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法”、“理”的交融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d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历史课堂?这无疑值得广大中学历史老师深思。前段时间,笔者参加“同课异构教学公开课”活动,授课内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这段亲身经历让笔者对上述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一、我的课堂教学
  本文仅就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片段的设计加以说明。
  片段一:课堂引入环节的设计。我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1)从1840年到1900年,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战争?请尝试用一句话概括其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2)近代前期中国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别发动了一场什么革命?是否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任务?说明了什么?
  本设计力图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是历史的必然这一理性认识。
  片段二:关于国共合作原因的分析。我从“合作”二字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要想合作,双方总要有一个共同目标,即“志同方才道合”,这是合作的前提;双方都有需要,态度上都愿意合作;有时双方的合作还会有第三方的撮合,即外部条件。通过这一设计和分析,我认为可以教会学生分析类似问题的方法,也加强了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片段三:课后总结环节的设计。我要求同学们根据本课学习的内容编写从1919年到1927年的大事年表并指出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及其之间的联系。
  我的这一设计意图是帮助学生学会建立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联系,加深他们对历史时序性这一特征的认识,进而指出: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本质特性,而理清历史知识之间的前后因果关系则是把握其时序性的关键。课堂设计花了一番功夫,但效果如何呢?
  当我按照课前的设计上完这节课后,实际的效果和我的期望大相径庭。课后评课时很多老师对课堂注重对学生方法能力的训练和思维意识的培养予以肯定,但他们也认为,老师课前设定的目标和良好的期待似乎并未完全达到,课堂反应也不那么好。应该说,这一评价是中肯的,我在上课的过程中确实感到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同仁的课堂教学
  和我同课异构的老师,很善于调动课堂气氛和激发学生的热情,课堂热闹而精彩,非常吻合当前课改的要求。这里仅从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略加说明。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这位老师放了一段关于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的视频资料。影片中,中国代表顾维钧以他特有的机智、幽默,巧取日本全权代表牧野的一块金怀表,慷慨陈词,阐明中国必须收回山东的严正立场。这段影片的播放,很好地烘托了课堂气氛,既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应该说这堂课上得很成功,也得到了听课老师和学生的认可,大家认为这节课在课堂气氛的烘托和同学们学习热情的激发上做得很成功。但课堂上的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在课堂反馈练习时,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问题竟然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掌握。这让我深思:这堂课热闹精彩之余是否也缺了些什么?
  三、活动后的反思
  经过我长时间的思考,我感觉我和这位老师的课都在某些方面做到了很好,但又分别缺了些东西。我的课缺的是“情”,那位老师的课缺的是“法”和“理”。一节好的历史课应该是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和理性思维认识养成的有机结合。在这三者之中,情感的熏陶是上好历史课的前提和基础,能力的培养是历史课的关键,理性思维认识的养成是历史课的灵魂。
  所谓情感的熏陶应该包括老师的教学激情,学生的参与热情,以及相应的历史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如本课涉及的爱国主义情感,民主和科学精神的认同等。要想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老师应该放下身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从教学方式和手段来看,应采用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对历史情境进行再现;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看,老师应该把历史知识与同学们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使他们对历史有更多的亲近感。但是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看到如果一节历史课仅是激情洋溢、热闹精彩而没有相应的方法能力培养和理性思维的渗透,那它就失去了灵魂。
  通过这次活动,我真切地认识到,在新的形势下,老师应在课堂上努力做到情感的激发、能力的训练和理性思维认识养成的有机结合,做到“情”、“法”、“理”的交融。G
其他文献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e busines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ctivity. In order to gain the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p
2013年高考即将来临,如何在紧张的备考中避免机械、无意义的训练,提高复习的效率,笔者认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研究并且深挖《考试说明》,因为《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考复习的重要依据。历史知识千头万绪,试题材料新颖,但不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高考考核的目标和要求是基本不变的。下面就以2012年山东《考试说明》为例进行说明。  考核目标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
阅读和写作的关系  表1第一行是沪教版牛津6A的12单元4个模块考试中两个六年级班级学生阅读的平均得分;第二行是沪教版6A学生作文4个模块考试的平均分。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前两个模块考试中的得分相对较低,而后两个模块的得分有所提高。通过表1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和写作的得分是呈正相关的,阅读成绩高的时候,写作成绩也会较高。学生的作业和卷面分析也印证了这一结论:阅读理解得分较高时,作文分数相对也
【摘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素材被广泛应用到实践教学当中。英语科目作为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教学学科,其整体教学质量的高低对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高职院校英語教学网络素材的开发研究,不断拓展和完善网络教学手段和方式,丰富网络课程教学内容,成为现阶段高职院校英语网络课程素材研发的重点。对此本文首先从当前高职院校进行网络课程素材研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更多的是互动式学习,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当前中学政治课堂教学呈现出很多喜人的变化,但仍存在误区和不足: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方式仍居主导地位,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熟能生巧的观念和做法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就要求广大政治教师树
教育观念,是指按一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应一定社会群体的意愿,对教育的本质、功能、目的、原则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根本任务是提高国民的素质,把社会的文化与规范内化到个人身上,培养各级各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和建设者,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教师必须从观念、方法、能力、知识系统等方面更新教育观念,进行角色转换。  一、教师观念系统的角色转换  1.确立面向全体
【摘要】英语是高中阶段的基础科目,也是高中阶段的重要科目,词汇则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词块理论是一种新型的语言教学理念,受到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并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应用词块理论,能够有效增加高中生的词汇量,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质量。而如何在高中英语词汇中更好地应用词块理论,相信是每一位高中英语教师都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将针对词块理论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阅读部分也是很多初中生在英语学习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因此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水平和课堂效果应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入手。而将交互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英语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广泛,交互式教学大大地提高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课上的英语学习与活动。将交互式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认知,扩大学生的交流范围,使学生能够拥有良好的成长空间。高中英语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可以满足新课改对学生的教学要求,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握,可以优化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是值得教师探索的。  【关键词】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创造性  【作者简介】周子云,广西柳州市柳江中学。  作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制度有所调整,教育部开始着力为学生减压,开始减少作业的布置量,尤其是一些重复性的抄写作业,基本已很少在小学阶段出现。也改变了学生被作业压迫的情况。本文针对小学英语作业多样化的主要途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作业;多样化  当前我国小学英语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所以单词、句子都相对简单,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英语学习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教师为提高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