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等奖《那牵动你的…》(摄于坦桑尼亚)宋军
这曾是最令我牵动的眼神。在塞伦盖蒂,几个马赛男孩看到我们的车,同伴给了他们几块糖,孩子们互相争抢着。我无法确定那是什么样的眼神,或许是渴望、急迫的眼神吧!左边那孩子都快哭了,似乎在说:“怎么没有我的?”
二等奖《夕阳下行走的蒙古人》(摄于呼伦贝尔)洪波
整个草原就像是一幅活的画。放眼远眺,辽阔无边,尽是如蚂蚁般大小的蒙古包;近看有很多黄色的小野花,草长得很茂盛,高的有一米多高。此照片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生活情景。
二等奖《悄悄话》(摄于四川)黄继元
2010年10月4日摄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反映了秋收后的农家,堆满金色的玉米,孩子们欢歌笑语,一派温馨的农家景象。
三等奖《吸水少女》(摄于尼泊尔)陈峰
在尼泊尔南毗尼的小山村,有许多这样的水井,当地人民风淳朴。拍摄者见到少女吸水,上前拍摄。她见状更加卖力地吸水,用一只手堵住出水口,另一只手压摇臂,才得以见到这样的出水效果。
三等奖《劳动也快乐》(摄于福建)胡江桥
当时到了三沙镇子,就到处看,到处拍摄。街道上没有什么好的题材,后来拍摄者穿过一条小路,来到一个海湾,看见许多渔民在准备渔具,妇女在修补鱼网。这里有许多漂亮的雨伞,阻挡着强烈的太阳光。妇女的欢声
三等奖《冬日茶馆》(摄于四川)韩云民
休闲茶文化是巴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都市郊双流彭镇的老百姓,更是巴蜀休闲文化的传承者。一杯清茶,半日的闲聊。不仅人休闲,连猫都这样休闲。
三等奖《归》(摄于广东)梁萍
此照片拍摄于素有“岭南第一村”之称的杨池村。杨池村位于广东省封开县罗董镇内,始建于明末,距今已近400百余年,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至今古老面貌依旧,为岭南地区所罕见。
三等奖《种子的希望》(摄于尼泊尔)陆汝煌
国庆大假去尼泊尔旅游。我们游览了尼泊尔一个普通的村庄HOKNA村,走上一圈只不过20来分钟。在那里,我拍下了村民劳动、休闲、信仰等日常生活,《种子的希望》是其中一张。
三等奖《众里寻他千百度》(摄于甘南拉卜楞寺)周建雄
到甘南,拍拉卜楞寺的瞻佛节是我的一个拍摄专题。到了那儿已经是大年初五,藏族寺庙里的法事活动很频繁,我用相机抓拍到了一位僧人正在用手机抓拍大法事活动。
优秀奖《老茶馆的女茶客》(摄于彭镇)李东辉
有成都“茶铺之魂”之称的百年彭镇老茶馆——观音阁,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美好的回忆,也成为影视剧拍摄“老成都”的首选地,近几年更有摄影人频频光顾创作。2011年初,拍摄者在双流县过春节之机,赴此处感受老菜馆的闲适神韵。此时遇有女茶客在座,拍摄该片留存。
优秀奖《守望》(摄于重庆)张湘
经过15个小时的行驶,和谐号动车停靠在终点重庆站,旅客们离开了,一名乘务员站在车厢门口处,静静的,守望着远方。
优秀奖《亮宝节》(摄于甘南)刘潇
2011年2月16日,甘南州碌曲县的西仓寺举行法会及部落巡游的亮宝节。这幅作品拍摄的正是巡游的队伍和山坡上观赏的藏民。
优秀奖《咱老百姓今高兴》(摄于石家庄)张金辉
河北井陉社火由来已久,在民间广为流传。忙碌了一年的农民们在正月里载歌载舞,展现了老百姓的魅力风采。
优秀奖《穆斯林老者》(摄于新疆库车)王旭晖
在库车的一个清真寺里,我被这位来做礼拜的老者迷住了,他留着长长的白色胡子,头顶着白色的帽子。他深邃有神的目光和背后那座绿色为主基调清真寺相得益彰,投射出一股浓浓的异国情调。征得老人同意后,我用随身带着的小卡片机近距离拍摄了这张图片,之所以没用单反,是想让老人在镜头前表现的更自然、更放松。
优秀奖《大家来欢乐》(河北)左恭田
每逢星期六的早晨,都会有一大群晨练的人们聚集在公园门前的小广场,扭着土生土长的昌黎地秧歌。大家从不刻意讲究统一和规范,着装随便,动作随意,表情滑稽夸张,道具更是简单:一条丝带、一把稠扇、甚至拿一小孩玩的拨浪鼓,跟着喇叭鼓点就扭动起来。人们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喜悦,分享着生活中的欢乐。此片拍摄于2010年7月4日早晨六点、昌黎东山公园。
优秀奖《幸福一家人》(摄于马来西亚)张晓林
作品摄于马来西亚云顶高原,记录下了幸福大家庭和睦相处的瞬间。拍摄时间:2009年7月
优秀奖《开斋节上的母与子》(摄于北京)王明明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在我国新疆被称为肉孜节。穆斯林在这一天庆祝斋月圆满结束,他们沐浴净身,前往清真寺参加盛大的会礼,并走亲访友,家人聚餐。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古寺,居北京四大清真寺之首。开斋节这天居住着一万多名穆斯林群众的北京牛街地区热闹非凡。清真寺内,数千名中外穆斯林虔诚礼拜。这幅照片里的母子,母亲在虔诚地做着祈祷,而她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眼神更多的透露着好奇。
这曾是最令我牵动的眼神。在塞伦盖蒂,几个马赛男孩看到我们的车,同伴给了他们几块糖,孩子们互相争抢着。我无法确定那是什么样的眼神,或许是渴望、急迫的眼神吧!左边那孩子都快哭了,似乎在说:“怎么没有我的?”
二等奖《夕阳下行走的蒙古人》(摄于呼伦贝尔)洪波
整个草原就像是一幅活的画。放眼远眺,辽阔无边,尽是如蚂蚁般大小的蒙古包;近看有很多黄色的小野花,草长得很茂盛,高的有一米多高。此照片表现了内蒙古草原上的生活情景。
二等奖《悄悄话》(摄于四川)黄继元
2010年10月4日摄于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反映了秋收后的农家,堆满金色的玉米,孩子们欢歌笑语,一派温馨的农家景象。
三等奖《吸水少女》(摄于尼泊尔)陈峰
在尼泊尔南毗尼的小山村,有许多这样的水井,当地人民风淳朴。拍摄者见到少女吸水,上前拍摄。她见状更加卖力地吸水,用一只手堵住出水口,另一只手压摇臂,才得以见到这样的出水效果。
三等奖《劳动也快乐》(摄于福建)胡江桥
当时到了三沙镇子,就到处看,到处拍摄。街道上没有什么好的题材,后来拍摄者穿过一条小路,来到一个海湾,看见许多渔民在准备渔具,妇女在修补鱼网。这里有许多漂亮的雨伞,阻挡着强烈的太阳光。妇女的欢声
三等奖《冬日茶馆》(摄于四川)韩云民
休闲茶文化是巴蜀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都市郊双流彭镇的老百姓,更是巴蜀休闲文化的传承者。一杯清茶,半日的闲聊。不仅人休闲,连猫都这样休闲。
三等奖《归》(摄于广东)梁萍
此照片拍摄于素有“岭南第一村”之称的杨池村。杨池村位于广东省封开县罗董镇内,始建于明末,距今已近400百余年,是一个隐藏在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至今古老面貌依旧,为岭南地区所罕见。
三等奖《种子的希望》(摄于尼泊尔)陆汝煌
国庆大假去尼泊尔旅游。我们游览了尼泊尔一个普通的村庄HOKNA村,走上一圈只不过20来分钟。在那里,我拍下了村民劳动、休闲、信仰等日常生活,《种子的希望》是其中一张。
三等奖《众里寻他千百度》(摄于甘南拉卜楞寺)周建雄
到甘南,拍拉卜楞寺的瞻佛节是我的一个拍摄专题。到了那儿已经是大年初五,藏族寺庙里的法事活动很频繁,我用相机抓拍到了一位僧人正在用手机抓拍大法事活动。
优秀奖《老茶馆的女茶客》(摄于彭镇)李东辉
有成都“茶铺之魂”之称的百年彭镇老茶馆——观音阁,古色古香、原汁原味,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美好的回忆,也成为影视剧拍摄“老成都”的首选地,近几年更有摄影人频频光顾创作。2011年初,拍摄者在双流县过春节之机,赴此处感受老菜馆的闲适神韵。此时遇有女茶客在座,拍摄该片留存。
优秀奖《守望》(摄于重庆)张湘
经过15个小时的行驶,和谐号动车停靠在终点重庆站,旅客们离开了,一名乘务员站在车厢门口处,静静的,守望着远方。
优秀奖《亮宝节》(摄于甘南)刘潇
2011年2月16日,甘南州碌曲县的西仓寺举行法会及部落巡游的亮宝节。这幅作品拍摄的正是巡游的队伍和山坡上观赏的藏民。
优秀奖《咱老百姓今高兴》(摄于石家庄)张金辉
河北井陉社火由来已久,在民间广为流传。忙碌了一年的农民们在正月里载歌载舞,展现了老百姓的魅力风采。
优秀奖《穆斯林老者》(摄于新疆库车)王旭晖
在库车的一个清真寺里,我被这位来做礼拜的老者迷住了,他留着长长的白色胡子,头顶着白色的帽子。他深邃有神的目光和背后那座绿色为主基调清真寺相得益彰,投射出一股浓浓的异国情调。征得老人同意后,我用随身带着的小卡片机近距离拍摄了这张图片,之所以没用单反,是想让老人在镜头前表现的更自然、更放松。
优秀奖《大家来欢乐》(河北)左恭田
每逢星期六的早晨,都会有一大群晨练的人们聚集在公园门前的小广场,扭着土生土长的昌黎地秧歌。大家从不刻意讲究统一和规范,着装随便,动作随意,表情滑稽夸张,道具更是简单:一条丝带、一把稠扇、甚至拿一小孩玩的拨浪鼓,跟着喇叭鼓点就扭动起来。人们尽情地抒发着内心的喜悦,分享着生活中的欢乐。此片拍摄于2010年7月4日早晨六点、昌黎东山公园。
优秀奖《幸福一家人》(摄于马来西亚)张晓林
作品摄于马来西亚云顶高原,记录下了幸福大家庭和睦相处的瞬间。拍摄时间:2009年7月
优秀奖《开斋节上的母与子》(摄于北京)王明明
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在我国新疆被称为肉孜节。穆斯林在这一天庆祝斋月圆满结束,他们沐浴净身,前往清真寺参加盛大的会礼,并走亲访友,家人聚餐。牛街礼拜寺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规模最为宏丽的清真古寺,居北京四大清真寺之首。开斋节这天居住着一万多名穆斯林群众的北京牛街地区热闹非凡。清真寺内,数千名中外穆斯林虔诚礼拜。这幅照片里的母子,母亲在虔诚地做着祈祷,而她孩子那天真无邪的眼神更多的透露着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