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死亡的凝视
作为印度尼西亚的独有物种,真正让鹿豚声名远播的,还是那一对华丽的獠牙。
今天人们所知道的青面獠牙、头上长角的动物不在少数,但绝大多数的角都有着明确的生存用途。公鹿豚长到18个月后,4颗獠牙逐渐长出。其中,下獠牙突出唇外,用于激烈对决时插入对方的下颌,好比用匕首抵住敌人的咽喉。
但鹿豚脾性温和,大多数时候并不欲致对方于死地。它们用下獠牙勾住对手卷曲的上獠牙,努力把它别断。对公鹿豚来说,断牙既无碍饮食,更不致命,但会遭到母鹿豚的集体歧视——它将再也得不到爱情。
鹿豚是群居动物,由8~15只组成一个小家族,族长为一头成年公鹿豚。族群中的雄性小鹿豚成年后,就会离群单独行动。也就是说,不被爱的公鹿豚将在热带丛林中孤独地游荡一生。
相比于锋利坚硬的下獠牙,上獠牙由于特殊的构造无法承受巨大压力,且易碎易折。
美国科学家琳·克雷顿博士投入14年心血,针对鹿豚展开野外研究,得出的结论同样令人大跌眼镜:这对刺破上唇、鼻腔,艰难生长,向后卷曲成弯钩状的獠牙,只是装饰。
在鹿豚界,拥有一对洁白、威武、整齐的上獠牙,在求偶时可是很占优势的。但这对獠牙会伴随鹿豚的一生不断生长,越长越长,卷曲成钩,甚至会刺瞎自己的双眼,直至扎进头骨造成致命伤。
在野外,鹿豚的寿命在10年左右。身为人类或许很难想象,公鹿豚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相互攀比这对獠牙,以此为荣七八年后,在晚年,这对獠牙竟会成为死神的化身,以漫长的钝痛提示它来日无多。
这对漂亮的獠牙仿佛爱的化身,鹿豚的生命因爱而充满欲望和期待,最终却也死于这份毫无节制的、步步紧逼的爱欲。
自然的造化
不过,鹿豚也不是一个年轻的物种了,和其亲缘最近的一种欧洲猪于3500万年前灭绝。基因研究显示,鹿豚与河马也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对向来缜密的大自然来说,为什么会在进化千万年之后,留下这么一个荒唐残酷的漏洞呢?科学家猜测,这与鹿豚栖息地的环境脱不开干系。
今天,共有3种鹿豚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它们分别生活在不同的岛屿。其中,苏拉威西岛上的鹿豚因獠牙巨大华丽,名声最盛。
苏拉威西岛目前已知有127种哺乳动物,其中62%是本岛特有品种。这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冰河时期,海平面下降,岛屿之间隔海相望,生物因此有了各自不同的进化方向。
科学家认为,在百万年以前,鹿豚的上獠牙也曾笔直而锋利,时刻准备着为生存而战,怎奈苏拉威西岛不仅自然环境优渥,岛上还没有大型猛兽的存在。也就是说,鹿豚坐稳了食物链的最顶端,它们没有天敌!
既然如此,还要武器何用?于是,鹿豚的进化就朝着另一个方向前进,原本应该指向猎物的长矛,最终成了求偶的花枪,成了指向自身的命运之剑。
被吃光的物种
若在生物界横向比较生存力,鹿豚的排名其实也不算靠前:脾气很好,视力很差,长得五大三粗却敏感胆小,喜欢雨林灌木、河岸蔗林等隐秘的藏身之处。繁殖能力较弱,在长达5个月的妊娠后,分娩1~2个幼崽,哺乳期更是长达6~8个月。若是在豺狼虎豹出没的非洲草原,怕是很难活下来,幸好生在印度尼西亚这片颇受上帝眷顾的土地上。
可即便如此,鹿豚也已经濒临灭绝,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动物红色名录》,目前仅存约4000只。你以为鹿豚都是被自己的獠牙戳死的吗?不,它们快被人类吃光了。在苏拉威西岛上,或者说,在这颗星球上的任何地方,人类才是真正的“猛兽”。
相比人类,鹿豚是更早生存于这座岛屿上的“原住民”。苏拉威西岛上的一系列考古发现,或可为我们今天了解人类早期与这种神奇物种的相处提供一些线索:3.5万年以前,人类在洞穴岩画上具象地描绘了一只鹿豚的形象。而那一對威武卷曲的獠牙,对于早期人类始终都带有神秘意味——青面獠牙的祭祀面具,正是对这一形象的模仿。
所有这一切,都不妨碍人类对口腹之欲的追求。自3万年以前人类上岛至今,鹿豚一直是印度尼西亚原住民的主要肉食来源。而随着人对密林的开发,很快,一切神秘动物终将褪去神性,成为更多人的盘中餐。
目前,印度尼西亚政府已经采取措施对这一物种实行保护——否则,未来我们也许只能在大荧幕上追问“神奇动物在哪里”了。
(奇 点摘自《看世界》2019年第23期,本刊节选,小黑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