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3a多点“3414”施肥试验,摸清了小麦、夏玉米两熟高产栽培条件下N、P、K最佳施肥量、最佳产量及最大施肥量、最高产量,即小麦的最佳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9.70kg、7.82kg、4.19kg,最佳产量每667m2为621.66kg;最高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18.00kg、9.67kg、8.80kg,最高产量为696.02kg。玉米的最佳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24.15kg、7.01kg、5.02kg,最佳产量每667m2为753.35kg;最高施肥量N、P、K每667m2分别为N、P、K为28.92kg、10.40kg、6.43kg,最高产量每667m2为886.09kg。
关键词:小麦;夏玉米;施肥;肥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24-04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通过田间试验,掌握肥料之间的配合以及肥料、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等基本参数,选择最佳施肥方案,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010-2013年,笔者在高产肥力水平区域安排了小麦、夏玉米田间肥效试验,并对土壤样品、植株样品采用常规分析法进行了测试。土壤样品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要求进行化验分析:土壤有机质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用凯氏蒸馏法;有效磷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缓效钾用硝酸提取—火焰光度法;速效钾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通过3a多点试验,初步探索出了高产情况下小麦、夏玉米两熟最佳施肥量、最佳产量及最大施肥量、最高产量,为科学用肥、改良土壤、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施肥试验研究设计
本试验研究选择的地块小麦产量常年在600kg/667m2以上,玉米产量常年在700kg/667m2以上,试验设计为“3414”完全实施方案。研究方案包括3因素即氮(N)、磷(P2O5)、钾(K2O),4水平(0、1、2、3),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为2水平的0.5倍,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为过量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各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3414”田间试验方案见表1、表2。
氮肥选用尿素(含N量46%),磷肥选用过磷酸钙(含P2O5 量12%),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含K2O量60%)。试验3个点分布在粘壤、两合、沙壤3种土壤类型上。
小麦供试品种为周麦22,夏玉米供试品种为浚单29。
小麦整地施肥前,每个试验田多点采集耕层土壤样品,测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测试方法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土壤养分常规测试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1,3]
按照“3414”试验设计,分别对试验的2、3、6、11处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最佳施P、K肥量下的氮肥效应方程;对4、5、6、7处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最佳施N、K肥量下的磷肥效应方程;对6、8、9、10处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最佳施N、P肥量下的钾肥效应方程。基础方程为y=ax2+bx+c,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系数计算出该试点当地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
3 结果与建议
通过小麦、玉米田间肥效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2,4],制定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玉米两熟N、P、K肥施肥量,详见表12。
上述小麦、玉米两熟N、P、K肥推荐施肥量是在一定区域内、在特定条件下的施肥量,在生产上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力基础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6(4):36-39.
[2]刘新伟,龚德平,巩细民,等.湖北江北农场小麦肥效试验与施肥推荐[J].麦类作物学报,2012(2):338-343.
[3]张发杰,胡亚功.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3-24.
[4]李建军,刘慧芹,刘维芳,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施肥技术参数与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6):43-45.
(责编:张宏民)
关键词:小麦;夏玉米;施肥;肥效试验
中图分类号 S512.1;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03-04-24-04
肥料效应田间试验是获得作物最佳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的根本途径。通过田间试验,掌握肥料之间的配合以及肥料、土壤、作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摸清土壤供肥能力、不同作物养分吸收量等基本参数,选择最佳施肥方案,为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2010-2013年,笔者在高产肥力水平区域安排了小麦、夏玉米田间肥效试验,并对土壤样品、植株样品采用常规分析法进行了测试。土壤样品按照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要求进行化验分析:土壤有机质用油浴加热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全氮用凯氏蒸馏法;有效磷用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缓效钾用硝酸提取—火焰光度法;速效钾用乙酸铵提取—火焰光度法。通过3a多点试验,初步探索出了高产情况下小麦、夏玉米两熟最佳施肥量、最佳产量及最大施肥量、最高产量,为科学用肥、改良土壤、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1 施肥试验研究设计
本试验研究选择的地块小麦产量常年在600kg/667m2以上,玉米产量常年在700kg/667m2以上,试验设计为“3414”完全实施方案。研究方案包括3因素即氮(N)、磷(P2O5)、钾(K2O),4水平(0、1、2、3),0水平为不施肥,2水平为当地最佳施肥量的近似值,1水平为2水平的0.5倍,3水平为2水平的1.5倍(为过量施肥水平),共14个处理。各处理不设重复,小区面积30㎡,试验地周围设1m保护行。“3414”田间试验方案见表1、表2。
氮肥选用尿素(含N量46%),磷肥选用过磷酸钙(含P2O5 量12%),钾肥选用进口氯化钾(含K2O量60%)。试验3个点分布在粘壤、两合、沙壤3种土壤类型上。
小麦供试品种为周麦22,夏玉米供试品种为浚单29。
小麦整地施肥前,每个试验田多点采集耕层土壤样品,测试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测试方法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的土壤养分常规测试方法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验结果分析方法[1,3]
按照“3414”试验设计,分别对试验的2、3、6、11处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最佳施P、K肥量下的氮肥效应方程;对4、5、6、7处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最佳施N、K肥量下的磷肥效应方程;对6、8、9、10处理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在最佳施N、P肥量下的钾肥效应方程。基础方程为y=ax2+bx+c,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系数计算出该试点当地最大施肥量和最佳施肥量。
3 结果与建议
通过小麦、玉米田间肥效试验和对试验结果的分析[2,4],制定出了高产条件下小麦、玉米两熟N、P、K肥施肥量,详见表12。
上述小麦、玉米两熟N、P、K肥推荐施肥量是在一定区域内、在特定条件下的施肥量,在生产上应根据土壤类型、地力基础等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陈新平,张福锁.通过“3414”试验建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标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6(4):36-39.
[2]刘新伟,龚德平,巩细民,等.湖北江北农场小麦肥效试验与施肥推荐[J].麦类作物学报,2012(2):338-343.
[3]张发杰,胡亚功.玉米“3414”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3-24.
[4]李建军,刘慧芹,刘维芳,等.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施肥技术参数与指标体系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6):43-4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