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特点使用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shix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摆脱了“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观念的束缚,遵循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了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同时,教材还加强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研究方法的相互联系。目的是要通过生物学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对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的实施建议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学过程强凋师生问、学生问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那么,如何将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到教学行为之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新版教材的思想?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按照生物课程标准制定符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要按“三维”目标去考虑,即“知识”“能力”“隋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知识目标看,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降下来,使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得以减轻;从能力目标上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看,要做到润物细无声,不能生搬硬套。
  2.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提倡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倡导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减少剥学生结论性知识的灌输,强化对科学探究教育的重视。但是,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育对象,所运用的教学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强调探究式教学方式重要性的同时,不要盲目崇拜某一种教学方式,也不要任意夸大某一种教学方法的作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遵循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地研究课堂教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清醒地认识到,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同时还是一门艺术,只有达到“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境界,我们的教学才能真正凸显出其实际功能。
  3.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的策略
  (1)注重引言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导人是至关重要的。孔子早已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化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引言中采取多种激趣手段,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引言设计的关键,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际需要和兴趣点,以便在学生的经验世界里取得共鸣,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恰当地利用故事、谚语、谜语、图片、幻灯、录像或其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例如,在讲“基因在亲子代问的传递”时,可以这样设置引言:“大家来看一幅照片(一个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个小男孩是这对夫妇所生吗?”(学生思考、回答“是”或“不是”。)“你们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进行科学判断呢,”又如,在讲蚯蚓生活环境、形态特点、对人类的益处时,教师可以“两头尖尖相貌丑,没有脚来没有手,长年累月地里走,施肥松土是能手”的谜语来没置引言。
  恰到好处的引言,可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进入状态,恰似“引车人轨”,利用学生的“求新”欲望引导思考,开始新知识的探索,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自觉思维,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设置相关问题,促进学生科学用脑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可忽视孩子们提出的任何一个细小的疑问或是与教材不符的所谓“另类”的问题,要善于保护和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挑战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
  要让学生愿意提问。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的课堂气氛是问题教学的前提。教师要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放下为人师的架子,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标新立异,这样有利于学生形成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心理品质,形成良好的提问习惯。
  例如,呼吸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对于人的呼吸作用,学生还能理解,但对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学生就很难理解了。教师可以这样提问——“我们怎样才能证明植物有呼吸作用呢”,让学生开动脑筋思考,充分发表意见。在学生们提出许多方法后,教给学生怎样思维才能简化问题和解决问题。而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是肤浅的、表面的,并且是凌乱无序的。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把一个个小问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联系起来,拨开层层迷雾,最终认识事物的本质。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还应加强课堂问题性教学的设计。教师在课堂中应少些直接提问,多些指导激励;少些批评斥责,多些鼓励表扬;少些居高临下,多些民主平等;尽量少直接告诉结果或答案,多让学生去尝试体验获取新知。教师要时时引导提问.处处激励质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置身于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从生物学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理解和获得生物学知识的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帮助学生把当前问题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使学习任务处于既适合学生学习,又具有挑战性的层面,激励学生进行思考。
  (3)利用探究式教学,强化科学思维方式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达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它是培养学生推理、思维、决策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是学生探究的动因和目标。探究的实施既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手段,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学生只有在探究性学习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才能在体验中学习,进行他们自己的科学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没有兴趣,一切探索计划就会落空。枯燥的知识激不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师要把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趣味性问题让学生去探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激发起他们探究的欲望。
  在引导学生进行的探究性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想不到的现象。例如,在做“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个实验时。有的同学就提出:“为什么要用馒头? 我想用面粉做行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建议,让他去试一试。实验结果发现,用面粉也是可以的,但是要附加条件,如果是煮熟的面粉糊,必须冷却后再加碘液才会变蓝,否则碘液会被分解,实验结果会出现加人碘液后面粉糊不变蓝的“怪现象”。可见,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不能轻易拒绝学生的建议和想法,而要想方设法地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抓住科学发现的瞬间,让学生以永不放弃的科学态度去探究。
  (4)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帮助他们学会终身学习的方法
  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动手实验、社会调查等亲身实践可获得对社会的直接感受,了解科研的一般流程和方法,尝试着与他人交往合作,懂得获取信息渠道的多样性,学会综合已有知识来解决所研究的课题,同时还可增长才智,锻炼能力,适应社会,感受生活,从而理解学习的目的,增加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激素调节”一节课的教学中,关于不同激素的生理作用的学习,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已有的研究结果,而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分步骤、分层次地将相关的科学研究资料呈现给学生,运用模拟探究法,让学生自主分析和探究。
  整理的资料以期重现科学研究的历程。学生在阅读资料时,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人的观点,而是不断地将阅读资料中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整合,构建出新的知识体系,其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不断推出新的关注焦点,是推动问题得以解决的最终动力。这样处理教学内容,对学生终身学习是有益的。
  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在现代社会中,学生一旦被激发起兴趣,就会从多种信息源中找到资料,学会自己学习,举一反三。这种终身学习的能力,是许多学者和科学家都必备的。
  
  新教材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落实
  课堂教学改革,不是追求“新”“奇”“特”;重视科学探究,不意味着否认知识的价值。知识、技能是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不可或缺的基础。如果只重视探究括动的形式,忽略了基本知识的落实,则背离了探究的初衷。研究表明,教学内容与基础知识和原理相关性越强,其实效性越长,迁移的可能性越大,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越高。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的积累。
  2.正确运用探究式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只表明教学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程式,也不是全部的教学活动,同时探究活动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防止将探究式学习方式流于形式。
  3.注重相关信息的积累和教学资源的开发
  教育部在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并通过多种渠道寻找和开发教学资源,合理整合这些资源,使之成为突出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4.注重教师个人修养和素质的提高
  课堂教学改革对生物学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对大纲、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了解的程度,也取决于教师个人的修养和素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还要有不断进取、虚心好问、团结协作的态度;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点,不仅要关注怎样“教”,还要关注学生怎样“学”,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协同者、合作者。只有这样做,才能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
  
  (责编 涵 冰)
其他文献
如果说一篇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精彩的灵魂,那么导语就是一堂好课的点睛之笔。因此,精心设计导语是教师体验课堂、驾驭课堂、完善教学的重要一笔。  俗话说得好,好的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引人入胜。那么一节好课的导语就好比开屏的凤凰,让学生眼前一亮,打开思维的想象之门,情感的动态美与涌动的激情促使他们情不自禁进入学习的环境,进行愉快的思维活动。《伟大的友谊》这篇课文写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长期的为共产主义事
期刊
在盐酸-氯化钾介质中,5-Br-PADAP与铁生成紫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9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10^4,含铁量0 ̄20μg/25ml范围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快速,分析碳酸钙样品中微量铁结合满意。
对聚合硫酸铁污泥脱水选择了最佳条件,提出了可行性的依据。
采用吸附法进行试样分离,酸碱滴定法测定活性碳酸钙中硬脂酸含量,整个过程所需时间在1.5h内,相对偏差控制在2%以内。
宋代大诗人陆游为他学习做诗的幼子写过一首诗,结尾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这句蕴涵至理的名言,对我们新闻工作者也很有启发:要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首先得在“文章”
7月1日。上虞市国土资源局党委组织开展了一次“纪念建党88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知识竞赛活动”,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发展成就和党建理论成果等,全体
通过消化吸收引进装置,对设计的FA-Ⅱ40氯酸盐电槽运行测试表明,性能基本达到引进电槽水平。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已成为21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足简单地应用于教学,而是让信息技术成为学习者的认知工具,以期最大限度地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于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积极意义    1 为学习者提供了
本文介绍利用硫酸废渣和钛白废酸作原料制取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工艺流程,产品质量达到饲料级使用的要求,为钛白废酸和硫酸废渣综合利用的又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