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电人已经意识到只有依靠信息技术与新型工业化相融合,开展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是由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6项沿革发展而来,是在原哈尔滨“三大动力厂”
(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阿城继电器厂及哈尔滨绝缘材料厂的基础上,为适应成套开发、成套设计、成套制造和成套服务的市场发展要求,组建而成的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电力驱动设备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设备出口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中央管理的53户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信息化开创新优势
多年来,哈电集团把握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成功开发研制了超超临界60万和100万千瓦火电机组、100万千瓦核电机组、三峡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抽水蓄能机组、大型燃汽轮发电机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同时,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大研发力度和科研投入,运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开创哈电集团发展的新优势。
哈电集团抓住近几年来引进国外技术的机遇,选派百余名科技人员出国培训,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商业软件,投入专项资金构建了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平台。同时,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设立了十多项专项科研课题,组织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国产化研制。在三峡右岸机组的国际招标中,与法国阿尔斯通、德国伏伊特西门子公司同台竞技,用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轮技术获得了15亿的合同。在贵州构皮滩、广西龙滩、青海拉西瓦等巨型水电机组项目上,也以技术的先进性而一举夺标。
为了保持哈电集团的技术优势,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技术创新道路,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重点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取得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和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双向推力轴承、700MW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全空气冷却技术、8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蒸发冷却技术、超超临界百万机组关键技术、兆瓦等级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等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丰硕成果的取得与信息技术的支撑密不可分,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才能促进企业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
用协同代替计划
据哈尔滨电气集团副总经理苗立杰介绍,哈电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三部分,最上层是技术平台,包括设计、研发、工艺、检测等技术平台;中间层是管理平台,包括财务管理和HR管理等;第三层是制造平台,是从MES(制造执行系统)发展而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深入,哈电集团的制造平台已经实现了数控化与智能化。
苗立杰认为哈电集团的信息化发展之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的基础建设阶段,如简单的编程计算、甩图板、电算化等;第二阶段是模块化阶段,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第三阶段是集成阶段,哈电集团将CAD、CAE、CAPP、CAM等系统统称为CAX,再加上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进行集成与整合。
而现在哈电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则是进入了全面协同阶段,哈电集团将ERP称为ERS,也就是企业资源协同。“它不仅仅起到一般的协同作用,而是一种同步能量的共生。使信息化全方位、深入和工业进行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上下游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我们未来还会进行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苗立杰说。
苗立杰表示,在ERP出现之前,信息系统分为一个一个的模块,如HR、FR、MRP、SCM等。当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开始面临集成问题。比如说计划项目的执行,在采购完毕后付款时需要和财务系统进行集成。如果集成难度比较高,企业可能会自己开发财务软件,自然而然就完成了财务软件和ERP的集成。
但国产的ERP软件还不够成熟,而国外的ERP软件有较强排他性。比如甲骨文的ERP和自己公司的财务软件集成度较高,而和国内的财务软件集成度较差。
对此,苗立杰认为今天在技术领域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协同,如协同设计、协同创新等,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协同,将ERP中的P改为S,从企业内的计划改变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协同,同时可以将协同扩展到整个产业链。
除此之外,新形式下如何使集团企业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哈电人已经意识到只有依靠信息技术与新型工业化相融合,开展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哈电集团也遇到了很大压力。要解决这些压力不仅要靠结构调整,还要靠技术创新,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完善结构调整。众所周知,哈电集团最知名的是生产发电设备,而现在哈电集团走的是洁净煤和高端装备制造道路。发电设备业务只占集团业务的60%,并且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煤电业务,而传统发电设备只占36%。在这样一个大的调整下,电力驱动等业务占比加大。哈电集团将在电力驱动板块着重发展节能和高效,一方面提高发电设备的效率,发展节能减排,另外一方面开发用电设备的效率。
在谈到哈电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时,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邹磊曾表示,哈电集团将按照已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思路,在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多元化等方面实施自己的战略,做到科技领先、人才领先、管理领先,通过不断地实施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实现哈电集团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是由国家“一五”期间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中的6项沿革发展而来,是在原哈尔滨“三大动力厂”
(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阿城继电器厂及哈尔滨绝缘材料厂的基础上,为适应成套开发、成套设计、成套制造和成套服务的市场发展要求,组建而成的我国最大的发电设备、舰船动力装置、电力驱动设备研究制造基地和成套设备出口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集团之一,也是中央管理的53户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骨干企业之一。
信息化开创新优势
多年来,哈电集团把握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通过引进消化再创新成功开发研制了超超临界60万和100万千瓦火电机组、100万千瓦核电机组、三峡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抽水蓄能机组、大型燃汽轮发电机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等产品,抢占了技术制高点。在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同时,始终坚持不懈地加大研发力度和科研投入,运用信息技术与工业化融合,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开创哈电集团发展的新优势。
哈电集团抓住近几年来引进国外技术的机遇,选派百余名科技人员出国培训,引进了世界先进的商业软件,投入专项资金构建了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平台。同时,在核心技术研发上设立了十多项专项科研课题,组织科研院所和高校进行国产化研制。在三峡右岸机组的国际招标中,与法国阿尔斯通、德国伏伊特西门子公司同台竞技,用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转轮技术获得了15亿的合同。在贵州构皮滩、广西龙滩、青海拉西瓦等巨型水电机组项目上,也以技术的先进性而一举夺标。
为了保持哈电集团的技术优势,集团公司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走技术创新道路,每年投入4000余万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重点科研攻关和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取得了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和抽水蓄能发电电动机双向推力轴承、700MW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全空气冷却技术、800MW级水轮发电机组蒸发冷却技术、超超临界百万机组关键技术、兆瓦等级风力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等一批具有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丰硕成果的取得与信息技术的支撑密不可分,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才能促进企业实现产品的技术创新。
用协同代替计划
据哈尔滨电气集团副总经理苗立杰介绍,哈电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分为三部分,最上层是技术平台,包括设计、研发、工艺、检测等技术平台;中间层是管理平台,包括财务管理和HR管理等;第三层是制造平台,是从MES(制造执行系统)发展而来,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深入,哈电集团的制造平台已经实现了数控化与智能化。
苗立杰认为哈电集团的信息化发展之前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简单的基础建设阶段,如简单的编程计算、甩图板、电算化等;第二阶段是模块化阶段,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E(工程设计中的计算机辅助工程)、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第三阶段是集成阶段,哈电集团将CAD、CAE、CAPP、CAM等系统统称为CAX,再加上PDM(产品数据管理)、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进行集成与整合。
而现在哈电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则是进入了全面协同阶段,哈电集团将ERP称为ERS,也就是企业资源协同。“它不仅仅起到一般的协同作用,而是一种同步能量的共生。使信息化全方位、深入和工业进行融合,全面提升制造企业的上下游以及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我们未来还会进行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广应用。”苗立杰说。
苗立杰表示,在ERP出现之前,信息系统分为一个一个的模块,如HR、FR、MRP、SCM等。当信息系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开始面临集成问题。比如说计划项目的执行,在采购完毕后付款时需要和财务系统进行集成。如果集成难度比较高,企业可能会自己开发财务软件,自然而然就完成了财务软件和ERP的集成。
但国产的ERP软件还不够成熟,而国外的ERP软件有较强排他性。比如甲骨文的ERP和自己公司的财务软件集成度较高,而和国内的财务软件集成度较差。
对此,苗立杰认为今天在技术领域出现最多的词就是协同,如协同设计、协同创新等,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协同,将ERP中的P改为S,从企业内的计划改变为更广泛意义上的协同,同时可以将协同扩展到整个产业链。
除此之外,新形式下如何使集团企业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哈电人已经意识到只有依靠信息技术与新型工业化相融合,开展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才能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哈电集团也遇到了很大压力。要解决这些压力不仅要靠结构调整,还要靠技术创新,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完善结构调整。众所周知,哈电集团最知名的是生产发电设备,而现在哈电集团走的是洁净煤和高端装备制造道路。发电设备业务只占集团业务的60%,并且其中占比最大的是煤电业务,而传统发电设备只占36%。在这样一个大的调整下,电力驱动等业务占比加大。哈电集团将在电力驱动板块着重发展节能和高效,一方面提高发电设备的效率,发展节能减排,另外一方面开发用电设备的效率。
在谈到哈电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时,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总经理邹磊曾表示,哈电集团将按照已制定的“十二五”规划,明确思路,在集团化、信息化、国际化、多元化等方面实施自己的战略,做到科技领先、人才领先、管理领先,通过不断地实施商业模式的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实现哈电集团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