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同湖南首期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赴台培训,在边摄、边听、边记之余,我也一直在对比湘台农业的优劣长短、比较两地农业的“乒乓球”与“足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湖南农业最急需解决什么问题?台湾农业哪些亮点值得湖南学习借鉴?通过实地参访、专家培训,让我触动最大的是台湾农业的“三精”。
精致农业之妙——“农业不能靠天吃饭,要走向科学化”
台湾地区土地资源奇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里拓展栽培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在台中市石冈区优恩密家庭农场,我看到钢架塑料大棚内,黄瓜、小番茄列队成行,惹人喜爱。这个仅有8亩土地的私人农场,年收入却高达100多万新台币,让人不可思议。在与农场主交流互动中,我了解到“优恩密”的秘诀主要是“三卖”:一卖产品。通过开展标准化立体栽培,生产销售优质有机农产品。二卖种子。注重开展种苗培育,为岛内外农户提供优质种子。三卖理念。突出开展体验农业,在游客“与农共舞”中,农场主获取观光体验收入。
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位于台湾岛地理中心南投县埔里镇,这里四面环山、气候温和、风景宜人,是台湾的农业特定区。走进农场,房屋被花草妆扮,道路与小溪相遇,旧农具成了绿雕的主体,花卉成了美味佳肴。其农场主张国祯先生向我透露,“台一”始终贯穿精致农业“四生理念”,即:“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科学”,并强调“农业不能靠天吃饭,要走向科学化”,要朝着精致、精细和农业多元化方向发展。“台一”精致农业的新理念与新做法,让我受益颇多。
和湖南相似,台湾人多地少,且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现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农业人口400多万,能够在有限的土地里创造出更多收益,这得益于台湾发展精致农业。每到一处,我都注意到,台湾农民注重标准化生产,竭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实行有机栽培,降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将农业的理念上升到生态安全、生命科学的高度,的确让人肃然起敬。湖南有5686万亩耕地,农业人口3917万人,同样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必须走精致农业之路,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从“骨子”里改变“催耕、催种、催收”的思维定势,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肚皮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变。解决重产量轻质量、重数量轻科技的问题。二是从“贡献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解决任务、责任与效益不对称的问题,用智慧提升农产品价值、叫响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从“化工理念”向“有机理念”转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实行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保生态安全,又保生命安全。
精深农业之奇——用我的脑袋“榨干”你的口袋
台湾农业讲究创意,突出营销,通过精巧的创意,提升市场的竞争力,通过精深的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有限的土地上,靠无限的智慧赚钱。
地处台中市山水丛林中的东势林场,古木参天,苍翠欲滴,空气清新。过去,这里林工是以砍伐树木为生,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势林场开始注重保护生态,探索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分季节开设了赏樱线路、赏梅线路、赏枫线路等,并策划了萤火虫、甲虫、蜜蜂的观赏体验活动,加上种植花木、果实采摘、体能训练等内容,不仅使林场实现了从伐木卖钱到生态赚钱的历史大转型,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在嘉义县中埔乡农会推广股,我看到,各种农产品的创意策划图案贴在墙上,多种精深加工且包装精美的产品呈现在橱窗里,透显出智慧农业的精巧。在乡农会举行的农产品说明会上,乡农会工作人员将各种各类包装精美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有丝瓜面膜、丝瓜保湿露、丝瓜洗面乳、丝瓜露洗发乳、丝瓜露沐浴乳、丝瓜去角质皂等,一根普普通通的丝瓜竟然衍生成20多种丝瓜系列护肤产品。一片细细嫩嫩的茶叶竟做成了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再加上精美亮丽的包装和农会推广员的贴心宣传,在场的人无不为之称羡,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了乡农会超市的购物人流之中。
台湾农业靠精深加工升值、靠策划创意取胜是一大亮点,台湾农民年人均收入约2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万元),就与他们注重品质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讲,台湾农民是在“经营农业”,他们善于把编故事、讲故事作为营销手段。崇尚先有市场,再有生产,不断的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同时,运用概念农业、科技农业、创意农业、差异化农业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让普通农产品“不普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湖南是农产品大省,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1:1,低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湖南4.8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93%是规模以下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32家,过100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且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只能从事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不长,增值效益不高。学习借鉴台湾农业的经验,湖南应突出在以下四个方面使劲:一是突出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重点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着力培育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企业开展整合,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努力打造一批年产值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突出特色资源,实行科企联姻,开展科研攻关,推出百姓喜爱的特色产品,整合和延长产业链条。三是突出品牌打造,开展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整合、市场拓展等工作,提高“湘”字号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突出机制创新,实行企社牵手或家庭农场加合作社加龙头企业三大新型主体的抱团发展,提高龙头企业“第一车间”标准化生产水平。
精心务农之效——“农民拿笔头比拿锄头更沉重,农会既要锦上添花,又要注重雪中送炭!”
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也干不好的事,这是赴台培训迫切希望找到的答案。
台湾农会是农民组织,一切以农民利益为依归,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教育性、文化性的重要功能。用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理事长廖树宏的话说就是:“农民拿笔头比拿锄头更沉重,农会既要锦上添花,又要注重雪中送炭!”特别是农会开展金融、保险、营销、培训等业务,解了不少农户之难,让台湾农民分享农会服务的“红利”。所以,台湾农民“有钱存农会,没钱农会借;有货卖农会,没货农会买;有事找农会,没事农会坐;有险找农会,没险农会买。” 在南投县渔池乡农会一楼营业大厅,信用部、保险部、供销部等一字排开,具体办理农民急难之需。据农会负责人介绍,农会属公益社团法人,可享受免税待遇。按规定,农会可承揽岛内工商企业和农户的储蓄,但只能给所辖区域内的农户贷款,并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加入农会的农户,每月向农会交纳一定数量的个人保险费,到65岁后,即可每月获得一笔不菲的养老金。
在花莲县蔬菜产销合作拍卖市场,身着红衬衫的农会工作人员将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一批批包菜、苦瓜、番茄、芹菜等进行拍卖。出价、叫价、成交、盖章,现场气氛活跃。农会工作人员告诉我,菜农每天早晨将新采的农产品送到市场上来,经严格检测合格后才可参加拍卖,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就地销毁。农产品经市场拍卖销售,农会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据台北农会负责人介绍,各地农会的收入90%来自信用部、10%来自农产品销售。除为农会工作人员发放工资奖金外,农会的收入积累,加上财政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农民培训、扶持困难农户和农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培训是农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湖南首批理事长们在台北的培训活动,就是在农会农训中心沃田旅店举行的。这里“农”味甚浓,各种装饰物、宣传画都充盈着农业元素。关于“农会与政策”“农产品运销——创意与创新”“温带果树育种及栽培技术”等培训课程均是由台湾著名农业专家和教授上课。同时,特邀了4名农(渔)场主,分成水稻、柑橘、水产、蔬菜4个组进行面对面交流,让理事长们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都有了新的提升。
到2013年底,湖南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2.3万个,成员188.7万人(户),占总农户的13.6%。农民合作社成为了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但与台湾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比,湖南农民贷款难、农业保险难、农产品卖难、养老难、农业社会化服务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进一步遵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缓解“多难”困局,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不断增强其带动作用,“精心”为农民服务,使之成为农民可依靠可信赖的“家”?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立足湖南优势产业,科学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重点培育1000个省级示范社,组建100个联合社。整合政策资源,引导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示范社倾斜,打造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社。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帮助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章程,规范章程制度、规范民主管理、规范经营运转和规范财务管理,把“心”贴在服务农民上,推动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对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应在特许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PPP模式,转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拓宽投融资平台。要抓好国家和省里已出台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解决合作社用地难、融资难、项目争取难等问题。四是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大学生到合作社创业,引导科研人员与合作社牵手。同时,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提升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工作。省委书记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先后对加强湘台农业交流合作做出重要指示。副省长张硕辅对赴台培训工作亲力亲为,做了具体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分5年组织1000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赴台培训。首期学员学成归来,对自身事业充满憧憬,纷纷表示将学以致用、取长补短,提高创新发展水平,着力加快农民合作社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奔小康的步伐。
精致农业之妙——“农业不能靠天吃饭,要走向科学化”
台湾地区土地资源奇缺,如何在有限的土地面积里拓展栽培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在台中市石冈区优恩密家庭农场,我看到钢架塑料大棚内,黄瓜、小番茄列队成行,惹人喜爱。这个仅有8亩土地的私人农场,年收入却高达100多万新台币,让人不可思议。在与农场主交流互动中,我了解到“优恩密”的秘诀主要是“三卖”:一卖产品。通过开展标准化立体栽培,生产销售优质有机农产品。二卖种子。注重开展种苗培育,为岛内外农户提供优质种子。三卖理念。突出开展体验农业,在游客“与农共舞”中,农场主获取观光体验收入。
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位于台湾岛地理中心南投县埔里镇,这里四面环山、气候温和、风景宜人,是台湾的农业特定区。走进农场,房屋被花草妆扮,道路与小溪相遇,旧农具成了绿雕的主体,花卉成了美味佳肴。其农场主张国祯先生向我透露,“台一”始终贯穿精致农业“四生理念”,即:“生产—生活—生态—生命科学”,并强调“农业不能靠天吃饭,要走向科学化”,要朝着精致、精细和农业多元化方向发展。“台一”精致农业的新理念与新做法,让我受益颇多。
和湖南相似,台湾人多地少,且三分之二为山地丘陵,现有耕地1290万亩,农户78万,农业人口400多万,能够在有限的土地里创造出更多收益,这得益于台湾发展精致农业。每到一处,我都注意到,台湾农民注重标准化生产,竭力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实行有机栽培,降低土壤及地下水污染,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并将农业的理念上升到生态安全、生命科学的高度,的确让人肃然起敬。湖南有5686万亩耕地,农业人口3917万人,同样存在人多地少的矛盾。因此,必须走精致农业之路,在精耕细作上下功夫,从“骨子”里改变“催耕、催种、催收”的思维定势,努力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肚皮农业”向“科技农业”的转变。解决重产量轻质量、重数量轻科技的问题。二是从“贡献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解决任务、责任与效益不对称的问题,用智慧提升农产品价值、叫响农产品品牌,切实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从“化工理念”向“有机理念”转变。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实行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既保生态安全,又保生命安全。
精深农业之奇——用我的脑袋“榨干”你的口袋
台湾农业讲究创意,突出营销,通过精巧的创意,提升市场的竞争力,通过精深的加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在有限的土地上,靠无限的智慧赚钱。
地处台中市山水丛林中的东势林场,古木参天,苍翠欲滴,空气清新。过去,这里林工是以砍伐树木为生,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东势林场开始注重保护生态,探索发展观光休闲旅游,分季节开设了赏樱线路、赏梅线路、赏枫线路等,并策划了萤火虫、甲虫、蜜蜂的观赏体验活动,加上种植花木、果实采摘、体能训练等内容,不仅使林场实现了从伐木卖钱到生态赚钱的历史大转型,还取得了良好的生态与经济效益。
在嘉义县中埔乡农会推广股,我看到,各种农产品的创意策划图案贴在墙上,多种精深加工且包装精美的产品呈现在橱窗里,透显出智慧农业的精巧。在乡农会举行的农产品说明会上,乡农会工作人员将各种各类包装精美的农产品深加工产品展现在我们面前,有丝瓜面膜、丝瓜保湿露、丝瓜洗面乳、丝瓜露洗发乳、丝瓜露沐浴乳、丝瓜去角质皂等,一根普普通通的丝瓜竟然衍生成20多种丝瓜系列护肤产品。一片细细嫩嫩的茶叶竟做成了茶食品、茶饮料、茶保健品。再加上精美亮丽的包装和农会推广员的贴心宣传,在场的人无不为之称羡,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了乡农会超市的购物人流之中。
台湾农业靠精深加工升值、靠策划创意取胜是一大亮点,台湾农民年人均收入约20万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5万元),就与他们注重品质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分不开。从某种意义上讲,台湾农民是在“经营农业”,他们善于把编故事、讲故事作为营销手段。崇尚先有市场,再有生产,不断的发现需求和满足需求。同时,运用概念农业、科技农业、创意农业、差异化农业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让普通农产品“不普通”。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地方。湖南是农产品大省,但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1.1:1,低于全国1.9:1的平均水平。湖南4.8万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中93%是规模以下企业,年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只有32家,过100亿元的企业只有1家,且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只能从事简单的初加工,精深加工不够,产业链条不长,增值效益不高。学习借鉴台湾农业的经验,湖南应突出在以下四个方面使劲:一是突出农业园区建设,围绕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重点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着力培育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农业企业开展整合,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拓展产品销售市场,努力打造一批年产值过50亿元、过100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二是突出特色资源,实行科企联姻,开展科研攻关,推出百姓喜爱的特色产品,整合和延长产业链条。三是突出品牌打造,开展农产品加工产品品牌提升行动,着力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品牌整合、市场拓展等工作,提高“湘”字号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四是突出机制创新,实行企社牵手或家庭农场加合作社加龙头企业三大新型主体的抱团发展,提高龙头企业“第一车间”标准化生产水平。
精心务农之效——“农民拿笔头比拿锄头更沉重,农会既要锦上添花,又要注重雪中送炭!”
如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解决一家一户干不了、也干不好的事,这是赴台培训迫切希望找到的答案。
台湾农会是农民组织,一切以农民利益为依归,具有经济性、社会性、教育性、文化性的重要功能。用台湾神农科技发展协会理事长廖树宏的话说就是:“农民拿笔头比拿锄头更沉重,农会既要锦上添花,又要注重雪中送炭!”特别是农会开展金融、保险、营销、培训等业务,解了不少农户之难,让台湾农民分享农会服务的“红利”。所以,台湾农民“有钱存农会,没钱农会借;有货卖农会,没货农会买;有事找农会,没事农会坐;有险找农会,没险农会买。” 在南投县渔池乡农会一楼营业大厅,信用部、保险部、供销部等一字排开,具体办理农民急难之需。据农会负责人介绍,农会属公益社团法人,可享受免税待遇。按规定,农会可承揽岛内工商企业和农户的储蓄,但只能给所辖区域内的农户贷款,并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加入农会的农户,每月向农会交纳一定数量的个人保险费,到65岁后,即可每月获得一笔不菲的养老金。
在花莲县蔬菜产销合作拍卖市场,身着红衬衫的农会工作人员将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一批批包菜、苦瓜、番茄、芹菜等进行拍卖。出价、叫价、成交、盖章,现场气氛活跃。农会工作人员告诉我,菜农每天早晨将新采的农产品送到市场上来,经严格检测合格后才可参加拍卖,不合格的农产品一律就地销毁。农产品经市场拍卖销售,农会收取一定数额的手续费。据台北农会负责人介绍,各地农会的收入90%来自信用部、10%来自农产品销售。除为农会工作人员发放工资奖金外,农会的收入积累,加上财政补贴资金,主要用于农民培训、扶持困难农户和农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培训是农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湖南首批理事长们在台北的培训活动,就是在农会农训中心沃田旅店举行的。这里“农”味甚浓,各种装饰物、宣传画都充盈着农业元素。关于“农会与政策”“农产品运销——创意与创新”“温带果树育种及栽培技术”等培训课程均是由台湾著名农业专家和教授上课。同时,特邀了4名农(渔)场主,分成水稻、柑橘、水产、蔬菜4个组进行面对面交流,让理事长们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都有了新的提升。
到2013年底,湖南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2.3万个,成员188.7万人(户),占总农户的13.6%。农民合作社成为了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的基本主体、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型实体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但与台湾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相比,湖南农民贷款难、农业保险难、农产品卖难、养老难、农业社会化服务难等问题仍然存在。如何进一步遵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缓解“多难”困局,加快农民合作社发展,不断扩大合作社规模、不断增强其带动作用,“精心”为农民服务,使之成为农民可依靠可信赖的“家”?
一是强化规划引导。立足湖南优势产业,科学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重点培育1000个省级示范社,组建100个联合社。整合政策资源,引导涉农项目资金重点向示范社倾斜,打造一批带动力强的合作社。二是强化规范管理。帮助农民合作社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章程,规范章程制度、规范民主管理、规范经营运转和规范财务管理,把“心”贴在服务农民上,推动形成“建一个组织,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发展格局。三是强化政策扶持。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对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应在特许协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PPP模式,转变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拓宽投融资平台。要抓好国家和省里已出台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切实解决合作社用地难、融资难、项目争取难等问题。四是强化人才支撑。鼓励大学生到合作社创业,引导科研人员与合作社牵手。同时,加强合作社人才培养,提升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工作。省委书记徐守盛,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省委副书记孙金龙先后对加强湘台农业交流合作做出重要指示。副省长张硕辅对赴台培训工作亲力亲为,做了具体安排部署。省委、省政府决定,从今年开始,由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分5年组织1000名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赴台培训。首期学员学成归来,对自身事业充满憧憬,纷纷表示将学以致用、取长补短,提高创新发展水平,着力加快农民合作社带领农民群众闯市场、奔小康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