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病辨析修改题是一种常见的中考试题,主要考查同学们能否按照人们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去表达。“新课标”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言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该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下面选取近年来的中考语病辨析题进行分析,供同学们参考。
一、成分残缺
例1(浙江嘉兴)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例2(湖北襄阳)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例3(山东泰安)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例4(天津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解析】在一句话中,如果把不合乎省略条件的成分省去了,就会造成句子成分残缺。为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我们必须把这些残缺的成分补上。例1中缺少陈述的对象,把“通过”一词删去,陈述的对象“这两个新规”就明确了。例2缺主语,把“由于”一词删去后,主语“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就出现了。删去例3中的“使”字,主语“我”就出现了;或者删去“在”“下”两个字,主语“他的耐心帮助”就显而易见了。例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可在“升学考试”的后面加上“的政策”。
二、语序不当
例5(福建南平)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例6(山东济宁)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例7(四川宜宾)李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
例8(湖北襄阳)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解析】为了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并使之符合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必须把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如果词语的顺序错乱,就会产生语病,就需要把颠倒的次序调整过来。例5中应调换“继承”与“发扬”的顺序。例6中应调换“发射”与“研制”的顺序。例7中应将“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与“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调换顺序。例8中应将“多么深刻”与“蕴含着”调换顺序。
三、搭配不当
例9(湖北十堰)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合理,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而且大大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削弱了多数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
例10(黑龙江龙东地区)世博会已经闭幕了。但志愿者的笑容却总是回荡在我们耳边。
例11(湖南娄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解析】词语的固定搭配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不符合这个固定的搭配习惯,就会造成语病,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例9中的“减轻”与“水平”搭配不当,可将“减轻”改为“降低”,就搭配得当了。例10中的“笑容”与“回荡在我们耳边”搭配不当,可以将“回荡在我们耳边”改为“浮现在我们眼前”。例11中“虽然”与“而且”搭配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不但”,或者将“而且”改为“但是”。
四、表意不清
例12(福建宁德)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例13(湖南长沙)为了防止酒驾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例14(福建福州)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例15(江苏南京)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解析】此类语病表现在句子的前后意思不一致或语意含混等。例12中的主语部分是从正反两方面说的,谓语部分则是从正面说的,前后不相照应,表达的意思前后不一致。将“能否”一词去掉,意思就明确了。例13中把“不再”去掉,意思就确切了。例14中应删去“的作者”或删去“的作品”。例15的病因同例12,去掉‘是否’二字即可。
由以上分析可知,辨别语病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需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摸索、总结。上述只是几种常见的语病,同学们不妨试着自己再作一些归纳,一定能掌握一些解答该类试题的技巧。
一、成分残缺
例1(浙江嘉兴)通过这两个新规,对醉驾者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例2(湖北襄阳)由于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例3(山东泰安)在他的耐心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例4(天津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出,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
【解析】在一句话中,如果把不合乎省略条件的成分省去了,就会造成句子成分残缺。为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我们必须把这些残缺的成分补上。例1中缺少陈述的对象,把“通过”一词删去,陈述的对象“这两个新规”就明确了。例2缺主语,把“由于”一词删去后,主语“他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优异的表现”就出现了。删去例3中的“使”字,主语“我”就出现了;或者删去“在”“下”两个字,主语“他的耐心帮助”就显而易见了。例4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可在“升学考试”的后面加上“的政策”。
二、语序不当
例5(福建南平)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
例6(山东济宁)我国成功发射并研制了第一颗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
例7(四川宜宾)李老师的课不仅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而且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
例8(湖北襄阳)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解析】为了准确而完整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并使之符合人们的语言表达习惯,必须把词语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起来。如果词语的顺序错乱,就会产生语病,就需要把颠倒的次序调整过来。例5中应调换“继承”与“发扬”的顺序。例6中应调换“发射”与“研制”的顺序。例7中应将“牢牢地吸引了全班学生”与“让在后排观摩的老师们受益匪浅”调换顺序。例8中应将“多么深刻”与“蕴含着”调换顺序。
三、搭配不当
例9(湖北十堰)收入分配体系的不合理,不仅导致了贫富差距的拉大,而且大大减轻了中低收入人群的福利水平,削弱了多数人抵御通货膨胀的能力。
例10(黑龙江龙东地区)世博会已经闭幕了。但志愿者的笑容却总是回荡在我们耳边。
例11(湖南娄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而且使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
【解析】词语的固定搭配成为人们的共识,如果不符合这个固定的搭配习惯,就会造成语病,令人无法理解和接受。例9中的“减轻”与“水平”搭配不当,可将“减轻”改为“降低”,就搭配得当了。例10中的“笑容”与“回荡在我们耳边”搭配不当,可以将“回荡在我们耳边”改为“浮现在我们眼前”。例11中“虽然”与“而且”搭配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不但”,或者将“而且”改为“但是”。
四、表意不清
例12(福建宁德)能否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的关键。
例13(湖南长沙)为了防止酒驾这类事件不再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例14(福建福州)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例15(江苏南京)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解析】此类语病表现在句子的前后意思不一致或语意含混等。例12中的主语部分是从正反两方面说的,谓语部分则是从正面说的,前后不相照应,表达的意思前后不一致。将“能否”一词去掉,意思就明确了。例13中把“不再”去掉,意思就确切了。例14中应删去“的作者”或删去“的作品”。例15的病因同例12,去掉‘是否’二字即可。
由以上分析可知,辨别语病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需要我们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去摸索、总结。上述只是几种常见的语病,同学们不妨试着自己再作一些归纳,一定能掌握一些解答该类试题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