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组建天桥义工服务队
苏永福今年73岁,提起这支义工队的组建,他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我家离烟厂花园比较近,我退休以后,在家没什么事做,就常到烟厂花园广场上锻炼,学习抖空竹,跟在这里锻炼的人都相处得不错。”苏永福说,“那时的烟厂花园环境不好,有一些市民乱扔垃圾,我们这些来锻炼的人一般都是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看到这种情景,我就想,我们能不能在锻炼之后打扫打扫卫生,让环境更整洁。我们几个人一商量,大家都赞成我的想法。我们就在锻炼之余扫扫地、清理清理垃圾、洒洒水,看到地上有坑了我们就填上,冬天给小鸟在树上搭个窝,就是干一些小事。时间长了,有人说,你干脆成立个团队,把愿意参加的人组织起来,也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于是,在2010年,我们就成立天桥义工服务队。”
义工团队200人
经过六年的发展,天桥义工组织已由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近两百人。
由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苏永福需要24小时携带胰岛素泵,一些成员担心他的身体健康,劝他不要再做实际工作,可是他仍坚持参与活动,还笑称自己是“全职志愿者”。苏永福说:“义工队成立之初,组织的公益活动很单调,就是打扫烟厂花园的卫生。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活动越来越多元化,现在每年要组织四十场左右公益活动,内容包括义诊、义务理发、教育咨询、义务修理自行车和皮鞋等,服务对象主要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环卫工人等。我认为义工组织的活动应该接地气,不能做成面子工程,而要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苏永福的记忆中,有一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烟厂花园附近的一个市场里,有一个以修理摩托车为生的人,家境非常困难,老母亲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天桥义工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发动大家举办爱心捐赠活动,给这家人捐钱捐物,他们的活动还带动了其他公益组织参与其中,帮助这家人渡过难关。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市民,苏永福前陣子还自费购买了两个衣架,在烟厂花园组织“爱心衣架”活动,号召大家捐出旧衣服,挂在衣架上,以供有需要的市民自行取走。
在公益活动中感悟人生
多年亲身参与公益活动,苏永福做了许多以前生活和工作中不曾做过的事,也认识了许多过去不曾发现的好人,那些可爱的人、那些感人的事时常鼓舞着苏永福,让他比别人更深刻地感受着社会的温暖,感悟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50岁的杨白蛟,因病被摘掉了一个肾,依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69岁的刘秀荣,三次拾到钱包均积极寻找失主,几乎参加了天桥义工的所有公益活动;70岁的张梅枝,遭遇车祸后,拄着双拐参加公益活动。”苏永福提起这些义工伙伴的事迹如数家珍,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中温暖的光辉,也激励着苏永福,无论多难也要把公益活动进行到底。
做公益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困难,有时候也要面对旁人的质疑。有人觉得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公益组织做的这点事情无异于杯水车薪,劝他说,与其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做义工,不如去看个大门,挣点钱改善一下自家的生活。也有人认为他做公益是为了面子,想要博得一个好名声。面对这些声音,苏永福始终不改初衷,他说:“没有做过的人不了解其中的乐趣。当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公益走到一起、成为朋友的时候,当每一次听到别人一声真诚的‘谢谢’时,我的内心是充实的,那种温暖的感觉能够持续好久。我觉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我们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但我们带来的社会正能量却能够影响许多人,社会风气也会更正。”
目前,天桥义工队的成员多数是退休人员,许多人身体并不是很好,子女又不在身边,自身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实际困难又给了苏永福新的启发,他筹划将老人分成若干组,如果谁遇到了困难,就及时组织义工上门帮扶,给义工们带去家人般的温暖。
苏永福今年73岁,提起这支义工队的组建,他打开了话匣子。
“因为我家离烟厂花园比较近,我退休以后,在家没什么事做,就常到烟厂花园广场上锻炼,学习抖空竹,跟在这里锻炼的人都相处得不错。”苏永福说,“那时的烟厂花园环境不好,有一些市民乱扔垃圾,我们这些来锻炼的人一般都是退休人员和下岗职工,看到这种情景,我就想,我们能不能在锻炼之后打扫打扫卫生,让环境更整洁。我们几个人一商量,大家都赞成我的想法。我们就在锻炼之余扫扫地、清理清理垃圾、洒洒水,看到地上有坑了我们就填上,冬天给小鸟在树上搭个窝,就是干一些小事。时间长了,有人说,你干脆成立个团队,把愿意参加的人组织起来,也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于是,在2010年,我们就成立天桥义工服务队。”
义工团队200人
经过六年的发展,天桥义工组织已由当初的十几人发展到如今的近两百人。
由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苏永福需要24小时携带胰岛素泵,一些成员担心他的身体健康,劝他不要再做实际工作,可是他仍坚持参与活动,还笑称自己是“全职志愿者”。苏永福说:“义工队成立之初,组织的公益活动很单调,就是打扫烟厂花园的卫生。随着组织的发展壮大,活动越来越多元化,现在每年要组织四十场左右公益活动,内容包括义诊、义务理发、教育咨询、义务修理自行车和皮鞋等,服务对象主要面向老年人、残疾人、环卫工人等。我认为义工组织的活动应该接地气,不能做成面子工程,而要为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好事。”
在苏永福的记忆中,有一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烟厂花园附近的一个市场里,有一个以修理摩托车为生的人,家境非常困难,老母亲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天桥义工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发动大家举办爱心捐赠活动,给这家人捐钱捐物,他们的活动还带动了其他公益组织参与其中,帮助这家人渡过难关。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需要的市民,苏永福前陣子还自费购买了两个衣架,在烟厂花园组织“爱心衣架”活动,号召大家捐出旧衣服,挂在衣架上,以供有需要的市民自行取走。
在公益活动中感悟人生
多年亲身参与公益活动,苏永福做了许多以前生活和工作中不曾做过的事,也认识了许多过去不曾发现的好人,那些可爱的人、那些感人的事时常鼓舞着苏永福,让他比别人更深刻地感受着社会的温暖,感悟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50岁的杨白蛟,因病被摘掉了一个肾,依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69岁的刘秀荣,三次拾到钱包均积极寻找失主,几乎参加了天桥义工的所有公益活动;70岁的张梅枝,遭遇车祸后,拄着双拐参加公益活动。”苏永福提起这些义工伙伴的事迹如数家珍,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人性中温暖的光辉,也激励着苏永福,无论多难也要把公益活动进行到底。
做公益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困难,有时候也要面对旁人的质疑。有人觉得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了,公益组织做的这点事情无异于杯水车薪,劝他说,与其投入这么大的精力做义工,不如去看个大门,挣点钱改善一下自家的生活。也有人认为他做公益是为了面子,想要博得一个好名声。面对这些声音,苏永福始终不改初衷,他说:“没有做过的人不了解其中的乐趣。当越来越多的人为了公益走到一起、成为朋友的时候,当每一次听到别人一声真诚的‘谢谢’时,我的内心是充实的,那种温暖的感觉能够持续好久。我觉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虽然我们能做的事情十分有限,但我们带来的社会正能量却能够影响许多人,社会风气也会更正。”
目前,天桥义工队的成员多数是退休人员,许多人身体并不是很好,子女又不在身边,自身也需要别人的帮助。这种实际困难又给了苏永福新的启发,他筹划将老人分成若干组,如果谁遇到了困难,就及时组织义工上门帮扶,给义工们带去家人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