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对其模式特点的叙述,基本交代了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的概念与理论。结合小学数学行程问题的应用习题,本文予以实践性的教学应用研究,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推广,作出合理化的内容分析。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行程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
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作为教育啟蒙阶段的主要学科,在高年级教学中更是为初中数学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小学数学注重逻辑性思维,对解题思路与数学逻辑较为重视,其知识体系的特点是“板块性”强、知识分类性明显。行程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板块之一,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更是在于应用性考察,其中包括追及问题、相遇问题与往返问题等等,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使其知识教学更加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一、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及模式特点
(一)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作为教育界的新型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创造的,其基本模式以教学视频为主,通过视频的创建、制作,共享给学生,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的“课堂外部”的自主学习,因此称为“翻转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要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提升和培养,就必须通过“家校”协作模式,实现教学相长、共同促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非完全取代学校的教师授课,教育系统仍要注重两种模式的共同搭配,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而“翻转课堂”形式可作为家庭教学方案存在,进而满足学生不同时段的学习需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模式特点
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始终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这种“角色”虽然有利于掌控课堂纪律,却也对学生的主管学习意识造成了影响,使学生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缺乏主观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成为被动的学习者,这样的原因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而“翻转课堂”在教育模式中,指导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达者,学生才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的主观地位,并且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创造了基础条件。
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授课时间较为固定,部分小学的授课时间为40分钟或是45分钟,这种集中式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曾有著名教育学家进行课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反映,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学生真正做到全神贯注的时间仅占20%,而“发呆”的时间占40%。由于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年龄阶段限制,使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闲暇时间的调整,自由选择学习时间,这种视频授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空余学习时间得到了重新分配,使其规划更为自由与合理。
3.“翻转课堂”还具备自我评价系统,且评价检测形式较为先进与科学,能够在学生接受课程教育后,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当堂总结,并以数据的形式真实记录与反馈,使指导教师能够通过评价数据更为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的教育形式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教学研究
(一)切换例图、分析题干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行程问题教学,其难点在于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是较为抽象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往往通过黑板板书构图,以简单线段的形式将条件串联起来。而手工绘画的图像往往难以精准,使学生在理解题干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翻转课堂”作为视频教学形式,能够通过切换画面的方法,将抽象线条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相遇问题中的“两车两地出发至相遇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清晰、更明了的了解提议,从而构建解题思路,并得出解题方法,让学生的数学思路真正的活跃起来。
(二)情景式带入、理解题意
部分路程问题都有特殊的情景限定,如火车首尾追及问题,与基本的“甲乙两地”路程问题相比,其运动物体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火车是有长度的,这也就成为路程条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5千米,火车从甲地出发,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千米,且火车长度为50米,那么火车到达乙地用了多长时间?”这样的例题用传统的线段绘图方式,就难以形象的展示出来,若以“翻转课堂”的视频表现形式,就可以通过PPT剪辑来完成展示,视频通过模拟火车行驶的过程来让学生了解到“其总路程应为5000-50=4950(米)”,这也就完成了火车首尾追及问题的思路讲解。
结束语:小学数学的应用类题型较注重对学生的逻辑能力的考察,尤其是行程问题,其考点就在于数学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能够普遍适用于这一类问题的“抽象性”特点,将“抽象化”题干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后玉丽.翻转课堂在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22):139.
[2]郑金海.微课在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0):145-146.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行程问题;小学数学应用题
引言:小学数学教育是小学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作为教育啟蒙阶段的主要学科,在高年级教学中更是为初中数学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小学数学注重逻辑性思维,对解题思路与数学逻辑较为重视,其知识体系的特点是“板块性”强、知识分类性明显。行程问题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板块之一,对学生的思维逻辑更是在于应用性考察,其中包括追及问题、相遇问题与往返问题等等,通过“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方法,能够使其知识教学更加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一、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及模式特点
(一)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
作为教育界的新型教学方法,“翻转课堂”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被创造的,其基本模式以教学视频为主,通过视频的创建、制作,共享给学生,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学生的“课堂外部”的自主学习,因此称为“翻转课堂”。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培养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要想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予以提升和培养,就必须通过“家校”协作模式,实现教学相长、共同促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并非完全取代学校的教师授课,教育系统仍要注重两种模式的共同搭配,在实际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主,而“翻转课堂”形式可作为家庭教学方案存在,进而满足学生不同时段的学习需求。
(二)翻转课堂教学方法的模式特点
1.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者,始终占据着教育的主导地位。这种“角色”虽然有利于掌控课堂纪律,却也对学生的主管学习意识造成了影响,使学生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缺乏主观接受知识的能力,而成为被动的学习者,这样的原因往往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现象。而“翻转课堂”在教育模式中,指导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达者,学生才是接受教育的主体,从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学生的主观地位,并且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为学生的学习水平提升创造了基础条件。
2.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授课时间较为固定,部分小学的授课时间为40分钟或是45分钟,这种集中式教学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曾有著名教育学家进行课堂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反映,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学生真正做到全神贯注的时间仅占20%,而“发呆”的时间占40%。由于小学教育中学生的年龄阶段限制,使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课堂教学效果也无法得到保障。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闲暇时间的调整,自由选择学习时间,这种视频授课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的空余学习时间得到了重新分配,使其规划更为自由与合理。
3.“翻转课堂”还具备自我评价系统,且评价检测形式较为先进与科学,能够在学生接受课程教育后,及时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当堂总结,并以数据的形式真实记录与反馈,使指导教师能够通过评价数据更为直观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的教育形式正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
二、翻转课堂在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教学研究
(一)切换例图、分析题干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行程问题教学,其难点在于应用题的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是较为抽象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指导教师往往通过黑板板书构图,以简单线段的形式将条件串联起来。而手工绘画的图像往往难以精准,使学生在理解题干的方面存在一定困难。“翻转课堂”作为视频教学形式,能够通过切换画面的方法,将抽象线条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相遇问题中的“两车两地出发至相遇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清晰、更明了的了解提议,从而构建解题思路,并得出解题方法,让学生的数学思路真正的活跃起来。
(二)情景式带入、理解题意
部分路程问题都有特殊的情景限定,如火车首尾追及问题,与基本的“甲乙两地”路程问题相比,其运动物体不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火车是有长度的,这也就成为路程条件中必须考虑的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5千米,火车从甲地出发,行驶速度为每小时1千米,且火车长度为50米,那么火车到达乙地用了多长时间?”这样的例题用传统的线段绘图方式,就难以形象的展示出来,若以“翻转课堂”的视频表现形式,就可以通过PPT剪辑来完成展示,视频通过模拟火车行驶的过程来让学生了解到“其总路程应为5000-50=4950(米)”,这也就完成了火车首尾追及问题的思路讲解。
结束语:小学数学的应用类题型较注重对学生的逻辑能力的考察,尤其是行程问题,其考点就在于数学思维能力。翻转课堂的授课形式能够普遍适用于这一类问题的“抽象性”特点,将“抽象化”题干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易于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参考文献:
[1]后玉丽.翻转课堂在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应用探讨[J].学周刊,2019(22):139.
[2]郑金海.微课在小学行程问题应用题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8(20):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