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莫尔对现实的失望甚至绝望并没有导致他的幻灭,而是更刺激了他的幻想,促使其有着积极的找寻。
社会主义与宗教究竟有无关联?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当我们今天讨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时,这些问题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其实,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著述中本来就有着普遍、甚至相当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一种具有宗教精神的创意,这在我们阅读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的三部经典名著《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时就能清楚看出。而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安德里亚的《基督城》,其创意和思路均来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实际上,是莫尔真正开拓了“乌托邦”之思路,最早开始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想象和向往。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于1478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伦敦,其父为皇家高等法院法官,并有爵士称号。莫尔14岁时即入牛津大学深造,他于150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1510年担任伦敦市副行政司法长官,1517年任上诉法院院长、枢密院顾问官,随之也获得爵士称号;进而于152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1529年任大法官。但莫尔在担任议长时就反对英王亨利八世推行的新税制,从此命运多蹇,终遭不幸。1534年,英王强迫国会通过法令,宣布其为英国教会首领,莫尔对此拒绝宣誓服从,结果于同年4月17日被囚禁在伦敦塔,并于1535年7月6日被以叛国罪处死。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文学家和人文主义者,莫尔以其现实批判精神对未来展开遐想,写出了著名的《乌托邦》一书。“乌托邦”是他从希腊语中自造的一个词,意为“不存在的地方”,即“乌有之乡”。但这一“乌有”毫无贬义,而是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在无情谴责他所处的社会之黑暗、罪恶的同时,他以其信仰精神而描述了一个“乌托邦”传奇:这是一个分为54个都市的岛国,岛上人们安居乐业,男女平等,都可从军就职,没有性别和职业歧视,而且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人人劳动,一切财产公有;岛国中间的城市布局合理,社会井然有序,人们无忧无虑,如在仙境。在他看来,只有像“乌托邦”这样的极乐国才是真正的国家,才可能给人以幸福生活,而现存的各种国家都不过是一群富人以“国家”之名来结党营私、鱼肉百姓罢了。值得让人敬佩的是,他对现实的失望甚至绝望并没有导致他的幻灭,而是更刺激了他的幻想,促使其有着积极的找寻。其空想的“乌托邦”这一世外桃源则正是他所希望、追求的理想世界、幸福社会。这样,宗教中本为彼岸的理想天国、极乐世界则在他的政治追寻、社会“空想”中得以映现,成为此岸应有的乐土。
莫尔一生还写有其它著作,但以《乌托邦》一书而名垂青史,其充满浪漫和激情的“乌托邦”之思,以杰出的空想传奇而成为第N宣扬空想社会主义的名著。并成为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莫尔也由此被视为西方乌托邦派社会主义的鼻祖。
“乌托邦”是莫尔自造的一个词,意为“不存在的地方”,即“乌有之乡”。但这一“乌有”毫无贬义,而是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理想。
社会主义与宗教究竟有无关联?社会主义是如何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当我们今天讨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时,这些问题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其实,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著述中本来就有着普遍、甚至相当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一种具有宗教精神的创意,这在我们阅读欧洲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最早的三部经典名著《乌托邦》、《太阳城》和《基督城》时就能清楚看出。而托马斯·康帕内拉的《太阳城》和安德里亚的《基督城》,其创意和思路均来自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实际上,是莫尔真正开拓了“乌托邦”之思路,最早开始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想象和向往。
托马斯·莫尔(Thomas More)于1478年2月7日出生在英国伦敦,其父为皇家高等法院法官,并有爵士称号。莫尔14岁时即入牛津大学深造,他于1504年被选为国会议员,1510年担任伦敦市副行政司法长官,1517年任上诉法院院长、枢密院顾问官,随之也获得爵士称号;进而于1523年当选为众议院议长,1529年任大法官。但莫尔在担任议长时就反对英王亨利八世推行的新税制,从此命运多蹇,终遭不幸。1534年,英王强迫国会通过法令,宣布其为英国教会首领,莫尔对此拒绝宣誓服从,结果于同年4月17日被囚禁在伦敦塔,并于1535年7月6日被以叛国罪处死。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活动家、法学家、文学家和人文主义者,莫尔以其现实批判精神对未来展开遐想,写出了著名的《乌托邦》一书。“乌托邦”是他从希腊语中自造的一个词,意为“不存在的地方”,即“乌有之乡”。但这一“乌有”毫无贬义,而是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在无情谴责他所处的社会之黑暗、罪恶的同时,他以其信仰精神而描述了一个“乌托邦”传奇:这是一个分为54个都市的岛国,岛上人们安居乐业,男女平等,都可从军就职,没有性别和职业歧视,而且在这个国度中必须人人劳动,一切财产公有;岛国中间的城市布局合理,社会井然有序,人们无忧无虑,如在仙境。在他看来,只有像“乌托邦”这样的极乐国才是真正的国家,才可能给人以幸福生活,而现存的各种国家都不过是一群富人以“国家”之名来结党营私、鱼肉百姓罢了。值得让人敬佩的是,他对现实的失望甚至绝望并没有导致他的幻灭,而是更刺激了他的幻想,促使其有着积极的找寻。其空想的“乌托邦”这一世外桃源则正是他所希望、追求的理想世界、幸福社会。这样,宗教中本为彼岸的理想天国、极乐世界则在他的政治追寻、社会“空想”中得以映现,成为此岸应有的乐土。
莫尔一生还写有其它著作,但以《乌托邦》一书而名垂青史,其充满浪漫和激情的“乌托邦”之思,以杰出的空想传奇而成为第N宣扬空想社会主义的名著。并成为此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莫尔也由此被视为西方乌托邦派社会主义的鼻祖。
“乌托邦”是莫尔自造的一个词,意为“不存在的地方”,即“乌有之乡”。但这一“乌有”毫无贬义,而是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