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吐温说,“这个世界上有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和统计数字。”
美国甲骨文公司,最近有条彪悍经典的广告——“Exadata,5X faster than IBM”,公司公开宣称自己的数据库Exadata的性能能超过IBM五倍以上,并信誓旦旦抛下1000万美元的赌注。
不知道从何时起,一股职场Fashion油然而生——以四大审计所、大小投行、IT软件以及广告策划为先锋的数据行业,将数字魔术棒挥舞得出神入化,以应对各方质疑:“数据有没有进行过横纵向对比”,“这个结论的数据支撑是什么”,“用数字说话,别扯其他的”。
投行的办公室里,每个人都是两台大电脑机器,两台联体屏幕一起看市场实时数据,颇为壮观。一位投资界的上司告诫新来的下属:“投资界对于一个投资项目,好比在说一个故事。只不过,小说家用文字来说故事,投行界更倾向于用数据支撑的定量分析来说这个故事,并且喜欢用一目了然的图表。”
做广告的,如果手头没有一叠数据图表呈现给你的客户、上司,真不好意思出来混。没有数据支撑的Presentation,往往显得没有多少可信度与说服力。
进入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的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专业程度的标志,除了吃数字这碗职业饭的以外,很多人深深热爱数字的原因可能更多是:密布屏幕的数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分量和证据。
国外的彭博社、路透、CEIC和国内的WIND等品牌类的数据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软件既提供了世界各地最详细的经济动态数据,而且能通过方便的软件程序进行筛选,为用户服务。
有了机器后,职场人士必须有寻找数据的“搜商”能力。一个专业的数据分析员,除了具备搜索、查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并且能用生动的方式把这些数据展示出来。
一位做秘书的朋友,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一个职业习惯——将EXCEL进行到底。即便外出度假,她也会用EXCEL表将开支和行程详细列出。迄今为止,她的u盘里保存着大块大块的旅行EXCEL攻略,真是应验了那句话:“靠数字说话,生活真奇妙。”
相对而言,不精于此道的人对此会很崩溃,数字的堆积对于他们而言有如生化灾难。一位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有一次进行内部模拟分析时,他的数据结果和理论设想完全相反。冒着一头冷汗,急着给朋友打电话,让朋友帮他再仔细算一算,发现问题仅仅是他中途把加号算成了乘号,白出了一身冷汗。
过分依靠数字的,也常常面临着被忽悠的局面。某外资保险公司,有段时间每个季度末都会得到大批大额保单,CEO的高兴劲没过两天,下一个季度初,公司便会接到相当数量的退保申请。很明显,这是下面销售应付销售总监的秘密武器。
很多人回顾自己职场的一天:干得最多的就是从这些机器系统中查询搜索数据,然后通过办公软件制出图表,再形成报告。往往一天下来,脑袋里自然而然浮现出各式各样的数据:市盈率PE、市净率PB、公司市场价值EV等等。
身陷数据围城,容易带来“纸上谈兵”的迷失。大家会不知不觉忘记了培养对这个行业的“本能嗅觉”和基本判断力,失去了调查现实的精力和对行业的真实感知。
数字人的后遗症
只有作为一名金融从业人员,才深刻体会到学校里那些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随机过程分析,通通是为了进入金融这个数字王国而准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就是一种数字游戏。这两年的金融危机和各大银行的丑闻,让大家开始对纯数字思维开始反思。那些掩盖在次级贷款信用等级数字下的借款人真的有还款能力吗?那些结构复杂的跨国公司的财务报表有没有隐藏了“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在数字堆砌起来的复杂模型里,有没有人为设置的“陷阱”?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真的有实体经济做后盾,真的是在为资本市场增加流动性对冲风险的吗?还是完全沦为牟取暴利的数字游戏?
在数字王国里浸淫数载后,不知不觉你会变成一个“数字人”。买房贷款,自己做房贷还款表格的有没有?持家记账,做家庭“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有没有?朋友聚餐,AA分账,狂摁计算器的有没有?晚上做梦,Excel Spreadsheet满天飞的有没有?相亲看对象,除了看外貌长相举止言谈,心里暗暗计算他房子车子票子账面总值多少的有没有?恋爱中踟躇,计较他爱得不够百分百,50%给了他的工作,可能还有5%给了他娇滴滴的小蜜的有没有?
统计数字:一种神秘的语言
一位拥有资深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达莱尔哈夫(DarrellHuff)发现了统计数据的谎言,他通过广泛调查,完成了被誉为美国商业人士、研修人员的重要入门必修书之一的著作——《统计数据会撒谎》(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他在序言中说道:“统计这种神秘的语言,在一个靠事实说话的社会里是如此的吸引眼球,但有时它却被人利用,并成为恶意夸大或简化事实、迷惑他人的工具。”
他举了一个关于统计数字的有趣例子:很久以前,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始接收女学生时,一个不赞成异性同校的人做了一个惊人的报道:该校有1/3的女学生嫁给了老师。但事实情况是:那年总共只有3名女同学被学校录取,其中1人嫁给了老师!
会计和金融业:只盯三个神奇的数字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铸造集团(Foundry Group)总经理布莱德菲尔德(Brad Feld)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收集每日、每周、每月的数字,并最终把这些数字转化成三份报告: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因为与他合作的每家公司都需要紧密跟踪这些数字。可是菲尔德渐渐发现:对于大多数刚刚起步的公司而言,这三份报告都是滞后指标,虽然重要,讲的却是过去的状况。每一个年轻的公司实际上可以重新选择另外三个数字来作为判断,比如关于每日在线用户、每日体验用户、每日收益的数据等等,但选出的三个数字必须是可以反映当前的生意状况的,同时还可以预测之后发展的。在一大堆的数据中,往往有效的不多,现在菲尔德练习在60秒内决定哪家公司需要选出哪三个数字。
广告业:吓人数字的力量
广告行业经常会在广告中使用特别吓人的数字,用来吸引公众的注意。然而,有时广告中使用太多数字反而会过犹不及。“从以往的经验知道,真正成功的广告必须是以情动人的,单单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会显得太理性化了。”美国公益广告协会(Aa Council)的首席执行官佩吉女士如是说。在做关于预防未成年人饮酒活动时,家长们对有多少未成年人饮酒的数据很难有共鸣,因为他们会觉得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后来添上了未成年人饮酒后果的惊人数据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智威汤逊广告公司的一位主管马克总结道:“只要数字大到让人们觉得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或者数字比他们预期要大的话,公众就会买账。因为我们知道,恐惧产生刺激和动力。”
销售中的数字悖论
没有什么工作能比销售工作,更喜欢用数字来评估结果的好坏了,但是光看硬指标是不行,原IDC(国际数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郭昕给出了自己的管理经验:
首先,要照顾到长期和短期业绩的关系。为了完成定额,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会用一些“小技巧”:透支客户的预算,提前签下一个季度或是下半年的项目;或者把一些长期的、数额大的单子集中签在某一个关键时期;再或者拼命地给低价,过度承诺。为了避免,需要看两个数据:第一,完成额的增长数据;第二个是在完成额中,回头的客户和续约的客户比例占多少。对于一些处于开拓客户阶段的公司,还应该追加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其次,解读数字时还要考虑销售经理人对数字的影响。一些销售人员的个人业绩下降,并不一定是他本身的问题,可能是销售经理分配给销售人员的客户并不适合他,比如公司突然业务转型,要增加500万元的销售额,结果销售经理派一个关系型的销售员去开发新客户。也有可能是销售经理对下属的职业发展的关心和激励不够,因为每一个明星销售做了一段时间都会本能地考虑:我未来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因职业发展上的问题而出现业绩下降,销售经理需要负责。
美国甲骨文公司,最近有条彪悍经典的广告——“Exadata,5X faster than IBM”,公司公开宣称自己的数据库Exadata的性能能超过IBM五倍以上,并信誓旦旦抛下1000万美元的赌注。
不知道从何时起,一股职场Fashion油然而生——以四大审计所、大小投行、IT软件以及广告策划为先锋的数据行业,将数字魔术棒挥舞得出神入化,以应对各方质疑:“数据有没有进行过横纵向对比”,“这个结论的数据支撑是什么”,“用数字说话,别扯其他的”。
投行的办公室里,每个人都是两台大电脑机器,两台联体屏幕一起看市场实时数据,颇为壮观。一位投资界的上司告诫新来的下属:“投资界对于一个投资项目,好比在说一个故事。只不过,小说家用文字来说故事,投行界更倾向于用数据支撑的定量分析来说这个故事,并且喜欢用一目了然的图表。”
做广告的,如果手头没有一叠数据图表呈现给你的客户、上司,真不好意思出来混。没有数据支撑的Presentation,往往显得没有多少可信度与说服力。
进入大数据时代,处理数据的能力成为衡量一个人专业程度的标志,除了吃数字这碗职业饭的以外,很多人深深热爱数字的原因可能更多是:密布屏幕的数据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分量和证据。
国外的彭博社、路透、CEIC和国内的WIND等品牌类的数据库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软件既提供了世界各地最详细的经济动态数据,而且能通过方便的软件程序进行筛选,为用户服务。
有了机器后,职场人士必须有寻找数据的“搜商”能力。一个专业的数据分析员,除了具备搜索、查找和利用数据的能力,并且能用生动的方式把这些数据展示出来。
一位做秘书的朋友,多年来始终保持着一个职业习惯——将EXCEL进行到底。即便外出度假,她也会用EXCEL表将开支和行程详细列出。迄今为止,她的u盘里保存着大块大块的旅行EXCEL攻略,真是应验了那句话:“靠数字说话,生活真奇妙。”
相对而言,不精于此道的人对此会很崩溃,数字的堆积对于他们而言有如生化灾难。一位从事证券分析行业的人员,有一次进行内部模拟分析时,他的数据结果和理论设想完全相反。冒着一头冷汗,急着给朋友打电话,让朋友帮他再仔细算一算,发现问题仅仅是他中途把加号算成了乘号,白出了一身冷汗。
过分依靠数字的,也常常面临着被忽悠的局面。某外资保险公司,有段时间每个季度末都会得到大批大额保单,CEO的高兴劲没过两天,下一个季度初,公司便会接到相当数量的退保申请。很明显,这是下面销售应付销售总监的秘密武器。
很多人回顾自己职场的一天:干得最多的就是从这些机器系统中查询搜索数据,然后通过办公软件制出图表,再形成报告。往往一天下来,脑袋里自然而然浮现出各式各样的数据:市盈率PE、市净率PB、公司市场价值EV等等。
身陷数据围城,容易带来“纸上谈兵”的迷失。大家会不知不觉忘记了培养对这个行业的“本能嗅觉”和基本判断力,失去了调查现实的精力和对行业的真实感知。
数字人的后遗症
只有作为一名金融从业人员,才深刻体会到学校里那些数理统计、计量经济学、随机过程分析,通通是为了进入金融这个数字王国而准备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就是一种数字游戏。这两年的金融危机和各大银行的丑闻,让大家开始对纯数字思维开始反思。那些掩盖在次级贷款信用等级数字下的借款人真的有还款能力吗?那些结构复杂的跨国公司的财务报表有没有隐藏了“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在数字堆砌起来的复杂模型里,有没有人为设置的“陷阱”?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真的有实体经济做后盾,真的是在为资本市场增加流动性对冲风险的吗?还是完全沦为牟取暴利的数字游戏?
在数字王国里浸淫数载后,不知不觉你会变成一个“数字人”。买房贷款,自己做房贷还款表格的有没有?持家记账,做家庭“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的有没有?朋友聚餐,AA分账,狂摁计算器的有没有?晚上做梦,Excel Spreadsheet满天飞的有没有?相亲看对象,除了看外貌长相举止言谈,心里暗暗计算他房子车子票子账面总值多少的有没有?恋爱中踟躇,计较他爱得不够百分百,50%给了他的工作,可能还有5%给了他娇滴滴的小蜜的有没有?
统计数字:一种神秘的语言
一位拥有资深统计背景的新闻记者达莱尔哈夫(DarrellHuff)发现了统计数据的谎言,他通过广泛调查,完成了被誉为美国商业人士、研修人员的重要入门必修书之一的著作——《统计数据会撒谎》(How to Lie with Statistics)。他在序言中说道:“统计这种神秘的语言,在一个靠事实说话的社会里是如此的吸引眼球,但有时它却被人利用,并成为恶意夸大或简化事实、迷惑他人的工具。”
他举了一个关于统计数字的有趣例子:很久以前,当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始接收女学生时,一个不赞成异性同校的人做了一个惊人的报道:该校有1/3的女学生嫁给了老师。但事实情况是:那年总共只有3名女同学被学校录取,其中1人嫁给了老师!
会计和金融业:只盯三个神奇的数字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铸造集团(Foundry Group)总经理布莱德菲尔德(Brad Feld)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收集每日、每周、每月的数字,并最终把这些数字转化成三份报告:损益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因为与他合作的每家公司都需要紧密跟踪这些数字。可是菲尔德渐渐发现:对于大多数刚刚起步的公司而言,这三份报告都是滞后指标,虽然重要,讲的却是过去的状况。每一个年轻的公司实际上可以重新选择另外三个数字来作为判断,比如关于每日在线用户、每日体验用户、每日收益的数据等等,但选出的三个数字必须是可以反映当前的生意状况的,同时还可以预测之后发展的。在一大堆的数据中,往往有效的不多,现在菲尔德练习在60秒内决定哪家公司需要选出哪三个数字。
广告业:吓人数字的力量
广告行业经常会在广告中使用特别吓人的数字,用来吸引公众的注意。然而,有时广告中使用太多数字反而会过犹不及。“从以往的经验知道,真正成功的广告必须是以情动人的,单单用数据来说明问题会显得太理性化了。”美国公益广告协会(Aa Council)的首席执行官佩吉女士如是说。在做关于预防未成年人饮酒活动时,家长们对有多少未成年人饮酒的数据很难有共鸣,因为他们会觉得反正又不是自己的孩子,后来添上了未成年人饮酒后果的惊人数据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智威汤逊广告公司的一位主管马克总结道:“只要数字大到让人们觉得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或者数字比他们预期要大的话,公众就会买账。因为我们知道,恐惧产生刺激和动力。”
销售中的数字悖论
没有什么工作能比销售工作,更喜欢用数字来评估结果的好坏了,但是光看硬指标是不行,原IDC(国际数据公司)大中华区总裁郭昕给出了自己的管理经验:
首先,要照顾到长期和短期业绩的关系。为了完成定额,很多公司的销售人员会用一些“小技巧”:透支客户的预算,提前签下一个季度或是下半年的项目;或者把一些长期的、数额大的单子集中签在某一个关键时期;再或者拼命地给低价,过度承诺。为了避免,需要看两个数据:第一,完成额的增长数据;第二个是在完成额中,回头的客户和续约的客户比例占多少。对于一些处于开拓客户阶段的公司,还应该追加客户对销售人员的满意度评分。其次,解读数字时还要考虑销售经理人对数字的影响。一些销售人员的个人业绩下降,并不一定是他本身的问题,可能是销售经理分配给销售人员的客户并不适合他,比如公司突然业务转型,要增加500万元的销售额,结果销售经理派一个关系型的销售员去开发新客户。也有可能是销售经理对下属的职业发展的关心和激励不够,因为每一个明星销售做了一段时间都会本能地考虑:我未来的出路在什么地方?因职业发展上的问题而出现业绩下降,销售经理需要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