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过,为西安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处于核心带头地位,引领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西安市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宣传其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推广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四)西安市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国际方面,西安市已与世界19个国家、23座城市(截至2010年9月)建立了对外交往友好城市,在这些国家或城市的对外贸易中,西安市文化产品输出在整个产品输出中所占比重是相当少的,这对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无疑是一个挑战;国内方面,从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论”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直辖市、自治区都把文化强省(市)作为今后的发展奋斗目标,西安市地处祖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服务体系落后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需要,文化软实力发展将面临复杂的竞争形势及严峻的挑战。
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SWOT分析,让我们认识到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抓住发展机遇,发扬文化软实力优势,制定合理的策略以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
三、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关系到西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我们紧抓发展战略机遇期、深挖汉唐文化精髓,尊重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律,为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增强西安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推进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
加强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汉唐文化、构建和谐西安、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市民朋友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推进全面建成西安市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确保偏远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市民共享、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2011年西安市对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明确规划:“西安市将在年内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5个社区文化中心、60个社区文化室和3041个农村文化室的建设任务,筹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完成西安市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年度建设任务,建成一批行政村广播室,将建成农家书屋800个,组织戏剧惠民演出500场次,免费放映电影3万场次,创新‘夏日文化广场’‘大秦腔’‘百姓英雄榜’‘健康快乐进社区’等品牌文化活动;还将筹建西安网络电视台,新装公交移动电视设备,推动西安移动电视向地铁延伸。”[6]这些公共文化服务的逐渐推进将使全市人民得到实惠,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
(二)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打造西安市文化品牌
对西安市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从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博等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特色文化,打造西安市特色文化品牌。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关键是在全国文化软实力竞争中构建自身的特色文化,使西安的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鼓励全市各地积极申报特色文化发展建设项目,尤其是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化及区域特色饮食文化,对所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研究和立项,通过对众多特色文化资源投资与开发,促进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培育和发展一大批知名文化品牌,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西安市可以古时“丝绸之路”为借鉴,继续发展与世界更多国家、城市的友好交往,通过对外交往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汉唐文化”蕴含的魅力,增强西安这座古城的文化吸引力。
(三)发展规模化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市场竞争力
西安市可凭借自身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文化产业集团,推进规模化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企业可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独具特色的汉唐文化走出陕西、走向世界,进而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市场竞争力。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依托西安市文化特色与文化基础、高新技术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高科技文化企业人才,为消费者提供创新型、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韩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仅有利于推动西安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西安文化企业还可引进韩国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有助于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对西安今后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通过文化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提高西安市文化市场竞争力,进而不断促进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很多,西安市应从自身文化特色出发,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大力发展创新型、规模化文化产业,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凭借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7]一座城市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既是人类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软实力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西安市要积极发挥文化软实力优势,认识文化软实力存在的缺陷并不断改进,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0-18.
〔2〕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2009,(3).
〔3〕西安市政府政务公开.http://www.xa.gov.cn/ zwgk/content/content_zwzy1402525_1.htm.
〔4〕西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xa.gov.cn/zwgk/content/content_zwzy1405081_1.htm.
〔5〕西安市统计信息网.http://www.xatj.gov.cn/ tjgb/sort011A/sort0169/4840_3.html.
〔6〕中国文化产业网.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1224/news_61825.shtml.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4.
关键词:西安市;文化软实力;SWOT分析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C91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04-0081-03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1]。文化对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文化软实力在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目标中也将发挥着重大作用。
一、文化软实力相关理论
“软实力”这一概念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美国国策咨询专家约瑟夫·奈(JosephS. Ney)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他将“软实力”界定为一种“同化式实力”,它主要表现为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即通过吸引而不是强迫,使他人按自己意愿行事的能力。
“文化软实力则是指一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和对外产生的渗透力、吸引力和说服力。”[2]可见,文化软实力在行为层面体现为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一个国家或民族内部体现为国家或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在外部体现为渗透力、说服力和吸引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资源主要包括价值体系、民族文化、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国民素质与形象、外交政策等。就一座城市而言,其文化软实力则体现在自身独具特色的人文精神风貌及文化影响力上。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已成为发展趋势,伴随的文化冲突也日益尖锐,文化在综合实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对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存在的机遇、优势、劣势等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是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二、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由旧金山大学管理学H. Weihrich教授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通过对评估对象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识别和综合分析,得出一系列相应结论,为项目开发、企业营销等重大投资决策服务。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SWOT分析就是通过对西安市文化软实力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为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提供决策服务。
(一)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根据约瑟夫·奈的观点,文化吸引力是软实力一个构成要素,西安市凭借自身浓郁文化吸引力赢得了世界的认同、尊重和喜爱。
1.历史文化悠久、文化遗产颇多。作为华夏文明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四大古都之首,“西安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3],西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文化遗产具有资源密度大、保存完整、级别高的特点,“在我国旅游资源普查的109个类型中,西安有80种”,“西安周围有帝王陵墓72座”,如著名的秦始皇陵等;“有秦阿房宫、唐大明宫等宫殿遗址20余处;大小雁塔、钟鼓楼、唐皇城城墙等古建筑700多处,居全国古建筑之最”[4]。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文化遗产为增强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及影响力奠定了天然的物质基础。
2.独特的城市品格和魅力。古时有“西方罗马,东方长安”之说,这体现了古城西安以其独特的城市品格和魅力赢得世界的美誉。西安市政府对西安城市历史文化的定位“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华夏儿女精神故乡”就突出了西安的城市品格和独特魅力。经过上千年发展,西安市精神品质既有历史形成特色,扬弃负面因素(历史上一直评价三秦民风为豪放、刚毅、淳朴、重节、务实,但比较因循保守),又符合建设现代国际化大都市要求,就是诚信、刚毅、开放、自律的精神,这和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下发的公民道德规范是完全一致的。
3.中华本土宗教文化的发源地。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顺帝时期(约公元125~144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西安市现有道教宫观27所,其中号称“天下第一福地”的周至楼观台,是我国著名的道教胜迹,道教发源地之一。西安八仙宫、户县重阳宫都曾是道教文化的传播地,它们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对中国道教文化进行了传承与发展。
4.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特色资源。西安市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文化软实力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戏剧、民间皮影戏、木偶剧都映射出浓郁的西安历史文化特色。除此之外民间社火、户县农民画、钟馗故里钟馗画,以及特色饮食文化等都是西安市民俗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安市自然文化景观更是不胜枚举,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中有五大景观(骊山晚照、灞柳风雪、雁塔晨钟、曲江流饮、草堂烟雾)出现在西安市。众多民俗文化和特色资源为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内涵要素。
(二)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劣势
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设施不足,截至2011年“全市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5个,文化站181个,博物馆20个”[5],全市虽然在政策上开放了历史博物馆、图书馆等市政文化设施,但这主要集中在市区,县、乡(镇)很少有图书馆,即使个别地区有文化馆,但其文化承载量是很少的,偏远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几乎为零;政府对广大市民朋友开展文化教育方面的宣传活动较少,农民朋友对文化、科技等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公益性文化演出活动很少,偶尔会有秦腔戏剧下乡送戏活动,但其覆盖乡村面是有限的。 2.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市场竞争力弱。当今在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一座城市的文化产业整体水平及其市场竞争力对该城市文化软实力影响力和吸引力产生直接的影响。虽然西安市文化产业较之前有了快速发展,但依然没有形成文化产业规模集群、文化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的附加值偏低,文化产业为西安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效益较低,缺乏明显的市场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更是缺少强大的产业经济载体。
(三)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机遇
自党的十七大以来“提高文化软实力”已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应紧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汉唐文化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通过,为西安发展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西安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处于核心带头地位,引领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西安市可以借此机会大力宣传其丰厚历史文化资源,推广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
(四)西安市文化软实力面临的挑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也不例外。国际方面,西安市已与世界19个国家、23座城市(截至2010年9月)建立了对外交往友好城市,在这些国家或城市的对外贸易中,西安市文化产品输出在整个产品输出中所占比重是相当少的,这对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无疑是一个挑战;国内方面,从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到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强国论”以来,全国绝大多数省、市、直辖市、自治区都把文化强省(市)作为今后的发展奋斗目标,西安市地处祖国西北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服务体系落后于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需要,文化软实力发展将面临复杂的竞争形势及严峻的挑战。
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SWOT分析,让我们认识到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抓住发展机遇,发扬文化软实力优势,制定合理的策略以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
三、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关系到西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我们紧抓发展战略机遇期、深挖汉唐文化精髓,尊重文化软实力发展规律,为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提供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增强西安这座城市的魅力。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推进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
加强西安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汉唐文化、构建和谐西安、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提高市民朋友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推进全面建成西安市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推进公益性文化工程建设,确保偏远乡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市民共享、完善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建设等公共文化服务工程。
2011年西安市对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明确规划:“西安市将在年内建成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5个社区文化中心、60个社区文化室和3041个农村文化室的建设任务,筹建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推进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完成西安市20户以下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的年度建设任务,建成一批行政村广播室,将建成农家书屋800个,组织戏剧惠民演出500场次,免费放映电影3万场次,创新‘夏日文化广场’‘大秦腔’‘百姓英雄榜’‘健康快乐进社区’等品牌文化活动;还将筹建西安网络电视台,新装公交移动电视设备,推动西安移动电视向地铁延伸。”[6]这些公共文化服务的逐渐推进将使全市人民得到实惠,同时也有助于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
(二)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打造西安市文化品牌
对西安市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从政策上给予支持,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微博等媒体平台宣传、推广特色文化,打造西安市特色文化品牌。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关键是在全国文化软实力竞争中构建自身的特色文化,使西安的特色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鼓励全市各地积极申报特色文化发展建设项目,尤其是流传下来的民间文化及区域特色饮食文化,对所申报项目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研究和立项,通过对众多特色文化资源投资与开发,促进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培育和发展一大批知名文化品牌,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影响力。西安市可以古时“丝绸之路”为借鉴,继续发展与世界更多国家、城市的友好交往,通过对外交往让世界更加深入了解“汉唐文化”蕴含的魅力,增强西安这座古城的文化吸引力。
(三)发展规模化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市场竞争力
西安市可凭借自身独特的自然文化资源,依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文化产业集团,推进规模化文化产业集群发展。企业可通过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使独具特色的汉唐文化走出陕西、走向世界,进而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市场竞争力。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依托西安市文化特色与文化基础、高新技术及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高科技文化企业人才,为消费者提供创新型、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韩国三星电子存储芯片项目落户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仅有利于推动西安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化、高端化发展,西安文化企业还可引进韩国先进的电子信息技术来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有助于文化影视产业的发展,对西安今后文化产业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因此通过文化的经济形态和技术形态提高西安市文化市场竞争力,进而不断促进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全面发展。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策略很多,西安市应从自身文化特色出发,紧跟时代发展脚步,大力发展创新型、规模化文化产业,不断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凭借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具有西安特色的文化品牌,以提升文化软实力。
“一定的文化(当做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7]一座城市在经济上取得的成就,既是人类历史进步的结果,也是文化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软实力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西安市要积极发挥文化软实力优势,认识文化软实力存在的缺陷并不断改进,抢抓发展机遇,努力提升西安市文化软实力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全体会议公报[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2011-10-18.
〔2〕魏恩政,张锦.关于文化软实力的几点认识和思考[J].理论学刊,2009,(3).
〔3〕西安市政府政务公开.http://www.xa.gov.cn/ zwgk/content/content_zwzy1402525_1.htm.
〔4〕西安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www.xa.gov.cn/zwgk/content/content_zwzy1405081_1.htm.
〔5〕西安市统计信息网.http://www.xatj.gov.cn/ tjgb/sort011A/sort0169/4840_3.html.
〔6〕中国文化产业网.http://www.cnci.gov.cn/content/2011224/news_61825.shtml.
〔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