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让语文教学如此美丽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本质上是一种态度的体验,即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其功能主要是动力作用,体现在对意向的调节、维持和定向上,它与认识一起。从不同角度对教学过程施加重大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肌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作为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创设情感交流的文化活动,营造情感交流的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双方互相走进对方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并以此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情之互融的基础上,使教学能听之顺耳、理之达心、知之入脑,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一、用“爱”和“关注”架起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
  
  “爱”不仅是教育的一切,更是教育成功的保证。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的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人尊重的愿望。如果我们能让每个学生在爱的阳光中成长,学生的潜能就会被激发,奇迹就会出现。例如:我在语文教学中,坚持课前一分钟演讲,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由于学生都能珍惜这样的机会,所以每次演讲都是成功的,而且非常精彩。他们会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有了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
  “目以传情,情以感人。”目光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传递成功希望的情感信息,教师要恰当把握无声的语言一目光的运用,捕捉时机,适时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而给以激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在语文课堂讨论中,有些胆小的同学不爱发言。这时,我就及时地用目光激励他们,即使他们在回答中出现错误,也首先肯定他们的大胆;同时,作文批改中要多鼓励、少批评,只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劳动成果,以平等的身份坦率地与学生交流,把一片真诚浓缩在评语中,就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他们也会在作文中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喜怒哀乐,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而写出一篇篇内容丰富、情感真实的好作文。
  
  二、完善自我,用形象魅力吸引学生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并且有一种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教师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其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他们,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的形象魅力直接影响学生健康灵魂和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的仪表与风度、知识与才华、品格与修养往往成为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因素。仪容整齐、端庄大方这些表层因素是先决条件。同时,由于物质生活的提高,知识追求中的竞争日益加剧,学生对老师的智慧日益崇拜,学生更偏爱“交流型”、“亲切型”的教师。如:我在教学《狼牙山壮士》时,自己亲自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和学生一起表演课本剧;在讲授民族歌舞时,我跳了几种民族舞。这些都无形中增强了自己在学生心日中的魅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努力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广泛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和健康的情绪。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我,增强自己的形象魅力,才能以不可抵御的力量吸引学生、影响学生。
  
  三、领情入境,让学生产生审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活动是培育生命的一种艺术活动。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的和谐的“情感场”。《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教学中,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体验时,才会使学生领悟难以言传的意义。因此,教师要善于调动电影、绘画、音乐、舞蹈、朗诵等艺术手段,创设一个自然和谐、有利于身心开放的“心理场”,以情激情,以情传情,以情动人,激发并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创造精神,使学生进入“妙悟”的自由状态,产生愉悦的审美体验。在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因此,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
其他文献
作为教师。相信不少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一种方法,已经给学生讲了好几遍,可仍有大部分学生不会: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强调了再强调,结果学生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教师往往会抱怨学生“太懒”,学习不够认真,同时总感觉一节课时间太短,教学十分吃力。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只有短短的45分钟,课程任务又比较紧,遇见一些稍难理解的知识,由于学生的基础好坏不一、理解分析能力不一、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不一,因此无论教师
期刊
多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受片面追求升学率、及格率、优生率的影响,在教学活动中生怕学生开小差,在下面搞小动作,分散学习注意力,以致影响教学成绩,因此总是以“权威”自居,要求学生专心听讲,典型地以一个统治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尽管自己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可谓是根根白发尽展岁月风采),但却未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大地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期刊
看了这个题目,也许让你疑惑?音乐怎么可以在美术课上放光彩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它们可以同时为我们的课堂增添光彩。那怎么将音乐在美术课上大放光彩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由音乐导入,无
期刊
在语文活动课中,老师要巧妙地把自己置于幕后, 把学生推到台前,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实践,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深化所学语文知识,提高语义能力,增强才干。    一、活动氛围要和谐    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在上活动课时,我总是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分组时,让每个小组都留一个空位,这是
期刊
课程改革中教育评价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新课改的成效。我认为,新课改中数学教育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把过程纳入评价的视野  《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就是说,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评价范围,把学生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调查过程、推理和计算的过程
期刊
孩子个个是“天生的小画家”,这一特点恰恰来源于儿童与生俱来的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那么,作为美术教师,在辅导学生绘画的同时,怎样才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呢?    一、走进大自然激趣    如:在指导学生创作《春天来了》这幅命题画时,首先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并提
期刊
[摘要]钓鱼岛列岛在地质上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框架下,双方应妥善解决具体的敏感问题。  [关键词]浅谈 钓鱼岛 问题    2010年9月7日,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对中方渔船实施拦截,与一艘中国拖网渔船发生碰撞。随后,
期刊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中学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面,我从欣赏课和技法课教学以及注重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欣赏课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是通过中国历代美术作品简介和欣赏,让学生基本了解我国历史上一些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的情况,使他们对祖国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和艺术遗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喜听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之理。他在魏征逝世后曾经说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确,以人为镜,可以检验我们所作所为中的得失。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成长中的一面镜子。  19g8年秋季,我刚参加工作时,接手了九年级的一个班。课堂上,我对学生的要求比较严格。有一次,一个叫芳芳的学生在下晚自习时递给我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老师和学
期刊
教学不仅要传播知识,更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是数学教学的首要目的之一。数学本身高度的复杂性、抽象性、探索性、严谨性,更使反思性教学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发现某些学校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养成有很大的欠缺,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一味让学生大量地做题,致使学生做简单的机械劳动,缺乏反思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不到培养和提高。因此,实施反思性数学教学显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