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在分析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中的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幼儿科学素养的种植活动设计策略,认为教师应基于幼儿科学素养发展需要,优化种植活动设计,让幼儿亲历活动的过程,获得丰富而直观的体验,引领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热爱科学,接近科学,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关键词】幼儿;种植活动;科学素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使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抓起,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实施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精神,改变静态知识传授做法,注重在与他人、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种植活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路径,它能够为幼儿搭建一个开放的科学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全面发展。
一、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中的价值
种植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广泛,活动空间开放,对于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1.提供广泛的交互机会
种植活动是一项群体性活动,种植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幼儿将围绕种植活动计划、种植对象选择、植树方法和分工等进行交流。因此,種植活动能够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一个广泛交互的机会,增进幼儿情感,让幼儿在广泛的交互中提高科学素养,改变科学素养静态化传递的局限性。
2.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
种植活动开展的区域比较广泛,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它突破了传统活动空间的局限性,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空间。幼儿在开放的活动空间中获得更多与自然、其他伙伴、教师接触的机会,更加自由、轻松,因此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不仅如此,开放的活动环境更容易激活幼儿潜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3.促进科学知识的内化
幼儿园阶段,幼儿对通过静态化传递获得的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也容易快速遗忘。种植活动不仅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而且为幼儿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幼儿亲自参与种植活动的各个环节,自主建构科学知识。因此,幼儿获得的知识建立在体验基础上,更容易促进对科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转变为实践能力。
二、基于幼儿科学素养的种植活动设计策略
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中具有积极的价值。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充分优化种植活动设计,发挥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多元影响。
1.细心观察,培育科学兴趣
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建立在兴趣基础上,只有当幼儿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幼儿的科学意识才能够被唤醒,才能为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兴趣的培养又和幼儿与科学接触的机会有关,接触机会越多,兴趣就越浓厚。这就需要我们在种植活动中为幼儿创造频繁接触科学的机会,观察植物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我们要为幼儿创造细心观察的机遇,培育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苗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幼儿慢慢培养感情。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对自己所要种植的对象建立起情感,并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从而培育幼儿科学兴趣。对种植观察对象的选择,要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水果、蔬菜、花草树木等,教师要对幼儿的观察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
以叶子为例,我们要引导幼儿进行持续性跟踪观察,从叶子发芽开始,观察叶子的颜色、形态,感受叶子的质地。为了形成过程性观察资料,观察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利用相机、手机将观察到的叶片记录下来。对于叶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观察时要求幼儿进行比较,并通过询问同伴、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叶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叶子之外,要引导幼儿对种植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从而使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并增长幼儿科学知识,培育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亲身体验,培育多维素养
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影响必须要建立在幼儿亲身体验基础上,不能以教师或者第三方的干预取代幼儿种植过程中的亲身体验。由于幼儿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并基于幼儿多维科学素养的发展优化种植活动设计,增强种植活动在培育幼儿科学素养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以向日葵的种植为例,在幼儿选择向日葵为对象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设计种植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程序安排、活动分工和实施等。
活动材料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了解活动材料,例如对种子的选择,可以组织幼儿交流如何选择向日葵种子,选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对工具的选择,引导幼儿思考需要哪些工具,工具使用和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等。通过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增长幼儿的科学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程序设计,需要根据种植对象向日葵,了解其种植周期,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阶段设计好先后需要开展的活动顺序。例如播种阶段,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在种植时,为了便于操作,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周期或者一个阶段。在活动程序设计过程中,培养幼儿科学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思维的严密性。
活动分工和实施环节,在尊重幼儿意愿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协调,组织幼儿对挖土、填土、扶苗、浇水等工作进行分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强化幼儿对种植对象的认识,将种植对象视为生命,呵护备至,根据种植对象的习性开展种植活动。通过这一环节,强化幼儿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培育幼儿科学情操。
3.制造冲突,锻炼实践能力
在种植活动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科学实践能力,我们需要基于种植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意识地制造“冲突”,让幼儿遭遇问题,避免种植过程的“平铺直叙”,从而培养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盆栽种植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盆栽从阳光地带移入到光照不足的地带,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盆栽叶子发生的变化。幼儿感受到盆栽叶片出现“问题”后,必然产生探寻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
幼儿围绕盆栽叶子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询问教师、家长,一边自己查阅资料,从而了解到光照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光合作用”获得直观的认识。
在种植活动的后续环节,我们还可以预设此类“问题”。例如围绕“浇水”制造问题,长时间不浇水的种植物会出现叶子枯萎,种植物生长迟缓,过度浇水则导致种植物烂根,从而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浇水”获得直观的认识,而且使幼儿意识到水对于自然、人类等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幼儿养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再如“施肥”环节我们也可以预设问题,施肥不及时,施肥不对口,施肥方法不当,都会影响种植物的生长。
可见,在种植活动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矛盾”,不仅能够让种植活动更加有趣,激发幼儿探究积极性,而且能够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提高幼儿在科学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扩大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影响。
4.成果展示,内化科学素养
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不同于一般活动,它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要基于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目的,转变种植活动设计理念,将种植活动回归到“教育活动”理性定位,为幼儿创造成果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在种植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内化科学素养。
例如围绕果蔬种植活动,在收获的季节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将黄瓜、番茄、茄子等果实展示出来。结合种植成果展示活动,教师要给幼儿创造表达的机会。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扮演生物学家、科学家等,介绍种植的过程以及种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语言表达活动不仅为幼儿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促进了幼儿科学知识、经验等分享,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科學素养的内化。
成果展示不是种植活动的结束,要通过优化展示活动,使科学活动得到进一步延展。例如围绕各种颜色的果蔬,可以引发出新的问题:“为什么果实的颜色各种各样,而不是同样一种颜色呢?”幼儿围绕这一问题开展新的科学探索,了解有关植物色彩的科学知识,将种植活动推向深入。再如,围绕同样一种植物结出的果实,果实的形状表现出差异性,引导幼儿在展示各种形态的果实时,探究植物形态影响的因素等。这样,成果展示活动既成为幼儿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又成为新的科学活动的开始。
总之,种植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活动之一,对幼儿科学素养具有多重影响。教师基于幼儿科学素养发展需要,优化种植活动设计,让幼儿亲历活动的过程,获得丰富而直观的体验,引领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热爱科学,接近科学,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马丽娅.对大班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5):19-20.
胡娅珍.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以中班种植活动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
【关键词】幼儿;种植活动;科学素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高全民族科学素养,才能真正将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使科学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幼儿抓起,将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实施科学教育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教师深入解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精神,改变静态知识传授做法,注重在与他人、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种植活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路径,它能够为幼儿搭建一个开放的科学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科学素养全面发展。
一、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中的价值
种植活动是一项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广泛,活动空间开放,对于提高幼儿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1.提供广泛的交互机会
种植活动是一项群体性活动,种植活动过程中需要幼儿之间进行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幼儿将围绕种植活动计划、种植对象选择、植树方法和分工等进行交流。因此,種植活动能够为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提供一个广泛交互的机会,增进幼儿情感,让幼儿在广泛的交互中提高科学素养,改变科学素养静态化传递的局限性。
2.提供开放的活动环境
种植活动开展的区域比较广泛,可以在室外,也可以在室内。它突破了传统活动空间的局限性,为幼儿创造了一个相对开放的活动空间。幼儿在开放的活动空间中获得更多与自然、其他伙伴、教师接触的机会,更加自由、轻松,因此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更高。不仅如此,开放的活动环境更容易激活幼儿潜能,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动建构者。
3.促进科学知识的内化
幼儿园阶段,幼儿对通过静态化传递获得的知识缺乏深入的理解,也容易快速遗忘。种植活动不仅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而且为幼儿提供了体验的机会。幼儿亲自参与种植活动的各个环节,自主建构科学知识。因此,幼儿获得的知识建立在体验基础上,更容易促进对科学知识的内化和吸收,转变为实践能力。
二、基于幼儿科学素养的种植活动设计策略
种植活动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中具有积极的价值。在设计活动时,教师要充分优化种植活动设计,发挥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多元影响。
1.细心观察,培育科学兴趣
幼儿科学素养的发展建立在兴趣基础上,只有当幼儿对科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时,幼儿的科学意识才能够被唤醒,才能为科学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兴趣的培养又和幼儿与科学接触的机会有关,接触机会越多,兴趣就越浓厚。这就需要我们在种植活动中为幼儿创造频繁接触科学的机会,观察植物就是一种有效的路径。我们要为幼儿创造细心观察的机遇,培育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幼苗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幼儿慢慢培养感情。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进行细心的观察活动,让幼儿对自己所要种植的对象建立起情感,并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从而培育幼儿科学兴趣。对种植观察对象的选择,要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幼儿自主选择水果、蔬菜、花草树木等,教师要对幼儿的观察活动给予适当的指导。
以叶子为例,我们要引导幼儿进行持续性跟踪观察,从叶子发芽开始,观察叶子的颜色、形态,感受叶子的质地。为了形成过程性观察资料,观察过程中可以鼓励幼儿利用相机、手机将观察到的叶片记录下来。对于叶子的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观察时要求幼儿进行比较,并通过询问同伴、老师、家长或者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叶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除了叶子之外,要引导幼儿对种植对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从而使幼儿在观察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并增长幼儿科学知识,培育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亲身体验,培育多维素养
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影响必须要建立在幼儿亲身体验基础上,不能以教师或者第三方的干预取代幼儿种植过程中的亲身体验。由于幼儿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在种植活动中教师要发挥主导性作用,并基于幼儿多维科学素养的发展优化种植活动设计,增强种植活动在培育幼儿科学素养中的目的性和针对性。
以向日葵的种植为例,在幼儿选择向日葵为对象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设计种植活动方案,包括活动材料的准备、活动程序安排、活动分工和实施等。
活动材料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了解活动材料,例如对种子的选择,可以组织幼儿交流如何选择向日葵种子,选择时需要注意些什么等。对工具的选择,引导幼儿思考需要哪些工具,工具使用和活动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等。通过设计活动方案,培养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增长幼儿的科学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程序设计,需要根据种植对象向日葵,了解其种植周期,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阶段设计好先后需要开展的活动顺序。例如播种阶段,先干什么,然后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在种植时,为了便于操作,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周期或者一个阶段。在活动程序设计过程中,培养幼儿科学的思维能力,增强幼儿思维的严密性。
活动分工和实施环节,在尊重幼儿意愿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协调,组织幼儿对挖土、填土、扶苗、浇水等工作进行分工。在实施的过程中,要强化幼儿对种植对象的认识,将种植对象视为生命,呵护备至,根据种植对象的习性开展种植活动。通过这一环节,强化幼儿生命意识、责任意识等,培育幼儿科学情操。
3.制造冲突,锻炼实践能力
在种植活动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幼儿科学实践能力,我们需要基于种植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有意识地制造“冲突”,让幼儿遭遇问题,避免种植过程的“平铺直叙”,从而培养幼儿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盆栽种植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将盆栽从阳光地带移入到光照不足的地带,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盆栽叶子发生的变化。幼儿感受到盆栽叶片出现“问题”后,必然产生探寻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较好地激发科学探究的欲望。
幼儿围绕盆栽叶子出现的“问题”,一方面询问教师、家长,一边自己查阅资料,从而了解到光照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光合作用”获得直观的认识。
在种植活动的后续环节,我们还可以预设此类“问题”。例如围绕“浇水”制造问题,长时间不浇水的种植物会出现叶子枯萎,种植物生长迟缓,过度浇水则导致种植物烂根,从而使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浇水”获得直观的认识,而且使幼儿意识到水对于自然、人类等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使幼儿养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再如“施肥”环节我们也可以预设问题,施肥不及时,施肥不对口,施肥方法不当,都会影响种植物的生长。
可见,在种植活动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矛盾”,不仅能够让种植活动更加有趣,激发幼儿探究积极性,而且能够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提高幼儿在科学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扩大种植活动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影响。
4.成果展示,内化科学素养
通过种植活动培养幼儿科学素养不同于一般活动,它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因此,教师要基于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目的,转变种植活动设计理念,将种植活动回归到“教育活动”理性定位,为幼儿创造成果展示的机会,让幼儿在种植成果展示的过程中内化科学素养。
例如围绕果蔬种植活动,在收获的季节可以组织幼儿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将黄瓜、番茄、茄子等果实展示出来。结合种植成果展示活动,教师要给幼儿创造表达的机会。在表达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扮演生物学家、科学家等,介绍种植的过程以及种植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方法。语言表达活动不仅为幼儿创造了互相交流的机会,而且促进了幼儿科学知识、经验等分享,在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科學素养的内化。
成果展示不是种植活动的结束,要通过优化展示活动,使科学活动得到进一步延展。例如围绕各种颜色的果蔬,可以引发出新的问题:“为什么果实的颜色各种各样,而不是同样一种颜色呢?”幼儿围绕这一问题开展新的科学探索,了解有关植物色彩的科学知识,将种植活动推向深入。再如,围绕同样一种植物结出的果实,果实的形状表现出差异性,引导幼儿在展示各种形态的果实时,探究植物形态影响的因素等。这样,成果展示活动既成为幼儿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又成为新的科学活动的开始。
总之,种植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重要活动之一,对幼儿科学素养具有多重影响。教师基于幼儿科学素养发展需要,优化种植活动设计,让幼儿亲历活动的过程,获得丰富而直观的体验,引领幼儿在种植活动中热爱科学,接近科学,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施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马丽娅.对大班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1(05):19-20.
胡娅珍.幼儿探究性主题活动的实践与探索——以中班种植活动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