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年第一天,徐峥首次“触导”推出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延续了去年底的爆热之势,轻松跃过十亿票房大关,超越《阿凡达》创下的国内“史上最高票房”13.9亿大关指日可待。有必要指出的是,与《阿凡达》的高科技拍摄、海量特技、巨量资金投入截然不同的是,《泰囧》前后投资不过3000万。以《泰囧》的这番骄人成绩,不仅令同时段原本霸气冲天的《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倍觉逊色,还为近年来国产片迷恋的大投资——大制作——高票房制作模式提供了优秀的反思样板。
《泰囧》前传之《人在囧途》
说《泰囧》,自然有必要追溯这部影片的“前传”——《人在囧途》。《人在囧途》取材于公众熟知的春运,同时锲入了讨薪这样的时代元素,当来自于社会底层的讨薪者牛耿(王宝强饰),遇上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李成功(徐峥饰),彼此间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不可分离时,化学反应由此而生。结果这部影片以800万投资,居然创下5000万的惊人票房。
《人在囧途》的出奇制胜在于这么几点。首先,春运本来就是一个公众感同身受的热门话题。在前“高铁时代”,谈到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他乡游子几乎人人都可以倒出一肚子苦水。虽然这部影片的档期并不好,放在与春运没有丝毫关联的炎炎盛夏,但观众还是给予了足够的热情。另一个重要原因显然在于,观众对于徐峥和王宝强这对搭裆有较多期待。
徐峥以扮演《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猪八戒一举奠定“江湖”地位。王宝强曾被冯小刚认为是《天下无贼》里最可能红的角色,但他真正被观众记住,却是因为《土兵突击》里那个“一根筋”的许三多。《春》剧里的“猪八戒”能言善辩,《士》剧里的许三多木讷寡言,两种尖锐对立风格的结合,隐约中已播撒了喜感的种子。
《泰囧》取材虽然不是最热门的社会问题,但这部影片搬来了另一位“囧神”黄渤。黄渤的喜剧演技有目共睹,尤其他那口标准的青岛腔总是令人忍俊不禁,荧屏近期推出的电视连续剧《民兵葛二蛋》,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喜剧舞台。三位“囧神”的珠联璧合,足以为《泰囧》埋下足够的伏笔。
掩映在大制作里的小奇葩
《人在囧途》的成功其实并非孤例。在此片的六年前即2006年,由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仅以300万投资一举斩获2350万元的票房。三年后,宁浩卷土重来,推出“疯狂系列”第二部——《疯狂的赛车》。这部作品据称由八位编剧操刀,数条线索齐头并进,其笑料足以令观众或者岔气,或者上气不接下气。《疯狂的赛车》投资1000万,票房过亿。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黄渤正是因扮演《疯狂的石头》中那位倒霉透顶的飞贼一举成名,《疯狂的赛车》更是以主演身份再下一城。
然而,就在大家翘首以待宁浩继续“疯狂”时,他却转向了至今未能示人的《无人区》,还有后来表现平平的《黄金大劫案》。在国内众多导演中独提宁浩,是因为《人在囧途》包括票仓过十亿的《泰囧》与“疯狂系列”有着某些类同,都是小成本制作,都是喜剧片,且都有不错的票房进账。
靠小成本出名,靠大成本出位,这几乎是国内导演求索的共同轨迹。近十多年来,以好莱坞为标志的大片模式席卷全球,卡梅隆的《阿凡达》虽然投资高达5亿美元,但同时也创下了全球27亿美元的最高票房记录。也正是在这一模式激励下,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导演争先恐后地加入大片潮流,但在2005至2006年间,很快一个个铩羽而归。几乎在第一批国产大片纷纷倒毙之时,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得以显山露水。
不知是否为巧合,在《泰囧》这次票房连创新高的背后,大制作的《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等大片在非议声中迅速消失在院线,有门户网站用“报复性观看”形容《泰囧》的观影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真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替代片如果没有足够的品质去赢得观众口碑,谁又愿意花银子花时间坐在影院里干耗呢?
票房之外仍需努力
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成功则各有各的原因。《泰囧》的票房看上去确有些出人意外,但如果看一下大气候,这种意外似乎立马释然。
就像条件反射,习惯“冯氏喜剧”贺岁的国内观众,非常渴望在隆冬时节领略到一部足以开怀大笑的作品。然而,当冯小刚专注于无比沉重的灾难题材时,当姜文步入习惯性蛰伏时,当宁浩开始游离于喜剧题材之外时……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只有《泰囧》这唯一选择。选择的无他性,其实已经奠定了《泰囧》难以替代的观影地位。
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沉重,忙碌一年后,许多观众无比渴望能有一个足以放松全身每一块肌肉的机会。记得曾有媒体指出,国人正在失去“慢”能力。曾几何时,我们为工作、学习、生活的一成不变而倍感无聊郁闷,然而,在快速变革的时代,节奏越来越快,更何况时近年关,精神身体的调节放松,自然成为公众最急迫的渴望。
《泰囧》的喜人票房当然值得肯定,但综观该片,并非完美无瑕,总体上看,该片剧情略显单调,笑点也有些生硬或者说是低智化,这与喜剧片应具备的丰富内涵距离尚远。倒是觉得,如果宁浩早有先见,怀揣喜剧片加入贺岁潮流,不知《泰囧》还有几分残羹可尝?
谈到《泰囧》的成绩时,擅长贺岁的冯小刚表示了祝贺,但同时言词恳切地指出,“路还长,再接再厉”。相信这句话发自冯导的肺腑。 【责编/九月】
《泰囧》前传之《人在囧途》
说《泰囧》,自然有必要追溯这部影片的“前传”——《人在囧途》。《人在囧途》取材于公众熟知的春运,同时锲入了讨薪这样的时代元素,当来自于社会底层的讨薪者牛耿(王宝强饰),遇上上流社会的成功人士李成功(徐峥饰),彼此间因为种种原因而变得不可分离时,化学反应由此而生。结果这部影片以800万投资,居然创下5000万的惊人票房。
《人在囧途》的出奇制胜在于这么几点。首先,春运本来就是一个公众感同身受的热门话题。在前“高铁时代”,谈到春运期间的火车票,他乡游子几乎人人都可以倒出一肚子苦水。虽然这部影片的档期并不好,放在与春运没有丝毫关联的炎炎盛夏,但观众还是给予了足够的热情。另一个重要原因显然在于,观众对于徐峥和王宝强这对搭裆有较多期待。
徐峥以扮演《春光灿烂猪八戒》里的猪八戒一举奠定“江湖”地位。王宝强曾被冯小刚认为是《天下无贼》里最可能红的角色,但他真正被观众记住,却是因为《土兵突击》里那个“一根筋”的许三多。《春》剧里的“猪八戒”能言善辩,《士》剧里的许三多木讷寡言,两种尖锐对立风格的结合,隐约中已播撒了喜感的种子。
《泰囧》取材虽然不是最热门的社会问题,但这部影片搬来了另一位“囧神”黄渤。黄渤的喜剧演技有目共睹,尤其他那口标准的青岛腔总是令人忍俊不禁,荧屏近期推出的电视连续剧《民兵葛二蛋》,几乎成了他一个人的喜剧舞台。三位“囧神”的珠联璧合,足以为《泰囧》埋下足够的伏笔。
掩映在大制作里的小奇葩
《人在囧途》的成功其实并非孤例。在此片的六年前即2006年,由宁浩执导的《疯狂的石头》,仅以300万投资一举斩获2350万元的票房。三年后,宁浩卷土重来,推出“疯狂系列”第二部——《疯狂的赛车》。这部作品据称由八位编剧操刀,数条线索齐头并进,其笑料足以令观众或者岔气,或者上气不接下气。《疯狂的赛车》投资1000万,票房过亿。特别有必要指出的是,黄渤正是因扮演《疯狂的石头》中那位倒霉透顶的飞贼一举成名,《疯狂的赛车》更是以主演身份再下一城。
然而,就在大家翘首以待宁浩继续“疯狂”时,他却转向了至今未能示人的《无人区》,还有后来表现平平的《黄金大劫案》。在国内众多导演中独提宁浩,是因为《人在囧途》包括票仓过十亿的《泰囧》与“疯狂系列”有着某些类同,都是小成本制作,都是喜剧片,且都有不错的票房进账。
靠小成本出名,靠大成本出位,这几乎是国内导演求索的共同轨迹。近十多年来,以好莱坞为标志的大片模式席卷全球,卡梅隆的《阿凡达》虽然投资高达5亿美元,但同时也创下了全球27亿美元的最高票房记录。也正是在这一模式激励下,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等导演争先恐后地加入大片潮流,但在2005至2006年间,很快一个个铩羽而归。几乎在第一批国产大片纷纷倒毙之时,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得以显山露水。
不知是否为巧合,在《泰囧》这次票房连创新高的背后,大制作的《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等大片在非议声中迅速消失在院线,有门户网站用“报复性观看”形容《泰囧》的观影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即便真有这样的“报复心理”,替代片如果没有足够的品质去赢得观众口碑,谁又愿意花银子花时间坐在影院里干耗呢?
票房之外仍需努力
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不成功则各有各的原因。《泰囧》的票房看上去确有些出人意外,但如果看一下大气候,这种意外似乎立马释然。
就像条件反射,习惯“冯氏喜剧”贺岁的国内观众,非常渴望在隆冬时节领略到一部足以开怀大笑的作品。然而,当冯小刚专注于无比沉重的灾难题材时,当姜文步入习惯性蛰伏时,当宁浩开始游离于喜剧题材之外时……众里寻他千百度,却只有《泰囧》这唯一选择。选择的无他性,其实已经奠定了《泰囧》难以替代的观影地位。
从社会环境角度看,工作、学习、生活压力的沉重,忙碌一年后,许多观众无比渴望能有一个足以放松全身每一块肌肉的机会。记得曾有媒体指出,国人正在失去“慢”能力。曾几何时,我们为工作、学习、生活的一成不变而倍感无聊郁闷,然而,在快速变革的时代,节奏越来越快,更何况时近年关,精神身体的调节放松,自然成为公众最急迫的渴望。
《泰囧》的喜人票房当然值得肯定,但综观该片,并非完美无瑕,总体上看,该片剧情略显单调,笑点也有些生硬或者说是低智化,这与喜剧片应具备的丰富内涵距离尚远。倒是觉得,如果宁浩早有先见,怀揣喜剧片加入贺岁潮流,不知《泰囧》还有几分残羹可尝?
谈到《泰囧》的成绩时,擅长贺岁的冯小刚表示了祝贺,但同时言词恳切地指出,“路还长,再接再厉”。相信这句话发自冯导的肺腑。 【责编/九月】