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来源 :青少年科技博览(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有138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名代表参加。会议提出“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号召全世界人民共同抵御毒品侵袭,坚决与毒品犯罪活动作斗争。同年召开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6月26日为“反麻醉品的滥用和非法贩运国际日”,也就是常说的国际反毒品日。
  
  毒品有多毒
  
  毒品一般是指使人形成瘾癖的药物。常见的毒品包括鸦片、吗啡、海洛因、大麻、杜冷丁、古柯和可卡因等。现在出现的新型毒品有冰毒、摇头丸、K粉、咖啡因和三唑仑等。
  毒品作用于人体,会影响人的生理功能,称为戒断反应,使人非常痛苦。除了损害本人健康,吸食、注射毒品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性病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因为静脉注射毒品者共用不洁注射器造成艾滋病感染率极高。据国外有关部门统计,吸毒者多数短命,一般寿命不超过四十岁。
  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败光了家庭财产、毁了家庭。吸毒贩毒活动还会加剧诱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
  
  毒品上瘾之谜
  
  产生毒瘾的因素有很多,它们经常是共同产生反应,使吸毒者对毒品形成依赖。
  生理因素:人脑中本来有一种类吗啡肽物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吸毒者吸了海洛因、外来的类吗啡肽物质会减少并抑制自身吗啡肽的分泌。那么,一旦外界停止供应吗啡肽物质,则人的生理活动就会出现紊乱,出现医学上说的“反跳”或“戒断症状”。此时,只有再供给吗啡肽物质,才可能解除症状,这就是所谓的“上瘾”。
  社会因素:包括环境能否获得毒品,社会安定状况和文化背景等都能影响一些人成为毒品的俘虏。
  心理因素:研究结果倾向于认为,易冲动、叛逆性强以及对挫折忍受差者,有着相对较高的危险度,即具有滥用药物成瘾的易感性。实践表明,多数成瘾者第一次吸毒后就有浑身困乏、难受的感觉,而渴望第二次吸毒,从而导致成瘾。那些认为偶尔吸一次无所谓的看法是非常错误的,也是极其危险的。
  目前,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灾难。据联合国统计,毒品蔓延范围已扩展到五大洲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且吸毒者已高达2亿多,其中17~35岁青壮年占78%。
  为了未来、为了自己和家庭,让我们远离毒品。
其他文献
下雨了,下雨了,    淘气的雨点从天上落下来了。    我闻到了清新的空气,    里面有植物发芽的味道,    还有小草变绿的味道。    这是雨的味道,    也是春天的味道。
期刊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伙伴是和我一起长大的依依。她是我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我们经常在一起玩。  我家旁边有个公园,公园里有几座小山。当我们上幼儿园时,依依已经会爬山了,可我没爬过。有一天,胆大包天的依依对我说:“我们爬山吧!”“爬哪座?”“就爬那座。”她指着其中的一座说。“我们不走台阶,沿着树条攀上去。”“依依,我不敢。”可是,她说完睬也不睬我就自己爬山去了。依依行动利索,抓住一根树条又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