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个对子过新年

来源 :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en8431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腊月三十贴对子,收拾收拾过大年。对子即春联,在两条大红纸上用墨或金粉写上吉利话。在中国,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有在门上贴春联的习俗。在五代之前是没有春联的,人们只是将一块长方形的桃木板钉在门上,说是能驱除邪魔鬼怪。有的在板上刻些驱邪符号,或画上两个神:一个叫神荼,一个叫郁垒。
  古书记载,这两个人是上古时的一对兄弟,哥俩都有捉鬼的本领。他们住在东海度朔山的一棵大桃树下,在树的东北方有一个大洞穴,叫鬼门,是万鬼出入的地方。哥俩就是负责在洞口观察群鬼的行踪,一旦发现害人的恶鬼,立即用苇索缚起来,送去喂老虎。黄帝知道后非常感激,向他们行礼致敬,又令每户在家门口立一块桃木板,上面画上两人神像以御恶鬼。但年年画像比较麻烦,后来有些人家,只在门口挂一块桃木板,或在板上写几句吉利话。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皇帝孟
  昶(chǎnɡ)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要翰林学士辛寅逊为他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利话挂在自己寝宫的门上。辛学士好不容易想了两句,孟昶认为对仗不工,给否定了。别人再不敢动笔,孟昶只得自己写了两句: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第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第二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这就是我国有史可查的第一副春联。在这之前,也不一定没有,只不过没有记载下来。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写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tónɡ)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挂桃符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了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除夕前他颁布圣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把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出巡,挨家挨户查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非常生气,就询问是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家人是杀猪的,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亲手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他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回宫时,又路过这里,见到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堂屋,要每天焚香叩拜。”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屠夫三十两银子。后来,“春联”由此得名并逐渐推广开来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春联成为了一个广泛的概念,而且出现了很多“亲戚”。根据使用的场所,可分为框对、春条、斗方等几种。“框对”是贴在左右两个门框上的,就是我们常见的春联;“春条”是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的单幅文字,如在过年时在庭院里贴上“抬头见喜”、“出入平安”、“恭喜发财”之类的吉利话;“斗方”,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单扇门或影壁上,春节时大家喜欢倒贴的“福”字,就属于这种“斗方”。
其他文献
只有通了电灯才会亮吗?当然不是了,在神奇的自然界里,有一些奇特的灯绝对会让你大吃一惊的。不信吗?那就赶快来一起看看吧!    鱼灯在北美洲太平洋的浅海区域,生长着一种长约几十厘米的油鱼。当地的居民捕到这种鱼后,会在阳光下将它晒干,然后用特制的灯芯贯穿首尾,放在盆里燃烧照明,不但非常耐燃,而且亮度很强。  鸟灯非洲的基尔森林里有一种奇特的灯光鸟,它只有头部和翅膀长着羽毛,整个身躯就像一个硬壳球,光溜
期刊
美术课上,老师教我们用过渡色画画儿。可我怎么也画不好,色调不明确,也看不出过渡。我非常苦恼,但我并不想放弃,下定决心要画好过渡色。   可我发现要干好一件事情并不简单。我画了又画,可收效甚微,画出的东西看着就是不自然,具体也不知是哪里不好,急得我头上直冒汗。我拿起美术课本比较查看,可查了半天也没有查出个结果来,我有些绝望了。   妈妈见我愁眉不展,劝我出去散散步。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和妈妈走在黄
期刊
提起元阳,人们总会想起那里的梯田。它位于云南省元阳县的哀牢山南部,是哈尼族人世世代代留下的杰作。每到冬天,这里总是烟雨迷蒙,一派水墨画式的田园景象。有时一连几周都不见阳光,唯有那细密的雨雾,总在身旁营造出一份静谧的氛围。延绵起伏的梯田,在雾气的缝隙中时隐时现,元阳的冬天就是如此缥缈悠然,让你在陶醉中生出一种身在幻境的错觉。  哈尼祖先在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用整个民族的心力来挖筑梯田。哈尼人只有一把
期刊
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看着天空。天空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卷,只要是美好的东西都会在这幅画里出现。看小鸟在蓝天上无忧无虑成群结队地飞过;看懒洋洋的云朵一会儿变成小羊,一会儿变成骏马;看放飞的风筝在蓝天中拖着长长的尾巴慢慢地升高。我撒开腿奔跑,云儿也跟着我一起跑。我高兴地笑着,蓝天下,欢快的笑声四处飘荡。我牵着妈妈的衣角,问妈妈:“天空为什么这么蓝,云儿为什么这么白?天空会永远这么蓝吗?”妈妈轻轻地
期刊
看看下面的作文语句,你觉得熟悉吗?  1.上四年级的时候,只因写错一个字,我被老师罚站一小时。事情是这样的:班主任要我们写一篇介绍老师外貌的作文,本来应该是“老师有一张瓜子脸”,可是我不小心写成了“老师有一张爪子脸”。  2.老师要求我们用“果然”一词来造句,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我很瘦,可是我听人说,要想长膘,饭后躺倒。我照着做了一个月,我现在果然胖了。  3.“我和同学一起骑车出门玩,他
期刊
这是一个寂静的夜晚,家人已经进入了梦乡。时钟刚敲过十二下,屋里的桌椅等家具,就开始“嘎吱嘎吱”地说起话来。  装扮十分豪华的酒柜首先怪声怪气地说:“兄弟姐妹们,趁现在主人们还没醒,咱们说说知心话吧。”  这时,挂在墙上的羽毛画上的三条金鱼摆着尾巴,抢着说:“哎,给你们透露一个最新消息,听主人说,过几天就要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席梦思床,既漂亮又舒服,只可惜我们的老朋友木床就会离开我们了。”  拐
期刊
如泉水流经山涧,如微风轻拂树枝,我与她纯洁的友谊,平淡中显出细腻,细腻中又显出清纯。并没有如火如荼,而是恬淡安详,一切的美好与眷恋,都缘于那个微微萧瑟的秋,和那架尘封许久的钢琴——  蓦然回首,那时不知怎么了,突然和她冷淡下来,但依旧保持着若有若无的友谊,冰冷的氛围就快使这友情支离破碎。毋庸置疑,一些话已在彼此心中生根发芽。  最严重时,我们不再互相搀扶,谈笑风生地回家,彼此不理不睬。回家的路上,
期刊
最近,文字法庭接到了不少诉状,都是状告“吧”字的。说它老在句子中强拉问号坐在自己的后面,弄得小朋友们分不清谁是问句。你看,还有不少罪证呢:(1)咱们在这儿歇一会儿吧?(2)请你帮我一下吧?(3)你走吧?我不想再见到你!……  其实,这怎能怪“吧”呢?都是豆豆的缘故。近来,豆豆忽然对“吧”有了兴趣,但他还没弄明白“吧”的用法,就在写句时用开了,而且不管三七二十—,“吧”后一律用问号。“吧”真是“哑巴
期刊
粗心巫婆种瓜果,用的种子是有魔法的“字”!她把“花”种进地里,第二天,各种花就骨碌骨碌地从地里长出来了!  巫婆说:“我要吃瓜!我要吃瓜!”可是她把“爪”种进了地里!  “呼噜呼噜”,巫婆开始做美梦——鲜嫩的黄瓜、扁圆的南瓜、肥硕的冬瓜、碧绿的西瓜、皱巴巴的苦瓜、香甜的木瓜……皮绿瓤红、瓜甜子少、瓜嫩皮薄,瓜圆如盘、瓜弯如镰、瓜小如拳、瓜长似枕……  嘻嘻嘻,巫婆在梦中笑醒,睡眼蒙  地来到了瓜果
期刊
尊敬的朱校长:  您好!  我是您资助的一个学生,叫张亚星,在甘肃省会宁县东关小学读书。原来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妈妈在家操持家务,爸爸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虽然挣钱不多,但我们一家人过得很愉快。  不幸的事发生在2004年8月29日,那是一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日子。爸爸到陕西咸阳拉货,由于疲劳驾驶加上天气原因,发生了追尾事故,爸爸的双腿粉碎性骨折,货车也变成了一堆废铁。爸爸被好心人送往陕西核工业21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