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院校办学活动没有一定资金的投入,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资金的多少并不是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办学资金的多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的规模和程度。通过资金来源的多元化,来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效益,是各国教育投资改革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成绩,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
1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经验
在美国,最早由社会人士自发捐资兴建的哈佛大学开始,美国人民捐资办大学所体现出了“哈佛精神”一直发扬至今,社会集资办大学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和优良传统。1890年耶鲁大学创立了第一个校友基金会,于是大学设立基金会向外界筹措资金就成为一种普遍的做法,之后又相继成立了的公益性的慈善基金会:如卡内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福特基金会等。对高校而言,筹措资金的机制在美国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要,从开始的主要用于基建及特定的目的,逐渐发展成为高校日常预算的一部分,成为评价校长业绩,学校知名度和声望的重要体现,甚至成为评价学校水平的象征。
1.1 成立校友会,加强与校友的联系
美国很多著名的大学的校友会有固定的工作人员和工作场所,建立校友的档案和跟踪联系制度,并定期发送校刊、召开座谈会。联络校友的感情、加强和校友的交流并提高学校的声誉和质量,同时借校友的力量筹措资金。
1.2 建立专门筹措机构
在美国的大学一般都有专门的筹措集资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的筹资活动,使学校的筹资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展开。一般在大学建立了由副校长负责的学校发展部,作为学校专门的筹集资金的机构,发展部安排若干全日制工作人员下设有企业筹资处、基金会筹资处和个人筹资处,在管理上实行将筹资的总目标并分解到各个院系,各付其职。
1.3 学习和筹资的技巧
高校的筹资活动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活动,它需要在一定的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选择适当的筹资渠道和方式,科学筹资自己所需的资金。在筹集资金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如何建立信用、如何选择筹集用作的模式、如何确定筹资战略、如何使用筹集专家等。高校认真的分析自己能来源的结构、个来源渠道的性质、增减变化以及各筹集方式的成本费用,以争取用最低的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筹集到最大可供使用的资金。
2 我国高职院校经费筹措机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已经建立起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教育资金筹措机制,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但是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投入不足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一直保持了国际上的较快势头,然而和教育投资不相协调。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和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一直在2.5%附近徘徊,未能达到4%的目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公立高职类院校本身起步晚,教育经费的投入人主要依靠国家筹措财政的投资体制下,国家总体教育投入不足。
2.2 效益不高
一方面我国高职类院校受传统的计划经济政府主导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依赖政府投资的模式没有打破,自主融资的能力差,致使高教融资渠道受阻,规模偏小,效益不高。另外教师和学生总体规模偏少,不论学生数量还是师生比例相对数量比较低。校内教师在外兼职,学生四处打工的现象比较严重,降低了教育和教学效益。
2.3 成本结构不合理
高职类院校在支配资金时不能做到合理和有效的计划和使用,在行政和后勤运行成本很高,几乎超出预算几倍:大部分资金购置各种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但是管理上措施不到位,造成人力、物力的高教资源严重浪费。而在学科建设、教师培训和科研技术开发上,不能给予积极地支持,滋长高校学术腐败等不正之风。
2.4 投资制度不科学
我国投资制度不科学合理。自主经营筹集资金的观念意识还比较落后,应对市场经济的能力还有欠缺。学院的管理和投资制度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3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对我国的启示
学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的先进经验对知道我国进一步面向市场,建立健全我国的高职类院校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1 建立合理的学院教育经费筹措机制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目前市场化背景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化教育机制正如火如荼的展开,如何按照有关政策法规并结合自己本校实际,以解放思想,加快步伐,提高效率为宗旨,尽快建立健全适合本校实际的教育经费筹措机构,专门负责学校的筹资活动,使学校的筹资活动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的展开。
3.2 加强自主融资权限,吸纳各方资金,加强多元融资渠道
实践证明多渠道筹措经费是一条有效地应该长期坚持的途径,它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和高校内部效益,有利于扩大高校规模,有利于提高公平性等。学院应该积极主动解放手脚,扩大自主的范围,发展利用自有资源,加强有偿服务,校办企业、私人、社会团体、企业捐赠、海外留学生、开发国际市场等等有效地措施,吸纳各方资金,加强融资渠道。
3.3 建立方法多样的收费标准和助学资金制度
美国在成本补偿形式中采取了预付学费制、延期付费制,通过低息贷款、奖学金、贷学金等方法尽可能扩大和保证平行的入学机会,以适应不同学生群体的需要,确保学校的经费来源。另外对学生的收费标准也表现出学校、学科、和专业的差别,另外还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助学资金制度,有学校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收入的差距造成的教育不公平的问题。
3.4 积极鼓励民办高校,吸纳民间资金投入
私立高校对减轻公立高校压力,缓解高校和政府的财力具有重要意义。积极鼓励民办职业学校,吸纳民间资金。要积极鼓励创办民办院校,以吸纳民间教育资金的投入。
3.5 加强教育经费的法制监管
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法制监管力度,不仅要通过合理的程序吸纳资金还要对资金的使用有合理监管的法律依据和措施。一直以来,我国对教育经费使用采用粗放是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监督和管理措施,使高资金使用比较混乱,不能达到合理使用,效果不佳。
参考文献
[1] 张万鹏.高等教育经济学[M].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增成.我国高等教育投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