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服用艾司西酞普兰后血药浓度/剂量比(C/D)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的住院患者血药浓度监测数据样本275份,使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本研究仅发现代谢酶CYP2C19代谢类型、日剂量2个因素可解释艾司西酞普兰血药浓度的显著变化。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的患者,女性组C/D值显著高于男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5);与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应用的药物方面,联合利培酮组与联合氯氮平组(P=0.035<0.05)、联合普萘洛尔组与联合奥美拉唑组(P=0.030<0.05)、联合普萘洛尔组与联合氯氮平组(P=0.021<0.05)的C/D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代谢酶CYP2C19慢代谢型、快代谢型和中间代谢型患者组间C/D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因素如年龄、厂家、其他联合用药和CYP2D6与艾司西酞普兰C/D值无相关性(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的C/D值与性别、部分联合用药和CYP2C19基因分型有关,临床可加强治疗药物监测,结合血药浓度、基因分型、临床诊疗效果及药物经济学优化给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