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琪的礼物》的语言艺术解析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aa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亨利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小说《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以他独特的创作风格讲述一对贫穷的年轻夫妇之间真挚的感情,并通过语言艺术营造一种幽默而又略带悲伤的氛围。小说中,无论是修辞与词句的运用,还是出人意料的欧·亨利式结局,都令读者紧随情节的起伏并感受其中滋味。本文将对《麦琪的礼物》进行语言艺术解析。
  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主要讲述了一对恩爱但贫穷的年轻夫妇为了能在圣诞节赠予对方礼物,不惜变卖各自最珍贵的物品,他们费尽心思准备好了礼物,却发现它们都与对方卖掉的珍视之物相配套,于是夫妇双方的圣诞礼物全都无用武之地的故事。小说平凡中蕴含着质朴的温馨,夫妇的生活表露出当时美国下层社会人民生活的艰辛,然而结尾的幽默淡化了事物悲剧性,使读者在忍俊不禁的同时体会到潜在的酸涩,因此人们常以“含泪的微笑”来评价《麦琪的礼物》这部小说的独特风格。作者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故事情节更加扣人心弦,其极具特色的语言艺术更是在自然发展的情节中阐释纯粹又真挚的情感,加之故事结局的出其不意体现出小说的艺术性,进而让读者在笑声中切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因此,人们对小说的结局拍案叫绝,但是这笑声充满了辛酸。这部喜剧中弥漫着悲剧色彩的小说篇幅不长,却包含着朴实又精准的用词、精致又巧妙的情节布局,通篇充斥着这对年轻夫妇之间浓浓的爱意,其出乎读者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又展示着独特的欧·亨利式幽默。本文将围绕欧·亨利的语言艺术,对《麦琪的礼物》进行多方面研究,尤其是从修辞方法、语言表达、篇章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进而从细微之处探讨欧·亨利的语言艺术,这对于今后文学作品的创作有着深远意义。
  一、《麦琪的礼物》中恰到好处的修辞手法
  (一)夸张
  夸张是一种通过夸大事物的本质以加强感情表达的修辞手法。欧·亨利为了突出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她对礼物的重视,接连使用了夸张性的词语。比如,为了突出德拉头发的秀美,作者就形容德拉垂在窗外晾干的披散着的秀发足以胜过示巴女王的珠宝。虽然将头发形容得有些夸张,但正是这种直白,让读者意识到秀发的珍贵程度以及德拉对头发的喜爱,而后她为了给丈夫准备礼物而卖掉头发,更加体现了德拉对礼物的重视以及她对丈夫的浓浓深情。在描写德拉与吉姆认定礼物时,作者同样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德拉无数次构想送给吉姆的礼物必须“勉强配得上”吉姆,而同样在吉姆眼中,他送给德拉的礼物也是她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东西。这些相呼应的夸张性描述将男女主人公的憧憬表露无遗,更是把主人公之间的爱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夸张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故事情节增加了喜剧的艺术效果,诠释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
  (二)比喻
  小说的比喻涉及明喻和暗喻。明喻明确地使用比喻詞,既含有本体又含有喻体。暗喻则不明确使用比喻词,而是把本体等同于喻体。在小说中,比喻的修辞常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将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态度突显得更加强烈。在《麦琪的礼物》中,欧·亨利用不小的篇幅以旁观者的视角描绘女主人公德拉的一头华美秀发,这也是她为筹钱买礼物不得已割舍的对象。作为一个贫穷的普通人,德拉除了可称为“宝物”的秀发外一贫如洗。作者欧·亨利毫不吝啬赞美之词形容德拉秀发。其中既有明喻“好似棕褐色瀑布”,突出头发的茂密,又有暗喻“水波起伏,粼粼闪耀”,突出头发细腻华丽的质感。明喻与暗喻的共同运用将德拉头发的画面与细节直接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此处的描写与她困顿的生活格格不入,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却进一步?说明了德拉将其视为珍宝的原因,使读者对情节设定有更高的接受度。
  此外,作者多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妻子德拉刚刚卖掉头发得到二十美元,之后立即就去各类商店为丈夫挑选礼物,其间的两个小时“就像长了翅膀一样轻快地飞过”,这里作者使用明喻来描绘德拉终于为购买礼物而取得了足够的金钱,此时她的激动与喜悦使读者感同身受。作者运用比喻巧妙地刻画人物内心活动的变化,先前的纠结与后期的欣喜形成强烈的对比,情绪的突变更加强调了她此时明快的心情,小说的氛围由此变得明朗起来,既带动了读者的情绪,也使德拉这一形象在读者心中更加鲜明可感,足见其语言的感染力。
  (三)反复
  反复就是某个关键单词、短语或语句的重复使用,通常情况下可以增强语气。小说开篇,作者通过对一块八毛七分美元的重复就是反复的经典运用,连续强调仅有的一块八毛七分将女主人公懊恼又无力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充分展现出德拉想给丈夫买礼物但又迫于贫穷而无能为力的焦虑。因此,在紧随其后的环境描写中,欧·亨利延续了德拉这种低落情绪氛围,却没有直接描绘她哭泣的画面,而是描写她哭过后透过窗户看到的“灰褐色的后院中一只沿着灰色的篱笆墙走着的灰色的猫”。作者描写德拉眼中的景物连续三次使用“灰色”这种忧郁的色彩,无论静态的“后院”“篱笆墙”,还是动态的“猫”,在女主人公德拉的眼中通通都只剩下灰色。此时,色彩的阴郁映射出她内心的忧郁,比起直接对她本身的描写更加触动读者的内心。这种以主人公视角进行的构图去展现内心情感的手法,再加上反复的修辞手法,全方位体现着作者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麦琪的礼物》中极具特色的语言表达
  (一)用词精妙
  透过《麦琪的礼物》中的修辞手法,读者略能窥见欧·亨利对词的把控能力。接下来,笔者从用词角度对文本进行分析。欧·亨利细致地将大量形容词、动词、副词等合理运用在对主人公的行为和心理的刻画中,进而丰富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也是欧·亨利小说语言艺术的一大特征。《麦琪的礼物》中,作者运用精妙的词语描绘动作和神态来传递主人公的情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将主人公的心理通过行为举止细腻地表达出来,不仅能在细微之处塑造人物形象,也能使读者感受到语言的使用带来的艺术效果,使读者自然而然地随主人公的情感波动而产生情绪变化。譬如,卖掉长发后,德拉看着镜中的身影,“小心地、苛刻地照来照去”。其中,“小心地、苛刻地”这些词语写出了失去长发的女主人公的无措,“照来照去”又再次展现了女主角对原本头发的珍视。此外,德拉照镜子时十分小心,以至于到达“苛刻”的程度,表明德拉不仅在乎自己形象的改变,还担心丈夫吉姆知晓此事后看待她的感受。这一细小行为的描写却蕴含如此丰富的内心活动,足见作者对用词的细致和精妙。   (二)句式灵活
  首先,《麦琪的礼物》的句式灵活体现在作者对松散句和圆周句的使用。松散句指的就是指整个句子主要意思集中于前部,紧随其后的句子则是一些用于补充说明或修饰的句子,其起到修饰说明的作用,或将文本润色。正因为松散句具有简明扼要地传递信息的特性,所以作者大量使用口语化的词汇来为小说增添生活气息。而圆周句则把句子的核心内容放在末尾,而把描述性的内容放在句子前部。因圆周句颇具文本表达的特性,作者可以将内容的关键放置于描述类语句之后,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使其体会小说的细节与内涵。因此,松散句和圆周句两种句法结构对于人物的刻画及主題思想的表达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其次,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中灵活运用倒装句、长短句搭配等多变的句式进行情境渲染。长句内容的丰富性能将故事设定和人物的心理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进而勾勒出故事的大致轮廓及人物形象,因此小说中的长句主要描写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宝物及他们的心理状况和外貌特征,为后续情节的顺利发展打下基础。
  短句多用于描写动作。德拉卖发是作者在《麦琪的礼物》中最为细致的刻画,其描述也颇具特色。在德拉前往美发店的描写中“她甩开裙子,眼睛里还噙着晶莹的泪珠。她冲出大门,跑下楼梯,来到了街上”,作者采用倒装句式,并且使用“甩开”“噙着”“冲出”“跑下”“来到”等一系列动词使德拉的整个动作过程显得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同时表现出她对头发的不舍以及卖掉头发的决绝。比起长句对内容的细致传递,短句则加重了情感的表达,读者也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人物情感的宣泄,对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对话式表达
  《麦琪的礼物》中的对话式表达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大语言特色。作者运用简单的日常对话使小说更具有生活气息,这种语言氛围立刻拉近了主人公和读者的距离,使读者同时理解男女主人公的内心感受。从小说中“‘你把头发剪掉了?’吉姆略带艰难地问道。‘不但剪了,而且我还把头发卖了。’德拉说,“不管怎样,你不也还是同样喜欢我吗?就算没了长发,我还是我,不是吗?’”的对白来看,日常的语言生动地展现出吉姆在看到德拉失去长发时的震惊,先前德拉的担忧似乎变为了现实,但德拉的语气透露出她对夫妻之间爱情不会因失去长发而有所消散的笃定。此外,欧·亨利的幽默也在这轻松的语言氛围中得以展现,既坦明了女主人公失去长发的事实,又减轻了男女主人公失去宝物的遗憾感,使小说情绪总体上不过于沉重,为小说增添亮点。
  三、《麦琪的礼物》中构思精巧的篇章结构
  (一)循序渐进的情节铺垫
  小说中巨大信息量的传递离不开循序渐进的情节铺垫。作者在短篇小说中既要符合背景设定,又要对人物进行塑造,还要使情节发展合乎逻辑,铺垫的作用功不可没。欧·亨利在《麦琪的礼物》中注重细节,注重日常生活中场面的刻画。在每个需要主人公面对和处理矛盾的场景,作者要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让读者理解他们生活中的矛盾,同时情节布局也要适度。因而,在不长的篇幅中,小说情节幽默且跌宕起伏,并无多余赘述,再加上标志性的欧·亨利式结尾,这才形成令人印象深刻的欧·亨利特色。小说中推动情节循序渐进发展的铺垫有很多,早在开篇作者点明德拉与她丈夫吉姆生活的困窘,就为后文夫妻互赠圣诞礼物的困难程度埋下了伏笔。其次,艰辛的生活与送给爱人礼物的愿望的矛盾引发出了德拉卖发与吉姆卖表的决定,为德拉卖掉头发、吉姆卖怀表做了伏笔。种种情节的铺垫共同促成了欧·亨利式戏剧性的结局,达到小说的高潮,让人们对夫妻之间的感情报以“含泪的微笑”。
  (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作者将故事的叙述视角放在女主人公德拉身上,通过日常生活经历的描写,刻画出她为攒够圣诞礼物的钱精打细算,费尽心思,以至于万般无奈地卖掉自己最为珍视的秀发。德拉为筹集买礼物的钱经历了内心的煎熬,细致的描写凸显了矛盾冲突。此外,在描写德拉购买礼物时,作者又进行了虚写,为了找到一条白金表链,德拉“翻了所有铺子”,小说对这条表链进行了细致的描写与品鉴。而在故事结尾转到吉姆的视角时,小说则一言略过,一句“我换了钱买了梳子”简单地带过了他的心理及行为。但读者可以根据前文进行推测他卖掉祖传三代的金表时和在购物前后有着同妻子德拉一般的心路历程。因此,虚实结合的手法能在有限的篇幅里向读者传递出潜在的信息,无论丈夫吉姆表现得有多么云淡风轻,他的心理活动和筹备礼物的做法都早在作者描绘德拉的内心和行为时向读者展现出来了。
  (三)出人意料的小说结尾
  欧·亨利的作品以其出其不意,彻底推翻读者主观想象的结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语言艺术。在小说情节逻辑连贯合理的前提下,主人公的命运随作者神来一笔的转折而发生改变,让读者产生更强烈的共鸣。尽管欧·亨利式结局不同于常见写作套路与思维模式,但《麦琪的礼物》的结局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也恰恰了证明这种语言艺术的魅力。虽然夫妻的生活困顿,但两人又为对方购买礼物而挖空心思,甚至将变卖各自最为珍视的宝物。以常见的故事结局来看,理应是夫妻二人收到对方赠予的礼物而感到喜悦,但欧·亨利式结局充满幽默,女主人公舍弃长发而准备了搭配丈夫金表的表链,男主人公卖掉金表准备的则是戴在妻子长发上的精美套梳。双方的礼物在最后坦明内容时失去了价值,男女双方的努力成果顿时化为泡影。故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美满结局,但夫妻之间对彼此的深情是他们最好的礼物。
  《麦琪的礼物》的结局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从小说中作者不时给出的伏笔来看,这一结局又确实有迹可循。透过小说开篇夫妻困顿的生活以及圣诞节的到来,读者就能推测出礼物的难得,而通过对德拉准备礼物的细致描写,情节又可以合理发展:夫妻双方都在为此努力,以至于不顾代价,而频繁出现的妻子的长发与丈夫的金表则暗示着礼物的用途。从读者的视角来看,夫妻的行为十分滑稽,都想着通过自身的牺牲为对方换取礼物,但其中真挚的情感又让人们为之感动。读者的情感绝大多数都按照作者描绘的主人公视角进行变化,单单以女主人公德拉的心理及行为很容易忽视其他因素,这也是读者在故事的最后对男主人公的礼物感到震惊和好笑的原因。在常见的小说情节中,主角的单方面付出不外乎得到拒绝或接受两种结果,这也是经典的喜剧或和悲剧,然而《麦琪的礼物》以欧·亨利特有的幽默展现了第三种结局,即喜剧中蕴含悲剧。以送给对方满意的礼物的出发点来看,这绝对算不上好结局。但从夫妻之间的感情角度出发,双方都深爱对方并为对方着想,这又恰恰是最好的结局。《麦琪的礼物》中独具特色的语言艺术向人们传递着一种观点,即夫妻间最珍贵的礼物不外乎情感,主人公之间的礼物其实早已呈现在读者眼前。
  四、结语
  《麦琪的礼物》这部短篇小说颇具欧·亨利幽默的风格,其构思精巧的语言艺术别具特色。本文对整部作品的语言进行分析,并结合小说男女主人公的生活状况和故事内涵,清晰地归纳文本的整体特征,其增添了小说主题的表达效果。《麦琪的礼物》的篇幅不长,但无论措辞还是句子搭配,都饱含着作者对细节的刻画,是以人物形象立体生动,情节发展循序渐进,故事结局令人拍案叫绝。欧·亨利的语言艺术令读者在沉浸在主人公的感情世界中,随跌宕起伏的情节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通过对《麦琪的礼物》的语言艺术进行解析,人们能在细节处从不同角度探索其艺术魅力。从修辞手法上看,欧·亨利不遗余力地刻画人物心理,行文更是精细到用词和句式,整体篇章进程循序渐进,叙述虚实结合,详略得当,形成经典的欧·亨利式结局,永远都能使读者眼前一亮。在有限的篇幅中,小说行文节奏明快且内容充实,能使读者与主人公感同身受,令其充满语言艺术的魅力。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
  作者简介:李乐湜(1999-),女,辽宁沈阳人,本科,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其他文献
土门镇两座魁星楼分别坐落于土门村和东涧北村,两座楼在建筑形制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对其建筑形制的考察,揭示背后传承的魁星历史文化。两座魁星楼在时代变迁中岌岌可危,亟待重修保护。  一、土门镇与魁星信仰  土门镇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北部,为其河西重镇之一。这里留存许多古建筑,如东涧北村的占家大院、杨家大院等。魁星楼现存四座,雅尔沟村有一座,建于2000年;周家庄有一座,修于明末;土门镇东涧北村和土
期刊
五千年的中國文明长河孕育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文化,它讲述了各个朝代兴衰起伏,也娓娓道出中华文化的历久弥新。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在长期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既是向心力的源泉,又是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动力,在现代化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五牛图》作为文物,与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有必要深层次了解文化和文物的内在含义。  传统文化是合成词,由“传统”
期刊
在西蒿坡村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太多的历史遗迹,其中就有笔者所要叙述的北庙、黄鼬寺、老庄户、三座砖窑和垛口房。这些古迹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没人能够说得清。  一、北庙  西蒿坡村北有一座庙——张王爷庙,因为坐落在村北头,其又被人们称为北庙。院落南北有50米,东西有80米,院外有东、西、南、北四条小道,老道们念经就围着院墙转。院内东、西各有12间房,屋内悬挂的张王爷画像高至屋顶。院内有十几棵大
期刊
近年來,中国经济呈稳定增长趋势,劲头十足。如何使经济发展惠及人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一个新的话题。电视节目是一种能在最短时间内满足受众心理期待的大众传媒形式,由其孵化出的节目《向往的生活》即是2017年以来慢综艺的典范。本文试从《向往的生活》的内容内核与形式特点两个方面分析其创新性,浅谈其成功的因素。  一、节目内容的平民化  《向往的生活》是湖南卫视与合心传媒联合推出的一档大型
期刊
2019年12月,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剧场,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蓝蓝的天空——中国舞协‘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原创内蒙古题材舞蹈作品展演”开演,舞蹈《老雁》也正式进入公众的视线。  一、舞蹈本身的诉说  一幕、一椅、一故事、一定点是这部舞蹈作品的独特记号,它不同于平时所见的学院派民间舞——为了舞台的流动性,增加了许多无必要的队形和调度。《老雁
期刊
《驿马》是韩国诗人、小说家金东里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1948年1月刊载于《白民》12号,于1950年被正音社收录到同名短篇小说集《驿马》中。小说《驿马》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以“驿马煞”为主要素材,讲述了在花开市场玉华一家的爱恨情仇,描绘了平凡的人生因命运而受到伤害,但又无奈顺应命运的画面。本文通过对小说的介绍与分析,加深了对该篇小说的理解与认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义。  一、创作背景  诗人
期刊
羊毛,本名高学升,作品散见《大观》《喜剧世界》《天池》《小小说大世界》《小小说月刊》《微型小说选刊》《杂文选刊》等。  1  马丰收最大的特点,就是爱与人抬杠。力河洼村三组农民马丰收,他的身份证上明明写的是“马永北”,然而,按照马丰收的哲学,他的真正名字应叫“马丰收”。不管别人怎么喊,反正他是这么认为。  力河是名不见经传的小支流。力河岸边,有个叫力河洼的村庄,马丰收就生活在力河洼。马丰收本来姓邹
期刊
在我国的歌剧历史上,《苍源》是颇具分量的代表作品,自1995年首次演出以来,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也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认可。在整个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方面,音乐和剧情的内涵及外延给人以震撼的视听效果。在《苍源》中,咏叹调《情歌》的音乐贯穿全部,所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分析了咏叹调《情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技巧,以期为深入研究歌剧《苍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声乐作品分析  
期刊
集演技与导演才华于一身的姜文是中国电影界不可或缺的人才,其姜氏风格在电影圈中更是独具一格,尽管电影创作数量有限,但这也与他犀利的眼光有关。电影《让子弹飞》上映之后大获成功,作为一部商业片,无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这部电影以荒诞的叙事反映社会的现状,旨在引起大众的反思,是一部具有极高美学价值的经典荒诞喜剧片。  借助姜文的个性创造,《让子弹飞》成为姜文近年来最具姜氏风格的作品。在这部电
期刊
中国古典舞《海棠依旧》是第十届桃李杯舞蹈比赛青年组表演三等奖作品,由中央芭蕾舞团青年编导费波创作,由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卢奕佳演出。本文从演员亲身经历排练及演出的角度,对《海棠依旧》这个舞蹈作品的创作之源、意境之美、内容之美进行透彻赏析。  一、创作之源  古典舞《海棠依旧》是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前期作品《如梦令》(其中一首)为创作原型。宋词《如梦令》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它写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