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军院校教育计划会强调:院校教育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院校作为部队人才培养的先驱者,担负着向部队输送“能打仗、打胜仗”的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的重任,必须坚持实战化原则,努力创造实战化环境,实现教学与部队实战化需求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 对接缺陷 院校教育 人才培养 部队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院校教育就是要立足战备、立足作战、立足部队。在面对多种威胁、进行多样化任务的过程中,院校应当积极转变,瞄准部队需求着力培养能够真正适应部队、服务部队、建功部队的现代化军事英才。
一、当前院校人才培养在与部队对接中所存在的缺陷
(一)院校所教对不上部队所需
不少已毕业的学员反馈,在部队的任职过程中,时常陷入“院校所学无用武之地,部队所需一窍不通”的尴尬境地。这反映出院校教育存在“闭门造车”的缺陷。院校培养人才,而部队使用人才。院校依据自身特色搞教学,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所育人才就无法适应新式装备、新式作战方法及新式军事思想的需要。院校学历教育的滞后性就造成学员学习了大量东西,到了部队无处用,严重影响人才培养效益。
军队院校的职能就是为部队输送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依照“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部队缺什么人才,院校培养什么人才”、“打仗缺什么人才、院校培养什么人才”,紧贴任职岗位需求,培养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军事人才。
对于院校教育,最有发言权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部队。推进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就要统筹兼顾学员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科学设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教育改革,着眼部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细化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真正做到“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
(二)院校教育对不上实战要求
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传统作战,又要精通现代作战知识;不仅要熟悉军事知识,更要了解相关新式武器装备的操作;同时,要在教育中抓好信息化、实战化教学,切实提高学员基于联合作战的本领。
长期以来,院校教育一直因为呆板、不能贴近实战而广为官兵诟病,许多学员反映教员上课所教授的知识不够实用,或是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这让很多学员深感能力增长受限,一些好的想法也不能及时实践,课堂上学员闻不到火药味,战场上学员就不能驾轻就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以往,即使是一些军事技能类科目,例如军事通信基础、军事地形学等科目,学员也很难体会到战场气氛,实战化训练更是无从谈起,在一些科目中,学员只能按照教员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操作老旧装备,根本无法把握部队装备情况,也无法体会实战化环境下的军事基础技能的重要性,这些都对学员提高军事基础素质和本领形成了很大障碍。
(三)院校考核对不上战场考验
院校对于学员素质、能力的考核多数体现在学习成绩、基础体能,不能突出学员在岗位任职、实战训练方面的表现与能力,不能体现学员适应战场、带兵打仗的本领。学员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本科生。我们培养的人才、部队需要的人才,不是只会记“标准答案”的好学生,而是能适应不断变换的战场的、能带兵打仗的战斗员、指挥员。院校为部队输送的也不是在某一领域的“办事员”,而是能领导部队搞建设的“带头人”。因此,检验学员的优劣,能力素质的高低,不能只依靠简单的文化课成绩和基础体能素质,而是要看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思想牢不牢,吃苦的精神强不强,带兵打仗、带头冲锋的意志坚定不坚定。要紧贴部队考核大纲的要求,构建实战化环境,模拟实际战场,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全方位考核学员带兵能力强不强,及时发现学员自身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人才培养与部队需要的契合度。
二、以部队刚性需求为院校育人方向,聚焦实战确立军事人才培养方向
(一)确定军事人才培养趋势的大方向
习主席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高度重视我军战斗力建设,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调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现阶段军队院校所存在的缺陷正是战斗力标准观念不强,“面子”工程多,“里子”建设少。把握现阶段军事人才培养趋势刻不容缓,一方面,军事新理论、新技术更新速度快,军队院校应当紧紧靠住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适应军事装备、理论和科技未来发展的趋势,力争将新理论、新装备和新技术同步吸收进教材,引入课堂,教授给学员。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是主要由信息主导、体系对抗和联合作战制胜的,这就决定了面对多种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中,信息化是主要保障手段,是我军战斗力的渗透性要素。
(二)院校军事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同步
在培养军队需求型人才的过程中,军队院校要经常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立足于当前部队需要,把握住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要完成能应对多样化军事斗争人才的培养,就要掌握应对多种威胁的新方法、新情况、新知识与新问题。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一般是四年,入学时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并不一定一直适合于学员,可能会随着部队探索实践中发生的改变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化。
(三)进一步深化校内联合平台培养与开放式办学
第一,推进校内联合育人机制。在培养适应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人才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学科教育,这难于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应当整合集中精锐资源,建设校内联合培养育人平台,通过整合式创新从而实现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大跨步跃进。第二,深化开放办学理念。摒弃闭门造车的育人思想,在保密要求内,逐步探索建立军地协同联合育人模式。
三、瞄准部队动态需求,加强落实军事人才培养实效 随着军事任务变化、军事战略调整、军事技术进步的变化,部队对人才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种需求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军事院校按照紧贴实战、训教一致、科学办校和保质保量的原则,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科学筹划,而这一切都需要落实在教员的授课课堂、营队干部的培养教育与院校机关的协调规划。
(一)要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的细化更新及教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必须抓住部队的动态需求进行充实与完善,要组织力量紧紧围绕完成多种军事任务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就要在人才培养的设计开发这个环节下工夫,深化军事人才培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为教员形成新型知识框架和提高实践水平提供制度保障。教员不能局限于讲授单一兵种知识,要能够讲授各军兵种知识;不能只讲授课本知识,要能够介绍我军各部队情况。另外,随着院校教育训练向信息化转变,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含量应当大大增加,有什么条件练什么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军训练亘古不变的训练法则。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也是培养信息化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教学方式与培养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军事人才并不矛盾。
(二)要加强学员营队干部队伍建设
从院校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首先应当是合格指挥员,必须能打仗、打胜仗,可以胜任不同岗位。培养的硕士要能当连长、指导员,博士要能当营长、教导员,能协调安排工作,能带兵打仗。他们的指挥能力、军事体技能和战斗精神一样也不能欠缺,在培养过程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就是学员营队干部,学员与营干部一起学习训练,营干部的知识储备、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员,是他们成长成才重要的引路人。所以,院校应该加强学员营干部的队伍建设,加大进修力度,定期培训,让学员营干部之间形成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三)要建立健全院校规章制度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建立正规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才能确保机关依章程办事,教员按制度施教,营干用条令管理,学员按法规受训。只有机关、教员和营干部三者互相补充,互为一体,才能达到别开生面的教育效果。所以,军队院校要领会总部决策精神,按照我军制度条令,着眼院校实际,抓住部队人才需求,认真梳理修订规章制度,构建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将学员的素质养成、营干的管理模式、教员的授课质量及机关的各项工作都规范化。
关键词: 对接缺陷 院校教育 人才培养 部队需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健全军队院校教育、部队训练实践、军事职业教育三位一体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体系。”军队院校教育就是要立足战备、立足作战、立足部队。在面对多种威胁、进行多样化任务的过程中,院校应当积极转变,瞄准部队需求着力培养能够真正适应部队、服务部队、建功部队的现代化军事英才。
一、当前院校人才培养在与部队对接中所存在的缺陷
(一)院校所教对不上部队所需
不少已毕业的学员反馈,在部队的任职过程中,时常陷入“院校所学无用武之地,部队所需一窍不通”的尴尬境地。这反映出院校教育存在“闭门造车”的缺陷。院校培养人才,而部队使用人才。院校依据自身特色搞教学,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所育人才就无法适应新式装备、新式作战方法及新式军事思想的需要。院校学历教育的滞后性就造成学员学习了大量东西,到了部队无处用,严重影响人才培养效益。
军队院校的职能就是为部队输送信息化条件下高素质的军事人才,依照“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之要,培养学员的战斗精神,真正做到“部队缺什么人才,院校培养什么人才”、“打仗缺什么人才、院校培养什么人才”,紧贴任职岗位需求,培养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军事人才。
对于院校教育,最有发言权的不是专家学者,而是部队。推进院校教育向部队靠拢,就要统筹兼顾学员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科学设定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标准,不断深化教学教育改革,着眼部队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细化相关知识、能力和素质,真正做到“围绕实战搞教学、着眼打赢育人才”。
(二)院校教育对不上实战要求
军队院校培养的人才,既要掌握传统作战,又要精通现代作战知识;不仅要熟悉军事知识,更要了解相关新式武器装备的操作;同时,要在教育中抓好信息化、实战化教学,切实提高学员基于联合作战的本领。
长期以来,院校教育一直因为呆板、不能贴近实战而广为官兵诟病,许多学员反映教员上课所教授的知识不够实用,或是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这让很多学员深感能力增长受限,一些好的想法也不能及时实践,课堂上学员闻不到火药味,战场上学员就不能驾轻就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
以往,即使是一些军事技能类科目,例如军事通信基础、军事地形学等科目,学员也很难体会到战场气氛,实战化训练更是无从谈起,在一些科目中,学员只能按照教员的指令一步一步地操作老旧装备,根本无法把握部队装备情况,也无法体会实战化环境下的军事基础技能的重要性,这些都对学员提高军事基础素质和本领形成了很大障碍。
(三)院校考核对不上战场考验
院校对于学员素质、能力的考核多数体现在学习成绩、基础体能,不能突出学员在岗位任职、实战训练方面的表现与能力,不能体现学员适应战场、带兵打仗的本领。学员首先是战士,其次才是本科生。我们培养的人才、部队需要的人才,不是只会记“标准答案”的好学生,而是能适应不断变换的战场的、能带兵打仗的战斗员、指挥员。院校为部队输送的也不是在某一领域的“办事员”,而是能领导部队搞建设的“带头人”。因此,检验学员的优劣,能力素质的高低,不能只依靠简单的文化课成绩和基础体能素质,而是要看扎根基层、献身国防的思想牢不牢,吃苦的精神强不强,带兵打仗、带头冲锋的意志坚定不坚定。要紧贴部队考核大纲的要求,构建实战化环境,模拟实际战场,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全方位考核学员带兵能力强不强,及时发现学员自身短板,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提高人才培养与部队需要的契合度。
二、以部队刚性需求为院校育人方向,聚焦实战确立军事人才培养方向
(一)确定军事人才培养趋势的大方向
习主席主持中央军委工作以来,高度重视我军战斗力建设,明确指出要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强调要把战斗力标准贯彻到军队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现阶段军队院校所存在的缺陷正是战斗力标准观念不强,“面子”工程多,“里子”建设少。把握现阶段军事人才培养趋势刻不容缓,一方面,军事新理论、新技术更新速度快,军队院校应当紧紧靠住军队信息化建设和军事斗争需要,适应军事装备、理论和科技未来发展的趋势,力争将新理论、新装备和新技术同步吸收进教材,引入课堂,教授给学员。另一方面,信息化战争是主要由信息主导、体系对抗和联合作战制胜的,这就决定了面对多种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中,信息化是主要保障手段,是我军战斗力的渗透性要素。
(二)院校军事人才培养与部队需求同步
在培养军队需求型人才的过程中,军队院校要经常总结以往的经验与教训,立足于当前部队需要,把握住未来战争的发展趋势。要完成能应对多样化军事斗争人才的培养,就要掌握应对多种威胁的新方法、新情况、新知识与新问题。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一般是四年,入学时制订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并不一定一直适合于学员,可能会随着部队探索实践中发生的改变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变化。
(三)进一步深化校内联合平台培养与开放式办学
第一,推进校内联合育人机制。在培养适应多样化军事斗争任务人才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依靠单方面的学科教育,这难于满足人才培养需求。因此,应当整合集中精锐资源,建设校内联合培养育人平台,通过整合式创新从而实现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大跨步跃进。第二,深化开放办学理念。摒弃闭门造车的育人思想,在保密要求内,逐步探索建立军地协同联合育人模式。
三、瞄准部队动态需求,加强落实军事人才培养实效 随着军事任务变化、军事战略调整、军事技术进步的变化,部队对人才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这种需求是动态的、是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军事院校按照紧贴实战、训教一致、科学办校和保质保量的原则,明确目标,理清思路,科学筹划,而这一切都需要落实在教员的授课课堂、营队干部的培养教育与院校机关的协调规划。
(一)要加强教学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的细化更新及教员能力素质的提高必须抓住部队的动态需求进行充实与完善,要组织力量紧紧围绕完成多种军事任务和应对各种安全威胁,就要在人才培养的设计开发这个环节下工夫,深化军事人才培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注重实践环节的强化,为教员形成新型知识框架和提高实践水平提供制度保障。教员不能局限于讲授单一兵种知识,要能够讲授各军兵种知识;不能只讲授课本知识,要能够介绍我军各部队情况。另外,随着院校教育训练向信息化转变,教学内容的信息化含量应当大大增加,有什么条件练什么兵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更是我军训练亘古不变的训练法则。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也是培养信息化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教学方式与培养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军事人才并不矛盾。
(二)要加强学员营队干部队伍建设
从院校培养出来的军事人才,首先应当是合格指挥员,必须能打仗、打胜仗,可以胜任不同岗位。培养的硕士要能当连长、指导员,博士要能当营长、教导员,能协调安排工作,能带兵打仗。他们的指挥能力、军事体技能和战斗精神一样也不能欠缺,在培养过程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就是学员营队干部,学员与营干部一起学习训练,营干部的知识储备、个人素质和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员,是他们成长成才重要的引路人。所以,院校应该加强学员营干部的队伍建设,加大进修力度,定期培训,让学员营干部之间形成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
(三)要建立健全院校规章制度体系
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以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建立正规的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才能确保机关依章程办事,教员按制度施教,营干用条令管理,学员按法规受训。只有机关、教员和营干部三者互相补充,互为一体,才能达到别开生面的教育效果。所以,军队院校要领会总部决策精神,按照我军制度条令,着眼院校实际,抓住部队人才需求,认真梳理修订规章制度,构建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将学员的素质养成、营干的管理模式、教员的授课质量及机关的各项工作都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