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这一地位呼唤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生本教育应运而生。生本教育强调学生是教育的真正主体,是学习的真正主人,倡导“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育理念。
一、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1. 前置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探究课文蕴含的基本信息。这体现了生本“先学后教,先做后学”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先学”,如学习说明文,我在扼要介绍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之后,要求学生从明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弄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说明的语言等方面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先行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再就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集中讨论、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每学一篇新课,都能主动地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熟,思考并初步解决课后习题。
2.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以探索和创造的自主空间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既有个别学习、集体学习,但更多的是博采众长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课堂讨论成为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生设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回家准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各组代表全班展示→学生评议(教师穿插引导、点评、鼓励)→总结。在这样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来说,这给了他们一个动脑和说话的极好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勇气和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探究性学习,给学生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课堂上,我努力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常常会对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发表看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例如:学习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几首学过的送别诗,并启发大家比较这几首诗的感情基调及其原因,看看有没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经过探究,学生惊喜地发现:并非所有的送别诗感情基调都是哀伤的,它因朋友的处境与将去之地的不同而有别。朋友的处境有高就与谪迁之分,将去之地有繁华与荒僻之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因为是送朋友谪迁到荒僻之地,因而感情基调是灰暗的、忧伤的,而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因为是送朋友去繁华的都会扬州,因而感情基调欢快、愉悦。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深层次地学习了古代送别诗,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倡导读书之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采用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的方法,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学期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印发了一张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小组长负责登记各组的读书情况。学生读书后,都能主动地写出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其中很多读书笔记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在此基础上,我利用综合实践课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同学们定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标兵,我各奖励其一本名著,并树其为班组的“读书标兵”。这样一来,班上学生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有近半数的同学一个学期就突破了260万字的阅读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铸造了学生的人格,学生们变得视野开阔,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提高很快。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活动课要想让学生喜闻乐见、跃跃欲试,就必须创造条件,拓展渠道,让学生有舒展拳脚的机会。我经常组织学生调查研究,如写“传统节日史话”,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调查节日的起源、当地节日的风俗、古今诗文中的传统节日等,先写后说,先广泛搜集材料,组织成文,然后在班上演说,交流活动成果。
三、多元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全面地最大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首先是评价内容综合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但关注课堂,还重视课外的阅读、实践。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开展多种小研究、小调查,考察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获得的体验、学习方法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发展。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评价时注重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注重统一评价和差异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评价注重以激励为主,课堂上,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发言。学生在评价别人时,都会先肯定优点,然后提出希望改进的地方,使得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时乐意接受。家长也参与评价,他们大多能对孩子的学习做出中肯的评价,并热情肯定孩子的进步,这种多元的评价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龙建刚
一、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1. 前置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所谓前置性学习,就是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尝试自主学习,了解学习内容,搜集和课文有关的资料,探究课文蕴含的基本信息。这体现了生本“先学后教,先做后学”的理念。我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前的“先学”,如学习说明文,我在扼要介绍了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之后,要求学生从明确说明事物的特征,弄清说明的顺序,分析说明的方法,理解说明的语言等方面对即将学习的课文先行探究,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课堂上再就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集中讨论、交流。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每学一篇新课,都能主动地扫除字词障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将课文读熟,思考并初步解决课后习题。
2.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以探索和创造的自主空间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活动既有个别学习、集体学习,但更多的是博采众长的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课堂讨论成为非常必要和有效的学习方式,这个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师生设计→教师布置任务→学生回家准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各组代表全班展示→学生评议(教师穿插引导、点评、鼓励)→总结。在这样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氛围中,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取长补短,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表现的机会,尤其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敢举手发言的学生来说,这给了他们一个动脑和说话的极好机会,让他们在交流中也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求异创新的勇气和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探究性学习,给学生一方自由飞翔的天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从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课堂上,我努力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们常常会对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发表看法,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辩论。例如:学习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之后,我引导学生回顾了几首学过的送别诗,并启发大家比较这几首诗的感情基调及其原因,看看有没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经过探究,学生惊喜地发现:并非所有的送别诗感情基调都是哀伤的,它因朋友的处境与将去之地的不同而有别。朋友的处境有高就与谪迁之分,将去之地有繁华与荒僻之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因为是送朋友谪迁到荒僻之地,因而感情基调是灰暗的、忧伤的,而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因为是送朋友去繁华的都会扬州,因而感情基调欢快、愉悦。通过这种探究式学习,学生深层次地学习了古代送别诗,培养了学生自觉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二、综合性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倡导读书之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采用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的方法,鼓励、指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学期初,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印发了一张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然后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外阅读,小组长负责登记各组的读书情况。学生读书后,都能主动地写出读书笔记,记录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其中很多读书笔记闪耀着智慧的火花。在此基础上,我利用综合实践课定期举办读书报告会。让同学们定期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对于读书活动中涌现出来的标兵,我各奖励其一本名著,并树其为班组的“读书标兵”。这样一来,班上学生的读书热情空前高涨,有近半数的同学一个学期就突破了260万字的阅读量。优秀的文学作品,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铸造了学生的人格,学生们变得视野开阔,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也提高很快。
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给了学生自我展示的舞台。活动课要想让学生喜闻乐见、跃跃欲试,就必须创造条件,拓展渠道,让学生有舒展拳脚的机会。我经常组织学生调查研究,如写“传统节日史话”,我让学生课外搜集材料,调查节日的起源、当地节日的风俗、古今诗文中的传统节日等,先写后说,先广泛搜集材料,组织成文,然后在班上演说,交流活动成果。
三、多元的评价机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并设立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全面地最大可能地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首先是评价内容综合化,对于学生的学习不但关注课堂,还重视课外的阅读、实践。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开展多种小研究、小调查,考察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态度、获得的体验、学习方法的掌握、实践能力的发展。其次,评价方式多元化。在评价时注重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注重统一评价和差异评价相结合,让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评价注重以激励为主,课堂上,教师微笑着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发言。学生在评价别人时,都会先肯定优点,然后提出希望改进的地方,使得学生在听取别人意见时乐意接受。家长也参与评价,他们大多能对孩子的学习做出中肯的评价,并热情肯定孩子的进步,这种多元的评价机制有效地保证了学生的个性得以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