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额存单来了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k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6月2日央行发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面向机构及个人推出大额存单后,6月15日,工农建中交和浦发、中信、招商、兴业等9家银行正式发行了首批大额存单。
  尽管首批大额存单利率几乎都是同期限存款基准利率的1.4倍,其中,一年期为3.15%,远低于此前外界预期的4.1%-4.2%,吸引力或大打折扣,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大额存单的推出将有助于满足投资者多样化需求,丰富银行主动负债的渠道,银行自主定价能力进一步增强,管理流动性也更灵活。同时,大额存单对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有部分替代性,这对于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有积极意义。
  随着大额存单的推出,利率市场化已步入尾声,剩下的就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不过,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奚君羊教授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在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之前,央行还必须培育和形成能够替代基准利率的利率政策工具,通过影响它进而影响市场整体利率水平,以实现利率调控和宏观经济管理。因此,年内不太可能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利率市场化最终实现最快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提高银行主动负债能力
  所谓大额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发行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
  根据《办法》,试行初期,发行人局限在前述 9家银行加上国家开发银行共10家全国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核心成员。个人投资者认购大额存单起点金额不低于30万元,机构投资者不低于1000万元。
  奚君羊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相比存款利率没有市场化,尚受基准利率浮动上限限制,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是以市场化方式确定的。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两种形式,浮动利率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作为浮动利率基准计息。
  大额存单期限包括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18个月、2年、3年和5年共9个品种。比普通存款期限的7个品种多了9个月和18个月两个品种。
  而且大额存单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变现能力,它可以转让、提前支取和赎回,还可以用于办理质押。投资者拿着未到期限的存单进行转让可以避免罚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利率结算),未来会由此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二级市场。
  奚君羊表示,作为主动负债性工具,大额存单为银行管理流动性提供了新的有效手段,银行可以自主地根据资金紧缺程度、期限匹配等,确定一个利率水平,发行大额存单,很方便地募集资金。类似2013年6月出現的“钱荒”,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当时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银行缺乏其他手段,只能通过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进行拆借,且资金多是隔夜、7天、14天等短期的。”
  《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拿到的一份中金公司最新研报还指出,随着大额存单以及之前同业存单(存款类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记账式定期存款凭证,2013年12月开始试点)等工具的推出,可能使得银行过渡到主动负债管理模式。
  以往银行的业务核心都围绕存款展开,没有存款,就难以开展贷款和债券投资等业务。“以贷定存,以贷定债”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思路。而在同业存单、大额存单逐步发展的情况下,银行的主动负债工具增加,未来一旦存贷比考核取消(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通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取消了75%的存货比规定),银行的业务模式可以从负债驱动转向资产驱动。只要有合适的资产,银行不用担心没有相应的负债来支撑,完全可以市场化地发行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来支撑其资产。只要银行认为资产的收益合适,和负债之间存在合理的息差即可。
  降低融资成本
  大额存单在提高银行主动负债能力的同时,有不少观点认为,这可能导致其负债成本的快速上升。因为大额存单的发行将加剧银行的负债竞争程度,从而进一步抬升供需均衡的存款利率水平。
  上述中行研报则表示,大额存单的推出未必明显推升银行负债成本。首先,大额存单在发展初期,在整体市场中的占比不会很高。如同同业存单的发展,也需经历一个市场认知的逐步过程;其次,在货币政策持续放松的过程中,同业存单的发行利率逐步下行,对银行而言负债成本是降低的。不少银行发行同业存单的成本甚至低于银行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激励银行通过发行同业存单来降低资金成本。就此而言,如果大额存单定价参考同业存单,在货币环境宽松的情况下,其成本也未必高于现有资金成本;再者,如同理财的运作机理,银行会动态地根据资产端的收益来决定其负债成本,而不是负债成本决定资产定价。因此如果资产收益下降,银行也没有动力发行高成本的负债。
  奚君羊同样表示,利率市场化并不一定意味着利率就高,还要看资金供求关系,如果整体资金比较宽松,这时候银行发行大额存单,不完全是解决其流动性问题,可能还有降低融资成本这样一个要求。
  大额存单在眼下被普遍认为有助于稳定存款回流表内,对于适当降低理财成本也会有帮助。
  奚君羊告诉《中国经贸聚焦》记者,银行理财产品里,有一部分保本型的其实就是变相的存款。而大额存单的性质广义而言也是一种存款,作为一般性存款,纳入存款保险的保障范围。其对保本型理财产品有部分的替代性。
  普益财富研究员匡宸郗也认同,大额存单的发行将会对占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份额约三成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产生替代效应,其替代程度将取决于二者的相似度。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大额存单的收益率与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差距较小。而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在经过今年4月份降准、5月份降息之后,其收益率也已经出现了大幅下滑,就连普遍认为收益率较高的城商行,最近发行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鲜有超过5%的。因此,从收益率上看,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对于以往定期存款的高收益优势在不断丧失。
  其次,大额存单可以在二级市场进行转让,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当投资者出现紧急情况需要调用资金时,可以快速地在二级市场进行套现,且交易成本较低,这也是银行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优势。   此外,大额存单功能多样化。大额存单不仅可作为出国保证金开具存款证明,还可用作贷款质押,这对于有出国需求和贷款需求的人士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储户还可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获得额外的收益。
  从银行的角度考虑,大额存单的发行和运营成本也低于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大额存单在存续期内作为主动型负债工具,使得银行可根据期限结构发行适合自己负债管理的存单,由此稳定银行流动性、利率结构和负债成本。换言之,大额存单可以在实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留住存款的功能的同时,降低银行为此付出的发行和运营成本,因此银行也有动力积极地发行大额存单。
  从日前9家银行首批发行大额存单的定价情况来看,除了一年期产品有的银行执行3.06%(相当于基准利率上浮1.36倍),而大多数银行给出3.15%(基准利率上浮1.4倍)以外,其余产品定价几乎没有差异,约为同期存款利率上浮40%,即1个月、3个月、6个月利率分别为2.54%、2.59%和2.87%。
  相对此前外界预计的一年期大额存单利率约为4.1%-4.2%,以及目前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5%左右的平均预期收益率和余额宝等互联网货币基金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加之火爆股市的赚钱效应,收益率偏低而门槛较高的大额存单似乎很难引起个人投资者的兴趣。但作为一种风险低、收益相对较高的投资方式,对企业,尤其是一些对流动资金要求高、又不允许购买理财产品的大型企业来说,大额存单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
  奚君羊还称,银行推出大额存单其利率定价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摸索,要有一个试水的过程,才能最终形成让供需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年内或难放开存款利率上限
  大额存单的推出更重要的意义是将利率市场化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当前,利率市场中的贷款利率已经放开,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也到了收官阶段。今年5月10日,央行在降息的同时,将存款利率上限由1.3倍提高到1.5倍。从随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定价来看,并未出现“一浮到顶”的恶性竞争现象,多数商业银行都根据其资产负债匹配情况做到理性定价,为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加上已于5月1日起实施的《存款保险条例》,中国已经基本完成了与利率市场化相关的制度基础和负债工具的创新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或明年初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最终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
  但奚君羊对《中国经贸聚焦》记者表示,简单认为利率市场化只剩“临门一脚”,或者年内就有望取消存款利率上限,可能还过于乐观。
  在他看来,对于央行而言,对利率产生一定的影响作用,是实施货币政策的基础,央行不可能放弃利率工具。央行要取消存款基准利率,前提是要有其他可以影响利率的工具作为替代,通过影响它进而影响整个市场的一般利率水平。因此,未来央行的目标尽管是要放开存款基准利率,但在此之前还需培育和形成这一利率政策工具。
  “目前还没有央行可以通过政策行为使得它能够按照其意图影响市场一般利率的利率政策工具,未来有可能是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但Shibor要成为基准利率,央行还需要建立一些影響渠道,目前央行还没有很大程度地很紧密地参与其中。”
  奚君羊认为,未来更有可能的是央行继续加大存款基准利率的上浮幅度,不过,由于目前上限已经是50%,再加大意义已经不是很大。同时,央行要尽快找到一个利率调控的政策工具,并观察其影响市场一般利率的传导效率高不高。在此基础上,央行才可以宣布取消存款利率上限。
  “利率市场化不等于银行利率不受央行影响,而是在央行影响范围内,银行可以自主确定各种资金活动的利率水平。也就是说,资金的批发价格是受央行控制的,至于资金的零售价格则由银行自主确定。”
  按照他的预计,这个过程或至少还要一年,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实现最终的利率市场化,最快可能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其他文献
6月1日起,中国降低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纸尿裤等日用消费品的进口关税税率。相关商品的关税平均降幅超过50%。此举目的被普遍认为是扩大国内消费。  对消费者来说,是否立竿见影降价?  对跨境电商来说,是否迎来发展良机?  对“购物天堂”香港来说,是否影响内地客购物意愿?  一万亿元的消费体量  财政部官方网站显示,此次调整共涉及14种日常消费品,包括部分服装、鞋靴、护肤品和纸尿裤,平均降幅超过了
期刊
“新三板”刚刚热起来,有“四新板”之称的科创板又来了。  在5月底上海发布加快建设科创中心22条意见全文,提出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下称上海股交中心)设立科技创新专板(下称科创板)后,日前,媒体上已经流传出科创板的挂牌企业范围、财务指标要求、个人投资门槛和上市机制等关键信息。  据悉,科创板将面向科技型创新型中小企业,首批挂牌企业来自张江高科技园区;相比上海证券交易所计划推出的战略新兴板(下称新
期刊
6月1日21时28分左右,中国一艘从南京出发的“东方之星”号游轮在长江水域湖北境内发生倾覆。出事船舶载客454人,442人遇难。船长反映船舶在航行途中突遇龙卷风瞬间翻沉,但确切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历史上全球发生的沉船事故并不少。信息科普网站Fact Monster提供了1833年以来全球发生的一些重大海难事件资料,在这些除战争军方互击所致的海难中,外力撞击、遭遇风暴、爆炸着火等是导致沉船的主
期刊
农夫山泉被曝“标准门”事件后,使本就为食品安全所困的中国人,又深陷饮用水危机之中。  无论农夫山泉如何连篇累牍刊登自我宣传的广告,如何召开新闻发布会自证清白,如何匆忙上阵与媒体开打官司,除非拿出足够的证据说服公众,这家靠水发家的企业,已然难逃被水呛喉的结局。  据说,农夫山泉公司的董事长、总裁钟记者出身,善于广告炒作,精通危机公关,可这一回偏偏被曾经的同行缠住不放,难道钟董事长真有神通毫发无损金蝉
期刊
还记得今年2月份那场有关裙子颜色的争论吗?这场令全球网民吵翻天的“蓝黑白金”之争不仅让这条裙子的商家赚足了银子,也让这场争论背后的推手——BuzzFeed进入了全球人们的视线。而正当市场猜测BuzzFeed会被其他公司收购之际,这家新闻聚合网站高调宣布正在筹备IPO事宜。  美国当地时间5月27日,BuzzFeed共同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乔纳·佩雷蒂(Jonah Peretti)在科技网站Re/Co
期刊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在2013年国情咨文演讲时隆重地宣告:他已经开始了与欧盟之间关于“跨大西洋综合贸易和投资伙伴”的自由贸易谈判,这有可能让已经讨论了20多年的扩张现有贸易协议的想法得以实现。  就在各行业对自由贸易世界的前景以及它所带来的8亿消费者大肆赞扬的时候,有批评家却像德国《明镜周刊》报道的那样认为这是异想天开。痛苦的谈判最有可能是以争吵结束,从而毁掉现在大多数的跨大西洋贸易协定。这种“
期刊
2017年香港特首产生办法决议案(政改方案)经立法会两日审议后,6月18日进行表决,最终以8票赞成、28票反对、0票弃权,未能获得三分之二议员通过,这意味着政改方案被否决。  此次投票时在席议员只有37人(37人出席,其中36位为立法会议员,参与投票,立法会主席曾钰成不参与投票)。大部分建制派议员在临表决前离开了议事厅,没有投票。反对的28票,除了27名泛民议员之外,还有医学界议员梁家骝一票。  
期刊
公众对于互联网的态度,从冷淡的漠视转到今天恐慌性的宠爱,一开始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仅仅是一种新的沟通工具而已,后来发现互联网可以做很多事情,已经冲击到自己的企业和行业了,就产生一种恐慌性的宠爱,甚至不经过独立思考和分析,出现了不上网就得死的情绪。  其实,互联网只是人类历史上这200多年间所出现的新技术中的一项。工业革命以来新技术层出不穷。一开始是蒸汽机,蒸汽机造就了工业革命,把人类经济带入了现代
期刊
历经10年辛苦谈判,中韩两国于6月1日正式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韩民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协定预计在今年年底前生效。届时,双方超过90%的产品将开始逐步进入到零关税时代。  从2004年11月中韩自贸区民间可行性研究开启,到2012年5月正式启动自贸区谈判;从2014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共同确认自贸区实质性谈判结束,再到协定正式签订,中间已经走过了10年时间和14轮艰苦
期刊
5月底,国家发改委公布了首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中国经贸聚焦》记者梳理发现,养老服务类项目共有38个,总投资超200亿,分布于11个省份,其中江苏、山东、江西项目最多,多为老年公寓、护理院、养老中心等设施。  一位长期关注养老产业的政策研究人员向本刊记者分析:“在国内经济下行和‘未富先老’的背景下,政府对养老产业的支持政策频繁出台,养老产业有望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扩大内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