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6月28日到7月12日,我等一行22人参加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全省人文社科精英人才德国高级研修班”来到德国进行学术与艺术交流,重点考察了法兰克福、特利尔、哥廷根、柏林等城市。就艺术收获而言,以哥廷根、柏林的感受最深,得到的画稿多达30余幅,留下的文字有2万有余,故堪称笔尖下的德国之行。
2015年7月2日到3日,我们来到哥廷根大学朝圣,在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待了两天,重温季羡林先生在这里长达5年的求学之路。这个城市共有17万人,其中哥廷根大学的学生近3万人。漫步校园,建筑虽谈不上多么古老,但大多以沉着的黄色釉面砖作为墙面装饰,以圆拱与白色的方窗作为构成元素,整体上均较为庄重。但也不乏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多块面简括,注重构成与组合排列,有些还具有亮丽的色块。校内植物丰富,粗壮高大的树木比比皆是,一些建筑布满了爬山虎,共同见证了这所高校的历史,亦十分入画。
图书馆使得哥廷根大学在徳国高校中最具盛名,几乎每个院系均有丰厚的藏书。该馆东亚部主任、精通满文的汉学家乔汉斯(Johannes)教授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与东亚及中国相关的典藏。该馆的庋藏条件优越,书籍保存得甚好!许多书籍具有优雅的精装,一些有百年历史的精装书不仅具有厚重的书脊,还具有其他三面的装饰,有的为彩色的肌理,有的为卷曲环绕的花纹。哥廷根大学还有一幢建筑用来保存具有古籍善本价值的书籍,多为19世纪及以前的。其用以陈设的书橱以及楼梯古色古香,反映了该馆藏品的历史。乔汉斯教授领着我们一一参观了该馆用以电子化处理各种书籍的设备。除了一系列借助于人工的大型扫描、翻拍设备,最称奇的是一台自动化扫描书籍的设备,两页并扫的时间仅为两三秒,在电脑中的显示不变形不变色。一本厚书的高清电子化不过一个多小时而已。这些显示了哥廷根大学在图书保护及传播事业的高尖端技术效用之层次。在这里我兴致勃勃地写生了数幅校园景致。
哥廷根的历史溯源于位于其市中心的老市政中心建筑,建造于13世纪。其东南西北分别修建了四幢钟楼以标志4个方位,它们的风格均为尖耸的哥特式,其建造年代分别是14世纪、15世纪、19世纪、13世纪。这些钟楼均具有高高的尖顶(西钟楼则有两个尖顶),有的下面还辅以数个小尖塔,其正面均有一面用以计时的大钟,其他面均具有尖拱形的装饰。这些古老的建筑与后来的建筑以及街面建筑相互衬托,共同向来自全世界的访客展示哥廷根的历史与文化。其充满形式变化的造型让我激情四射,现场画了一系列的速写,从各个角度感受了这四幢钟楼的历史与文化。
2015年7月4日,我们驱车4小时由哥廷根一路北上赶赴柏林。柏林,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也是曾经对人类产生最大伤害的权力城市!今天看来,也是重生的都市,到处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建筑,欧洲传统建筑的遗存较少。
在柏林西部,有徳国最大的百货公司KaDaWe。其附近有著名的威廉大帝半截教堂,即在二战中被盟军炸掉近一半的一座大教堂,徳国人在1953年曾在这个残垣断壁的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之后,经对内部进行适当的修缮,最终保留下来这座外部满是伤痕的老教堂。在半截教堂的南北两侧,后来建造了两座方方正正的具有现代主义以及象征主义特色的教堂,北面的为一层,十分宽大,内部是可以举行数百人仪式的宣教场所,正壁上陈设了一个金色的耶稣受难像,形象虽苍老僵硬,但具有隐喻色彩。教堂外部由一个个小盒子构成,从外面看起来虽然较为呆板,但是其内部颇具视觉感染力,主要在于由无数个方正小盒子中镶嵌的蓝紫色玻璃投射进的光线,神秘而和谐。如此布教场所,虽迥异于欧洲传统教堂,但是在收获人心方面,却是殊途同归的。其南面的教堂十分高耸,高度近于半塔,但直径较小,只在一层内部开了一小间销售旅游品的商店。实有损于其新旧教堂在整体上的设计初衷,也无法理解今日德国人之做法,难道他们也活学活用了当今中国的旅游业?我特地从前后两个角度创作了两幅威廉大帝半截教堂的作品,以新旧对比的艺术手法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5天的德国之行让我认识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德国,对于它的高校教学、科研、图书馆、基金会、博物馆、古代遗迹、名人故居、艺术作品以及市政面貌、国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这些笔尖之下的文字与图画,不但为我在对比之中不断深入了解、把握、研究、开发中国的文化艺术带来了帮助,而且成为2015年11月7日~10日我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近林观象——邵晓峰教授晋京书画展”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2015年7月2日到3日,我们来到哥廷根大学朝圣,在这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待了两天,重温季羡林先生在这里长达5年的求学之路。这个城市共有17万人,其中哥廷根大学的学生近3万人。漫步校园,建筑虽谈不上多么古老,但大多以沉着的黄色釉面砖作为墙面装饰,以圆拱与白色的方窗作为构成元素,整体上均较为庄重。但也不乏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多块面简括,注重构成与组合排列,有些还具有亮丽的色块。校内植物丰富,粗壮高大的树木比比皆是,一些建筑布满了爬山虎,共同见证了这所高校的历史,亦十分入画。
图书馆使得哥廷根大学在徳国高校中最具盛名,几乎每个院系均有丰厚的藏书。该馆东亚部主任、精通满文的汉学家乔汉斯(Johannes)教授热情地带领我们参观了与东亚及中国相关的典藏。该馆的庋藏条件优越,书籍保存得甚好!许多书籍具有优雅的精装,一些有百年历史的精装书不仅具有厚重的书脊,还具有其他三面的装饰,有的为彩色的肌理,有的为卷曲环绕的花纹。哥廷根大学还有一幢建筑用来保存具有古籍善本价值的书籍,多为19世纪及以前的。其用以陈设的书橱以及楼梯古色古香,反映了该馆藏品的历史。乔汉斯教授领着我们一一参观了该馆用以电子化处理各种书籍的设备。除了一系列借助于人工的大型扫描、翻拍设备,最称奇的是一台自动化扫描书籍的设备,两页并扫的时间仅为两三秒,在电脑中的显示不变形不变色。一本厚书的高清电子化不过一个多小时而已。这些显示了哥廷根大学在图书保护及传播事业的高尖端技术效用之层次。在这里我兴致勃勃地写生了数幅校园景致。
哥廷根的历史溯源于位于其市中心的老市政中心建筑,建造于13世纪。其东南西北分别修建了四幢钟楼以标志4个方位,它们的风格均为尖耸的哥特式,其建造年代分别是14世纪、15世纪、19世纪、13世纪。这些钟楼均具有高高的尖顶(西钟楼则有两个尖顶),有的下面还辅以数个小尖塔,其正面均有一面用以计时的大钟,其他面均具有尖拱形的装饰。这些古老的建筑与后来的建筑以及街面建筑相互衬托,共同向来自全世界的访客展示哥廷根的历史与文化。其充满形式变化的造型让我激情四射,现场画了一系列的速写,从各个角度感受了这四幢钟楼的历史与文化。
2015年7月4日,我们驱车4小时由哥廷根一路北上赶赴柏林。柏林,欧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也是曾经对人类产生最大伤害的权力城市!今天看来,也是重生的都市,到处是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的建筑,欧洲传统建筑的遗存较少。
在柏林西部,有徳国最大的百货公司KaDaWe。其附近有著名的威廉大帝半截教堂,即在二战中被盟军炸掉近一半的一座大教堂,徳国人在1953年曾在这个残垣断壁的教堂举行了盛大的纪念活动。之后,经对内部进行适当的修缮,最终保留下来这座外部满是伤痕的老教堂。在半截教堂的南北两侧,后来建造了两座方方正正的具有现代主义以及象征主义特色的教堂,北面的为一层,十分宽大,内部是可以举行数百人仪式的宣教场所,正壁上陈设了一个金色的耶稣受难像,形象虽苍老僵硬,但具有隐喻色彩。教堂外部由一个个小盒子构成,从外面看起来虽然较为呆板,但是其内部颇具视觉感染力,主要在于由无数个方正小盒子中镶嵌的蓝紫色玻璃投射进的光线,神秘而和谐。如此布教场所,虽迥异于欧洲传统教堂,但是在收获人心方面,却是殊途同归的。其南面的教堂十分高耸,高度近于半塔,但直径较小,只在一层内部开了一小间销售旅游品的商店。实有损于其新旧教堂在整体上的设计初衷,也无法理解今日德国人之做法,难道他们也活学活用了当今中国的旅游业?我特地从前后两个角度创作了两幅威廉大帝半截教堂的作品,以新旧对比的艺术手法来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15天的德国之行让我认识了一个较为具体的德国,对于它的高校教学、科研、图书馆、基金会、博物馆、古代遗迹、名人故居、艺术作品以及市政面貌、国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这些笔尖之下的文字与图画,不但为我在对比之中不断深入了解、把握、研究、开发中国的文化艺术带来了帮助,而且成为2015年11月7日~10日我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举办的“近林观象——邵晓峰教授晋京书画展”中的重要内容。
(作者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