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时代呼唤英雄,英雄引领时代。今年是雷锋因公殉职50周年。雷锋身上所体现的崇高追求和坚定信念,体现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历久弥新,成为社会的财富、民族的财富。近日,本刊记者访谈了12位与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有关的人士,请他们畅谈雷锋精神。
海军原副政委、中将 冷宽——雷锋精神是经得起岁月检验的
我和雷锋有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在一个团队里。雷锋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不是靠策划炒作出来的。雷锋影响了我们50年,并且会一直影响下去,凭的是精神。
雷锋入伍的时候我是团司令部的参谋。对雷锋的最初接触就是1960年1月8日团里开欢迎新兵大会,雷锋在会上发言,我第一次就对雷锋有一个不平凡的印象。以后因为工作关系和雷锋接触的机会多起来。他总是用他那种微笑、那种行为感染着你。如,别人吃完饭把碗往那一放就走了,而他每次吃完饭都是跟炊事员一块儿洗碗、扫地。中午我们休息,他就坐在驾驶楼里在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了。
雷锋入伍当年被评为标兵,10个月入党,新战士头一年就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那可不简单。所以说我们团里学雷锋活动实际是从雷锋入伍后就开始了。
雷锋牺牲以后,我参与了雷锋事迹的整理和总结工作,还跟班里六位战士一块抬着雷锋的棺椁,一直护送到安葬地。十几公里的路,两面都是自动地排成两排的送葬群众,老人围着白毛巾,青年戴着黑纱,戴着白胸花。因为人多,汽车走了两个半小时。作为一个战士,受到人民群众那样的爱戴,这就看出雷锋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50年过去了,雷锋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我工作岗位前后变化了十多次吧,但是我始终记住一条,就是像雷锋那样做个小螺丝钉。只要把我放那里,我就像雷锋那样扎扎实实去工作。我也始终认为把雷锋精神放在更大范围传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曾经32次请《雷锋的故事》的作者陈广生,到部队去做雷锋事迹报告。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开始筹办一个学雷锋社团组织,去年雷锋诞辰71岁这天,举行了挂牌仪式。
雷锋生前同班战友 乔安山——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已经牺牲整整50周年了。50年来,雷锋始终在我心中,从没有离开过。
1959年我和雷锋相识。当时,他是鞍钢弓长岭矿里焦化厂的工人,我是炼铁厂的工人,我和他还住在一个宿舍。由于我没有上学读书,雷锋经常帮我给家里写信。1959年底,我们一起报名参军,又分到同一个连,同一个班,同开一台车。他特别地关心我,帮我学习文化,更教我怎么做人,做一个好人。
他因公牺牲,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不想对别人说雷锋的事,只想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以此来告慰他。直到1996年《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我感受到了人们学雷锋、爱雷锋的热情,心结才得以解开。从此,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会把班长雷锋的故事讲下去。这10多年里,我到全国各地做了两千多场报告。我几次因为过于劳累昏倒在讲台上。但只要有人听,我就要讲,一万人要讲,一千人要讲,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要讲。
1998年,沈阳军区和抚顺市在北京一起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恒展览”。我在现场,每天都要为很多参观者讲解。有一位美联社的记者来采访我:“你们中国人学雷锋,我们美国人可以学雷锋吗?”我想了想说:“只要地球上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一种大爱!”这位记者点头认可。
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有一次我在武汉大学作报告。做完报告,在校园里遇见了一位小学老师带领着学生们来这里参观。他认出了我,请我给学生们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下占用50分钟时间。当我赶往机场时,已经停止安检了。我急忙找到机场的领导,和他说我是雷锋的战友,我要坐这趟航班赶往重庆参加“雷锋精神永恒展览”。那位领导马上协调我办登机手续。我们上飞机之后,机长向大家作了介绍,大家一起站起来鼓掌。当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深知他们是在欢迎雷锋。雷锋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到全国各地作报告时,都会建议当地创建“雷锋小学”,于是便有了吉林长春雷锋小学、河南平顶山雷锋小学、辽宁铁岭雷锋小学。
沈阳军区原工程兵新闻干事 张峻——雷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和雷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从1960年8月与雷锋相识,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先后因报道他的事迹接触9次,共79天,为他拍摄了黑白和彩色底片223张。
雷锋生前的重大活动和模范事迹,我都有所记录:雷锋在连队到地方及兄弟部队做忆苦报告、雷锋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现场会、特批雷锋入党、雷锋先后被抚顺市两座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两次在《解放军画报》上专题报道他的事迹等。雷锋牺牲后,我还参加了“雷锋班”命名大会、雷锋连队被评为四好连、到北京拍摄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等活动。
采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雷锋身上透出的坚定信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1962年开始,我决心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传播雷锋精神上,50年来踏遍千山万水追踪拍摄雷锋传人327人,竭尽全能地用各种形式让雷锋形象和精神永驻神州大地。
从1960年8月到现在,上千种画报、杂志发表了我拍摄的雷锋图片,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朱德等和雷锋相关的珍贵底片40多张。2000年3月,我撰著的《永恒的雷锋》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还自费出版《雷锋》活页画册(5000册)。2003年3月,我自费制作《雷锋》像章4万枚,后来又自费制作《雷锋》纪念章2000枚,这些都赠送给了学雷锋个人和国际友人。
从2000年以来,我用了3年多的时间,彻底打掉了冒充雷锋传人和打着宣传雷锋的旗号到处行骗的民间社团组织,维护了雷锋形象。近来,我开始做了交班的准备,打算将我拍摄的和收藏的雷锋底片分别无偿捐献给有关部门。
沈阳军区文工团原一级编剧 朱光斗——一生有雷锋相伴是幸福的
1946年,我14岁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我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对我激励最大的是雷锋。
我第一次见雷锋是在1960年冬天,在沈阳军区的八一剧场,听他讲他的苦难家史,引起全场人的共鸣,台上台下一片哭泣声。听完报告,我连夜赶写了一段快板《雷锋的苦难童年》。随后的演出效果很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1962年2月,在军区俱乐部休息室,我和雷锋有了面对面的接触。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后,我领受了写一段全面概述雷锋事迹的数来宝《学雷锋》的任务。于是头脑中形成了两个战士争夸雷锋,从而对雷锋精神的揭示一层比一层深的艺术构思。
随后,我和范延东表演的数来宝《学雷锋》一炮打响,成为运用曲艺形式歌颂雷锋的第一件作品。接着《解放军文艺》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全国各地许多专业和业余的曲艺演员都演出这个作品。《学雷锋》的成功,使我在创作思想上产生了一个飞跃。
一次,我参加一个团的学雷锋汇报会,轮到我最后说段学雷锋的快板,突然停电了。团政委说,没有电就算了吧。我说不能让大家失望,便摸着黑走到台前,打起竹板说,“今天停电没有灯,我给大家说雷锋。只要心里想雷锋,如同点亮一盏灯”,台下一阵掌声。演完后,有的战士说,这才真正是学雷锋哪!
离休后我进了沈政第一干休所,参加了学习宣传雷锋小组,我用手中快板为中小学生讲雷锋,讲传统。这些年演出活动约有三四百场之多。沈阳市关工委给我们所送了牌匾“学雷锋教育基地”。
雷锋伴我走过了半个世纪。有人说学雷锋吃亏,我不这样认为。遇雷锋、写雷锋、唱雷锋是我人生的一大机遇。一生有我崇拜的偶像相伴,是幸福的、愉快的。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员工 郭明义——雷锋身上有一种让人心灵震撼的力量
雷锋对自身品德和能力的自我要求很高。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在雷锋身上感受到这种心灵的震撼。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永远像雷锋那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一名普通职工,我非常荣幸地与雷锋结缘。我参军入伍后,也在沈阳军区,也是汽车兵,推荐我入伍的,也是当年送雷锋参军的老红军余新元。1982年,我从部队复员回到鞍钢工作。这里是雷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那时,雷锋当年的工友们还都在岗位上工作,他们向我介绍了许多雷锋的感人事迹,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雷锋的平凡与伟大。
多年来,我要求自己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展现出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先后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16年从未间断,还55次无偿献血,20年乐此不疲。我不是明星大腕,却成为鞍山市希望工程形象大使、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以我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吸引了5800多名鞍钢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加入……
鞍钢的许多工作岗位都特别需要素质和技术过硬的人员。雷锋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在业务岗位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多年来,我也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在165米深的大矿坑里,逶迤40多公里的盘“坑”公路,是设备的进出和铁矿石转运输出的“生命线”,管护这段采场路就是我的岗位。多年来,我借鉴国内外大型矿山公路管理的最新理念、技术工艺,大胆创新,填补了采场公路建设上的多项空白。现在,齐大山铁矿星级公路达10多公里,合格率98%以上;电铲效率、生产汽车效率一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名。
雷锋班第24任班长(现任) 黄帮维——做一名像雷锋那样的好战士
1963年1月7日,我们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命名以来,一茬茬雷锋班战士始终不渝坚持学雷锋、做雷锋,不断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2004年底,当我从湖北当阳踏上满载新兵的火车时,接兵干部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胸牌,上面写着“雷锋生前所在团”。一想到自己将要和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连在一起,心中就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走进军营,参加的第一次活动是在雷锋塑像前宣誓,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聆听的第一堂课是学雷锋标兵事迹报告,团队浓厚的学雷锋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时,我们所有新兵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雷锋那样的好战士。
新兵训练结束,我非常荣幸地分到雷锋班,成为这个光荣集体中的一员。我们班一直保留着雷锋的床铺,每个战士都把为雷锋整理内务当做一种荣耀;雷锋用过的节约箱、理发推子、修鞋工具被视为珍宝;每天点名,第一个呼点的就是雷锋,全班一齐答“到”。渐渐地,通过这样的仪式传承,雷锋有血有肉地走进了我们的心底。
2009年,经过比武打擂式的层层选拔,我被任命为雷锋班班长。上任第一天,团领导就找我谈话,叮嘱我要带领全班走在全团学雷锋的最前面。在雷锋这面旗帜的感召下,我们班每个人都在比学赶帮超,都在争做学雷锋的新传人。同时,我们先后与董存瑞、欧阳海、黄继光等英模生前所在班,以及红九连、硬骨头六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等30多个先进集体结成对子,不断交流学雷锋经验体会。
雷锋班战士,是千千万万雷锋传人中的代表。正像我们的班歌《雷锋的传人是我们》唱的那样:历尽了风雨我们志不移,把雷锋火炬来传递。
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休干部 董兴喜——雷锋一直是我成长中的偶像
我近年来在收藏“雷锋”,也是在收藏雷锋精神,因为雷锋一直是我成长中的偶像,是我学习的榜样。
人有时需要有个偶像慰藉心灵。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号召全国向雷锋学习时,我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敬佩雷锋,也喜欢雷锋。后来,我曾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这一切,使我对雷锋怀有浓厚的感情。
1989年,我受八一电影制片厂投拍的纪录影片《雷锋是谁》的启示,开始收集与雷锋有关的各种宣传出版物品。从零星分散单一的积攒,到集中系统全方位的收藏,我初步计算大约有8千多件(份)收藏品,并初具规模,形成系列。
我的雷锋专题收藏,主要有全国全军各单位出版发行的有关雷锋各类宣传品、作品、艺术品,各种邮票、纪念封、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普通信封、明信片,雷锋生前的同学、老师、同事、战友、领导等签名实寄封,雷锋工作过的单位公函封,以及雷锋班命名以来的21任班长的签名封等。这些藏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内容丰富多彩。
我的收藏是为了传播雷锋精神。但在收藏时,常听到一些风凉话:“拿这些钱买什么不好,专收破烂,傻帽!”面对这类闲言碎语,我更加专注,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时间和资金来收藏。
我从2000年3月至今,已成功地在北京、天津、湖北、湖南等地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中华魂系列展之雷锋精神展》、《雷锋专题收藏展》等大型展览。当观众走进摆满有关雷锋各种展品的大厅,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雷锋话题,心头为之振奋。时间久了,有的观众甚至也称我“董雷锋”。
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欢迎,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我能为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出点力,虽苦犹荣。
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雷锋为我提供了人生坐标和动力源泉
信仰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全球化时代尤其是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努力避免精神迷失,获得灵魂归宿必须面对的一个命题。因为,人有了信仰,才拥有了价值坐标,才找到人生的意义。
我出生于雷锋牺牲的那一年,是沐浴着雷锋精神长大的。我刚从山东沂蒙山区步入军营时,虽不能理解透什么是雷锋精神,但却知道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就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后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始将雷锋精神与国家、政党、军队强盛联系在一起,与自己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让中国有了飞速发展,有发展就有需求,谁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谁就会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我上个世纪80年代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90年代研究人生修养,都是客观需要推动的结果。比如近10年着力研究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受到各方关注,就是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完善道德价值系统。
雷锋精神对我产生重大影响是内含的道德观及其行为。一个人的品德和境界不能完全看做好事的数量,关键是要看举手投足之间映现出的美好与高尚的道德实践。我的道德实践主要是资助贫困地区学生读书。从拿出第一笔资助费至今已经持续了30年,资助了623名贫困学生读书。
雷锋走到哪里,就把一股新风、一种热情带到哪。践行雷锋精神,努力把自己变成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这些年,我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上千场,直接听众上百万人次,现场人数最多时有8000人。记得2009年第一次到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超时,但同学们仍然兴趣十足,其间掌声笑声数十次。到今天,我已经连续3年为北大学子演讲,每次都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回顾自己从军30多年,由于坚持以雷锋为榜样,这让我感知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辽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馆长 陈茁——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同行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大众媒体传播中,人们不再仅从形式上学习雷锋,而是在精神上更加接近他了。这从一个方面体现出雷锋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始终与时代同行,并渐渐融入群众的生活。
在雷锋同志牺牲49周年纪念日那天,社会各界人士等着参加“雷锋在我身边,我做雷锋传人”签名启动仪式。那天来了上万人,让我感动的是,有9名来自石家庄的小学生专程为雷锋叔叔扫墓。直到傍晚时分,雷锋纪念馆才安静。我拿着笔,准备在万人签名条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然而,16米的条幅我来来回回走了两圈,却没能找到哪怕一个硬币大小的空白。豁然间,我理解了为什么雷锋精神会经久不衰。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我在一群参观者中发现了一对母子,母亲残疾坐在轮椅上,儿子推着她,全程讲解中母子俩没有一句言语交流。参观后,我才得知这位母亲是一位聋哑人,母亲很想看看雷锋。我赶紧叫来会手语的讲解员用手语重新讲解一次,母子俩很感动,为我们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也很高兴。这件事微不足道,但是,雷锋精神不就是坚持从小事做起的吗?
雷锋,真的很伟大,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真的很平凡,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践行雷锋精神!
湖南长沙市雷锋学校校长 刘毅刚——学习雷锋能够得到幸福和快乐
长沙市雷锋学校是雷锋的母校,我们雷锋家乡人一直带着一种责任和情感来坚守雷锋精神。可以说,我们之所以生活在长沙这座城市感到幸福和快乐,离不开大家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传承雷锋精神是我校的光荣传统。我们坚持在学校学雷锋展室、雷锋教室和雷锋纪念馆进行传统教育,每个老师参加一个学雷锋小组的活动,每个学生每月续写一篇学雷锋日记,每学年召开一次学雷锋表彰会。初187班危子毅在日记中写道:“我原来认为考高分是快乐。自从今天陪五保老人过小年,听到那声‘谢谢’,我才体会到帮助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
我们还探索传承雷锋精神的教育教学模式。横向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初、高中各三个年级的德育目标分为“文明朴实、感恩奉献、坚毅责任”三个层级,以体现德育内容的梯次递进性,实现可持续地传承雷锋精神。纵向上就是将雷锋精神的内涵元素依据“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进行科学的德育设计,保证雷锋精神的自然生成式传承。此外,我们开发了学雷锋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与开展实践相互促进。学校通过听、读、讲、查、访等方式,引领学生了解雷锋成长的过程,让雷锋走进学生内心。
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杨阳——雷锋给了我阳光的心灵
我是80后。现在有些年轻人,过多过重的把视角对向社会中的阴暗面,进而影响了价值判断。雷锋的心灵是阳光的,他并不因为社会中存在不完美而放弃努力,而是关注自己为社会做出了什么。2010年4月那场玉树县地震,让我的思想和心灵也得到彻底洗礼:只要我们都像雷锋那样做好每一件有益于他人小事,所期望的美好社会就会化作现实。
那时我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农业发展银行当食堂厨师。那天早晨,我被剧烈的抖动惊醒,来不及考虑余震,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救人。
在附近垮塌的民房边很快发现一位藏族汉子,被埋在倒塌的土石木梁下。当时现场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工具,我徒手刨开一层层泥块,搬走一块块条石,将压在他腿上的木梁撬起。这样,第一位藏族同胞成功脱困!此时,他的妻子和女儿还困在废墟中!我俩趴在废墟上,用手指抠进尘土中,一层层地拨开土块、掀开木梁,母女也得救了。就这样,我一共参与救出7名藏族同胞。
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但有一种感觉永远难忘,那就是得救的藏胞们那种感激的眼神。记得小时候参加学雷锋活动时,老师读过一篇叫《幸福是什么》的文章,讲的是努力去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自己得到的就是幸福。以前年龄小,认识不深,现在这种感觉刻骨铭心,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
后来,很多网友赞誉我是“80后的光荣”。我觉得,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向雷锋学习,秉承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
美国人“洋雷锋” 保罗·孟佳诺——雷锋的助人美德跨越了国际
2001年,我们一家来到哈尔滨定居,在一家私立幼儿园教英语。
我教学认真,时间长了,我教的学生也逐渐增多,有的孩子家庭困难,我就免费教他们外语,我的做法也让家长们感动。
我和太太在看电视后得知,中国有些贫困山区由于缺乏外语老师,不设置外语课程。我和太太决定利用假期到偏远山区教孩子们英语。看到孩子们没有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我和太太再去支教时,就会为他们带一些。孩子们很开心,每到假期都会盼着我这个“洋老师”的到来,我不忍放弃孩子们的企盼,这一不弃就是10年。
不知不觉,我和太太当外教的收入,除了简单的生活开支外,很大一部分都捐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粗略估计大约有20万元。此外,我得知我家的保姆吴女士患癌症急需用钱时,先后给她拿了8000元钱治病。
坦白地讲,起初我被中国朋友称作“洋雷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雷锋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得知雷锋是中国一位故去的军人,生前一直在帮助别人做好事。我想,这些美德是人类所共有的。
中国有句话叫“好人有好报”,这句话在我身上有了很好地体现。2011年8月份,我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来到医院看望我,并为我捐款近20万元。我帮助过的吴女士已到癌症晚期,双腿浮肿,仍然为我送来可口的饭菜。目前,我正在进行第6个疗程的化疗,并且恢复良好。
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朋友的爱心血液。等我的病好了以后,我还要做雷锋,做一个快乐的“洋雷锋”。
(感谢通讯员金虎、吴明凯、张海霞、赵智和、程成、孙隆新、吴峥、聂兵对本次采访的支持)
海军原副政委、中将 冷宽——雷锋精神是经得起岁月检验的
我和雷锋有两年零八个月时间在一个团队里。雷锋是经过了历史检验的,不是靠策划炒作出来的。雷锋影响了我们50年,并且会一直影响下去,凭的是精神。
雷锋入伍的时候我是团司令部的参谋。对雷锋的最初接触就是1960年1月8日团里开欢迎新兵大会,雷锋在会上发言,我第一次就对雷锋有一个不平凡的印象。以后因为工作关系和雷锋接触的机会多起来。他总是用他那种微笑、那种行为感染着你。如,别人吃完饭把碗往那一放就走了,而他每次吃完饭都是跟炊事员一块儿洗碗、扫地。中午我们休息,他就坐在驾驶楼里在学习。学习已经成为他的一种习惯了。
雷锋入伍当年被评为标兵,10个月入党,新战士头一年就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那可不简单。所以说我们团里学雷锋活动实际是从雷锋入伍后就开始了。
雷锋牺牲以后,我参与了雷锋事迹的整理和总结工作,还跟班里六位战士一块抬着雷锋的棺椁,一直护送到安葬地。十几公里的路,两面都是自动地排成两排的送葬群众,老人围着白毛巾,青年戴着黑纱,戴着白胸花。因为人多,汽车走了两个半小时。作为一个战士,受到人民群众那样的爱戴,这就看出雷锋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50年过去了,雷锋精神一直在鼓舞着我、鞭策着我。我工作岗位前后变化了十多次吧,但是我始终记住一条,就是像雷锋那样做个小螺丝钉。只要把我放那里,我就像雷锋那样扎扎实实去工作。我也始终认为把雷锋精神放在更大范围传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我曾经32次请《雷锋的故事》的作者陈广生,到部队去做雷锋事迹报告。从领导岗位退下来以后,开始筹办一个学雷锋社团组织,去年雷锋诞辰71岁这天,举行了挂牌仪式。
雷锋生前同班战友 乔安山——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需要雷锋精神
雷锋已经牺牲整整50周年了。50年来,雷锋始终在我心中,从没有离开过。
1959年我和雷锋相识。当时,他是鞍钢弓长岭矿里焦化厂的工人,我是炼铁厂的工人,我和他还住在一个宿舍。由于我没有上学读书,雷锋经常帮我给家里写信。1959年底,我们一起报名参军,又分到同一个连,同一个班,同开一台车。他特别地关心我,帮我学习文化,更教我怎么做人,做一个好人。
他因公牺牲,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不想对别人说雷锋的事,只想默默无闻地做好事以此来告慰他。直到1996年《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我感受到了人们学雷锋、爱雷锋的热情,心结才得以解开。从此,只要有人愿意听,我就会把班长雷锋的故事讲下去。这10多年里,我到全国各地做了两千多场报告。我几次因为过于劳累昏倒在讲台上。但只要有人听,我就要讲,一万人要讲,一千人要讲,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也要讲。
1998年,沈阳军区和抚顺市在北京一起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恒展览”。我在现场,每天都要为很多参观者讲解。有一位美联社的记者来采访我:“你们中国人学雷锋,我们美国人可以学雷锋吗?”我想了想说:“只要地球上有人类存在的地方就需要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是一种大爱!”这位记者点头认可。
这些年我走过很多地方。有一次我在武汉大学作报告。做完报告,在校园里遇见了一位小学老师带领着学生们来这里参观。他认出了我,请我给学生们讲一讲雷锋的故事。这下占用50分钟时间。当我赶往机场时,已经停止安检了。我急忙找到机场的领导,和他说我是雷锋的战友,我要坐这趟航班赶往重庆参加“雷锋精神永恒展览”。那位领导马上协调我办登机手续。我们上飞机之后,机长向大家作了介绍,大家一起站起来鼓掌。当时我激动得流下了眼泪。我深知他们是在欢迎雷锋。雷锋一直活在人们的心中。
我到全国各地作报告时,都会建议当地创建“雷锋小学”,于是便有了吉林长春雷锋小学、河南平顶山雷锋小学、辽宁铁岭雷锋小学。
沈阳军区原工程兵新闻干事 张峻——雷锋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我和雷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我从1960年8月与雷锋相识,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牺牲,先后因报道他的事迹接触9次,共79天,为他拍摄了黑白和彩色底片223张。
雷锋生前的重大活动和模范事迹,我都有所记录:雷锋在连队到地方及兄弟部队做忆苦报告、雷锋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现场会、特批雷锋入党、雷锋先后被抚顺市两座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两次在《解放军画报》上专题报道他的事迹等。雷锋牺牲后,我还参加了“雷锋班”命名大会、雷锋连队被评为四好连、到北京拍摄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等活动。
采访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雷锋身上透出的坚定信仰,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从1962年开始,我决心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传播雷锋精神上,50年来踏遍千山万水追踪拍摄雷锋传人327人,竭尽全能地用各种形式让雷锋形象和精神永驻神州大地。
从1960年8月到现在,上千种画报、杂志发表了我拍摄的雷锋图片,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朱德等和雷锋相关的珍贵底片40多张。2000年3月,我撰著的《永恒的雷锋》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同时还自费出版《雷锋》活页画册(5000册)。2003年3月,我自费制作《雷锋》像章4万枚,后来又自费制作《雷锋》纪念章2000枚,这些都赠送给了学雷锋个人和国际友人。
从2000年以来,我用了3年多的时间,彻底打掉了冒充雷锋传人和打着宣传雷锋的旗号到处行骗的民间社团组织,维护了雷锋形象。近来,我开始做了交班的准备,打算将我拍摄的和收藏的雷锋底片分别无偿捐献给有关部门。
沈阳军区文工团原一级编剧 朱光斗——一生有雷锋相伴是幸福的
1946年,我14岁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我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对我激励最大的是雷锋。
我第一次见雷锋是在1960年冬天,在沈阳军区的八一剧场,听他讲他的苦难家史,引起全场人的共鸣,台上台下一片哭泣声。听完报告,我连夜赶写了一段快板《雷锋的苦难童年》。随后的演出效果很好,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1962年2月,在军区俱乐部休息室,我和雷锋有了面对面的接触。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后,我领受了写一段全面概述雷锋事迹的数来宝《学雷锋》的任务。于是头脑中形成了两个战士争夸雷锋,从而对雷锋精神的揭示一层比一层深的艺术构思。
随后,我和范延东表演的数来宝《学雷锋》一炮打响,成为运用曲艺形式歌颂雷锋的第一件作品。接着《解放军文艺》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全国各地许多专业和业余的曲艺演员都演出这个作品。《学雷锋》的成功,使我在创作思想上产生了一个飞跃。
一次,我参加一个团的学雷锋汇报会,轮到我最后说段学雷锋的快板,突然停电了。团政委说,没有电就算了吧。我说不能让大家失望,便摸着黑走到台前,打起竹板说,“今天停电没有灯,我给大家说雷锋。只要心里想雷锋,如同点亮一盏灯”,台下一阵掌声。演完后,有的战士说,这才真正是学雷锋哪!
离休后我进了沈政第一干休所,参加了学习宣传雷锋小组,我用手中快板为中小学生讲雷锋,讲传统。这些年演出活动约有三四百场之多。沈阳市关工委给我们所送了牌匾“学雷锋教育基地”。
雷锋伴我走过了半个世纪。有人说学雷锋吃亏,我不这样认为。遇雷锋、写雷锋、唱雷锋是我人生的一大机遇。一生有我崇拜的偶像相伴,是幸福的、愉快的。
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员工 郭明义——雷锋身上有一种让人心灵震撼的力量
雷锋对自身品德和能力的自我要求很高。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最能震撼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则,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我在雷锋身上感受到这种心灵的震撼。多年来,我始终坚持这样的信念:把雷锋的道路,作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永远像雷锋那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作为鞍钢集团矿业公司齐大山铁矿的一名普通职工,我非常荣幸地与雷锋结缘。我参军入伍后,也在沈阳军区,也是汽车兵,推荐我入伍的,也是当年送雷锋参军的老红军余新元。1982年,我从部队复员回到鞍钢工作。这里是雷锋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那时,雷锋当年的工友们还都在岗位上工作,他们向我介绍了许多雷锋的感人事迹,让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雷锋的平凡与伟大。
多年来,我要求自己在社会公益事业上展现出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我先后为失学儿童、受灾群众捐款12万元,16年从未间断,还55次无偿献血,20年乐此不疲。我不是明星大腕,却成为鞍山市希望工程形象大使、鞍山市无偿献血形象代言人;以我名字命名的“郭明义爱心团队”,吸引了5800多名鞍钢干部职工和普通市民加入……
鞍钢的许多工作岗位都特别需要素质和技术过硬的人员。雷锋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在业务岗位上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多年来,我也在本职岗位上埋头苦干。在165米深的大矿坑里,逶迤40多公里的盘“坑”公路,是设备的进出和铁矿石转运输出的“生命线”,管护这段采场路就是我的岗位。多年来,我借鉴国内外大型矿山公路管理的最新理念、技术工艺,大胆创新,填补了采场公路建设上的多项空白。现在,齐大山铁矿星级公路达10多公里,合格率98%以上;电铲效率、生产汽车效率一直名列全国同行业第一名。
雷锋班第24任班长(现任) 黄帮维——做一名像雷锋那样的好战士
1963年1月7日,我们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命名以来,一茬茬雷锋班战士始终不渝坚持学雷锋、做雷锋,不断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2004年底,当我从湖北当阳踏上满载新兵的火车时,接兵干部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胸牌,上面写着“雷锋生前所在团”。一想到自己将要和雷锋这个伟大的名字连在一起,心中就充满了激动和期待。
走进军营,参加的第一次活动是在雷锋塑像前宣誓,参观的第一个地方是沈阳军区雷锋纪念馆,学唱的第一首歌曲是《学习雷锋好榜样》,聆听的第一堂课是学雷锋标兵事迹报告,团队浓厚的学雷锋氛围深深地感染了我们。那时,我们所有新兵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当一名雷锋那样的好战士。
新兵训练结束,我非常荣幸地分到雷锋班,成为这个光荣集体中的一员。我们班一直保留着雷锋的床铺,每个战士都把为雷锋整理内务当做一种荣耀;雷锋用过的节约箱、理发推子、修鞋工具被视为珍宝;每天点名,第一个呼点的就是雷锋,全班一齐答“到”。渐渐地,通过这样的仪式传承,雷锋有血有肉地走进了我们的心底。
2009年,经过比武打擂式的层层选拔,我被任命为雷锋班班长。上任第一天,团领导就找我谈话,叮嘱我要带领全班走在全团学雷锋的最前面。在雷锋这面旗帜的感召下,我们班每个人都在比学赶帮超,都在争做学雷锋的新传人。同时,我们先后与董存瑞、欧阳海、黄继光等英模生前所在班,以及红九连、硬骨头六连、南京路上好八连等30多个先进集体结成对子,不断交流学雷锋经验体会。
雷锋班战士,是千千万万雷锋传人中的代表。正像我们的班歌《雷锋的传人是我们》唱的那样:历尽了风雨我们志不移,把雷锋火炬来传递。
八一电影制片厂退休干部 董兴喜——雷锋一直是我成长中的偶像
我近年来在收藏“雷锋”,也是在收藏雷锋精神,因为雷锋一直是我成长中的偶像,是我学习的榜样。
人有时需要有个偶像慰藉心灵。当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题词号召全国向雷锋学习时,我还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我敬佩雷锋,也喜欢雷锋。后来,我曾多年从事共青团工作,经常组织开展学雷锋活动。这一切,使我对雷锋怀有浓厚的感情。
1989年,我受八一电影制片厂投拍的纪录影片《雷锋是谁》的启示,开始收集与雷锋有关的各种宣传出版物品。从零星分散单一的积攒,到集中系统全方位的收藏,我初步计算大约有8千多件(份)收藏品,并初具规模,形成系列。
我的雷锋专题收藏,主要有全国全军各单位出版发行的有关雷锋各类宣传品、作品、艺术品,各种邮票、纪念封、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普通信封、明信片,雷锋生前的同学、老师、同事、战友、领导等签名实寄封,雷锋工作过的单位公函封,以及雷锋班命名以来的21任班长的签名封等。这些藏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内容丰富多彩。
我的收藏是为了传播雷锋精神。但在收藏时,常听到一些风凉话:“拿这些钱买什么不好,专收破烂,傻帽!”面对这类闲言碎语,我更加专注,利用一切所能利用的时间和资金来收藏。
我从2000年3月至今,已成功地在北京、天津、湖北、湖南等地举办了《雷锋精神永放光芒》、《中华魂系列展之雷锋精神展》、《雷锋专题收藏展》等大型展览。当观众走进摆满有关雷锋各种展品的大厅,看到的和听到的都是雷锋话题,心头为之振奋。时间久了,有的观众甚至也称我“董雷锋”。
社会的关注和群众的欢迎,也深深地感动了我。我能为宣传雷锋、弘扬雷锋精神出点力,虽苦犹荣。
国防大学教授 公方彬——雷锋为我提供了人生坐标和动力源泉
信仰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全球化时代尤其是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努力避免精神迷失,获得灵魂归宿必须面对的一个命题。因为,人有了信仰,才拥有了价值坐标,才找到人生的意义。
我出生于雷锋牺牲的那一年,是沐浴着雷锋精神长大的。我刚从山东沂蒙山区步入军营时,虽不能理解透什么是雷锋精神,但却知道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就可以赢得人们的尊敬。后来,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开始将雷锋精神与国家、政党、军队强盛联系在一起,与自己的人生追求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让中国有了飞速发展,有发展就有需求,谁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谁就会在岗位上有所作为。我上个世纪80年代研究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90年代研究人生修养,都是客观需要推动的结果。比如近10年着力研究的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价值观、当代中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之所以受到各方关注,就是因为快速发展的中国需要完善道德价值系统。
雷锋精神对我产生重大影响是内含的道德观及其行为。一个人的品德和境界不能完全看做好事的数量,关键是要看举手投足之间映现出的美好与高尚的道德实践。我的道德实践主要是资助贫困地区学生读书。从拿出第一笔资助费至今已经持续了30年,资助了623名贫困学生读书。
雷锋走到哪里,就把一股新风、一种热情带到哪。践行雷锋精神,努力把自己变成雷锋精神的传播者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天职。这些年,我到全国各地作报告上千场,直接听众上百万人次,现场人数最多时有8000人。记得2009年第一次到北京大学的百年讲堂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虽然超时,但同学们仍然兴趣十足,其间掌声笑声数十次。到今天,我已经连续3年为北大学子演讲,每次都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
回顾自己从军30多年,由于坚持以雷锋为榜样,这让我感知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
辽宁抚顺市雷锋纪念馆馆长 陈茁——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同行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大众媒体传播中,人们不再仅从形式上学习雷锋,而是在精神上更加接近他了。这从一个方面体现出雷锋的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始终与时代同行,并渐渐融入群众的生活。
在雷锋同志牺牲49周年纪念日那天,社会各界人士等着参加“雷锋在我身边,我做雷锋传人”签名启动仪式。那天来了上万人,让我感动的是,有9名来自石家庄的小学生专程为雷锋叔叔扫墓。直到傍晚时分,雷锋纪念馆才安静。我拿着笔,准备在万人签名条幅上留下自己的名字。然而,16米的条幅我来来回回走了两圈,却没能找到哪怕一个硬币大小的空白。豁然间,我理解了为什么雷锋精神会经久不衰。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天,我在一群参观者中发现了一对母子,母亲残疾坐在轮椅上,儿子推着她,全程讲解中母子俩没有一句言语交流。参观后,我才得知这位母亲是一位聋哑人,母亲很想看看雷锋。我赶紧叫来会手语的讲解员用手语重新讲解一次,母子俩很感动,为我们的服务竖起了大拇指。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我也很高兴。这件事微不足道,但是,雷锋精神不就是坚持从小事做起的吗?
雷锋,真的很伟大,雷锋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雷锋,真的很平凡,任何人经过努力都可以践行雷锋精神!
湖南长沙市雷锋学校校长 刘毅刚——学习雷锋能够得到幸福和快乐
长沙市雷锋学校是雷锋的母校,我们雷锋家乡人一直带着一种责任和情感来坚守雷锋精神。可以说,我们之所以生活在长沙这座城市感到幸福和快乐,离不开大家对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传承雷锋精神是我校的光荣传统。我们坚持在学校学雷锋展室、雷锋教室和雷锋纪念馆进行传统教育,每个老师参加一个学雷锋小组的活动,每个学生每月续写一篇学雷锋日记,每学年召开一次学雷锋表彰会。初187班危子毅在日记中写道:“我原来认为考高分是快乐。自从今天陪五保老人过小年,听到那声‘谢谢’,我才体会到帮助别人才是最大的快乐!”
我们还探索传承雷锋精神的教育教学模式。横向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把初、高中各三个年级的德育目标分为“文明朴实、感恩奉献、坚毅责任”三个层级,以体现德育内容的梯次递进性,实现可持续地传承雷锋精神。纵向上就是将雷锋精神的内涵元素依据“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进行科学的德育设计,保证雷锋精神的自然生成式传承。此外,我们开发了学雷锋校本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理论与开展实践相互促进。学校通过听、读、讲、查、访等方式,引领学生了解雷锋成长的过程,让雷锋走进学生内心。
重庆市青年志愿者,全国抗震救灾模范 杨阳——雷锋给了我阳光的心灵
我是80后。现在有些年轻人,过多过重的把视角对向社会中的阴暗面,进而影响了价值判断。雷锋的心灵是阳光的,他并不因为社会中存在不完美而放弃努力,而是关注自己为社会做出了什么。2010年4月那场玉树县地震,让我的思想和心灵也得到彻底洗礼:只要我们都像雷锋那样做好每一件有益于他人小事,所期望的美好社会就会化作现实。
那时我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农业发展银行当食堂厨师。那天早晨,我被剧烈的抖动惊醒,来不及考虑余震,我第一个念头就是救人。
在附近垮塌的民房边很快发现一位藏族汉子,被埋在倒塌的土石木梁下。当时现场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工具,我徒手刨开一层层泥块,搬走一块块条石,将压在他腿上的木梁撬起。这样,第一位藏族同胞成功脱困!此时,他的妻子和女儿还困在废墟中!我俩趴在废墟上,用手指抠进尘土中,一层层地拨开土块、掀开木梁,母女也得救了。就这样,我一共参与救出7名藏族同胞。
这件事很快就过去了,但有一种感觉永远难忘,那就是得救的藏胞们那种感激的眼神。记得小时候参加学雷锋活动时,老师读过一篇叫《幸福是什么》的文章,讲的是努力去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自己得到的就是幸福。以前年龄小,认识不深,现在这种感觉刻骨铭心,成为催我奋进的动力。
后来,很多网友赞誉我是“80后的光荣”。我觉得,我们年轻人都应该向雷锋学习,秉承助人为乐的中华传统美德。
美国人“洋雷锋” 保罗·孟佳诺——雷锋的助人美德跨越了国际
2001年,我们一家来到哈尔滨定居,在一家私立幼儿园教英语。
我教学认真,时间长了,我教的学生也逐渐增多,有的孩子家庭困难,我就免费教他们外语,我的做法也让家长们感动。
我和太太在看电视后得知,中国有些贫困山区由于缺乏外语老师,不设置外语课程。我和太太决定利用假期到偏远山区教孩子们英语。看到孩子们没有学习用具和课外读物,我和太太再去支教时,就会为他们带一些。孩子们很开心,每到假期都会盼着我这个“洋老师”的到来,我不忍放弃孩子们的企盼,这一不弃就是10年。
不知不觉,我和太太当外教的收入,除了简单的生活开支外,很大一部分都捐献给了需要帮助的人,粗略估计大约有20万元。此外,我得知我家的保姆吴女士患癌症急需用钱时,先后给她拿了8000元钱治病。
坦白地讲,起初我被中国朋友称作“洋雷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雷锋是怎么回事,后来才得知雷锋是中国一位故去的军人,生前一直在帮助别人做好事。我想,这些美德是人类所共有的。
中国有句话叫“好人有好报”,这句话在我身上有了很好地体现。2011年8月份,我被查出患有恶性淋巴瘤。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纷纷来到医院看望我,并为我捐款近20万元。我帮助过的吴女士已到癌症晚期,双腿浮肿,仍然为我送来可口的饭菜。目前,我正在进行第6个疗程的化疗,并且恢复良好。
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中国朋友的爱心血液。等我的病好了以后,我还要做雷锋,做一个快乐的“洋雷锋”。
(感谢通讯员金虎、吴明凯、张海霞、赵智和、程成、孙隆新、吴峥、聂兵对本次采访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