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新年伊始,巴中党代会召开。这是一次在巴中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老区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大交通格局基本形成,民主政治建设深入推进,民生持续改善的关键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在会议的间隙,我们采访了巴中市委书记李仲彬。
“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就能很好地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四川党的建设》:首先祝贺巴中市党代会胜利闭幕。以前只有在选举和换届时才举行党代表会议,这次巴中打破了这个惯例。请问李书记,为何在2010的开年这样一个时间召开党代表会议?
李仲彬:明年底,本届市委班子将要换届,而本届市委班子已经工作了三年,工作情况怎么样,应该给全市的党代表“交个账”,给他们汇报工作,让党员代表来对市委工作进行评议。
从政治学来讲,权力来源于哪里,就对哪里负责。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党的领导层要反映党员的意志、愿望、利益和要求,党的组织才能够坚强有力。每一届党代会开幕,全体党员代表选出全委会,全委会选出常委会,常委会选出书记。但目前的现状是,每一届党代会报告向党代表承诺的工作目标,完成得如何,没有一个会议制度来保证。班子的工作报告要等五年后,在下一次召开的党代会上,由下一届的党代表,即另外的一批人来审议,这就没有对本届的党代表负责,班子工作的负责对象错了位,在制度上存在缺陷。所以,很多人想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愿意当党代表,因为开一次党代表会议,五年的使命就结束了,喊“拜拜”了。由他们选举出来的班子,不向他们报告工作,不向他们负责,看起来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们在县一级试行了党代表常任制,开这次党代表会议,把党代表常任制推行到地市这一级,就是试图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代表的作用,由选举这届班子的党代表来审议我们市委的工作,我们向党代表负责。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在地市这一级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就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实践。
《四川党的建设》:请您简短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党代表会议的情况。
李仲彬:这次党代表会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受市委全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这届班子的工作;二是党代表审议市委班子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到会的340名党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了两个测评,一个是对市委工作报告,即这届市委班子的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一个是对我个人的工作,分十三个方面进行了民主测评。
这样,党代表履行权利、责任、义务有了很实在的制度平台,作用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一旦党代表真正成了市委和党员之间的桥梁,可以对他们选举出来的班子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对推动巴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四川党的建设》:向党代表汇报工作,请他们对市委和您本人工作进行测评,充分体现出了党代表的桥梁作用。如何使其运行常态化,形成制度呢?
李仲彬:如何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加强党代表的责任,进一步体现党员在党的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付诸实施的事。
巴中各个县(区)的党代表实行的常任制,已经试行了几年,每年开一个年会,由全委会向全体党代表作工作报告,全体党代表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这就发挥了全委会的作用,发挥了党代表的作用。目前,有关规范常委会、全委会的文件正在制订完善中,目的就是要使全委会的运行常态化,形成制度。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讲,还不够完善。
党代表是桥梁,是党联系群众的根基啊,既要把上级党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下去,又要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特别是生产生活问题反映上来。通过这样的桥梁作用,进而形成常委会对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对党代表负责、党代表对选区党员负责这样一个链条。
党执政以后就从“地下”走到了“地上”,我们要在阳光下工作。如果我们每一个党代表都敢于站出来说“我是党代表”,把党代表的身份喊响,有多少市党代表、县党代表、乡党代表,就有多少面旗帜,能够在各个领域都飘扬起来,党的工作就全覆盖了嘛。
“作为执政党,一定要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川党的建设》:我们都知道,从新都到巴中,您一直致力于党内民主的建设,并且注意探索如何用党内民主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请书记谈谈您在这方面的思考。
李仲彬: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如果我们不去扩大党内民主,这不是扼杀生命吗?党的领导要做到不脱离群众,首先要做到不脱离自己的党员。在基层,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力:一个是刚才说的,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努力发挥党代表的作用;一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个是确保每个党员的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代表能够当好桥梁,党组织能够当好战斗堡垒,党员能够当好先锋模范,党的活力、战斗力、生命力就会大大增强。
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不够,甚至在个别地方,党组织丧失了堡垒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一些后进的党支部,我们要进行帮助、进行提高、进行完善,使其形成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党内民主建设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党员的权力保障问题。任何一个政党的党员都是主体,一定要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没有这些权利,党员就感觉不到这个党是自己的党,就不能调动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现在一些普通党员感受不到这样的权利,觉得所有的事就是上面定了就完了,“一把手”把桌子一拍就算了事,我表不表决、我监不监督、我管不管理有啥用?在这方面,我们也在探索与思考,力图找到一种方式和制度,来保证普通党员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川党的建设》:巴中在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上,形成了多层次、多机制、多制度的复合式安排,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仲彬:巴中这几年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方面,除了前面说的发挥好三个作用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常委分工负责制,实行一事一主体,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了运行机制。
我们全面开放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实行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重要人事任免全委会票决制、重要人事提名全委会推荐制等制度。全委会的作用必须规范起来。从民主决策的角度来讲,全委会的人数要比常委会多得多,一般来说,多数人决策要比少数人决策更有科学性,全委会决策比常委会决策更能体现民主性、科学性,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的体制机制,连续几年对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实行公开民主测评,现场公开测评结果。坚持开放式召开民主生活会,出台了《关于推行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意见》。
《四川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和示范的作用。从巴中几年的实践看,您感到党内民主对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仲彬:我们党是执政党,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地方党组织对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然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好党自身的作用。但光有党组织的作用还不够,因为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现状看,特别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而解决好干部群众的关系问题。
执政党的权力归根到底还是老百姓的。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把领导干部置于普通党员的监督之下,把班子的工作置于党代表的监督之下,老百姓看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心里就踏实多了。看到你暗箱操作,哪怕是做的好事,他都会觉得有疑虑,怀疑做的是坏事。你公开透明运行,哪怕做错一些事,群众都可以理解嘛。
我们在实践中主张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所有会议我们都是开放的,都是“两代表一委员”要列席的,让群众知情,让他们参与进来,就会激发其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自动出去宣传去讲,就会减少一些误会、一些隔阂、一些矛盾,促进干群一心谋发展。
可以说,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为巴中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一把手’,迟早要出问题,迟早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规律”
《四川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难点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从2007年1月您在市党代会上说“向我开炮”开始,每年您都要主动接受民主测评,这源自什么样的初衷?
李仲彬:“一把手”处于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的中心,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一把手”的特殊责任,决定了“一把手”的特殊使命。而一些“一把手”不习惯接受监督、不愿意接受监督、不依法接受监督,在某种程度上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一把手”,迟早要出问题,迟早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规律,也是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作为“一把手”,就要学会接受“两代表一委员”的民主测评,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民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一把手”一定要有接受监督这个胸怀,如果说胸怀都没有,本身就是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监督、习惯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仅靠纪检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监督、民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善于接受监督,是推动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的一种动力。
《四川党的建设》:对“一把手”的监督,你们还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仲彬:三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这一实践,每年定期对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挂钩。
现在,“一把手”接受民主监督在巴中已形成制度,现已将测评的对象延伸到了县级部门“一把手”。通过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四个特别”要求,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实办好。
我们市委开常委会,邀请各方面代表人士列席参与,有的议题,只要争议意见多,就暂时放下,不匆忙决定。政治生态决定社会形态,一个地方靠一个人来抓组织带发展,是可悲的,还是清官政治,不是法治政治。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必须建立监督制度。
我们正着力建立一套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将广大干部群众民主监督的意识和热情培养起来,这样,巴中民主监督“一把手”的探索与实践才会步入一个规范的、健康的轨道。
“党的建设为巴中的发展赢得了民心,增添了活力。巴中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四川党的建设》: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党的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由发展来检验。您怎么看巴中近几年的发展?
李仲彬:这几年,特别是最近3年,是巴中加快发展的3年,是老区历史地位全面提升的3年,是巴中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年,也是巴中发生历史性转变的3年。巴中这几年发展很快,我来的时候每天车辆上牌是5辆,现在每天上50辆,去年银行存款达到300多亿,3年前才几十个亿,这说明老百姓富裕起来了,这是老百姓亲身感受到的。那6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原来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各有一条高速路和铁路通车了,另外4条正在抓紧建设。
《四川党的建设》:您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现在是巴中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请问“机遇”具体体现在哪里?
李仲彬:巴中有着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红军精神,这三个优势结合起来,会形成强劲的发展合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鼓舞下,革命老区巴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省委、省政府把巴中老区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了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具体实施方案,上升到了政策制度层面。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两次专题研究从制度层面如何支持一个地级市的发展,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帮助。
三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巴中实现了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44.9亿元,比2005年增长90%,主要指标都保持高位运行,全市经济发展进入持续加快的上升通道。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必将为巴中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的巴中实现了五个方面的提升:巴中老区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发展速度得到空前提升;大交通建设得到空前提升;群众得实惠的幅度得到空前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得到空前提升。
《四川党的建设》:您多次说:“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作为贫困地区,发展的困难、制约的因素还很多,能说说吗?
李仲彬:是啊。我们清醒地看到,巴中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基础薄弱、贫困落后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发展能力差、要素吸附能力差、产业发展层次低的根本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弱、脱贫致富任务重的最大实际还没有明显改观。市场竞争对我们的压力很大。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对我们鼓舞很大,周边地区和其他革命老区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鞭策很大,我们要随着实践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更解放、决策更科学、工作更努力。
《四川党的建设》:革命老区的发展牵动着众人的心,请您对巴中的发展为大家作个展望。
李仲彬:巴中与井冈山、延安、遵义一起作为“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在中央各大媒体宣传,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构建大交通是巴中脱胎换骨的新生工程,如今大交通建设蓝图变成了现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3到5年后巴中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力争用3到5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把巴中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建成我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在脱贫的基础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全省“两个加快”多作贡献。
这是历史赋予巴中的夙愿,这是现实赋予我们的使命!
“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党代表的桥梁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党就能很好地集中智慧、凝聚力量”
《四川党的建设》:首先祝贺巴中市党代会胜利闭幕。以前只有在选举和换届时才举行党代表会议,这次巴中打破了这个惯例。请问李书记,为何在2010的开年这样一个时间召开党代表会议?
李仲彬:明年底,本届市委班子将要换届,而本届市委班子已经工作了三年,工作情况怎么样,应该给全市的党代表“交个账”,给他们汇报工作,让党员代表来对市委工作进行评议。
从政治学来讲,权力来源于哪里,就对哪里负责。我们现在实行的是政党政治,党的领导层要反映党员的意志、愿望、利益和要求,党的组织才能够坚强有力。每一届党代会开幕,全体党员代表选出全委会,全委会选出常委会,常委会选出书记。但目前的现状是,每一届党代会报告向党代表承诺的工作目标,完成得如何,没有一个会议制度来保证。班子的工作报告要等五年后,在下一次召开的党代会上,由下一届的党代表,即另外的一批人来审议,这就没有对本届的党代表负责,班子工作的负责对象错了位,在制度上存在缺陷。所以,很多人想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不愿意当党代表,因为开一次党代表会议,五年的使命就结束了,喊“拜拜”了。由他们选举出来的班子,不向他们报告工作,不向他们负责,看起来与他们没有任何关系了。
我们在县一级试行了党代表常任制,开这次党代表会议,把党代表常任制推行到地市这一级,就是试图通过制度规范和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代会和党代表的作用,由选举这届班子的党代表来审议我们市委的工作,我们向党代表负责。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这方面的问题已经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在地市这一级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就是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实践。
《四川党的建设》:请您简短地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次党代表会议的情况。
李仲彬:这次党代表会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我受市委全委会委托,向大会报告这届班子的工作;二是党代表审议市委班子的工作,并对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三是到会的340名党代表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了两个测评,一个是对市委工作报告,即这届市委班子的工作进行了满意度测评;一个是对我个人的工作,分十三个方面进行了民主测评。
这样,党代表履行权利、责任、义务有了很实在的制度平台,作用也就可以更好地发挥出来。一旦党代表真正成了市委和党员之间的桥梁,可以对他们选举出来的班子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对推动巴中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四川党的建设》:向党代表汇报工作,请他们对市委和您本人工作进行测评,充分体现出了党代表的桥梁作用。如何使其运行常态化,形成制度呢?
李仲彬:如何发挥党代表的作用,加强党代表的责任,进一步体现党员在党的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付诸实施的事。
巴中各个县(区)的党代表实行的常任制,已经试行了几年,每年开一个年会,由全委会向全体党代表作工作报告,全体党代表对工作报告进行审议,这就发挥了全委会的作用,发挥了党代表的作用。目前,有关规范常委会、全委会的文件正在制订完善中,目的就是要使全委会的运行常态化,形成制度。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些工作,但实事求是地讲,还不够完善。
党代表是桥梁,是党联系群众的根基啊,既要把上级党组织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下去,又要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把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特别是生产生活问题反映上来。通过这样的桥梁作用,进而形成常委会对全委会负责、全委会对党代表负责、党代表对选区党员负责这样一个链条。
党执政以后就从“地下”走到了“地上”,我们要在阳光下工作。如果我们每一个党代表都敢于站出来说“我是党代表”,把党代表的身份喊响,有多少市党代表、县党代表、乡党代表,就有多少面旗帜,能够在各个领域都飘扬起来,党的工作就全覆盖了嘛。
“作为执政党,一定要通过加强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四川党的建设》:我们都知道,从新都到巴中,您一直致力于党内民主的建设,并且注意探索如何用党内民主去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请书记谈谈您在这方面的思考。
李仲彬: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如果我们不去扩大党内民主,这不是扼杀生命吗?党的领导要做到不脱离群众,首先要做到不脱离自己的党员。在基层,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着力:一个是刚才说的,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努力发挥党代表的作用;一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个是确保每个党员的主体地位,努力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党代表能够当好桥梁,党组织能够当好战斗堡垒,党员能够当好先锋模范,党的活力、战斗力、生命力就会大大增强。
现在,一些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不够,甚至在个别地方,党组织丧失了堡垒作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对于一些后进的党支部,我们要进行帮助、进行提高、进行完善,使其形成感召力、凝聚力、战斗力。
在党内民主建设上,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是党员的权力保障问题。任何一个政党的党员都是主体,一定要让他们发挥主体作用,尊重他们的“四权”,即: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没有这些权利,党员就感觉不到这个党是自己的党,就不能调动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现在一些普通党员感受不到这样的权利,觉得所有的事就是上面定了就完了,“一把手”把桌子一拍就算了事,我表不表决、我监不监督、我管不管理有啥用?在这方面,我们也在探索与思考,力图找到一种方式和制度,来保证普通党员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
《四川党的建设》:巴中在党内民主建设的探索上,形成了多层次、多机制、多制度的复合式安排,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
李仲彬:巴中这几年在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方面,除了前面说的发挥好三个作用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常委分工负责制,实行一事一主体,理顺了工作关系,规范了运行机制。
我们全面开放党委常委会、全委会,实行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制、重要人事任免全委会票决制、重要人事提名全委会推荐制等制度。全委会的作用必须规范起来。从民主决策的角度来讲,全委会的人数要比常委会多得多,一般来说,多数人决策要比少数人决策更有科学性,全委会决策比常委会决策更能体现民主性、科学性,这样才能做到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
我们积极探索建立发挥“两代表一委员”作用的体制机制,连续几年对各县(区)党政“一把手”实行公开民主测评,现场公开测评结果。坚持开放式召开民主生活会,出台了《关于推行开放式民主生活会制度的意见》。
《四川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起着带动和示范的作用。从巴中几年的实践看,您感到党内民主对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李仲彬:我们党是执政党,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地方党组织对推动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当然起着领导核心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发挥好党自身的作用。但光有党组织的作用还不够,因为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推进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要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从现状看,特别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干部的作风问题,进而解决好干部群众的关系问题。
执政党的权力归根到底还是老百姓的。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把领导干部置于普通党员的监督之下,把班子的工作置于党代表的监督之下,老百姓看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心里就踏实多了。看到你暗箱操作,哪怕是做的好事,他都会觉得有疑虑,怀疑做的是坏事。你公开透明运行,哪怕做错一些事,群众都可以理解嘛。
我们在实践中主张并大力推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乡党委乡政府,所有会议我们都是开放的,都是“两代表一委员”要列席的,让群众知情,让他们参与进来,就会激发其热情和积极性,就会自动出去宣传去讲,就会减少一些误会、一些隔阂、一些矛盾,促进干群一心谋发展。
可以说,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党内民主建设,为巴中发展提供了最强劲的动力。
“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一把手’,迟早要出问题,迟早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规律”
《四川党的建设》: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难点是对“一把手”的监督。从2007年1月您在市党代会上说“向我开炮”开始,每年您都要主动接受民主测评,这源自什么样的初衷?
李仲彬:“一把手”处于领导班子权力运行的中心,在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把手”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一把手”的特殊责任,决定了“一把手”的特殊使命。而一些“一把手”不习惯接受监督、不愿意接受监督、不依法接受监督,在某种程度上使党和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
凡是不愿意接受监督的“一把手”,迟早要出问题,迟早要出大问题,这是一条规律,也是执政党建设的规律。作为“一把手”,就要学会接受“两代表一委员”的民主测评,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民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一把手”一定要有接受监督这个胸怀,如果说胸怀都没有,本身就是问题。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自觉接受监督、习惯接受监督、依法接受监督。仅靠纪检部门的监督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的监督、民众的监督、媒体的监督。敢于接受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善于接受监督,是推动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和能力建设的一种动力。
《四川党的建设》:对“一把手”的监督,你们还采取了哪些举措?
李仲彬:三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这一实践,每年定期对市、县(区)党政主要领导进行民主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与提拔任用领导干部挂钩。
现在,“一把手”接受民主监督在巴中已形成制度,现已将测评的对象延伸到了县级部门“一把手”。通过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使各级领导干部更加自觉地坚持“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的“四个特别”要求,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实办好。
我们市委开常委会,邀请各方面代表人士列席参与,有的议题,只要争议意见多,就暂时放下,不匆忙决定。政治生态决定社会形态,一个地方靠一个人来抓组织带发展,是可悲的,还是清官政治,不是法治政治。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必须建立监督制度。
我们正着力建立一套民主监督的制度体系,同时,要将广大干部群众民主监督的意识和热情培养起来,这样,巴中民主监督“一把手”的探索与实践才会步入一个规范的、健康的轨道。
“党的建设为巴中的发展赢得了民心,增添了活力。巴中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机遇期”
《四川党的建设》:发展是执政党的第一要务,党的建设的成效最终要由发展来检验。您怎么看巴中近几年的发展?
李仲彬:这几年,特别是最近3年,是巴中加快发展的3年,是老区历史地位全面提升的3年,是巴中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3年,也是巴中发生历史性转变的3年。巴中这几年发展很快,我来的时候每天车辆上牌是5辆,现在每天上50辆,去年银行存款达到300多亿,3年前才几十个亿,这说明老百姓富裕起来了,这是老百姓亲身感受到的。那6条高速公路和铁路,原来做梦都没想到,现在各有一条高速路和铁路通车了,另外4条正在抓紧建设。
《四川党的建设》:您在党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到现在是巴中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请问“机遇”具体体现在哪里?
李仲彬:巴中有着自然资源优势、生态环境优势和红军精神,这三个优势结合起来,会形成强劲的发展合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鼓舞下,革命老区巴中的地位得到了空前提升,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省委、省政府把巴中老区的发展列入议事日程,制定了交通建设、水利建设、特色产业发展、扶贫开发等具体实施方案,上升到了政策制度层面。以省委、省政府的名义两次专题研究从制度层面如何支持一个地级市的发展,给予我们极大的支持帮助。
三年来,通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巴中实现了经济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44.9亿元,比2005年增长90%,主要指标都保持高位运行,全市经济发展进入持续加快的上升通道。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必将为巴中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现在的巴中实现了五个方面的提升:巴中老区地位得到空前提升;发展速度得到空前提升;大交通建设得到空前提升;群众得实惠的幅度得到空前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得到空前提升。
《四川党的建设》:您多次说:“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作为贫困地区,发展的困难、制约的因素还很多,能说说吗?
李仲彬:是啊。我们清醒地看到,巴中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还很多,加快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基础薄弱、贫困落后的基本市情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发展能力差、要素吸附能力差、产业发展层次低的根本问题还没有有效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服务能力弱、脱贫致富任务重的最大实际还没有明显改观。市场竞争对我们的压力很大。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对我们鼓舞很大,周边地区和其他革命老区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的鞭策很大,我们要随着实践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使我们的思想更解放、决策更科学、工作更努力。
《四川党的建设》:革命老区的发展牵动着众人的心,请您对巴中的发展为大家作个展望。
李仲彬:巴中与井冈山、延安、遵义一起作为“共和国从这里走来”的地方在中央各大媒体宣传,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构建大交通是巴中脱胎换骨的新生工程,如今大交通建设蓝图变成了现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3到5年后巴中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力争用3到5年或者更长一点时间,把巴中建成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川陕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建成我省重要的生态农业、生态红色旅游、清洁能源产业基地和绿色经济示范区,建成川东北经济区重要的中等城市,在脱贫的基础上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为全省“两个加快”多作贡献。
这是历史赋予巴中的夙愿,这是现实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