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葡萄素抑制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iyu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蛇葡萄素抑制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及其电生理机制。

方法

在体实验,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采用抓阄法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蛇葡萄素低剂量(1 mg/kg)组、蛇葡萄素中剂量(3 mg/kg)组和蛇葡萄素高剂量(10 mg/kg)组4组。预处理后运用泵注乌头碱的方法诱发大鼠心律失常,观察蛇葡萄素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离体实验,使用酶解法急性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并应用膜片钳技术记录蛇葡萄素对大鼠心室肌细胞上钠电流(INa)、钙电流(ICa)、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和内向整流钾电流(IK1)等离子通道电流的影响。

结果

在体实验结果显示,蛇葡萄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实验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n=5,P均<0.05)。体外全细胞膜片钳实验结果显示蛇葡萄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均大于对照组,动作电位幅值也均低于对照组[(120.1±7.4)、(113.2±9.0)和(101.8 ±5.1)mV比(134.1±6.9)mV,n=9,P均<0.05]。蛇葡萄素低、中和高剂量组大鼠心室肌细胞INa峰值电流密度均小于对照组[(–31.03±2.61)、(–26.63±3.72)和(–17.55±4.43)pA/pF比(–36.75±3.60)pA/pF,n=9,P均<0.05],但4组间最大峰值电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蛇葡萄素高剂量组IK1峰值电流密度大于对照组[(–37.47±7.32)pA/pF比(–25.26±4.13)pA/pF,n=5,P<0.05],而ICaIto 4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蛇葡萄素具有抗大鼠心律失常的作用,其电生理机制为抑制INa、增强IK1,进而延长APD。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既往服用β受体阻滞剂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北京安贞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入院的发病12 h内行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 6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为β受体阻滞剂组(入院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1个月,共257例)和非β受体阻滞剂组(入院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1个月或未服用β受体阻
期刊
目的探讨在我国建立区域协同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网络系统(IRN-STEMI)的可行性及实施效果。方法以实时心电图传输技术为纽带,通过管理模式创新,以厦门市心脏中心为核心,协调120急救系统、其他具备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能力的医院及部分基层医院等多家医疗单位创建厦门区域协同STEMI救治网络。总结IRN-STEMI运行1年来网络内所有医疗单位STEMI患者的救治情况,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采用新型区域协同模式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首次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FMC-to-B)时间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PCI的非本院首诊、发病时间在24 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依据是否纳入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分为研究组(230例,采用区域协同救治模式)和对照组(168例,采用常规模式)。比较两组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