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识教育的化学“课程思政”融合建构与实现路径

来源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大思政”格局深度挖掘“思政元素”,以化学知识点或化学专题进行“融合知识建构”,在化学课程中“自然浸润”思政内容.通过化学课程中融合“通识知识”、“价值内涵”与“育人目标”建设“金课”,全方位契合“学科知识”与“隐性知识”、“智慧教育”赋能化学“课程思政”的分层递推、综合测评等探索化学“课程思政”的融合建构与教学实践.基于通识教育融合化学“课程思政”案例拓展了化学课程的广度与深度;融合高阶思维建构化学知识、技能训练、素养达标为一体的课程目标,拓展了化学“课程思政”的深度和精度,进一步推动了化学教学从“知识导向型”向“素养导向型”的转变,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自我控制和特质愤怒对中学生受害者敏感性与攻击行为关系的影响机制.方法:采用攻击行为量表、受害者敏感性子量表、特质愤怒量表和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问卷,对山东省两所中学的80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受害者敏感性与特质愤怒、攻击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受害者敏感性与自我控制呈显著负相关;(2)受害者敏感性对攻击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受害者敏感性负向预测自我控制,自我控制能够显著负向预测攻击行为;(3)特质愤怒在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前半段)起调节效应.结论:受害者敏感性通过影响自我控制来影响攻击
辍学倾向是学生对辍学的认同和行为趋向,是辍学行为实施前的心理准备状态.自编由辍学认同和辍学意向两个维度构成的辍学倾向量表,用该量表对1367名中学生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及发展现状分析.结果发现:(1)辍学倾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且在不同学段中学生之间具有截距等值性;(2)辍学认同与辍学意向存在较低水平的正相关;(3)中学生辍学倾向的总体水平较低,高中生和中职生的辍学倾向高于初中生,农村中学生的辍学倾向高于城市中学生.
采用家庭支持量表、积极心理品质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440名福建省某高校的贫困学生进行调查.考察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现状以及与家庭支持、积极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男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全国男性常模水平,女贫困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女性常模水平.主观幸福感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家庭支持和积极心理品质均能正向预测贫困生主观幸福感.家庭支持通过贫困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部分中介作用影响主观幸福感.
人的全面发展召唤着劳动教育与大学新生教育的融合.此义之下,劳动教育与大学新生教育融合的应然之性正在于两者的互补提高:一方面能够补齐高校劳动教育的短板,另一方面能提高大学新生教育的实效性.实现大学新生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应从三个层次出发,即以加强顶层设计建构宏观路径、以加深时代印记建构中观路径、以丰富开展样式建构微观路径.
受多年来“淡化语法教学”的影响,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虽然已经使用了5年,但是很多老师没有意识到语法教学的重要性,教材里包含的语法知识仍处于被忽视的状态.而初中进行语法教学并不是无用之功,相反,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
文章主要对电力机车使用的一种聚氨酯胶黏剂,从聚氨酯胶黏剂的粘接原理、粘接环境、技术指标做了简要阐述,并通过对粘接材料表面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拉剪测试,来检测其拉剪强度,从而分析不同表面处理对聚氨酯胶黏剂拉剪强度性能的影响.
文章以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高职专业课程二组一等奖作品“精\'编\'细\'缝\'秀\'外\'慧\'中——焊接轨迹与典型焊接接头机器人焊接操作”为例,深入分析近两年大赛方案,结合该作品备赛过程,从“组建团队——参赛选题——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环节的教学能力提升方法进行探究,期望能够对参赛教师提供可行的经验参考,对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课日常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启发建议.
随着对工科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益关注,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升尤为突出.文章旨在结合工科类毕业生职业发展跟踪调查结果,分析高职院校工科类毕业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并探索构建提升就业质量的路径.
当下的中小学教研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教研应立足不断深化课改的实际,着重从教师专业知识素养提升、论证与实践新型教学模式、依托高校教研机构,协同开展教研专题及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维度组织开展务实而有效的教研活动.教研应不拘形式,更关注实效,一切教研活动的核心应是基于教师认知的“知识、教材、教法、学情”等影响教学的多元元素的有效整合优化与实践.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确保农民老有所养是我国面临的主要社会现实问题,农民养老保障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近年来,内蒙古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现实性矛盾和问题,文章立足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发展实际,从实践对策角度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困局进行了学理分析,并就破解之策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