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长感言:
一个数字化的校园就如同儿时想象的科幻世界。拥有key,就如同找到了“芝麻开门”的咒语,有了通往神奇世界的途径;带上key,你就可在校园任何电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用上key,你可以在图书馆借阅你最想看的书籍;轻轻一刷key,你可以在食堂便捷地获得一份午餐……数字化校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鼓舞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上海市实验学校从建校伊始就非常注重教育实验,创造一个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和谐校园是几代上实人的不懈追求,形成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敢创新”的教师队伍更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力后盾。特别是近10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上海市实验学校2000年初制定了“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方案”;2003年初,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命名,上海市实验学校成为上海市第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数字化校园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组织,其建设过程应该是学校这个传统组织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应该让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在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活动、学校管理等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转变,它的核心是一种教育理念、学习理念和管理理念的转变:网络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交流变得快捷、平等,多媒体丰富了课堂,不同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多元视角……在数字化平台辅助的校园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协助,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让上海市实验学校一片生机盎然。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架构
经过学校各部门的需求调研,几经研讨,上海市实验学校提出了一个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架构,主要内容为:
1.建设一卡通系统。在校园任何角落,教师或学生通过“数字key”都可以使用学校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获取学校所开放的资源。
2.建设一个支持一卡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平台。基础平台在对一卡通系统提供支持外,还为外接平台提供挂接服务,做到所有平台“无缝链接”。
3.开发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最新资料,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平台,为教师成长、学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4.形成教师、学生的档案袋。数字化校园中所有的信息均可归档,形成学生档案袋和教师档案袋。
5.开发师生多元评价体系和平台。根据学校管理需要,设计适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学校评价体系,并开发了相应平台,实现了教师档案、多元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新格局。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数字化和谐校园建设,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教授曾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就像造了许多高规格的高速公路,购置了无数名牌车辆,但许多车却在高速公路上面空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让车辆满载运行,而装载的就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内容。”如今,教育发展新形势下,上海市实验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数字化和谐校园建设工作:
1.开展基于博客的“新教师之友”,帮助新教师走好教育生涯第一步。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工作环境,愉快顺利地融入实验学校这个大家庭,学校专门开辟了上实博客,教师可以在上面记录教学随想、听课心得、读书笔记、采访个案等,带教老师可以随时传道授业,其他关心年轻教师成长的老教师也可以与他们交流谈心,这种深深的关注、浓浓的关切充满了人文情怀,这样的温暖让每一位新教师在教师生涯初期的每一天都能走好走稳。
2.搭建评课平台,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传统的评课大多为行政组织,或聘请专家撰写评语,或同行之间打钩评分。这种形式往往是单向的、封闭的、缺乏交流的。实验学校的评课论坛均为全开放的,任何教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听课感言,而开课的教师也可以回复畅谈自己的想法。它彻底打破了专家一言堂,也突破了教师之间固有的隔阂,大家可以非常自由、公开、平等地进行学术交流。
3.开发多种平台,形成系列化教师专业资料网络管理。在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利用网络管理优势,实验学校着力推进教师资料系列化管理,其中包括教师个人信息系列、德育管理工作系列、教学管理工作系列和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系列即教育教学叙事研究。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自上而下任务式的直线管理方式,形成了一种多元建设管理模式:教师既是学校的建设者也是学校的管理者,在这些平台支撑下,每一位教师对于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可发表意见,献计献策。
4.建立电子档案袋,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动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教师发展电子档案袋,注重档案袋内容形成的过程是上海市实验学校借助信息技术优势的又一亮点。在电子档案袋中,学校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键词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搜索,寻求到自己专业发展的轨迹。在这个发展轨迹上,可以看到一个教师对教案的认识、听课评课技能的提高、课后反思的深化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而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辅有其他教师的建议和看法。
5.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多元化评价教师专业能力。上海市实验学校在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方面尝试信息技术的介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尝试:通过对教师电子档案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加权评价;完善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统计;细化人事考核制度。上海市实验学校把教师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不同栏目中的数据整理成表,根据各个项目特点给予相应权重,得出每位教师档案袋中资料的总得分,作为教师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构建学生评价教师的网络化平台,使学校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全方位了解来自学生的评价,同时平台提供了统计、汇总、比较、反馈的功能。学校在人事考核制度信息化建设中不断进行改进,在网络平台上努力构建教师自评、教师互评、职能部门评定教师的人事考核新制度。每一种评定,网络平台都提供相应的评定项目,而每一个评定项目又给出了相应的量化指标。
6.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构筑和谐校园文化。随着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增加数字化的元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四课展示”(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资深教师示范课)颁奖仪式。上海市实验学校每年都举行“四课”展示的颁奖仪式。每次仪式的策划可谓把信息技术发挥到了“极致”:运用多媒体软件设计活动海报,张贴活动对联,营造颁奖前的气氛。正式颁奖仪式有大型多媒体投影辅助,有耳熟能详的主题背景音乐、有极具匠心的整体策划、有文学感染力很强的串连词、有很强冲击力的视觉画面等等,当教师们身临其境,就会被仪式的庄重典雅所感染,每一个参与“四课”的教师感到自己被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现在“四课展示”颁奖仪式已成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传统文化盛事。
一个数字化的校园就如同儿时想象的科幻世界。拥有key,就如同找到了“芝麻开门”的咒语,有了通往神奇世界的途径;带上key,你就可在校园任何电脑上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用上key,你可以在图书馆借阅你最想看的书籍;轻轻一刷key,你可以在食堂便捷地获得一份午餐……数字化校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鼓舞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上海市实验学校从建校伊始就非常注重教育实验,创造一个适合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和谐校园是几代上实人的不懈追求,形成一支“乐学习、善教学、会研究、敢创新”的教师队伍更是实现这一理想的有力后盾。特别是近10年,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推进”加快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步伐。上海市实验学校2000年初制定了“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方案”;2003年初,由上海市教委和上海师范大学共同命名,上海市实验学校成为上海市第一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数字化校园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组织,其建设过程应该是学校这个传统组织的发展过程。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应该让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在教育教学、教师发展、学生活动、学校管理等方面。数字化校园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形式的转变,它的核心是一种教育理念、学习理念和管理理念的转变:网络缩短了学生与教师、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让交流变得快捷、平等,多媒体丰富了课堂,不同的资源开拓了学生的多元视角……在数字化平台辅助的校园里,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协助,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发展让上海市实验学校一片生机盎然。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架构
经过学校各部门的需求调研,几经研讨,上海市实验学校提出了一个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数字化校园平台架构,主要内容为:
1.建设一卡通系统。在校园任何角落,教师或学生通过“数字key”都可以使用学校计算机及外围设备,获取学校所开放的资源。
2.建设一个支持一卡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平台。基础平台在对一卡通系统提供支持外,还为外接平台提供挂接服务,做到所有平台“无缝链接”。
3.开发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学校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最新资料,开发与之相适应的平台,为教师成长、学校管理提供有力支撑。
4.形成教师、学生的档案袋。数字化校园中所有的信息均可归档,形成学生档案袋和教师档案袋。
5.开发师生多元评价体系和平台。根据学校管理需要,设计适合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学校评价体系,并开发了相应平台,实现了教师档案、多元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新格局。
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数字化和谐校园建设,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选教授曾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就像造了许多高规格的高速公路,购置了无数名牌车辆,但许多车却在高速公路上面空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让车辆满载运行,而装载的就是我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专业发展等诸多内容。”如今,教育发展新形势下,上海市实验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主题的数字化和谐校园建设工作:
1.开展基于博客的“新教师之友”,帮助新教师走好教育生涯第一步。为了帮助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师工作环境,愉快顺利地融入实验学校这个大家庭,学校专门开辟了上实博客,教师可以在上面记录教学随想、听课心得、读书笔记、采访个案等,带教老师可以随时传道授业,其他关心年轻教师成长的老教师也可以与他们交流谈心,这种深深的关注、浓浓的关切充满了人文情怀,这样的温暖让每一位新教师在教师生涯初期的每一天都能走好走稳。
2.搭建评课平台,加强教师间的学术交流。传统的评课大多为行政组织,或聘请专家撰写评语,或同行之间打钩评分。这种形式往往是单向的、封闭的、缺乏交流的。实验学校的评课论坛均为全开放的,任何教师都可以发表自己的听课感言,而开课的教师也可以回复畅谈自己的想法。它彻底打破了专家一言堂,也突破了教师之间固有的隔阂,大家可以非常自由、公开、平等地进行学术交流。
3.开发多种平台,形成系列化教师专业资料网络管理。在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利用网络管理优势,实验学校着力推进教师资料系列化管理,其中包括教师个人信息系列、德育管理工作系列、教学管理工作系列和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系列即教育教学叙事研究。这种方式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自上而下任务式的直线管理方式,形成了一种多元建设管理模式:教师既是学校的建设者也是学校的管理者,在这些平台支撑下,每一位教师对于学校的各个方面都可发表意见,献计献策。
4.建立电子档案袋,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动态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教师发展电子档案袋,注重档案袋内容形成的过程是上海市实验学校借助信息技术优势的又一亮点。在电子档案袋中,学校提供了强大的搜索功能,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关键词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搜索,寻求到自己专业发展的轨迹。在这个发展轨迹上,可以看到一个教师对教案的认识、听课评课技能的提高、课后反思的深化等等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而在每一个环节中都辅有其他教师的建议和看法。
5.利用信息技术实行多元化评价教师专业能力。上海市实验学校在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方面尝试信息技术的介入,主要有以下几种尝试:通过对教师电子档案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加权评价;完善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和统计;细化人事考核制度。上海市实验学校把教师各个阶段、各个方面、不同栏目中的数据整理成表,根据各个项目特点给予相应权重,得出每位教师档案袋中资料的总得分,作为教师业绩评价的重要指标。构建学生评价教师的网络化平台,使学校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全方位了解来自学生的评价,同时平台提供了统计、汇总、比较、反馈的功能。学校在人事考核制度信息化建设中不断进行改进,在网络平台上努力构建教师自评、教师互评、职能部门评定教师的人事考核新制度。每一种评定,网络平台都提供相应的评定项目,而每一个评定项目又给出了相应的量化指标。
6.借助信息技术优势,构筑和谐校园文化。随着上海市实验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氛围的创设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增加数字化的元素,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四课展示”(新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展能课、中年教师特色课、资深教师示范课)颁奖仪式。上海市实验学校每年都举行“四课”展示的颁奖仪式。每次仪式的策划可谓把信息技术发挥到了“极致”:运用多媒体软件设计活动海报,张贴活动对联,营造颁奖前的气氛。正式颁奖仪式有大型多媒体投影辅助,有耳熟能详的主题背景音乐、有极具匠心的整体策划、有文学感染力很强的串连词、有很强冲击力的视觉画面等等,当教师们身临其境,就会被仪式的庄重典雅所感染,每一个参与“四课”的教师感到自己被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现在“四课展示”颁奖仪式已成上海市实验学校的传统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