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童话,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并为许多成人所亲睐。童话中错综复杂的情节、涉及的广泛、神奇的关系等,正好满足了幼儿丰富、天真的想象与好奇。童话能启迪孩子的思想、发展其想象、培养其美感,真正地愉悦童心并从中认知道理。小班幼儿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敏感期,他们喜欢听故事而且乐意模仿。因此,我们应当把握好教育时机,在童话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
一、通过童话丰富小班幼儿词汇增强理解能力
童话中蕴含了丰富的词汇,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所以直观的事物、身体的体验更容易帮助幼儿认识事物,了解词汇。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感知童话的过程中,自然地渗透了相关重叠词、形容词、动词的学习,帮助幼儿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如在童话活动“开小船”时,因为孩子们对藕的了解比较少,难以理解童话中的语言,所以我就用实物藕,不仅使孩子们形象地理解了“一节一节”的含义,也加深了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在复述故事时孩子们对这个词语记忆非常牢固。在理解动词“推”、“拉”、“拖”时,教师设计了“推箱子”、“拉绳子”、“拖橱子”等游戏。通过这种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幼儿丰富了词汇,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想象和表达积累了经验。
二、通过复述童话锻炼小班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及完整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童话,而不试着让他们讲童话,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童话的作用。小班幼儿在倾听完三遍童话故事后,已基本能理解童话的大概内容,记住童话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童话。开始,教师一般采用问题提示的形式,帮幼儿回忆童话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童话的整体内容。在回忆童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童话。当幼儿基本掌握童话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了。小班幼儿刚开始复述时只能讲出童话中的片段,为了降低幼儿复述的难度,我们经常为幼儿设计一些“童话图谱”即将长长的童话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孩子们根据图片的提示讲述故事情节和内容。这种形式既有画面色彩的冲击,又有可爱的角色形象,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组织语言完整表达做出提示。
三、通过表演童话增强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所以我们成人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幼儿在倾听中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同时也为小班幼儿模仿树立了榜样。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忧愁时紧皱眉头,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幼兒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童话中,大胆、投入地把童话讲出来。
孩子们在表演,也是在游戏,他们会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体验角色在童话『青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由于童话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表演出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
四、通过续编、创编童话充分发挥小班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当幼儿听到童话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我们成人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教师还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了“空中童话”林中童话“雨中童话”等情境,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引导孩子创编自己的童话。这些都留给了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小班幼儿在续编、创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通过理解童话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童话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有趣的情节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幼儿可以在童话中认知道理、明辨是非、区分好坏,如在童话《讲礼貌》。
小班幼儿的情绪变化比较陕,特别容易受到情绪感染,经常为童话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如在童话《请你抱抱我》中,当幼儿听到小刺猬得不到拥抱时,会为它难过;听到小刺猬找不到朋友时,会为它伤心,;听到小刺猬和另一只小刺猬拥抱时,会为它高兴。这个童话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
童话是一种优美的文学表现形式。童话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多让孩子们接触童话,对于培养他们的气质和表达表现能力都是有一定好处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钻研,争取让孩子们在.陕乐的学习中接触、了解到更多经典的童话,通过童话发展幼儿语言,让童话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一、通过童话丰富小班幼儿词汇增强理解能力
童话中蕴含了丰富的词汇,小班幼儿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所以直观的事物、身体的体验更容易帮助幼儿认识事物,了解词汇。我们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感知童话的过程中,自然地渗透了相关重叠词、形容词、动词的学习,帮助幼儿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如在童话活动“开小船”时,因为孩子们对藕的了解比较少,难以理解童话中的语言,所以我就用实物藕,不仅使孩子们形象地理解了“一节一节”的含义,也加深了幼儿对这一词语的印象,在复述故事时孩子们对这个词语记忆非常牢固。在理解动词“推”、“拉”、“拖”时,教师设计了“推箱子”、“拉绳子”、“拖橱子”等游戏。通过这种多感官的参与帮助幼儿丰富了词汇,加深了理解,为后面的想象和表达积累了经验。
二、通过复述童话锻炼小班幼儿的语言组织概括能力及完整表达能力
如果只让幼儿听童话,而不试着让他们讲童话,就不能很好地发挥童话的作用。小班幼儿在倾听完三遍童话故事后,已基本能理解童话的大概内容,记住童话中的重要人物,这时可以让幼儿尝试着复述童话。开始,教师一般采用问题提示的形式,帮幼儿回忆童话的重要情节及发展过程,把握好童话的整体内容。在回忆童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性地复述童话。当幼儿基本掌握童话内容后,就可以让幼儿自己组织语言复述了。小班幼儿刚开始复述时只能讲出童话中的片段,为了降低幼儿复述的难度,我们经常为幼儿设计一些“童话图谱”即将长长的童话内容以图片的形式展现出来,孩子们根据图片的提示讲述故事情节和内容。这种形式既有画面色彩的冲击,又有可爱的角色形象,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为幼儿组织语言完整表达做出提示。
三、通过表演童话增强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与表现力
教育家洛克说过:“儿童的举止大半是模仿来的。”所以我们成人在讲故事时要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神态表情、手形手势等。不同的语音语调,丰富的神态表情,夸张的动作等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且能让幼儿在倾听中犹如身临其境一般,同时也为小班幼儿模仿树立了榜样。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知道大灰狼的声音是粗声粗气的;知道忧愁时紧皱眉头,惊讶时睁大眼睛,张大嘴巴;知道老爷爷的形象是驼着背,捋着胡子……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幼兒对这些声音、表情、动作等加以模仿。让幼儿把这些语调手势等运用到复述童话中,大胆、投入地把童话讲出来。
孩子们在表演,也是在游戏,他们会不知不觉进入情境,体验角色在童话『青节发展中的喜怒哀乐。由于童话有很强的表现力,幼儿进入角色后,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表演出角色的情感,而这种情感表现在幼儿对角色的模仿中获得近乎真实的感受。
四、通过续编、创编童话充分发挥小班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见,幼儿内心充满想象,他们拥有自己丰富、天真的思想。当幼儿听到童话中的人物遇到困难时,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如何解决,结果怎样。这时,我们成人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展开想象,思考解决的办法,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另外,教师还根据孩子的兴趣,设计了“空中童话”林中童话“雨中童话”等情境,激发幼儿讲述的欲望,引导孩子创编自己的童话。这些都留给了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使小班幼儿在续编、创编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通过理解童话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审美情趣
童话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它主要的作用之一就是通过有趣的情节来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幼儿可以在童话中认知道理、明辨是非、区分好坏,如在童话《讲礼貌》。
小班幼儿的情绪变化比较陕,特别容易受到情绪感染,经常为童话中的人物着急、担心、高兴、悲伤。如在童话《请你抱抱我》中,当幼儿听到小刺猬得不到拥抱时,会为它难过;听到小刺猬找不到朋友时,会为它伤心,;听到小刺猬和另一只小刺猬拥抱时,会为它高兴。这个童话中的种种感受让幼儿在无形中陶冶了情操,体验着审美情趣。
童话是一种优美的文学表现形式。童话还能对幼儿进行感性教育、挫折教育,培养幼儿的注意力与语言的运用能力等。多让孩子们接触童话,对于培养他们的气质和表达表现能力都是有一定好处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钻研,争取让孩子们在.陕乐的学习中接触、了解到更多经典的童话,通过童话发展幼儿语言,让童话陪伴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