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地理教学要为学生提供与日常生活和周围世界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和生存能力的增强。因此,要想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功能和价值的了解。同时,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地理;创建
现阶段,地理教学趋向于书本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越来越远,这就导致地理教学缺乏相应的现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地理活动中失去学习的热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課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开始认识到创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地理教学的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整个世界。同时,在新课标中,我们也能够发现这样的要求:地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要想让学生完成从学会地理知识到会学地理知识的转变。教师就要注重生活化的地理活动的创建。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创建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1、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心理学认为,当学生学习的素材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也就是说,只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才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或者相对熟悉的地理现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地理问题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现实意义,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
比如:在《和睦的民族大家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使学生明确各民族在人口、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并且,笔者要求学生思考了我国除了汉族,还有哪些民族。这样的过程,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紧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回忆了在历史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和广西的少数民族抗击日寇等事迹。这时,学生就能够明确少数民族为祖国的稳定和繁荣所做出的贡献。紧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素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很多知识都是学生接触过或者实际看到过的,这样的教学素材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2、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建教学情境是最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手段之一。并且,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地理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效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在创建情境之前,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力、生活经验和基础素养,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创建的生活情境才能够发挥其教育功效。
比如:在《辽阔的疆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掌握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优缺点的能力。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人想要坐火车从德国到法国,再途径荷兰,他非常想要看看荷兰的风景,但是,他不小心睡了一小会儿,醒来发现已经过了荷兰。请问,在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为什么?我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笔者创建的情境是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过的生活经验。学生从这个情境出发,具体分析和探讨,就能够感受到我国疆域的辽阔。所以说,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在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
3、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地理教学最为关键的任务。要想完成这个目标,教师就要为学生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并且,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还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在《自然资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具体描述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出示了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并且,要求学生自主找出了图中标注的各类土地利用的类型,同时,要求学生勾画出了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集中分布区。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和感受了我国各地存在的土地破坏现象。在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相关的地理知识。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创建至关重要。并且,地理教学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本质上来讲,地理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说,只有创建生活化的地理活动,才能够推动学生不断认识和改造环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能力出发,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生活化的地理活动,满足学生学习和情感上的需求,优化地理教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丽.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18(34):57.
[2] 吴黎明.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64.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地理;创建
现阶段,地理教学趋向于书本化,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越来越远,这就导致地理教学缺乏相应的现实感,学生很容易在地理活动中失去学习的热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課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地理教学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教师开始认识到创建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地理教学的本质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整个世界。同时,在新课标中,我们也能够发现这样的要求:地理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所以,要想让学生完成从学会地理知识到会学地理知识的转变。教师就要注重生活化的地理活动的创建。本文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对于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创建进行了以下几点探究:
1、挖掘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心理学认为,当学生学习的素材与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才会对学习感兴趣。也就是说,只有生活化的教学素材才能够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碰到或者相对熟悉的地理现象,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地理问题和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的现实意义,点燃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欲望。
比如:在《和睦的民族大家庭》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使学生明确各民族在人口、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民族大团结的图片。并且,笔者要求学生思考了我国除了汉族,还有哪些民族。这样的过程,就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紧接着,笔者带领学生回忆了在历史课堂上学习过的知识:19世纪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抗击法军和广西的少数民族抗击日寇等事迹。这时,学生就能够明确少数民族为祖国的稳定和繁荣所做出的贡献。紧接着,笔者为学生播放了视频: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就加深了对少数民族的理解和认识。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所选择的教学素材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而且,很多知识都是学生接触过或者实际看到过的,这样的教学素材更能够引发学生的共鸣。
2、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建教学情境是最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手段之一。并且,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地理知识与生活情境有效融合在一起。同时,教师在创建情境之前,要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生活能力、生活经验和基础素养,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在这样的模式下,创建的生活情境才能够发挥其教育功效。
比如:在《辽阔的疆域》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掌握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优缺点的能力。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了这样一个情境:有一个人想要坐火车从德国到法国,再途径荷兰,他非常想要看看荷兰的风景,但是,他不小心睡了一小会儿,醒来发现已经过了荷兰。请问,在中国会出现这种情况吗?为什么?我国的疆域到底有多大呢?笔者创建的情境是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有过的生活经验。学生从这个情境出发,具体分析和探讨,就能够感受到我国疆域的辽阔。所以说,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建在地理教学中至关重要。
3、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
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是地理教学最为关键的任务。要想完成这个目标,教师就要为学生组织生活化的教学活动。并且,生活化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地理课程的时空,还可以打开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比如:在《自然资源》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具体描述我国主要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出示了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并且,要求学生自主找出了图中标注的各类土地利用的类型,同时,要求学生勾画出了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集中分布区。然后,笔者要求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具体分析和感受了我国各地存在的土地破坏现象。在学生自主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就掌握了相关的地理知识。
总而言之,生活化的地理课堂的创建至关重要。并且,地理教学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本质上来讲,地理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生存的环境。所以说,只有创建生活化的地理活动,才能够推动学生不断认识和改造环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实际能力出发,挖掘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组织生活化的地理活动,满足学生学习和情感上的需求,优化地理教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丽.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实施策略[J].教书育人,2018(34):57.
[2] 吴黎明.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联系生活——浅析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8(4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